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帶來的是希望還是恐懼?

2020-12-05 網易新聞

(原標題:人類首次基因編輯雙胞胎的誕生,帶來的是希望還是恐懼?)

11月26日,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孩近日在中國健康誕生。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消息一經公布引起巨大震動。疑似對該試驗進行醫學倫理審查的醫院稱申請書籤名可能是偽造,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120多位科學家通過《知識分子》雜誌官方微博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強烈譴責。

使用「基因手術刀」

關閉HIV病毒入侵大門

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將於2018年11月27-29日在香港舉辦。該峰會會期預計三天,由香港科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國家醫學院聯合舉辦。會議開幕前一天,賀建奎公布了這個消息。

他表示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雙胞胎女孩在胚胎階段接受了基因編輯,近日出生。

賀建奎在講述基因編輯試驗

據美聯社報導,這個基因編輯試驗發生在試管受精階段。首先對精子進行「洗滌」,將其與精液分離,因為精液中可能潛伏有HIV病毒。分離出的單個精子放入單個卵子中。之後,試驗人員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這個研究採用了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CRISPR-cas9技術的原理圖

賀建奎表示,他在實驗室裡對老鼠、猴子和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已有數年時間,並且申請了專利。他說,之所以選擇抗HIV胚胎基因編輯,因為這種病毒感染已經成為一個嚴肅問題。

這次試驗修改的是CCR5基因,因為它是HIV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蛋白質門戶。此前研究顯示,在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天然免疫HIV病毒。

當基因編輯後的胚胎發育到3至5日齡時,取出一些細胞並檢查編輯結果。受試夫婦可以選擇是否使用編輯或未編輯的胚胎進行懷孕嘗試。在22個胚胎中,有16個進行了基因編輯,其中使用11個胚胎嘗試了6次著床。

這項技術最近才在成年人身上使用,以此治療某些致命的疾病,而這種基因編輯僅限於特定的個人。對精子、卵子或胚胎基因進行編輯不一樣,其變化可以遺傳給後代,所以在很多國家還不允許在實驗室之外開始這種試驗。

男性受試者均為愛滋患者

一個嬰兒實驗不成功

賀建奎說,他通過愛滋病感染者互助平臺「白樺林」招募到7對夫婦參加試驗。

賀建奎在實驗室

這個試驗的所有男性對象都感染有HIV病毒,所有的女性都是正常的,但基因編輯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防止HIV病毒由父親感染給嬰兒。

參與試驗的父親服用了抗HIV藥物,抑制了病毒的感染力,而且還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防止他們身上的病毒感染給後代。

實際上,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受愛滋病毒影響的夫婦提供一個機會,使其後代不再受到這種病毒的威脅,獲得永久免疫的能力。

他說,試驗所涉及的父母拒絕接受採訪,也沒有透露試驗對象住在哪裡或在哪裡工作。

賀建奎說,試驗表明,在這對雙胞胎中的一個嬰兒身上,兩個目標基因的拷貝都發生了改變,另一個嬰兒只有一個目標基因拷貝出現改變。沒有證據表明試驗損害到其他基因。有一個基因拷貝的人仍然可能感染愛滋病病毒。

一些科學家研究了賀建奎向美聯社提供的材料,認為到目前為止,這個試驗不足以說明基因編輯有效果,也無法排除是否有害。

他們還注意到,證據表明基因編輯不完整,至少雙胞胎中的一個嬰兒似乎是用多種變化的細胞拼湊而成。

哈佛大學的著名遺傳學家喬治·丘奇說,如果只有一些細胞被改變,「這幾乎就像沒有編輯一樣」,因為HIV感染仍然有可能發生。

試驗費用全免

跟蹤嬰兒到18歲

紫牛新聞記者多次聯繫賀建奎,電話均未接通。據他的助手向媒體表示,「現在賀教授不接受媒體採訪,過幾天統一回應。」

據美聯社報導,賀建奎曾在美國萊斯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學習,回國後在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建立實驗室,他還擁有兩家遺傳技術公司。

賀建奎與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學教授麥可·迪姆(Michael Deem)一同進行研究,後者是他在萊斯大學的導師。迪姆在賀建奎的公司還擁有「小部分股份」,並且是這兩家公司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

