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學精英企業家論壇在廣州舉行, 癌症早篩早診和腫瘤免疫治療...

2020-12-05 澎湃新聞

11月27日下午,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的「2020精準醫學大會」系列活動——精準醫學精英企業家論壇在廣州舉行。圍繞癌症早篩早診、腫瘤治療等熱點話題,來自迪安診斷、泛生子、燃石醫學、百濟神州、碳雲智能的5家行業大咖,現場解讀精準醫學前沿動態,探討產業布局與市場機遇。

陳烯發言

廣州市越秀區副區長陳烯參加論壇並發言。他重點介紹了越秀區的各種醫療資源: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廣東省有9個進入全國百強醫院,其中7個在越秀區;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市有16家,其中與生命健康相關的5家,有4家在越秀區。

陳烯談到,越秀區掛牌了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技術轉化中心和廣州市創新藥物臨床服務中心,擁有基礎研發條件,具備人才優勢和強大的臨床應用能力,且有深厚的產業基礎,正著力推動打造東山精準醫療產業園、健康康養創新園區。

「越秀區正在著力推動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希望企業家們能夠有機會到越秀區投資和發展。」陳烯現場邀約。

圓桌對話與討論環節

來自迪安診斷、泛生子、燃石醫學、百濟神州、碳雲智能的5位精英企業家,在論壇上為與會人員分享了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的探索和思考,以下是他們的觀點摘錄:

迪安診斷CEO黃柏興:

抓住體外診斷產品行業國產化的機遇

黃柏興發言

迪安診斷CEO黃柏興介紹,2019年國內體外診斷產品(IVD)市場規模已經達到700億元以上,2023年市場總額預計將超過1000億元。

中國IVD市場潛力巨大。其中,免疫診斷板塊,國內市場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年增長率約15%,且已成為國內IVD市場規模最大的部分;化學發光板塊,四大跨國企業市場佔比超過70%,但隨著國產品牌質量提升、自動化、檢驗菜單的放鬆,未來可能面臨最大的國產化機遇;分子診斷板塊,國內市場規模仍然較小,具有較長期的快速上升空間,目前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5%。分子診斷和基因測序,預計將成為細分板塊增速最快的部分。

他分析了國內IVD行業發展現狀:供應商比較分散,從各大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來看,行業性和集中度仍然較低,本土企業和跨國企業競爭激烈。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IVD國產化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高端儀器市場上進口品牌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對此,黃柏興分享了一些本土企業的經驗和嘗試:不斷通過研發和併購豐富自身產品線,提供整體服務;提升整體業務規模;加強研發能力和提升產品質量;重視增值服務的重要性,如提供實驗室諮詢,增強產品可用性,組織設備安裝培訓,建立靈活的退換貨政策,強調服務的及時性等。

「本土IVD企業在成本上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未來會有非常可觀的發展前景,企業想在激烈競爭中活下來並發展成為思潮領導者,就要提供客戶認為最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黃柏興指出。

 

泛生子營運長洪穎:

創新思路,做好癌症早篩及新藥研發

洪穎發言

泛生子營運長洪穎談到,早診早篩對於提高生存期、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非常有意義。但現在有一些手段,如低劑量螺旋CT、腸鏡和胃鏡等。都有一些缺陷,有的靈敏度較低,有的檢測方法比較昂貴。

「我們能不能通過檢查血液裡的癌細胞釋放出來的ctDNA,發現早期腫瘤?」胡云富提到,瞄準此方向,泛生子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肝癌早篩方面的成果尤為突出。今年9月,泛生子自主研發的基於高通量測序(NGS)的肝細胞癌早篩液體活檢產品HCCscreen,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成為我國首款獲此認定的癌症精準醫療企業的早篩液體活檢產品。

他談到,針對我國高發的肝癌、肺癌、胃癌、腸癌等,泛生子在前瞻性研究和隊列研究方面持續發力,希望最終將各癌種的特異的腫瘤標誌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泛癌種的產品,更好地服務高發人群、高危人群的腫瘤早篩。

