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科學家探索從胚胎層面修復基因缺陷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肖思思 如果能從胚胎層面修復有遺傳缺陷的基因,那是不是意味著父母的遺傳疾病將被阻斷,不再傳遞給孩子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劉見橋教授團隊20日發布了一項最新科研成果,首次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運用於人類二倍體胚胎(即一個卵子和一條精子組成的胚胎),並對攜帶遺傳突變基因的胚胎進行了修復,證實了基因編輯技術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的可能性。
-
Blood:一種先天免疫性缺陷疾病被基因治療100%治癒
腺苷脫氨酶缺乏病是一種嚴重的免疫缺陷症,腺苷脫氨酶的缺乏可使T淋巴細胞因代謝產物的累積而死亡,從而導致嚴重的聯合性免疫缺陷症(SCID)。通常導致嬰兒出生幾個月後死亡。腺苷脫氨酶(ADA)基因位於20q13-qter,編碼一條含363個胺基酸殘基的多肽鏈。ADA缺陷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測定紅細胞的ADA水平,在雜合子中ADA僅為正常的一半。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89%遺傳缺陷《自然》雜誌10月21日發布,美國Broad研究所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基因變異。這標誌著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移植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由我國科學家完成了!近日,鄧宏魁研究團隊把這一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論文題為《利用CRISPR基因編輯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患有愛滋病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長期重建》。
-
Nature:基因編輯新技術有望治癒基因缺陷病
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闡述了Salk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發的一種利用CRISPR/Cas9系統的創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高效地對不分裂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為基因缺陷疾病治療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位點特異性的基因整合一般是通過同源定向修復途徑(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不過它在不分裂細胞中並不適用。
-
研究發現:吸菸損害男性的精原幹細胞會影響後代
研究發現:吸菸損害男性的精原幹細胞會影響後代
-
專訪李勁松博士:人造精子孕育"女兒國" 破解出生缺陷基因
剔除圍產期環境因素和孕婦妊娠期用藥不當等原因,絕大多數先天性缺陷都源於顯性/隱性基因異常。因此明確親代致病基因位點與遺傳疾病的關聯,對於孕前早期篩查的一級出生缺陷防控體系而言至關重要。神經管異常是我國常見的重大出生缺陷之一,其中遺傳因素貢獻度高達70%。
-
光控基因編輯器有望關閉致癌基因
人體均攜帶有原癌基因,當原癌基因受到外界物理或化學致癌因子的刺激,發生癌變,人就得了癌症。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因基因缺陷和異常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將原癌基因剪切掉,是不是人就不會得癌症了呢?理論上,這的確是個可行的方案。
-
男性不育的遺傳原因
在遷移的過程中及到達性腺後,原始生殖細胞進行有絲分裂以增加其數目,之後,停止分裂並分化形成性原細胞。 2. 青春期前睪丸中性原細胞的活化、精原幹細胞的形成和增殖:在青春期前,位於睪丸精小管中的性原細胞恢復分裂能力,通過分裂和分化形成精原幹細胞。精原幹細胞向精小管基底部遷移並最終附著在精小管基底膜上。 3.
