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實習生 楊楚瀅
近10年來,隨著抗癌治療的不斷進步,乳腺癌的治療理念已經從大掃蕩式的切除,轉變為既要保命又要保乳。生存率提高的同時,患者亦能儘快回歸家庭和社會。
廣東省人民醫院乳腺二科主任醫師王坤表示,在省醫乳腺中心,乳腺癌患者保乳率達40%-50%,5年生存率高達92%,10年生存率達82%,與歐美國家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持平。據記者了解,這些正是得益於專科聯合體檢中心對乳腺癌實現早期篩查、早期診斷的模式,讓乳腺癌的診治實現了質的飛躍。
乳腺中心聯合體檢中心,早篩原位癌檢出率達到20%
據記者了解,全球頂尖的乳腺中心對乳腺原位癌檢出率有客觀評價指標,即原位癌在所有乳腺癌類型中約佔20%-25%。從2016年至今,省醫乳腺二科每年數據都在20%,原位癌檢出率與歐美國家基本持平。
省醫乳腺二科就診的乳腺癌患者中原位癌佔20%
20%的原位癌檢出率究竟意味著什麼?根據乳腺癌細胞是否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乳腺癌可分為浸潤性癌和原位癌。原位癌指癌細胞局限性生長,癌灶沒有向鄰近乳腺組織侵犯,沒有明顯的症狀,處於早期階段。王坤教授指出:「我們經常說癌症不可怕,前提條件就是要做到早篩。」
實際上,篩查出這類患者,需要體檢中心和乳腺中心的共同努力。王坤主任說,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每年有大量的體檢人群,通過B超、鉬靶等檢查發現乳腺異常結節的人群,便由體檢中心轉介到乳腺中心。
「幾乎每天都有10位乳腺體檢異常的患者被轉介到乳腺中心」,王坤主任說,「乳腺中心的影像專家、外科專家則會對患者的B超、鉬靶和磁核共振的結果做出綜合判斷。從而找出早期原位癌病變。通過這樣的篩查模式,約有50%的乳腺體檢異常人群揪出了原位癌。」
精準診斷,讓早期乳腺癌無所遁形
歷經多年沉澱和積累,省人民醫院乳腺二科的精準診斷獲得了業內不少好評,因此不少乳腺患者拿著檢測報告慕名而來求真相。
王坤主任介紹,曾經有位40歲的患者右乳房疼痛,乳腺B超醫生診斷其右乳房沒問題,但左邊乳腺有結節,而鉬靶檢查的結果卻顯示雙側出現了鈣化,磁核共振則報告左、右乳房皆有結節。
三份檢查讓醫生舉棋不定:手術做還是不做?哪邊的乳腺需要手術?患者也陷入了困惑,為此跑了多家醫院,而每一家醫院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當患者來到省人民醫院時,我們結合B超、鉬靶和磁核共振三個影像學特徵和患者的身體情況做了詳細的分析,進行BI-RADS(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的分級,決定對BI-RADS分級為4A級的做結節手術,取出來做病理結果是一個導管原位癌。」王坤教授解釋,4級以上的結節存在惡性的可能,要將所有可疑的惡性結節標化,從而確定摘除哪一個結節。
早期發現的患者治療起來效果好
這樣患者只需要做一個微創手術,切除4毫米的病灶,確定切緣為陰性,患者後續僅需服用5年口服內分泌藥和接受一次放療,而無需再進行化療。
不難看出,外科醫生一雙「火眼金睛」背後需要強大的影像科支持,這亦是原位癌檢出率能夠達到20%的重要原因。據記者了解,省醫乳腺中心配備了專門的乳腺B超、乳腺鉬靶和乳腺核磁共振影像科醫生,他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團隊。
「我做了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治未病」
每天通過腹腔鏡切除乳腺內幾毫米病灶的「小」手術,在省醫乳腺中心並不少見,但王坤主任認為這樣的手術,意義卻是非凡的。「如果不進行手術,病情迅速發展,到了那個時候再手術,可能就要進行化療、靶向治療,病人就會很痛苦。如果早期手術,癌症能夠治癒,我覺得這是病人最好的轉歸。」
10年的沉澱和積累,使乳腺二科取得長足發展
「這10年來,我做了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治未病。」王坤主任說得鏗鏘有力,亦確鑿無疑。時間撥回到10年前,國內90%的乳腺癌患者除了切除乳房外別無選擇,更不要談治未病。
據了解,2010年,廣東省人民醫院選派王坤教授去美國排名第一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乳腺腫瘤中心學習。與國內狀況大為不同,當時在美國保乳手術已是常態的治療方案。「印象太深刻了,那邊的乳腺腫瘤中心一天有30多臺手術,90%以上的手術都是保乳,切除病灶就能解決問題。」
學成歸來後,王坤教授一直致力於將美國先進的治療技術和理念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10年後的今日,持續推動乳腺癌早篩有了明顯的效果,這讓治未病和保乳成為了可能,治療技術和效果逐步與國際同步。
目前,在省醫乳腺中心,不僅原位癌在所有乳腺癌中佔20%,癌前病變亦在所有良性疾病中佔20%,而保乳率則達到了40%-50%。
王坤教授解釋:「保乳和切除乳房取決於病情的早晚,病變發現越早,保乳的概率就越高。兩三毫米的病灶根本不需要全乳切除,小小的手術就能解決問題。」
王坤教授 圖/受訪者提供新輔助化療助力保乳
「能保就不切」已經成為乳腺癌外科手術治療的原則之一。因為長期隨訪證明接受保乳手術的患者預後最佳,女性在乳房存在的情況下,能更快回歸家庭和社會。儘管不是所有患者、所有病情都適合做保乳手術,但新輔助治療已將許多曾經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直徑4-5釐米的大腫瘤也可以做保乳,但前提是做新輔助治療,把不可手術變為可手術,把不可保乳變為保乳。」王坤主任介紹,三陰性乳腺癌有50%~60%的機會在手術前通過新輔助化療縮小病灶,繼而僅需做適當的手術切除,乳房也自然被保留了下來。
據了解,新輔助化療是將術後的化療或靶向治療前移至術前,及早滅殺看不見的腫瘤細胞、縮小腫瘤病灶,提高保乳率,以利於後續的手術、放療等治療。
近10年來,通過不斷提高乳腺癌的早篩早診率以及精準治療,省醫乳腺中心的乳腺癌生存率也隨之提高,5年生存率已經高達92%,10年生存率達82%,與歐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持平。
「這一切都離不開強大的團隊支持,影像、放療、內科、外科,以及我們的體檢中心,他們發揮了前哨的作用。讓乳腺癌患者實現了早篩、早診和早治,從根本上改變了乳腺癌治療現狀。」王坤主任如是說。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敏
審籤 | 呂航
實習生 | 王琴
乳腺癌患者,能不能染頭髮?會不會導致病情加重?醫生有話說廣告
【來源:羊城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