不同的腫瘤有不同的基因突變,或甲基化表現,針對這些特別的突變研發出來的藥物,才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靶向藥已成為藥物研發的主流,針對靶點的可靠檢測顯得至關重要,泛生子加強產品研發,打造合作生態圈,業務覆蓋了中國前十大癌種中的8種,銷售覆蓋了癌症患者集中的500多家醫院,並和數十家藥廠實現了藥品方面的系列合作。

「希望在腫瘤分子診斷領域,泛生子一直扮演創新者和市場領導者的角色。」洪穎表示。

 

燃石醫學創始人兼CEO漢雨生:

讓一管血多癌種早期檢測成為可能

漢雨生發言

燃石醫學創始人兼CEO漢雨生談到,全國每年新發腫瘤患者約400多萬,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預計2023年將達到580萬。早發現對癌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表明,腫瘤在1期發現比4期時發現,患者5年生存期會平均延長10倍以上。

癌症早發現,對提高治癒率、減少醫療支出等都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目前的檢測方法,存在侵入性較高、特異性較低、預約較難、結果依賴人的判斷等短板,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必須找到讓腫瘤早期發現或早期檢測很容易進行、貼合用戶真實需求的方法。

為此,燃石醫學歷時4年開展了癌症早檢項目研發,前期試驗結果顯示,在肝癌、肺癌、胰腺癌、卵巢癌、食管癌6個癌種上,敏感性、特異性和組織溯源的數據均達到國際一線水平。今年5月,由上海中山醫院主要牽頭,又啟動了擬覆蓋至少9個癌種、入組14000受試者的前瞻性、多中心的癌症早檢臨川試驗PRIDICT項目。

當二代測序和機器學習這兩塊技術同時成熟並交叉融合,燃石醫學的一管血甲基化多癌種早期檢測,將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性,填補部分癌種篩查的空白並提升現有篩查診斷的準確率。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生物藥研發負責人李康:

免疫治療,激活免疫系統殺死腫瘤

李康發言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生物藥研發負責人李康分享了一組驚人的數據:我國每年有約439萬例新發腫瘤病例,281萬例死亡病例,相當於每天有7500人死於癌症。癌症的治療水平亟待大幅提升。

治療癌症,需要精準殺死癌細胞。隨著醫學的進展,靶向藥物不斷研發和更新換代,腫瘤治療不斷前進。但每一代新的藥物使用後,又會有非常多的離散性的基因突變出現,讓藥物研發能夠針對更多、更快的突變來治療癌症,是大家共同關注的難題。

腫瘤免疫治療打破傳統思路,不再直接對癌細胞下手,而是激活人體免疫系統,讓它去識別和殺死癌細胞。「臨床醫學當前Top10熱點前沿,腫瘤免疫治療佔了2個,分別為腫瘤免疫治療超進展現象、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管理。」李康介紹。

對於腫瘤免疫治療這一熱點前沿,百濟神州走在前列。2019年底,其自主研發的替雷利珠單抗在國內獲批上市,也是該企業全球首款腫瘤免疫治療藥物。替雷利珠單抗對抗體Fc段進行了特殊的結構改造,使其不能與巨噬細胞表面的FcγR受體結合,避免了傳統PD-1單抗因這種結合降低抗腫瘤活性的弊端。早期研究數據顯示,使用替雷利珠單抗治療組,相較於PD-1/PD-L1抗體治療組和化療組,超進展病人數明顯減少。

 

碳雲智能數字生命研究院副院長王健:

多肽晶片,破解醫學研究的數據處理難題

王健發言

過去兩年,碳雲智能更多地嘗試用生物學方法,做出不同的數據融合,建立模型,進行更多的數據挖掘。在積累一些方法和手段後,碳雲智能也從早期的參與設計隊列研究,到越來越多地進入真實世界研究。

「即使在設計比較完整的臨床試驗研究中,也會有很多的病人數據缺失或變化,做好這些數據的處理和融合分析,是我們現在做的主要工作。」王健分享了該如何用深度學習的方法,助力複雜疾病的研究,解決數據碎片化、數據模態不同、數據頻率差異很大、多組學實訓數據量極大等難題。

