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神經肌肉缺陷、地中海貧血症,這些與生俱來的遺傳性疾病給成千上萬的家庭帶來無盡痛苦。然而,不久的將來,也許只要像打預防針一樣,在孕早期注射一些造血幹細胞,就有望在娘胎裡將這些疾病治癒。
上海交大醫學遺傳研究所教授黃淑幀領導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以山羊作為動物模型,將人臍血造血幹細胞注射到妊娠45-55天的胎山羊腹腔中,成功構建了能夠長期存活的人/山羊異種移植嵌合體,為異種器官移植、產前治療及組織損傷修復等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新方法。作為「十五」期間國家863在幹細胞領域的重大項目,該成果昨天通過了專家鑑定。
幹細胞,特別是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多種惡性疾病、遺傳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組織損傷修復等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難以找到合適的配型,以及移植後出現的排斥反應,幹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受到相當限制。
此次,黃淑幀課題組另闢蹊徑地採用宮內移植技術,將幹細胞移植的時間提前到胎兒時期。由於胎兒早期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對於移植的異體細胞不會產生排斥反應。
自2000年起,黃淑幀課題組開始嘗試著在B超的引導下,將造血幹細胞注入到胎山羊腹腔,如今最早接受移植的胎山羊已經成活了2年以上。通過追蹤幹細胞中的螢光標記物,研究人員發現,人源幹細胞在山羊的血液、肝臟、腎臟、心臟、肌肉、肺等器官中均有較高比例的分布,並能分化成相應的人組織細胞,如人肝細胞。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有可能在未來將人的細胞與動物細胞分離,提取純粹「屬於人」的細胞,然後給病人進行細胞治療,或者直接將人/動物異種移植嵌合體作為異種器官移植的供體。同時,人/動物嵌合體的器官還有望成為一座「製藥廠」,通過生物工程等技術批量生產人源蛋白。要知道,僅人肝臟細胞就能合成4000多種人源蛋白。
緊接著,課題組用同樣的方法,對懷孕12天的胎鼠注射造血幹細胞,並由此使小鼠受損的肝臟獲得修復。這表明,幹細胞宮內移植技術在產前治療和組織修複方面有著巨大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與容易引發倫理爭議的胚胎幹細胞研究不同,造血幹細胞屬於成體幹細胞,只能分化為所在器官的成熟細胞,因而迴避了倫理這一敏感問題。據悉,該成果的相關論文已在國際著名雜誌《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
(來源:上海文匯報;作者:任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