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操縱Cas9的REC3結構域可大幅降低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

2020-11-24 生物谷

圖片來自Janet Iwasa graphic for Doudna Lab。


2017年9月22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總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鑑定出Cas9蛋白中的一個關鍵區域決定著CRISPR-Cas9如何精準地對靶DNA序列進行編輯,對它進行微調可產生超精準的基因編輯器,並且使得該基因編輯器的脫靶切割(off-target cutting)活性降低到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9月20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nhanced proofreading governs CRISPR–Cas9 targeting accuracy」。論文通信作者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與

細胞生物學

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Jennifer Doudna博士。

在CRISPR-Cas9中,Cas9蛋白起著結合和切割DNA的作用。這些研究人員說,他們鑑定出的這種蛋白區域作為DNA切割的一種主控制器發揮作用,是對Cas9進行重新設計進一步提高它的切割精準度的一種顯而易見的靶標。這種方法應當有助科學家們定製設計Cas9變異體,從而使得CRISPR-Cas9在錯誤位點上對DNA進行編輯的機率最小化。當利用CRISPR-Cas9在人體進行

基因治療

時,這是一個關鍵的考慮因素。

一種提高精準度的策略是在這種控制性的被稱作REC3的蛋白結構域中引入突變,然後觀察哪些突變會提高精準度,同時不會影響在靶切割(on-target cutting)的效率。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Doudna實驗室研究生Janice Chen說,「我們發現即便Cas9的REC3結構域發生微小的變化也會影響在靶編輯和脫靶編輯之間的差異,這提示著這個結構域明顯是通過深入地誘發突變來改善靶向特異性的候選者。作為這項研究的延伸,相比於我們之前開展的靶向突變,我們能夠在REC3結構域中更加無偏向性地引入突發。」其他的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Yavuz Dagdas和哈佛醫學院的Benjamin Kleinstiver。

超精準的Cas9

2012年,Doudna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將Cas9蛋白改作他用,構建出一種便宜的、廉價的和易於使用的基因編輯器。從那以後,人們就已尋求降低脫靶編輯的機率。儘管改進的保真度有利於開展

基礎研究

,但是當將基因編輯用於臨床應用時,這是至關重要的,這是因為任何脫靶DNA切割可能讓關鍵基因喪失功能,從而導致永久性的和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在過去的兩年裡,兩個研究團隊構建出高度精準的Cas9蛋白:一種特異性增強的Cas9,即eSpCas9(1.1);一種高保真度的Cas9蛋白,即SpCas9-HF1,而且Chen和Doudna試圖了解為何它們要比如今廣泛使用的來自釀膿鏈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

)的野生型Cas9蛋白更高特異性地切割。

當前,使用CRISPR-Cas9的科學家們構建出單向導RNA(sgRNA)---一種RNA分子,含有長20個核苷酸的RNA片段,而且該片段與想要靶向的長20個核苷酸的特定DNA序列互補---並且將它附著到Cas9上。這種sgRNA允許Cas9蛋白靶向互補的DNA序列,結合併切割它。但是這種Cas9-sgRNA複合物也能夠結合到不那麼精確匹配的DNA上,從而導致不想要的脫靶切割。

2015年,Doudna實驗室發現了Cas9的一種構象開關,當sgRNA與靶DNA匹配時,這種構象開關會被激活(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c6572; Nature, doi: doi:10.1038/nature15544)。他們已發現僅當這種sgRNA與靶DNA嚴格匹配時,Cas9的三維結構,特別是它的HNH核酸酶結構域構象,會發生改變,從而激活Cas9的切割活性。然而,負責識別這種構象開關上遊的這些核酸的過程仍然是不為人知的。

在當前的這項研究中,Chen和Dagdas利用一種被稱作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single-molecule FRET, smFRET)的技術準確地測量當Cas9-sgRNA複合物結合到靶DNA上時,這種複合物中的多種蛋白結構域,特別是REC3、REC2和HNH結構域,如何移動。

他們首先確定了eSpCas9(1.1)和SpCas9-HF1提供的特異性益處能夠根據這些Cas9變體中的HNH構象開關的激活閾值要比野生型Cas9蛋白高得多從而使得當結合到脫靶序列上時eSpCas9(1.1)和SpCas9-HF1變體更不可能激活Cas9的切割活性的事實加以解釋。

