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顯著減低脫靶效應?Synthego正在開發下一代光控 CRISPR技術

2021-01-10 網易

  10 月 7 日,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 Doudna 因開發精準基因編輯技術摘得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這再次將基因編輯 CRISPR 置於聚光燈下。同日,CRISPR 技術再迎重大進展,基因工程組公司 Synthego 宣布其開發出一種基礎技術,能夠通過光線精確控制在細胞內進行的 CRISPR 基因編輯。

  官網顯示,Synthego 成立於 2012 年,是一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矽谷的基因組工程公司。該公司由 Paul Dabrowski 和 Michael Dabrowski 兩兄弟共同創立,正式進軍生物科學領域之前,他們曾就職於埃隆 · 馬斯克創立的 SpaceX 公司。Synthego 正在通過機器學習,自動化和基因編輯為規模化的科學研究搭建平臺。通過基因組工程推動藥物發現和細胞以及基因療法。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利用 CRISPR 基因工程化改造細胞、提供合成化 RNA 解決方案以及提供生物信息學。

  

  圖 | Synthego 業務(來源:Synthego 官網)

  2020 年 8 月,該公司剛完成 1 億美元 D 輪融資,用於加速推動其 CRISPR 平臺發展。公開資料顯示,Synthego 共計完成四輪超 2.5 億美元融資,投資方不乏 8VC、英特爾、Founders Fund 以及真格等知名 VC。

  近年來,CRISPR/Cas9 已經迅速發展為醫學領域一種最具潛力的基因編輯工具,它是繼鋅指核酸內切酶以及轉錄激活子樣效應因子核酸酶之後的又一種工程化核酸內切酶,被喻為 「基因魔剪」。但是,CRISPR 技術發展還不到十年,CRISPR/Cas9 系統在帶來一系列開創性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局限性,包括脫靶和染色體易位等。因此,眾多科學家仍在優化和微調這種基因編輯方法,而 Synthego 一直在改進這種方式,屬於該領域領跑者之一。

  針對這些問題,Synthego 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光控 CRISPR 基因編輯的新技術 - CRISPRoff。這項技術能通過光照使在多個基因靶標和不同細胞系中 CRISPR 基因編輯滅活,還能通過優化斷開機制的時間成功地調整在靶與脫靶比率。這項研究 CRISPRoff enables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CRISPR editing 已經出版在了《自然通訊》上。

  

  (來源:《自然通訊》)

  據悉,這項研究是 Synthego 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基因組編輯協會擴大合作,以進一步標準化基因編輯在疾病治療中的精確性和可複製性。

  該公司首席科學家 Robert Deans 表示:「CRISPRoff 以及與 NIST 基因組編輯協會的合作突出了我們搭建尖端 CRISPR 平臺的承諾和能力,該平臺將標準化在多種疾病領域的基因編輯,並推動行業向前發展。隨著 Synthego 平臺越來越多地支持臨床試驗,控制脫靶效應和優化 CRISPR 技術的能力至關重要 。」

  鑑於單向導 RNA(sgRNA)是 CRISPR 系統中最容易編程的組件,Synthego 的研究人員在 sgRNA 的兩個優化位置添加了鄰硝基苄基,這種物質對紫外線很敏感,一旦暴露於紫外線下,它們就會斷裂。在用特定波長的光照射,這種雙斷 sgRNA(DBsgRNA)很容易斷裂。這說明一旦將 DBsgRNA 用 Cas9 轉染到細胞中,它就可以正常編輯;但是置於光照下時,就會導致導向 RNA 斷裂,並停止 CRISPR 編輯。

  

  圖 | CRISPRoff 機制示意圖(來源:Synthego 官網)

  CRISPRoff 能調控細胞中的 CRISPR 編輯。研究人員首先使用片段分析儀驗證了在把 DBsgRNA 置於特定波長的光波下,DBsgRNA 會發生斷裂。然後,他們比較了用 DBsgRNA 在靶點位置進行基因編輯與標準 sgRNA 的區別。在使用 ICE 分析基因組序列時,他們記錄下在沒有光刺激情況下插入缺失標記。分析轉染後置於特定波長光波中的樣品時,他們發現 DBsgRNA 無法誘導基因插入或者缺失,而標準 sgRNA 仍然起作用且不受影響。(ICE 軟體可以為 CRISPR 研究人員提供高質量的基因編輯分析)

  