迪姆也參加了這個試驗,他認為試驗對象能夠理解風險。他說,他與賀建奎在萊斯大學進行過疫苗研究工作,並認為基因編輯類似於疫苗。

賀建奎說,他親自向參與者說明了試驗目標,並告訴參與者此前從未有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試驗,並且存在風險。他說,他還將為通過該項目誕生的兒童提供保險,並計劃進行醫療隨訪,直到孩子滿18歲為止,如果他們成年後同意,還可以進行更長時間的醫療隨訪。

這次試驗的人工授精是免費的,在對其安全性進行分析並且經該領域的專家權衡之前,不會繼續進行懷孕嘗試。

醫院是莆田系或提供倫理審查

提供胚胎是另四家醫院

從目前流傳在網上的醫學倫理審查申請書上可以看到,這個試驗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申請了審查。

網上流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查申請書

但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正開會研究此事。

工商信息顯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法定代表人兼執行董事為林玉明,註冊資本為4000萬元。林玉明更為知名的身份是莆田系「第二代」企業家。據《創業家》2014年報導,林玉明為福建莆田人,時任莆田市人大代表、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常務副會長。他在採訪中稱:「我看好莆田系醫院的未來,它更貼近市場,更了解中國。」

紫牛新聞記者致電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不了解情況,並稱該醫院近期會就此問題發布公告,其他問題無法回答。

而據南方都市報報導,上月剛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離職的醫務部主任秦蘇驥介紹,根據申請書顯示的時間,其當時還在醫院任職,同時他也是倫理委員會成員,但是他並沒有印象,醫院開過這個會議。作為倫理委員會成員,他的籤名沒有在申請書上。秦蘇驥介紹,他特地去找了上面有籤名的前同事了解情況,幾名前同事表示,自己並沒有籤過這張申請書,也沒有印象召開過有關這個項目的會議,籤名可能是偽造。同時,醫院倫理委員會除了醫院內部人員,還有法律界人士、社會界人士共同組成,但是這張申請書上,並沒有看到法律界人士、社會界人士成員的籤名。

另外,據美聯社報導,雖然申請書上顯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為這個試驗提供了倫理審查,但是為賀建奎的研究提供胚胎的是另外四家醫院。

這些醫院的一些工作人員對該研究的性質一無所知。對此賀建奎和迪姆說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洩露一些參與者的愛滋病患者的信息。

南方科技大學26日晚發表聲明稱: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於今天下午發表聲明稱已啟動對「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


網上流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查申請書

科學家反應兩極

試驗過程「不夠透明」

一些科學家對這個消息感到震驚,並且強烈進行譴責。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兼遺傳學雜誌編輯基蘭·穆蘇努魯(Kiran Musunuru)博士說,這是「不合情理的……這個試驗在道德上或倫理上都不能得到辯解」。

「這個試驗太不成熟了,」加州斯克利普斯科技轉化研究所負責人埃裡克·託普爾(Eric Topol)博士說,「我們正在處理針對人類的操作。這是一個大問題。」

即使這次基因編輯試驗很完美,但是缺少正常CCR5基因的人也會面臨其他病毒威脅(如西尼羅河病毒)和死於流感的風險。穆蘇努魯說,有很多方法可以預防愛滋病毒感染,如果感染了,也是可以治療的,這個基因編輯試驗的其他醫療風險是一個問題。

也有一些專家支持這項試驗。喬治·丘奇為這個HIV病毒的基因編輯辯護,他說HIV的傳染是「一種主要的,不斷增長的公共衛生威脅」。「我認為這是合理的,」丘奇談及賀建奎試驗的目標時說。

知名科普博主、科學松鼠會成員「Ent_evo」指出,「真正的問題不在於CCR5這個目標基因,而是在於手段。CRISPR-cas9作為基因編輯工具雖然強大,但是會有很多「脫靶」——錯誤地編輯了不該編輯的地方。編輯植物好辦,弄出問題了可以不上市,但如果一個人遭受了錯誤的編輯,出生後不能把他殺了啊。」

他認為整個過程給人的感覺是依然不夠透明,缺乏監管。「按照常規,對胎兒進行新的遺傳治療操作,應該先從那些有遺傳病的胚胎做起,這些孩子能獲得明確的好處來平衡風險。但在這個案例裡,免疫HIV好處就不是很明確,而且連沒有獲得免疫力的胎兒也一同出生,我覺得這過分了。」

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120多位科學家通過《知識分子》雜誌官方微博發布聯合聲明,表示「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聲明指出,這種試驗沒有任何創新,早就可以做,但因為存在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所以全球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這些不確定的可遺傳的遺傳物質改造,一旦作出活人就不可避免的會混入人類的基因池,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沒有人能預知。

《知識分子》雜誌官方微博發布聯合聲明

胚胎來自不同的醫院

為什麼能轉移?

