Nature:基因編輯新技術有望治癒基因缺陷病

2021-01-13 生物谷

說起基因編輯技術,目前最火的就是CRISPR/Cas9系統了,從科研工具到癌症治療,它的應用幾乎可以涵蓋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不過它的應用主要是在分裂細胞中。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闡述了Salk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發的一種利用CRISPR/Cas9系統的創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高效地對不分裂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為基因缺陷疾病治療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位點特異性的基因整合一般是通過同源定向修復途徑(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不過它在不分裂細胞中並不適用。在不分裂的細胞中(特別是哺乳動物),另一種雙聯斷裂修復機制——非同源末端連接途徑(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更加活躍。為了對不分裂細胞進行基因編輯,Salk團隊決定從NHEJ途徑開始入手。

▲HDR和NHEJ機制(圖片來源:Nature Biotechnology)

首先,Salk團隊利用CRISPR/Cas9系統對NHEJ機制進行優化,使DNA可以精確地插入到基因組的目標位置。研究者們創建了一個由核酸混合物組成的插入包,命名為「不依賴同源性的靶向整合」(homology-independent targeted integration, HITI)。然後,他們用失活的病毒將含有遺傳指令的HITI插入包遞送到由人胚胎幹細胞分化來的神經元中,插入的基因成功地在神經元細胞中表達。接下來他們將同樣的HITI插入包遞送到成年小鼠大腦的視覺皮層,目標基因也成功地表達了。

初步實驗的成功讓他們決定嘗試基因替換治療,測試這一技術是否可以在患了基因缺陷病——Mertk基因缺陷的視網膜色素變性——而導致失明的小鼠模型中起作用。這一次,他們將含有正常Mertk基因的HITI插件包遞送至3個禮拜大的小鼠眼睛中,在小鼠長到7-8個禮拜的時候,分析顯示患病小鼠對光線有反應,並且一系列的測試顯示小鼠的視力得到部分恢復。

這一階段性的成果讓整個研究小組都很興奮,這說明將這一技術用於動物的基因缺陷修復是非常有希望的。

Salk團隊的下一步計劃是如何提高HITI插入包的遞送效率。HITI技術的優勢在於它幾乎適合所有的靶向基因工程系統,所以隨著這些系統的安全性和效率不斷提高,HITI插入包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

▲Salk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教授(圖片來源:Salk官網)

「我們現在可以利用這一技術對不分裂細胞進行基因編輯,來修復大腦、心臟和肝臟地基因缺陷基因。它讓我們第一次有能力去想像治療我們曾經無法治療的疾病,」文章通訊作者、Salk研究所的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教授說:「我們對這一技術的發現非常興奮,因為這是前所未有的。這是第一次我們可以對不分裂的細胞進行基因編輯,這項發現的應用將不可限量。」(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 In vivo genome editing via CRISPR/Cas9 mediated homology-independent targeted integration

[2] New gene-editing technology partially restores vision in blind animals

相關會議推薦

2017第三方檢驗實驗室發展論壇

會議時間:2017.03.30-2017.03.31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7cl/