  圖 | CRISPRoff 置於光照中停止基因編輯(數據顯示,在不同條件下,HEK293 細胞中靶基因的編輯效率。在沒有光照的情況下,DBsgRNA 和 sgRNA 的編輯效率一致。置於光線後,DBsgRNA 樣品的編輯效率顯著下降,而標準 sgRNA 的編輯能力卻不受影響。(n = 2 個成對的實驗重複,數據以平均值表示)。) (來源:Synthego 官網)

  研究人員成功證明了通過 CRISPRoff 可以在細胞中進行光控 CRISPR 編輯,同時可適用於不同的基因靶點和細胞株中。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降低 CRISPR 脫靶效應的方法,而 CRISPRoff 有望為最大程度地減少脫靶提供一種簡便方法。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經證明了在靶編輯比脫靶編輯速度要快。基於此,Synthego 的研究人員進行了探索。他們在不同的時間點將樣品置於光照下,並記錄下每個樣品中在靶與脫靶的比率。數據顯示,如果早期照亮細胞,DBsgRNA 中在靶與脫靶的比率更高。

  CRISPRoff 作為一種可編程的 CRISPRoff,可以集成到現有的 CRISPR 工作流程中,且無需優化和其他實驗。該技術顯著提高基因在靶編輯效率,進一步提供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性。

  相比於化學刺激,使用光學刺激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精確地控制空間。這有助於研究人員能夠在單個孔中研究複雜的信號傳導效應以及進一步理解特定基因在分化或類器官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在創建了一個表達綠色螢光蛋白基因(GFP)的細胞株,並設計了 sgRNAs 來創建 GFP 敲除表型。最終,研究人員通過敲除特定區域的 GFP,創建出了不同的空間模型。

  

  圖 | 利用靶向 GFP 的 DBsgRNAs 進行基因編輯的空間模型(來源:上述論文)

  此外,Synthego 公司的基因組編輯為應對新冠疫情也做出了貢獻。疫情期間,Synthego 學術界與科學家進行合作,研究 SARS-CoV-2 機制以及潛在的治療方案。比如,通過利用先進的基因組工具,Synthego 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定量生物科學研究所合作研究與 SARS-CoV-2 相互作用的人類蛋白質所扮演的角色並闡釋了潛在的治療性靶標,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上面;Synthego 為開發 SHERLOCK CRISPR SARS-CoV-2 快速診斷療法提供了關鍵的嚮導 RNA 試劑,目前該療法已經的 FDA 的批准。