接著,他們發現REC3結構域負責檢測靶標結合的精準度,隨後這會指示REC2結構域向外旋轉而為HNH核酸酶結構域打開一條通路,從而激活Cas9的切割活性。具有這種活性構象的Cas9隨後能夠切割靶DNA的雙鏈。

Chen、Dagdas和Kleinstiver隨後證實通過讓REC3的部分片段發生突變,就有可能改變Cas9蛋白的特異性,使得HNH核酸酶結構域不會被激活,除非這種sgRNA與靶DNA非常嚴格地匹配。他們能夠設計出一種改進的超精準的Cas9(被稱作HypaCas9),這種HypaCas9保留了它的在靶切割效率,但略微更好地區分人細胞中的在靶位點和脫靶位點。

Chen說,「如果讓REC3中的某些胺基酸殘基發生突變,那麼人們就能夠調整Cas9的在靶切割活性和改進的特異性之間的平衡;我們能夠找到這樣的一個甜美的平衡點,從而確保在預定的靶標上具有足夠的切割活性,同時大幅降低脫靶事件。」

通過繼續探究Cas9的結構、功能和動力學之間的關係,Doudna和她的團隊希望能夠進一步地對這種蛋白進行高度靈敏地改造,從而利用它可靠地和高效地產生多種

遺傳

變化。(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Janice S. Chen, Yavuz S. Dagdas, Benjamin P. Kleinstiver et al. Enhanced proofreading governs CRISPR–Cas9 targeting accuracy.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20 September 2017, doi:10.1038/nature24268

