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宮頸癌孕婦陰道分娩,新生兒吸入癌細胞導致肺癌

2021-01-11 騰訊網

作者:PDs.

1 月 7 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在NEJM報告了兩個獨特的病例:患有宮頸癌產婦經陰道分娩時,宮頸癌細胞轉移至胎兒肺部,造成腫瘤種植。

這是全球首次報導孕婦在生產過程中將癌症細胞通過種植播散,傳播到新生兒身上的病例。

圖源:NEJM

病例介紹

第一個病例為 23 個月大的患兒,因反覆咳嗽 2 周入院。

CT 結果顯示,這個患兒的肺部有多個沿著支氣管的散在結節,胸腔鏡下取結節樣本病理檢查提示神經內分泌腫瘤,並伴有局灶性腺體樣分化

但出於某些原因,患兒的父母沒有讓他接受治療。

一年後,患兒返院複查的 CT 顯示,部分病灶消退,但同時檢查結果進一步確認:這種癌症順著支氣管播散。

湊巧的是,這個患兒的母親在產後 3 個月後,被診斷為宮頸鱗狀細胞癌。

由於病情出現反覆,肺部轉移灶病理提示低分化癌伴神經內分泌分化,於是覆核當年切除的子宮標本病理,發現提示宮頸癌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局部可見神經內分泌分化與腺癌成分混合——這和患兒此前的病理結果不謀而合

圖源:參考資料 1

為了弄清楚這個腫瘤組織究竟是不是由母親傳給兒子的,醫生比較了兩者的腫瘤測序結果,發現了他們有相同的致病性 KRAS 和 TP53 突變

患兒腫瘤組織裡還發現了 47 個外顯子單核苷酸多態性(SNP)等位基因,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等位基因在患兒的體細胞內並不存在,但卻在母親的體細胞內出現

此外,FISH 分析,這名男性患兒肺部腫瘤的基因中並沒有 Y 染色體。患兒的肺部腫瘤基因組裡發現生殖細胞基因組中不包含的基因,說明患兒肺部的腫瘤和母親所患的宮頸癌高度相關。

對兩者的 HPV PCR 檢查顯示,兩者腫瘤細胞均為 HPV 18 型陽性

圖源:參考資料 1

在接受幾輪化療沒有取得明顯成效後,患兒入組了一種新型單抗的臨床試驗。這種單抗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病灶縮小到可以進行手術的程度。在實施肺葉切除術 12 個月後,患兒目前沒有病情復發的跡象。

第二個病例為一個因胸痛入院的 6 歲患兒。

CT 提示,患兒左肺門區有一個直徑 6 公分的佔位。而隨後的病理確診為黏液腺癌

由於這個病理分型在肺癌中實屬罕見。而患兒的母親在生產患兒 3 個月後就被診斷為宮頸黏液腺癌,而在 2 年後死於宮頸癌。

通過患兒母子腫瘤測序結果的比較,醫生發現了他們也有同樣的致病性 KRAS 和 STK11 突變,以及 38 個外顯子 SNP 等位基因

另外,FISH 分析也表明了這名男性患兒肺部腫瘤也沒有 Y 染色體,而且兩人的腫瘤細胞均為HPV 16 型陽性,進一步說明了母子所患癌症的相關性。

圖源:參考資料 1

在進行多輪化療後,原本直徑 6 公分大的腫瘤終於慢慢縮小。患兒隨後接受了左全肺切除術,在術後 15 個月的隨訪中仍然沒有復發。

臨床意義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這是世界上首次報導孕婦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將癌症細胞播散到新生兒身上的病例。