多肽晶片,是將一系列多肽片段固定到載體上,用來檢測相配對的未知蛋白的一種檢測技術。她介紹,多肽晶片是一個半導體矽片,在半導體界面,合成了13萬個隨機組合的多肽,通過多肽與血液裡抗體的反應,以及二抗的檢測反應,一般來說,每個樣本裡都會拿到8-13萬個不同的最大需求,通過分析,基本上可以對每個病人每種疾病做出一個抗體圖。

 

相關焦點

  • 如何降低癌症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早篩是關鍵
    按發病病例數排位,肺癌位居全國發病首位,每年發病約78.1萬,其後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關鍵。  如何通過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降低癌症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 「Septin9基因甲基化與腫瘤早診論壇」召開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西湖論道-Septin9基因甲基化與腫瘤早診論壇」5日在杭州召開,來自全國近百家三甲醫院的專家參加了本次論壇。本屆論壇主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在致辭中表示:「我們知道醫學的發展方向是生化以及精準的醫療。
  • 趙任教授:一次早篩,獲益無窮,加速推進大腸癌早篩早診早治一體化
    挑戰依然存在,但是患了癌症不一定意味著被判死刑。趙任教授表示,早期癌症平均治癒率高達90%以上,早診早治是國際公認的對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此外,必須重視早篩。「國內真正展開大規模癌症篩查的地方並不多,但也可以欣喜地看到,近5年來,有些城市在逐步開展大規模人群癌症篩查工作,比如上海市已經進行了第三輪癌症早篩工作,此外還有廣州、天津等城市。」
  • 2020首屆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
    11月28-29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的「2020精準醫學大會」系列活動——「首屆華南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23位來自國內外腫瘤免疫治療基礎研究、臨床應用、療效與不良反應管理、新藥創製企業等多個領域的專家,交流免疫治療在腫瘤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探討廣闊合作前景,共迎精準腫瘤免疫治療新時代
  • 百億併購爆發、首個「早篩」註冊證獲批,癌症早篩市場風口已來
    「LDT」僅限所在醫學檢驗部門內部使用,不得作為檢測試劑出售給任何其它醫學檢驗部門、醫院及個人。能夠早發現、早治療結直腸癌至關重要,且意義重大。近年來,結直腸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由於該病早期無明顯症狀,很多患者發現時已屬中晚期。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但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90%。
  • 專訪鵾遠基因CEO:癌症早篩的廣闊市場,需要多方推動
    「精準醫療」是醫學領域的全新分支,是根據個體基因差異、個人生活方式以及環境因素,在精準數據的指導下對疾病開展預防和治療的新方法;從狹義的角度講,是利用已知的基因信息,為目前腫瘤、傳染性疾病和遺傳病提供針對個體化的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
  • 博爾誠:全球首創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診產品獲批,掀起癌症早診創新革命
    「降低癌症死亡率不能依靠對中晚期癌症的各種新型藥物治療,而是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是博爾誠首席技術官韓曉亮博士研究癌症治療多年後,悟出的心得和實踐智慧。 韓曉亮是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的醫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在生物醫藥領域有20多年經驗。
  • 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根據乳腺癌細胞是否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乳腺癌可分為浸潤性癌和原位癌。原位癌指癌細胞局限性生長,癌灶沒有向鄰近乳腺組織侵犯,沒有明顯的症狀,處於早期階段。王坤教授指出:「我們經常說癌症不可怕,前提條件就是要做到早篩。」實際上,篩查出這類患者,需要體檢中心和乳腺中心的共同努力。
  • 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定義癌症早篩,萊盟君泰LAM助力精準醫療
    IvyGene檢測是一項精準、無創血液檢測,該產品通過檢測血液樣本中ctDNA的多個位點的甲基化模式,以確認惡性腫瘤的存在,並提供與腫瘤相關的實時信息。順應國家健康戰略,癌症早期篩查成為疾病預防重要手段「目前關於癌症的統計數據令人震驚:42%的男性和38%的女性將會在他們一生中的某個時間節點被診斷出患有癌症。」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領域的進步,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篩技術。「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IT)檢查是國際一級推薦篩查技術。科學研究表明:定期的腸鏡檢查能夠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在過去的 20 年,美國患癌人群總死亡率已經下降 25%,而中 國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仍處於上升態勢,未見拐點。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我國對腫瘤的早診早治認知不足,缺乏有效的篩查手段,患者就診時大多數為中 晚期,治療預後差,導致我國腫瘤治療效果遠不如西方國家。在充分有效且副作 用低的癌症治療技術被被開發出來之前,癌症的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 治療效果的關鍵。