  參考: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853-3
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releases/synthego-pioneers-next-generation-crispr-light-control-technology/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在此次研究中,左二偉、楊輝等人使用研究團隊此前開發的新型脫靶檢測技術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和RNA-Seq同時檢測了CEB突變體的DNA脫靶和RNA脫靶。他們同時也發現,DNA和RNA的脫靶是互相獨立的,需要同時檢測。
  • Science | 科學家成功開發新型檢測技術,可實時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自誕生之初,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一直無法克服的難題就脫靶效應。
  • Science子刊:利用抗CRISPR蛋白顯著降低CRISPR-Cas9脫靶效應
    2017年7月16日/生物谷BIOON/---CRISPR-Cas9基因編輯是基於細菌產生的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感染的策略開發出來的。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最近發現的抗CRISPR蛋白降低脫靶效應多達4倍,就像一種切斷開關那樣讓CRISPR-Cas9完成它的任務之後失去功能。
  • 新工具能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19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左二偉研究組聯合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 如何解決CRISPR技術的脫靶效應?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化學家劉大衛(David Liu)說,總體而言,這些錯誤仍然很少見,他們的團隊開發了第一代鹼基編輯,並且不太可能干擾該技術在實驗室的應用。但David和其他人說,他們非常擔心任何一個考慮在病人身上使用這項技術的人。
  • CRISPR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12日報導,CRISPR-Cas9技術發明人之一詹妮弗·杜德納參與的研究團隊證實,抗CRISPR蛋白能將CRISPR導致的脫靶效應降低四分之一,其中一種名叫「AcrllA4」的蛋白甚至能將脫靶效應發生率減少4倍,而整個過程中目標位點的基因編輯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廣島大學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很有前途的修複方法,即關閉CRISPR-Cas9基因編輯,直到它達到關鍵的細胞周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更精確的修復可能會發生。根據這些研究結果,他們成功地展示了更精確的基因編輯,並抑制了稱為脫靶效應的非預期基因缺失、插入或突變。
  • Science:開發出一種檢測CRISPR脫靶效應的新方法---DISCOVER-Seq
    2019年4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於2012年發明以來,它已經顯示出治療許多難治性疾病的巨大希望。然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在治療相關的細胞類型中鑑定潛在的脫靶效應,這仍然是將治療方法轉移到臨床應用的主要障礙。
  • CRISPR 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廣受爭議的最大副作用——脫靶效應有了解決辦法。
  • 研究人員開發「關閉開關」有望解決CRISPR的脫靶效應問題
    研究人員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這一研究結果,成功地證明了一種更為精確的基因編輯,並抑制了非預期的基因缺失、插入或突變,即所謂的靶向效應。 儘管以前研究人員開發出來一些方法,報導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研究人員指出,這些方法往往顯示出較低的編輯效率。
  • CRISPR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新聞—科學網
  • 三大基因編輯技術PK及市場分析,CRISPR技術易產生脫靶效應仍是重要...
    醫療市場分析公司Kalorama對基因編輯技術和公司進行梳理,動脈網(微信:vcbeat)為你做了編譯和整理。基因編輯技術目前正在面臨索尼和JVC公司式的困境。在基因編輯領域,很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包括基於鋅指核酸內切酶和TAL效應因子在內的精準有效的基因編輯技術。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由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來自30種癌症類型的324個人類癌細胞系進行了基因組的篩選。該小組將細胞適應性效應,與基因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開發的靶標易處理性相結合,以系統地遴選出特定組織中的新靶標和特定基因型。
  • Nature:Editas創始人再破「脫靶效應」,向精準CRISPR時代邁進
    Keith Joung(圖片來源:Editas Medicine官網)在CRISPR系列的基因編輯系統中,Cas9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更是「元老級」的成員,但是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是一直急需攻克的難題。在CRISPR技術向醫學臨床不斷轉化的過程中,科學家們正想法設法的解決這一重大技術難題,希望形成更精準的基因編輯系統。
  • Science:科學家利用新方法「劍指」CRISPR脫靶效應
    CRISPR是通過在特定位點切割DNA來編輯基因組,但有時該工具也會「出錯」,比如說在DNA的其他地方進行切割,即所謂的脫靶效應。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攻克這個將CRISPR技術應用於臨床的「絆腳石」。研究人員利用MRE11開發了一名為DISCOVER-Seq的新技術,該技術可以識別出CRISPR切割基因組的確切位點。人類基因組非常龐大,如果完整地列印出所有DNA序列,可能是一本高達16層樓的書籍。而利用CRISPR對DNA進行切割時,就像試圖從書中刪除特定頁面上的一個特定單詞一樣,有點像大海撈針。然而,令人驚喜的是,MRE11竟然可以精確刪除特定單詞的所有字母。
  • 張鋒團隊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可減少脫靶效應
    不過Cas9也並非沒有限制,比如切割非靶點序列的脫靶效應就是一個問題。鑑於CRSPR-Cas系統在微生物中廣泛存在,科學家們將Cas蛋白的類型範圍不斷擴大,尋找新秀,例如Cas12a。雖然有這樣的優勢,Cas12b的開發卻遇到了一個阻礙。性能最佳的Cas12b來自一種嗜酸耐熱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但它作為DNA裂解酶的最佳活性需要高達48℃。也就是說,如果放進哺乳動物細胞內,達不到這種Cas12b的溫度要求,酶活性就不能發揮。怎麼「解鎖」這種Cas蛋白呢?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日前,基因編輯領域的兩位宗師級科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劉如謙(David Liu)教授聯手,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一種鹼基編輯器的首個詳細3D結構。
  • 如何克服CRISPR脫靶效應?
    除了改進GuideRNA的設計,Cas9突變體的出現將進一步降低CRISPR介導的脫靶突變。野生型Cas9具有兩個核酸酶結構域,每一個結構域切割一條DNA鏈。突變其中一個域使Cas9轉變成切口酶(nickase),該酶切割DNA形成單鏈斷裂。
  • 如何用機器學習解決「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又一次,計算機科學家和生物學者站在一起,對抗人類向內探索的挑戰——用機器學習預測基因編輯 CRISPR 中的脫靶效應。 今年年初,發表在《自然》生物工程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描述了 Elevation 這項工具。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日前,基因編輯領域的兩位宗師級科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劉如謙(David Liu)教授聯手,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一種鹼基編輯器的首個詳細3D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