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年底,無論是單位,還是家庭,都把體檢提上了日程,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體檢費該怎麼花?體檢該查什麼?有沒有針對性?記者昨日針對市民小梁的疑惑,採訪了6位由單位安排體檢和4位自行體檢的市民,得到的回答統一,「別人查什麼,自己就查什麼。」大家的回答是否科學?西安南郊一家醫院康復理療中心孟教授接受採訪時說:「體檢十年一關卡,關鍵看你在哪個年齡階段,否則不光花了體檢費,該查的還沒有查清。」
20歲查傳染病 肝功五項 血常規 胸部x光
26歲的小於研究生畢業後今年才工作,平時喜歡打籃球,他說自己的身體各項功能包括抵抗力都很好,不用體檢。
「不敢有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想法。」孟教授說,現在20多歲的年輕人在出生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會注射多種疫苗,這些常規疫苗大多並非終身免疫。到了20多歲,人體內抗體很可能已經低於正常防禦水平。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及時補種疫苗,身體就會處於無保護的危險狀態。
此外,20多歲的年輕人剛畢業走上社會,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各種肝炎、消化道感染的機率就會增加,再加上年輕人處於性活躍期,所以感染性病等各種傳染病的機會也就大了。
建議20多歲的年輕人體檢時,要注意傳染病的篩查,比如肝功五項和血常規;還要注重胸部X光的檢查,因為肺結核在年輕人中也很多見。
30歲查血糖 餐後血糖 糖耐量試驗 糖化血紅蛋白
34歲的高女士說,單位組織職工統一體檢,共有8項內容,其中有一項是查血糖,她覺得30來歲就關注血糖是不是有點早了?
孟教授表示,不早!因為現在人相比從前普遍「吃得多、動得少」,加上忙於事業,應酬多,壓力大,糖尿病的發病年齡普遍提前,人在三十幾歲發病也不在少數,尤其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檢出率很高,且逐漸呈現出年輕化、低齡化趨勢。
建議30歲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檢查,而且不僅限於查一次空腹血糖,因為50%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後血糖會明顯升高。
孟教授說,臨床發現,大部分年輕人體檢空腹時測血糖沒問題,但餐後血糖卻很高。所以,應該同時查一次餐後血糖,或做一次糖耐量試驗。有條件的人也可以監測糖化血紅蛋白,這樣將更加準確。
40歲查心臟 心電圖 血脂 血壓 心臟 心血管
44歲的李先生說,演員高以翔的去世給人們敲了個警鐘,他前幾天和同事們一塊體檢時,有同事問醫生自己的心臟有沒有問題?他覺得,沒必要用別人的不幸來嚇唬自己,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面臨的外部環境也不一樣,因而高以翔的去世不具有代表性。
對於李先生的認識,孟教授說,以前人們認為到了五六十歲再關注心臟健康也來得及,現在40歲就得開始關注心臟了。因為臨床數據表明,心腦血管病已經呈現出年輕化趨勢,40來歲的人英年早逝早已不是新聞。如果心臟問題不能早發現早診治,突然出現急性心梗、冠心病時,其猝死率反而比習慣了防範的老年人更高。
孟教授說,人在四五十歲時,心臟和血管都會有一個明顯的老化,彈性大不如前,特別是對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來說,定期檢查很有必要。建議這個年齡段的人群,每年定期通過X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向量圖、冠脈造影等檢查心血管健康,記準確自己的血脂、血壓等指標。
50歲查骨和腸 骨密度 大便常規 腸鏡 胃鏡
55歲的林女士說,從今年8月份開始,她時常感覺兩條腿抽筋、疼痛。女兒前幾天帶她到醫院做了個全面體檢,結果是缺鈣造成的,2280多元的體檢費到現在都花得她心疼。
「那不是白花錢,是給她提了個醒。」提起林女士的說法,孟教授笑著說,到了50歲,女性一般剛剛絕經,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鈣流失量增加,因而患骨質疏鬆的女性要遠遠多於男性。
50歲的人,如果出現渾身疼痛、易骨折等症狀,就該考慮患有骨質疏鬆症了。除了骨骼,還應關注腸道健康。在做腸道體檢時,要更加注意腸息肉、慢性潰瘍等病變,防止這些小的病變發展成腫瘤。
50歲以上這個年齡段的人,一般或多或少會出現骨質疏鬆,建議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普通人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大便常規檢查,每兩到三年做一次腸鏡和胃鏡檢查。有既往病史的高風險人群,應該每年都進行一次胃鏡和腸鏡檢查。
60歲以上全面查 除以上 還要查聽力查眼底
63歲的柏先生說,單位老乾處12月初組織退休老職工集體進行了一次體檢,他回家給老伴開玩笑說,「檢查了血壓、肝功化驗、胸透、心電圖等6項,什麼毛病都沒有查出來,不是醫院的儀器壞了,就是自己身體沒麻達,但具體要等體檢報告出來。」
孟教授說,從柏先生的聊天可以感覺到,他是一位很幽默、樂觀的老人。但是,60歲是老年生活的開始,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應該展開全面體檢,而不再是有所側重的檢查。另外,老年人由於血管老化脆弱,容易出現暴聾、暴盲的情況,這種情況多數與耳和眼的血管突然栓塞有關。
孟教授建議:除了心腦血管、糖尿病、惡性腫瘤、腎損害、甲狀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檢查,老年人還應該注意聽力和眼底病變的預防。查眼底,能及早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原發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還可以反映腦動脈是否硬化。
快到年底了,集中體檢扎堆,但無論是單位組織,還是家庭自行體檢,希望每個人的體檢單都是健康的。另外,記住不同年齡段的體檢側重點,為下一次體檢做好準備。
來源:三秦都市報
編輯:張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