這次基因編輯試驗的倫理審查、胚胎提供分屬數家不同的醫院,最後嬰兒在北京出生。對於人工授精的胚胎能否在不同的醫療機構之間轉移,目前沒有看到明確的說法。

根據2001年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管理辦法》,對胚胎到底是屬於生命還是屬於物沒有明確規定。

2013年3月20日,江蘇宜興的一對夫婦因車禍去世。兩人生前在南京鼓樓醫院保存有受精胚胎,但由於當事人已死,胚胎所有權出現問題,雙方父母與醫院訴諸法律。最終醫院交出胚胎,2017年12月9日,一名28歲的寮國籍代孕媽媽將她帶到這個世界。

從這個案例來看,卵子受精和胚胎著床可以在不同的醫療機構進行。

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人類

可能有什麼好處?

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人類胚胎基因上,也許有可能徹底治療某些疾病,如定向去除HIV病毒基因,或者對一些帶有遺傳疾病基因進行序列改造,就能改變遺傳性狀。這樣,基因編輯的應用和普及就能使得基因水平的遺傳缺陷修復。使白血病、愛滋病等惡性疾病徹底治癒成為可能。

人類基因編輯如果出現風險

誰來承擔?

目前科學家對人類基因已經進行了深入研究,但對於其中奧秘,所了解的依然很有限。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去除某些特定基因片段,從而消除已知風險,這次賀建奎針對CCR5基因的操作就是這樣。但是,對於這樣編輯基因會存在什麼風險,目前的研究依然存在不足。