2 例患兒 CT 都提示了一點:經過 2 年甚至 6 年的進展,腫瘤仍然只在肺部生長,並且只沿著支氣管分布、進展。

這種生長模式明顯和傳統意義上的癌症擴散模式大相逕庭,說明癌症細胞並非突破胎盤屏障進入患兒體內的。

在分娩過程中,嬰兒吸入了這些可能攜帶有癌症細胞的羊水或分泌物,就有可能導致癌症細胞在肺部種植,導致腫瘤的母嬰垂直傳播。

HLA 是異體移植中接受移植的受體產生免疫識別和排斥的主要靶點。第一個患兒缺失了 HLA I 類等位基因,這個缺失可能有助於母親癌症細胞在患兒體內長期存活。

另外,這名患兒在診斷出腫瘤 1 年後,在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的情況下,部分的病灶居然能夠自行消退,這種消退在轉移性神經內分泌腫瘤中極為罕見。

第一個病例肺葉切除術後病理的流式細胞術分析也表明,腫瘤組織中的免疫細胞比例明顯高於其餘肺組織。同時,腫瘤組織中的 CD4+ 和 CD8+ T 細胞的比例也較高,這和腫瘤應對 PD-1 療法的情況相符。

這些現象說明了患兒身上可能存在某種免疫應答,影響了腫瘤的生長速度。而這也可能是第二個患兒在 6 歲才出現症狀、同時腫瘤居然還沒發生轉移的原因。

不管是腫瘤種植還是播散後的緩慢生長,具體的原因,仍然有待探究。(審核:gyouza,z_popeye)

致謝:本文經 浙江省人民醫院產科主治醫師 仲子星 專業審核

【注】

浙江省人民醫院產科主治醫師 仲子星審核意見:

像這種通過孕期妊娠女性傳給胎兒,在出生後表現出癌症的病例確實非常罕見,從 1958 年第一起報導至今,僅有 18 例。其中宮頸癌的母胎傳播只有 1 例報導。[2]

這兩例罕見病例的宮頸癌細胞傳播能力很強。從孕婦的情況分析,孕婦未接種 HPV 疫苗,在胎兒出生前 7 個月宮頸細胞學陰性,直至嬰兒出生後 3 個月被診斷未宮頸癌,前後只有 10 個月。這種速度在宮頸癌中是非常罕見的,一般來說,宮頸從 HPV 感染到具有真正惡性潛能的癌前病變最少需要 7 年。[3]

從嬰兒來分析,宮頸癌脫落的癌細胞只可能來自於陰道分娩時胎兒吸入的羊水或帶有宮頸癌細胞的陰道、宮頸分泌物,也就是幾個小時的短暫吸入,就導致了肺部的惡性累及,也相當不可思議。

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罕見病對於我們是可以開闊眼界的。但是,對於一般腫瘤的預防、治療參考意義不大。

藉助這個病例,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關於中國宮頸癌的篩查、診療。宮頸腫瘤仍是當前中國最常見婦科腫瘤。但在一些發達國家、地區,大約排到女性腫瘤的第十位左右。[4, 5]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我國的宮頸癌前病變篩查還不夠規範系統,很多地方甚至還沒有推廣,從而導致了很多宮頸癌沒有在癌前病變階段處理;二是因為我國對於宮頸癌疫苗的使用一直比較謹慎,近年來才開始推廣。隨著這兩點的推廣和重視,在未來可以推測,我們很有希望明顯減少宮頸癌的發生,讓宮頸癌成為一個真正可防可控的疾病。

題圖:圖蟲創意

參考資料:

[1] Arakawa A, Ichikawa H, Ogawa C, et al. Vaginal Transmission of Cancer from Mothers with Cervical Cancer to Infants. N Engl J Med. 2021 Jan 7;384(1):42-50.

[2] Herskovic E, Ryan M, Weinstein J, Wadhwani NR. Maternal to fetal transmission of cervical carcinoma. Pediatr Radiol. 2014 Aug;44(8):1035-8.

[3] Schlecht NF, Platt RW, Duarte-Franco E, Costa MC, Sobrinho JP, Prado JC, Ferenczy A, Rohan TE, Villa LL, Franco E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time to progression and regression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J Natl Cancer Inst. 2003 Sep 3;95(17):1336-43.

[4] Wang B, He M, Chao A, Engelgau MM, Saraiya M, Wang L, Wang L.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mong Adult Women in China, 2010. Oncologist. 2015 Jun;20(6):627-34.