相關焦點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第二個問題是 Crispr/cas9 用於體內基因治療的話,相對於 NHEJ,HDR 低效率怎麼解決?這限制了它應用於消除基因功能和矯正後增加細胞生存優勢的基因治療。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用配對的Cas9切口酶造成 DNA 單鏈斷裂,相對於 NHEJ,這會增加 HDR 修復的比例[24, 25]。第三個問題是 Crispr/cas9 用於疾病治療的最大的安全問題是它的脫靶效應[26, 27]。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他們成功地展示了更精確的基因編輯,並抑制了稱為脫靶效應的非預期基因缺失、插入或突變。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設計成對的 sgRNA 序列。關於 cas9 的幾個注意事項CRISPR-cas9 最主要的要求:PAM 序列為 NGG。sgRNA,即 cas9  guide  RNA,是引導 cas9 蛋白在基因編輯位點進行定向切割,所以一般是 20 個鹼基,不含 PAM 序列。設計的 sgRNA 一定有效嗎?一般設計好的 sgRNA 會在細胞水平驗證下 DNA 水平的編輯效率,通過對細胞 DNA 序列測序以及 T7EN1 酶切驗證敲減效率。
  • CRISPR女神Nature發表高保真Cas9最新成果
    然而,Cas9脫靶現象是目前限制其發揮巨大潛力的最主要問題之一,為此科學家設計出了SpCas9的一系列變體來克服脫靶效應。SpCas9-HF1和eSpcas9(1.1)這兩種變體以前被報導在細胞中能大幅減少脫靶切割,但其靶向識別的機制以及潛在的提升SpCas9保真度的方法卻一直未研究清楚。
  • Immunity:免疫學「大牛」教你如何應用CRISPR/Cas9
    相比於ZFN和TALEN技術的操作複雜性,cas9隻需依靠人工合成的sgRNA即可發揮作用,因此CRISPR-Cas9技術正快速成為基因打靶的主要方法。Douglas R.Green提到,雖然應用CRISPR-Cas9需要基因組序列中存在PAM序列可能被視作該技術應用的限制條件,但目前已發現cas9 PAM序列在基因組中平均每十個核苷酸就會出現一次,再加上在更多物種中發現的不同CRISPR-Cas均已被開發為基因修飾工具,該系統可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脫靶效應仍存爭議CRISPR/Cas9這一被稱為「魔剪」的基因編輯工具在基因工程應用方面被寄予厚望。但是,脫靶效應這一有爭議的老問題一直影響著CRISPR/Cas9系統的應用。,CRISPR/Cas9技術可在生物水平上精準地對基因組進行編輯,並沒有引入很多非預期的脫靶突變。
  • Nature:Editas創始人再破「脫靶效應」,向精準CRISPR時代邁進
    1月6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中,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新版本的Cas9酶或將強有力的解決這一困擾CRISPR/Cas9系統的障礙,使脫靶效應降低到無法檢測的水平。
  • Gene KO Mediated by CRISPR-Cas9 System (Cas9-2hitKO)
    更為重要的是,Ryan願意無償分享cas9系統的全套載體,還可以抽空指導大家實驗。小白們快加入實驗小白微信群和Ryan學習技術吧!What is the CRISPR-Cas9 system?To achieve higher knockout efficiency, vector carrying one cas9 protein and two guide RNA expressing cassettes is generated.
  • Science子刊:利用抗CRISPR蛋白顯著降低CRISPR-Cas9脫靶效應
    如今有研究證實病毒進化出的反制措施,即被稱作抗CRISPR蛋白(anti-CRISPR)的抑制性蛋白,能夠被用來改進作為一種基因治療工具的CRISPR-Cas9,從而降低可能導致不良副作用的脫靶基因編輯。
  • Nature子刊:當心!DNA扭曲增加CRISPR-Cas9脫靶編輯風險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CRISPR-Cas9的準確度和精確度是通過一種新的方法進行研究的:使用光學鑷子---一種使用雷射束操縱DNA的工具---模擬DNA自然經歷的扭曲,就像是細胞的分子機器讀取了它。他們隨後利用CRISPR-Cas9編輯基因並使用螢光顯微鏡監測它的準確性。
  • 意想不到的突變,CRISPR-Cas9的應用仍然是任重道遠
    這項技術遠不如預期的準確:不僅存在「脫靶」效應,而且有時切割的基因組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修復。由於這些問題,目前的技術不允許用於人類。科學家一直希望整個基因編輯系統能在人類身上更好地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這類研究之前,研究人員必須從政府獲得許可並在研究結束後銷毀所有胚胎,胚胎不能超過規定的培養期。
  • 如何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發高分文章?
    最近「基因編輯嬰兒問世」事件引起了業內強烈的轟動,在該項研究中賀建奎採用了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來達到預防HIV病毒的目的。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日前,基因編輯領域的兩位宗師級科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劉如謙(David Liu)教授聯手,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一種鹼基編輯器的首個詳細3D結構。
  • 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但這項技術遠沒有預期的那麼精確:不僅存在 「脫靶」效應,而且有時被切割的基因組還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修復。正因為存在這些問題,所以目前這項技術並不允許被用於人類。但是科學家們一直希望整個基因編輯系統可以在人類身上更好地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類研究之前,研究人員必須得到政府的許可,並在研究後摧毀所有的胚胎,任何胚胎的培養都不能超過規定期限。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他們成功地展示了更精確的基因編輯,並抑制了稱為脫靶效應的非預期基因缺失、插入或突變。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ationally engineer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Cas9 nucleases with high genome-wide specificity」。
  • Nature biotechnology:應用慢病毒載體檢測CRISPR-CAS9和TALEN脫靶
    2015年2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生物學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線刊登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應用整合酶缺陷的慢病毒載體(IDLV)檢測CRISPR-CAS9和TALEN對基因組造成的脫靶效應,最低可檢測1%的脫靶頻率。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日前,基因編輯領域的兩位宗師級科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劉如謙(David Liu)教授聯手,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一種鹼基編輯器的首個詳細3D結構。
  • 如何克服CRISPR脫靶效應?
    除了改進GuideRNA的設計,Cas9突變體的出現將進一步降低CRISPR介導的脫靶突變。野生型Cas9具有兩個核酸酶結構域,每一個結構域切割一條DNA鏈。突變其中一個域使Cas9轉變成切口酶(nickase),該酶切割DNA形成單鏈斷裂。
  • Genome Biology |中科院微生物所邱金龍課題組通過轉錄激活調節染色質構象進而提高CRISPR/Cas9的編輯效率!
    真核基因組DNA包裹在組蛋白周圍,進一步壓縮形成高階染色質結構[5],這可能阻礙CAS9與其靶點的結合。哺乳動物細胞內催化活性抑制CAS9(DCAS9)結合位點的全基因組圖譜顯示,它們在開放染色質區域富集。此外,在人體細胞的染色質開放區域,CRISPR/CAS9誘導的插入和缺失的產生率更高。體外和體內實驗表明,染色質的基本單位核小體抑制了CAS9的DNA結合和剪切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