在動物和植物身上進行基因編輯,如果發現錯誤和問題,可以將其消滅。如果經過基因編輯的人出生了,發現存在問題,就難以將其殺死或者囚禁。

而且經基因編輯的人自從胚胎時期就是試驗對象,將一輩子帶著這個印記,在科學理、倫理、道德等方面都可能出現困擾。

所以主流基因科學界對人類基因編輯普遍持慎重態度。

本文來源:揚子晚報 責任編輯:史建磊_NBJ11331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基因編輯雙胞胎誕生 帶來的是希望還是恐懼?
    昨天,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孩近日在中國健康誕生。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消息一經公布引起巨大震動。疑似對該試驗進行醫學倫理審查的醫院稱申請書籤名可能是偽造,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人類需要「基因改造的嬰兒」麼?
    科幻題材影視劇中基因技術定製和改造人類的案例竟然成真了。 11月26日,人民網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科學家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中國誕生 專家:給人類帶來風險
    即便這是真的,也未必是福音 深圳一科學家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中國誕生;專家:違背倫理,給人類帶來風險 如果基因被編輯的孩子真的出生,世界會怎樣? 11月26日,一對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發輿論軒然大波,科學家們、科研院校紛紛發表觀點,均持質疑和反對態度。國家衛健委回應,要求廣東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 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性是否有保證?即使100%安全,那麼是否有悖倫理道德?會不會對人類基因帶來潛在危險?
  • 基因編輯技術讓人類變造物主 帶來的是美好,災難,還是不平等?
    022018年11月26日,有著「科學狂人」之稱的賀建奎宣布「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他利用一項簡稱為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對嬰兒的基因進行改造,使其獲得可遺傳的愛滋病免疫力。這一消息在科學界引起巨大爭議,科學家表示,在人體上進行基因編輯實驗有著極大的風險,這種對人類遺傳物質進行不可逆轉的改造,一旦混入人類的基因池,後果不堪設想。03簡單來說,基因編輯技術就是對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進行插入、修改、刪除或替換。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2014年,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成功創造出定向突變的基因工程猴,這是有記錄以來首次在非人類靈長目動物身上成功使用此項技術。(來源百度百科) 人民網深圳11月26日電 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基因編輯巨浪湧來,情緒跌宕起伏——恐懼、希望、驚嘆
    自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誕生後,它就成為全球生物學家關注的焦點,圍繞著它帶來的倫理問題的討論也一直沒有中斷,2018年年底的基因編輯嬰兒風波,全球科學家大驚失色之後,立即著手制定準則加以約束。而面對未來,我們相信基因編輯技術帶給我們更多的是驚喜,它能改良作物品種,能在臨床上根治頑疾。這一切無不印證了杜德娜於2015年回憶的那樣,基因編輯技術「激起的情緒跌宕——恐懼、希望、驚嘆——卻無比真實。」
  •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是個悲劇,還是科技創新呢?
    11月26日,賀建奎聯繫媒體公布實驗成果,各大媒體紛紛轉發,並稱其為全球首例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這裡的「基因編輯嬰兒」指的是什麼?CCR5Δ32也有缺點,會對感染後的炎症反應帶來不良影響,比如遭受一些黃病毒屬病毒,感染後,有更高概率出現嚴重的症狀。流感的死亡率可能也會增加。人群CCR5Δ32增加應該還是好事情,但是對於剛出生的嬰兒,就不好說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身處愛滋病高危中,一個人完全可能過上一種西尼羅河病毒比HIV更危險的生活。在人類胚胎編輯裡,脫靶就是大問題了,你總不能把一整個活人給扔掉。
  • 基因編輯嬰兒,引發軒然大波……
    11月26日,一篇名為《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引發軒然大波。
  • 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娜娜父母是誰?跟蹤嬰兒到18歲
    人類首次基因編輯雙胞胎誕生 帶來的是希望還是恐懼?  賀建奎在講述基因編輯試驗。  昨天,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孩近日在中國健康誕生。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消息一經公布引起巨大震動。疑似對該試驗進行醫學倫理審查的醫院稱申請書籤名可能是偽造,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120多位科學家通過《知識分子》雜誌官方微博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強烈譴責。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真的誕生,意味著什麼?
    人民網今天的新聞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這裡的「基因編輯嬰兒」指的是什麼?是指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的基因。這個技術以前也有很多研究者做過,但是都會在胚胎發育極早期就中止。讓修改過的胚胎完全發育直到誕生,這是第一次。
  • 俄羅斯版賀建奎:還會有新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嗎?
    兩名經過基因編輯的女嬰Lulu和Nana已經誕生,她們的基因編輯結果並不如預期;而且,還有另一位參與者已經懷孕。按照賀建奎在會議上的說法,如果順利,今年裡又有一個新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 東方IC一年過去,賀建奎從公眾視野裡消失了,但關於基因編輯嬰兒的爭論從未停止
  • 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超級人類是否會出現在未來?
    來自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團隊,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日突然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經於 11 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什麼是基因編輯?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而CRISPR/Cas9技術自問世以來,就有著其它基因編輯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技術不斷改進後,更被認為能夠在活細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編輯」任何基因。而此次就對一對嬰兒的基因進行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在我國誕生 「轉基因人」是否違背倫理...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人類已可實現基因編輯:更強壯的軀體,可選擇的發色,更低的基因遺傳病發病率…但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發明團隊卻呼籲暫停:所有人類都有責任考慮這項科技的後果。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詳情曝光 基因編輯嬰兒是什麼?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圖)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圖) 2018-11-26 12:16:17來源:人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基因編輯嬰兒之後,它的底線到底在哪?
    」基因編輯「,這個從前只出現在科學學界的詞彙,在2018年年末,因為第一例基因編輯雙胞胎嬰兒在中國的誕生,開始被大眾瘋狂討論,引發了社會性的質疑與恐慌。」的演講,從「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出發,探討了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以及當前面臨的問題。
  •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中國誕生首個基因編輯嬰兒!122名科學家聯名譴責...
    本文原標題:《中國誕生首個基因編輯嬰兒!122名科學家聯名譴責:車上沒剎車,你敢去開嗎?》來源:國館(ID:guoguan5000)、每日經濟新聞 前言11月26日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球的事情:中國科學家首次利用基因剪輯技術,讓一個對愛滋病天然具有免疫能力的嬰兒誕生。聽到這個消息,大部分人首先是驕傲,「我們又實現了0的突破,真厲害」。但有很多科學家異常憤怒,他們說:「這根本不是什麼技術上的突破,只是倫理上的突破。」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我們真的準備好對人類任何基因動手了嗎?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伊凡 11月26日,根據媒體報導,深圳一組學術團隊向外界公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她們的基因已經經過人為修飾,能夠天然抵抗愛滋病。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羅生門:人類歷史轉折點?還是醫學造假醜聞?
    今天上午,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在深圳誕生的事件轟動一時。然而,這一事件在下午卻出現了諸多疑雲。未經醫學倫理審查報備?午後新京報從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獲悉,深圳衛生部門已介入核實「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此項試驗進行前並未經醫學倫理報備,官方正開會研究此事。這與此前網傳消息顯示的情況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