相關焦點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 David Liu 博士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他們利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體內實現了衰老逆轉。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在早衰小鼠模型中,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替換細胞內突變的鹼基後,衰老和退化的細胞被替換,成功恢復了小鼠心臟、主動脈以及其他各個衰老器官的功能,將小鼠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從 7 個月增加到了近 1.5 年。
  • Blood:一種先天免疫性缺陷疾病被基因治療100%治癒
    腺苷脫氨酶缺乏病是一種嚴重的免疫缺陷症,腺苷脫氨酶的缺乏可使T淋巴細胞因代謝產物的累積而死亡,從而導致嚴重的聯合性免疫缺陷症(SCID)。通常導致嬰兒出生幾個月後死亡。腺苷脫氨酶(ADA)基因位於20q13-qter,編碼一條含363個胺基酸殘基的多肽鏈。ADA缺陷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測定紅細胞的ADA水平,在雜合子中ADA僅為正常的一半。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如果在生命最初始階段的胚胎就進行基因編輯,將錯誤的基因片段加以修復,是否意味著可以糾正這些疾病?父母攜帶的遺傳病能夠得以阻斷呢?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劉見橋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蠶豆病、地貧基因兩種遺傳病的研究,在胚胎階段就對明確缺失、錯漏的基因加以修復後,均得到了不含這些疾病遺傳信息的胚胎。
  • 基因編輯治療愛滋病,向「治癒」又邁出一步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世界首例基於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的案例,被中國科學家完成了。9月11日,鄧宏魁等國內多名生命科學、醫學學者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顯示:利用CRISPR/Cas9技術,科學家對人造血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基因編輯後的幹細胞在動物模型中可長期穩定重建造血系統,並且其產生的外周血細胞具有抵禦愛滋和白血病能力。
  • 基因編輯幹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源井生物
    為了生成健康的患者源細胞,一種基於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Cas9的細菌系統(簇狀分布)的基因編輯技術可用於修復突變,從而產生不需要患者免疫抑制的新型植物。這證實了細胞編輯的HBB等位基因的完全轉錄調控。總之,這些臨床前研究概述了一種基於CRISPR的方法,該方法通過HBB位點的同源重組靶向造血幹細胞,從而促進了β-血紅蛋白病的下一代療法的發展。
  • 新一代單鹼基編輯技術有望治癒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狀貧血症
    2020年3月1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了邦耀生物科學家吳宇軒博士在基因治療方向的題為「Therapeutic base edit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的研究成果。該研究證實通過新一代單鹼基編輯技術有望徹底根治由β-globin珠蛋白突變引發的系列遺傳疾病[1]。
  • 什麼是基因編輯技術?基因治療能否掀起未來醫療新革命!
    在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採用分子生物學手段治療遺傳疾病、腫瘤、心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等已然成為本世紀的一大熱點領域。而說起21世紀生命科學領域最為火爆的生物技術,那無疑就是基因編輯技術。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能夠為徹底治癒一些先天性遺傳病、腫瘤、愛滋病及其他惡性疾病開闢出一條全新的路徑。基因編輯技術是什麼?
  • 科學家完成小白鼠精原修複試驗 遺傳基因缺陷有望治癒
    東方網12月7日消息:防治遺傳病,要麼不宜生育,要麼後天補救——然而,若能在生殖細胞中就完成遺傳缺陷修復,豈不是實現了先天治癒?北京時間5日晚,國際著名學刊《細胞研究(CellResearch)》在線發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北大合作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的基因技術,在小鼠的精原幹細胞中修復了白內障遺傳疾病的缺陷,產生了完全健康的後代。  要徹底根治遺傳疾病,可通過基因治療手段在生殖細胞中修復發生改變的遺傳物質,並將正確的遺傳物質傳遞給下一代,從而在人群中徹底清除這類遺傳缺陷。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89%遺傳缺陷《自然》雜誌10月21日發布,美國Broad研究所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基因變異。這項被命名為「先導編輯」的技術,支持精準插入、精準刪除以及單個DNA字母的修改。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比傳統Cas9編輯技術效率更高,副產物更少,脫靶率更低。不過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先導編輯」是一種新型基因組編輯方法,因此還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來理解其效果,增強其功能 。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召開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用CRISPR技術對患者的骨髓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後,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和一名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輸血
  • 袁鵬飛:將基因編輯技術落地轉化
    博雅輯因首席技術官袁鵬飛表示,將基因編輯技術用落地轉化,有望在治療遺傳疾病、癌症等多種疾病中得到有效應用。  博雅輯因主要精力集中於基因編輯技術轉化和應用。他表示,「希望能夠把基因編輯技術這一目前比較前沿的技術,轉化落地成為創新療法,來為患者提供潛在的解決方案和更多的選擇。」當下,應用基因編輯技術來進行轉化的項目和產品還處於早期階段,主要集中於一些簡單的修復缺陷等應用。
  • 基因療法:為治癒鐮刀狀細胞貧血帶來新希望
    生物技術給療鐮狀細胞疾病的治療帶來新希望隨著醫學的飛躍發展,目前治癒鐮刀狀細胞疾病的新希望已經浮出水面,一種理想的療法(基因療法)或許在未來的十年裡可以達到治癒鐮刀形細胞疾病的目的。基因療法Bluebird公司的基因療法 LentiGlobin是最有前途的一種,單個病人的臨床積極數據就足以引起轟動。
  • CRISPR首次編輯人類基因項目將啟動,用於治療失明
    如果Editas執行該計劃,那麼這項研究將是CRISPR編輯人類DNA的首個例子。CRISPR技術發明至今僅有三年,但精確性和廉價性使其傳遍全球生物學實驗室。如今科學家們已使用它來編輯猴子等動物,至於用來編輯人類基因,還存在很大的爭議。
  • 以「基因剪刀」CRISPR / Cas9技術為基礎,創新基因療法問世
    來自蘇黎世大學和蘇黎世兒童醫院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基因剪刀"CRISPR / Cas9技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目標。目的是在不久的將來使用新的方法治療嚴重受影響的患者。慢性肉芽腫病是免疫系統的遺傳性疾病。由於基因缺陷,受影響患者的吞噬細胞不能殺死攝入的細菌和真菌,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和具有嚴重不良後果的過度炎症反應。該疾病可以通過從健康供體的骨髓移植形成血液的幹細胞來治癒。
  • 【Nature子刊】基因編輯猴子胚胎產生HIV抗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
    導言:基因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很大,利用的好可以造福人類。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因為基因編輯應用於人類是違法與違背倫理的,所以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
  • 研究稱對人類大腦細胞進行基因編輯,有望預防老年痴呆症
    研究稱對人類大腦細胞進行基因編輯,有望預防老年痴呆症  Winnie Lee • 2020-11-30 16:06:34 來源:前瞻網
  •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這意味著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發現「治癒」愛滋病重要新策略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愛滋病造成了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1996年,愛滋病領域研究取得了裡程碑式進展,HIV入侵T細胞的主要共受體CCR5被發現,北大教授鄧宏魁是主要發現者之一。
  • 2017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
    1953 年,科學家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 DNA 雙螺旋結構,自此之後,人們知道了遺傳信息是由基因構成和表達。1963 年,基因雙螺旋論被提出十年後,新一代科學家正式提出基因編輯療法——通過敲除或替代某部分基因,讓基因表達發生改變,增加或減少某些細胞功能,以治療、治癒某些疾病。
  • 「Nature子刊」基因編輯猴子胚胎產生HIV抗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HIV治療的新方法
    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
  • 基因編輯損傷上萬RNA!新一代無脫靶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讓裁剪「生命天書」的基因編輯技術變得更安全,在這一全球激烈競爭的領域,中國科學家已開始領跑世界。北京時間今晚11點,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研究員楊輝研究組的論文:他們不僅發現現有基因編輯技術在修改DNA的同時,會大量「誤傷」核糖核酸(RNA),還發明了不會產生誤傷的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從而使基因編輯更加安全、高效,為其進入臨床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