[5] Cervical Screening Programme, England - Statistics for 2014-15. The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formation Centre, November 2015.

相關焦點

  • 全球首次確認癌症「母嬰傳播」,宮頸癌母親分娩導致孩子肺癌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1月7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宣布,兩個罹患宮頸癌的產婦在分娩時,將癌細胞傳播給了兩名男性嬰兒,這兩個男孩在分娩後確診肺癌。這是全球首次確認的通過「母嬰傳播」的癌症病例,相關病例報告已登載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
  • 全球首例癌症「母嬰傳播」!宮頸癌母親分娩導致孩子肺癌
    今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報導了兩例極為特殊的癌症病例:日本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在對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基因檢測中,意外發現兩例小兒肺癌(分別為23月齡和6歲)大概率是由於分娩時宮頸癌細胞經產道母嬰傳播而導致的。經過治療,目前兩名患兒均未復發。
  • 全球首次確認:新生兒吸入母親癌細胞羊水,出生即確診肺癌
    1月7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童確診肺癌。其中一個病例是一名23個月大的幼兒,咳痰2周後,CT掃描發現雙肺支氣管散在多個腫塊,經肺活檢後顯示為肺神經內分泌癌伴局灶性腺體分化;另一個病例為6歲男童,因左側胸痛就診,CT掃描顯示左肺門區一個直徑6cm的腫塊,確診為粘液腺癌。
  • ...科學家首次發現宮頸癌母親順產導致兒子患肺癌的案例,母子腫瘤...
    而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團隊報告的兩例案例,就是罕見中的罕見了:兩名患有宮頸癌的母親,可能因為順產的緣故把癌細胞傳給了兒子,導致了兩例兒童肺癌!能確認是「母嬰傳播」,是因為母子腫瘤樣本在二代測序、組織學檢測、HPV檢查中高度吻合,比如癌細胞都缺少Y染色體,具有KRAS、TP53等多個相同的基因突變,都感染相同分型HPV等,這是首個報告癌症經產道傳播給嬰兒的研究。研究者們推測這種傳播的原因,可能是嬰兒在分娩過程中從產道內的羊水、分泌物等液體中吸入了宮頸癌細胞[1]。
  • 全球首次確認:患癌孕婦生產時癌細胞竟轉移給嬰兒!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1月7日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性嬰兒確診肺癌。此類病例為全球首次確認。相關研究成果已登載在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全球首次確認:患宮頸癌產婦癌細胞會轉移給嬰兒
    每經AI快訊,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7日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性嬰兒確診肺癌。此類病歷為全球首次確認。相關研究成果已登載在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據日本《讀賣新聞》7日消息,日本研究小組從兩名嬰兒體內的癌細胞中,檢測出了不屬於他們的基因。
  • 全球首次確認:患癌孕婦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嬰兒
    來源:海外網GETTY海外網1月7日電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7日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性嬰兒確診肺癌。此類病歷為全球首次確認。相關研究成果已登載在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孕期黴菌感染讓孕婦坐立難安?不僅會影響孕媽健康,還對胎兒安全不利
    孕婦在懷孕期間,會因為孕激素的分泌而導致體內平穩的激素水平被打亂,再加上孕期孕婦陰道的分泌物會變多,並且因為抵抗力下降的原因,從而容易因為自身抵抗力下降,潮溼和陰道內酸鹼失衡而引起菌群感染。 黴菌感染指的是黴菌性陰道炎,屬於白色念珠菌。
  • NEJM:宮頸癌細胞竟能經產道進入嬰兒的肺!科學家首次發現宮頸癌...