  • 和瑞基因「早晚」兩款新品問世:肝癌早篩產品落地,肺癌產品還會遠嗎?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9月21日,在2020年CSCO大會上,和瑞基因首次公布多瘤種早篩早診路線圖: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內,和瑞基因將交付5到8種中國高危高發腫瘤早篩早診的研究成果,並進行產業化落地。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多瘤種的研發?
  • 燃石醫學、泛生子「流血」上市,腫瘤早篩同質競爭加劇
    成為繼燃石醫學之後,又一家赴美上市的NGS(二代基因測序)企業。此次IPO,泛生子合計募資約2.6億美元(綠鞋前),成為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癌症精準醫學公司上市項目(按綠鞋前計)。燃石醫學和泛生子被認為是中國癌症基因檢測行業的「雙子星」,而隨著上市熱潮的來臨,NGS行業已經由小組賽正式進入淘汰賽。
  • 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幫助你有效抗癌
    認真做好癌症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工作,則癌症的死亡率可減少約三分之一。 現實問題是,如何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呢? 戰勝癌症,作為醫學史上的一座高峰,多少年來攀登者絡繹不絕。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基因檢測早篩技術成為戰勝癌症的新曙光。
  • 【深度研究】癌症早篩:創新萌芽期的藍海市場, 中外同臺競技的新興...
    在過去的20年,美國患癌人群總死亡率已經下降25%,而中國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仍處於上升態勢,未見拐點。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對腫瘤的早診早治認知不足,缺乏有效的篩查手段,患者就診時大多數為中晚期,治療預後差,導致我國腫瘤治療效果遠不如西方國家。在充分有效且副作用低的癌症治療技術被被開發出來之前,癌症的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治療效果的關鍵。
  • 諾瀚康醫學實驗室 腫瘤早篩,液體活檢—ctDNA
    ,尤其是對於一些不具有典型臨床症狀、檢查無特異性和診斷困難的腫瘤,可避免複雜的、具有創傷性的活檢。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ctDNA在腫瘤早篩中的應用: 在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數429.2萬例  死亡人數281.4萬,中國平均每天新發癌症12000例,7500人死於癌症,按照平均壽命74歲計算
  • ...醫學轉化研究論壇 | 腫瘤微環境、異質性與個體化免疫治療大事記!
    腫瘤免疫、腫瘤微環境、腫瘤異質性、腸道微生態、人類及疾病的表型組學、RNA轉錄組學等科研熱點在精準界層出不窮,如何將基礎科研成果應用到機制/靶點發現、個體化用藥、臨床決策中,是行業專家亟需發展的方向。
  •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將實現癌症精準治療
    作為國內首家以免疫治療為特色的腫瘤醫院,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將在癌症個性化精準治療上探索更多的創新模式和創新技術。未來,細胞治療在癌症上的突破,可能就將在這裡從夢想變為現實。為了尋求最前沿的治療技術和個性化的精準治療,這些年國內一些癌症患者遠赴海外尋求治療,不惜花費高額的費用。癌症精準治療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也更加關注患者的身心需求。現在,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正在將最新的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和個性化精準治療帶到中國患者身邊。以細胞免疫治療為特色的腫瘤精準治療將如何從理論變為現實?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的探索將給出答案。
  • 液體活檢技術在腫瘤早篩中的創新應用探索
    一、我國腫瘤防治現狀根據2018年《柳葉刀》上的全球腫瘤生存趨勢監測報告顯示,我國整體腫瘤5年生存率為36.0%,遠低於美國的64.0%。其中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我國居民腫瘤早篩觀念較低,60%~8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錯過了腫瘤治療的最佳時期。
  • 「會師」納斯達克 腫瘤NGS檢測雙雄競逐早篩早檢市場
    原標題:21深度「會師」納斯達克,腫瘤NGS檢測雙雄競逐早篩早檢市場 摘要 【「會師」納斯達克 腫瘤NGS檢測雙雄競逐早篩早檢市場】6月12日,燃石醫學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