-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發稿時間:2014-05-18 20:04:00來源:這項原理驗證性研究使用的是動物細胞,在人體試驗開始前必須要進行更多的測試。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一臺噴墨式印表機就能夠用於列印成年老鼠視網膜中的兩種細胞,神經節細胞和膠質細胞。這些細胞將眼睛獲得的信息傳遞到大腦的特定部分,而且為神經元提供養料和保護。這些列印出來的細胞仍然健康,而且仍然能夠繼續存活和生長。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但是這類藥物無法治癒早衰,只能將患者的壽命延長 2.5 年左右。治癒早衰的希望:CRISPR和很多致命遺傳病一樣,早衰也由基因突變而引起。具體來說,是編碼核纖層蛋白 A 的基因 LMNA中,特定位置的一個鹼基 C(胞嘧啶)變成了 T(胸腺嘧啶)。兩條 LMNA 基因中有一條出現這種小小的變化,後果就非常嚴重。突變基因產生的毒性蛋白在細胞核內積累,引起 DNA 損傷。
-
中國幹細胞研究重大突破 遺傳病有望娘胎裡治癒
血友病、神經肌肉缺陷、地中海貧血症,這些與生俱來的遺傳性疾病給成千上萬的家庭帶來無盡痛苦。然而,不久的將來,也許只要像打預防針一樣,在孕早期注射一些造血幹細胞,就有望在娘胎裡將這些疾病治癒。 上海交大醫學遺傳研究所教授黃淑幀領導的課題組
-
科學家第一次成功修復了人類基因中的致病突變,這意味著什麼?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周三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科學家們第一次成功編輯了人類胚胎基因,修復了一種常見的、能導致嚴重疾病的變異,製造了健康的胚胎。這項研究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儘管臨床試驗為時尚早,但這意味著基因編輯技術有一天可能保護嬰兒們免於多種遺傳疾病的威脅。
-
抑制HBV DNA修復,又一B肝治癒新思路?
科學家們嘗試用各種方法探索B肝治癒的道路,肝友所依公眾號前幾期發布過一項臨床試驗【B肝新藥】首次人體試驗進行中,治癒還會遠嗎?,就是一項通過強效抑制HBV複製來達到治癒B肝的研究。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如果在生命最初始階段的胚胎就進行基因編輯,將錯誤的基因片段加以修復,是否意味著可以糾正這些疾病?父母攜帶的遺傳病能夠得以阻斷呢?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劉見橋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蠶豆病、地貧基因兩種遺傳病的研究,在胚胎階段就對明確缺失、錯漏的基因加以修復後,均得到了不含這些疾病遺傳信息的胚胎。
-
科學家有望使用Crispr技術治療肝病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首次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治癒成年老鼠活體所患的遺傳性肝臟疾病。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此項技術的應用前景,該技術用於治療人類肝病的時代將指日可待了。這項名為Crispr的技術可對龐大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資料庫作出科學家所稱的高精度微調。
-
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完成同時治療愛滋病與白血病
CCR5 基因編碼的蛋白是 HIV 病毒入侵人體的鑰匙。因此,攜帶CCR5突變拷貝的人對HIV具有高度免疫力。大約 1% 的高加索人遺傳了這樣的一對基因拷貝,但在亞洲人、非洲人、美洲土著人中,這種基因非常罕見。此前有兩名男子分別於2006年和2016年接受了自然突變供者的骨髓移植,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治癒愛滋病的人。
-
最頂級的造型師,名叫Cas9……|基因編輯|基因|地中海貧血|遺傳
在廣州,廣醫三院的劉見橋研究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黃行許教授團隊,就利用鹼基編輯技術成功在胚胎層面修復了遺傳疾病馬凡症候群(MFS)的致病基因,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通過鹼基編輯技術在人二倍體胚胎上糾正遺傳疾病的致病突變。這看起來深不可測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沒有可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描述出來?
-
基因編輯將帶來什麼(延伸閱讀)
解開「基因密碼」 雖然基因測序技術已經取得了振奮人心的進展,但是基因的「黑箱」仍然沒有打開。對於最基本的問題「基因是幹什麼的」,人類還不甚了解。 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改變這一點。
-
基因治療:醫學革命正在到來
導入的基因可以是與缺陷基因對應、在體內表達具有特異功能的同源基因,也可以是與缺陷基因無關的治療基因。在生物體內,遺傳信息沿著「DNA-RNA-蛋白質」的方向逐級傳遞(中心法則),蛋白質是遺傳信息的表現形式,因此疾病發生時多表現為蛋白質層面的異常。目前絕大多數的藥物均以蛋白質為靶點,如治療腫瘤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大分子單抗藥物,通過改變蛋白質的功能來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