    而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團隊報告的兩例案例,就是罕見中的罕見了:兩名患有宮頸癌的母親,可能因為順產的緣故把癌細胞傳給了兒子,導致了兩例兒童肺癌!能確認是「母嬰傳播」,是因為母子腫瘤樣本在二代測序、組織學檢測、HPV檢查中高度吻合,比如癌細胞都缺少Y染色體,具有KRAS、TP53等多個相同的基因突變,都感染相同分型HPV等,這是首個報告癌症經產道傳播給嬰兒的研究。研究者們推測這種傳播的原因,可能是嬰兒在分娩過程中從產道內的羊水、分泌物等液體中吸入了宮頸癌細胞[1]。
  • 科學家發現罕見病例,癌症母親順產導致嬰兒患癌症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陸修遠(大阪大學免疫科學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表的最新病例報告顯示,患有宮頸癌的母親在分娩過程中,其體內的癌細胞通過嬰兒初啼時吸入的羊水進入了嬰兒體內,導致嬰兒患上了肺癌。這是人類首次觀察到此類癌症轉移現象。
  • 小心:分娩速度和危險成反比
    在第二產程 的時候,子宮口完全打開,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由於胎頭下降,壓迫直腸,產婦因為有排便感。此時,寶寶馬上就要娩出了。儘管產程時間也是因人而異的,但初產婦在這個產程時,一般也需要1~2小時,經產婦會很快(幾分鐘到十幾分鐘)。整個分娩全程,從腹痛開始到生產結束,不應少於3小時。不足在這個時間的,就屬於急產。
  • 同濟醫院:孕婦疑似或確診感染,新生兒應立即隔離並檢測核酸!
    孕婦處於特殊免疫耐受狀態,是該病毒易感人群,國內已有多例孕婦感染確診病例,涉及到整個孕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報告1例在出生後36小時咽拭病毒核酸陽性的新生兒感染病例。因此,孕婦中的疑似或確診病例以及臨床診斷病例(限湖北省內)的診療方案,必須兼顧母兒雙方情況。
  • 多例新冠媽媽新生兒自帶抗體 抗體留存時間還有待觀察
    記者梳理醫學專業文獻發現,包括我國在內,全球已有不少地區報告了感染者生下攜帶抗體新生兒的案例。  今年2月下旬,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產婦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接受了剖腹產。母親戴著N95口罩,沒有抱著嬰兒。新生兒沒有症狀,出生後被隔離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2小時時,體內檢出新冠IgG和IgM抗體,胸部CT正常。新生兒之後被轉去兒童醫院。
  • 陰道分泌物多了女性得當心
    雖然說宮頸癌是目前為止的一種可以明確病因的癌症,但平時如果沒注意一些疾病帶來的信號,也會造成讓你後悔不已的結果,不然怎麼還會有很多公眾人物因此失去寶貴的生命。當女性發現自己的陰道分泌物有不好的變化時,就應該警惕疾病的發生。因為這很有可能就與宮頸癌有關。
  • 學明星媽媽自然分娩 給寶寶最原始的愛
    縱觀最近的明星皇室產子新聞,不論是微博女王姚晨,還是英國的凱特王妃,她們一致都選擇了自然分娩。姚晨通過自然分娩產下男嬰,一家人樂的合不攏嘴, 其實姚晨本身已算是高齡初產婦(年齡超過30歲才第一次分娩的孕婦則稱之為高齡初產婦。高齡初產婦的難產率明顯高於適齡孕婦,自然分娩相相較來說會很困難。)
  • 海南發現首例罕見「RH(E、c)」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例
    我省發現首例罕見「RH(E、c)」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例  這個寶寶的血型比「熊貓血」還罕見  醫生經8小時緊急篩找配型成功換血,患兒度過危險期,生命體徵平穩  南國都市報9月5日訊(記者 陳新)8月29日,海南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接診了一例比「熊貓血」還罕見的「RH(E、c)」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例
  • 預防宮頸癌打疫苗就夠了嗎?
    從它在國內上市開始,博得了不少女性的青睞,導致疫苗供不應求。很多城市預約接種者排起長隊,漫長地等待;有的城市甚至推出「搖號」政策,能不能打上全憑運氣。但是,小編要告訴大家,在宮頸癌的預防法則中,接種疫苗只是其中的一條而已,快來看看科學預防宮頸癌,我們需要這麼做。宮頸癌又稱子宮頸癌,是一種發生在子宮陰道部及宮頸管的惡性腫瘤,主要臨床表現為異常陰道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