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媒體報導過
23歲網際網路從業人員
凌晨下班途中猝死後
還有
25歲的「小魔仙美琪」去世
……
今天早上
「上海99%白領體檢異常」
又登上微博熱搜
中國年輕人的身體健康
又一次回到了輿論焦點的視野之中!
近些年來
從「多種疾病呈年輕化態勢」
到「猝死悲劇頻發」
關於中國年輕人身體健康的負面消息
層出不窮
顛覆了人們「年輕人身體好」的印象
那麼
是什麼奪走了「後浪」們的健康呢?
你每年都堅持體檢嗎?
不同年齡需要檢查什麼?
體檢報告你真的看得懂嗎?
……
跟著東東一起來看看!
△深夜加班 圖源:視覺中國
據中新網201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患病/高風險人群中有15.3%是20-29歲的青壯年,以性別來看,患病或有患病風險的男性佔到了調查樣本中的87.65%。據首都醫科大學的專家介紹,目前全球年新增近200萬青年卒中患者,且有持續增加的趨勢。而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是年輕人猝死的主要原因。
除了心腦血管疾病的年輕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也逐漸向年輕一代蔓延。
據2020年4月由中國醫科大學領銜發布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
中國18-29歲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達到2%。
30-39歲的發病率則是驚人的6.3%。
高血壓、高血脂也變成了年輕人的「家常便飯」,數據顯示:
中國25-34歲男性青年的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0%以上。
高血脂帶來的脂肪肝更是成了20-40歲青壯年的常見病。
據溫州體檢中心數據,2020年脂肪肝檢出率高達43.41%。除「三高」之外,還有由高尿酸引起的痛風症折磨著無數飲食沒有節制的年輕人們。
年輕人的患癌趨勢也在近幾年有明顯的增加。據世界著名期刊《CA》去年刊登的一篇顛覆人們對癌症印象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對15-39歲的年輕人群近十年的發病率、死亡率以及治療後生存率等指標進行了跟蹤研究。研究發現2007-2016年,世界範圍內的各年齡段年輕人的癌症發病率都在不斷地上升,這與2018年中國癌症中心發布的報告結論相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癌在研究中三個年齡分組裡都處於發病率前三。
到底是什麼「奪」走了年輕人們的健康?
人民網、新華社等媒體近些年來刊登了許多關於年輕人身體健康狀況普遍惡化的報告,其中都有健康專家提到,年輕人身體狀況的普遍惡化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肥胖、熬夜、吸菸、酗酒以及缺乏鍛鍊成了當代年輕人的標配。
據數據顯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率超過50%。值得警惕的是,6-17歲的青少年人群超重率達到了19%。
△中國青少年的肥胖問題令人堪憂
除了普遍存在的加班、熬夜等影響正常作息的不良生活習慣外,缺乏鍛鍊也成了中國年輕人最大的敵人。
據《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我國18歲以上居民中有83.8%從不參加鍛鍊。
經常鍛鍊(每周保持3次以上至少十分鐘鍛鍊)的人僅佔11.9%。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數據則顯示:
30-39歲的青壯年堅持鍛鍊的比例僅佔到12.4%。
而據世衛組織發布的報告,肥胖與缺乏鍛鍊是心腦血管疾病與大多數慢性疾病的主要誘因。
△世衛組織發布的報告
除此外,吸菸與暴飲暴食也在近些年成了年輕人的「健康殺手」。
據中疾控的調查結果,2018年時中國15-24歲人群的吸菸率已經上升到了18.6%,而在2003年這個比率是8.3%。世衛組織的報告顯示,中國目前共有3.15億菸民,中國治療菸草相關疾病的開支高達350億元人民幣,即使如此,中國每年依然有近100萬人死於與菸草有關的疾病。
體檢也有大學問
不同年齡需要檢查什麼?
體檢報告你真的看得懂嗎?
體檢十年一關卡
關鍵看你在哪個年齡階段!
20歲:查傳染病
項目:肝功五項、血常規、胸部x光
建議:20多歲的年輕人體檢時,要注意傳染病的篩查,比如肝功五項和血常規;
還要注重胸部X光的檢查,因為肺結核在年輕人中也很多見。
30歲查血糖
項目:餐後血糖、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
建議:30歲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檢查,而且不僅限於查一次空腹血糖,因為50%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後血糖會明顯升高。
大部分年輕人體檢空腹時測血糖沒問題,但餐後血糖卻很高。所以應該同時查一次餐後血糖,或做一次糖耐量試驗。
有條件的人也可以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更加準確。
40歲查心臟
項目:心電圖、血脂、血壓、心臟檢查、心血管檢查
建議:該年齡段人群每年定期檢查心血管健康,記好血脂、血壓等指標。
X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向量圖檢查、冠脈造影等具體篩查項目要根據不同病情來決定,可諮詢專科醫生。
50歲查骨和腸
項目:骨密度檢查、大便常規、腸鏡、胃鏡
建議:這個年齡段的人一般都或多或少出現骨質疏鬆,建議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
普通人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大便常規檢查,每兩到三年做一次腸鏡和胃鏡檢查;
而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風險人群,則應該每年都進行一次胃鏡和腸鏡檢查。
60歲以上全面查
項目:除以上外,查聽力、查眼底
建議:除了心腦血管、糖尿病、惡性腫瘤、腎損害、甲狀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檢查,老年人還應該注意聽力和眼底病變的預防。
查眼底,能及早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原發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還可以反映腦動脈是否硬化。
紅細胞、白細胞
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
血常規檢測會用上下箭頭來提示是否高於或低於平均值。
簡單來說,紅細胞、血紅蛋白低是貧血。
白細胞增高是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燒傷。
中性粒細胞比率增高是細菌感染、炎症等,降低則可能顯示病毒性感染。
血糖
高血糖一般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受損所引起,血糖偏高可能誘發糖尿病。
但無論空腹還是餐後血糖反映的僅是某一時刻的血糖值,會受很多因素影響。
想要準確了解一段時間內血糖總體水平,還需要檢查以下兩項: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
血脂
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異常往往反映了甲狀腺功能低下、腎病症候群、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因此要引起警惕。
而對於高密度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醫生常常用好壞膽固醇來區分它們。
高密度膽固醇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而低密度膽固醇升高,冠心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轉氨酶
轉氨酶分為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是肝功能檢查中最受關注的指標。
簡單地說,這兩個指標如果其中一個升高可能提示問題不大,但同時升高往往意味著肝細胞收到損傷。
轉氨酶升高可見於非酒精性脂肪肝、酗酒、藥物性肝損害、病毒性肝炎等,此外劇烈運動、過於勞累或體檢前吃過油膩食物也可能使轉氨酶暫時增高。
竇性心律不齊
竇性心律不齊屬於輕度異常狀態,成年人如果出現竇性心律不齊的情況,可能是勞累,休一不好,睡眠不足,精神壓力比較大引起的。
但是總體來講,竇性心律不齊的情況應該是一個比較輕的情況,只要調節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很大的問題。
結節
身體長結節要特別重視,最主要是動態觀察這個結節。
比如甲狀腺結節大於1釐米以上,就要引起警惕。
如果觀察追蹤結節兩次,3個月一查沒什麼變化,他就傾向於良性。
提醒:到45歲以上,尤其是女性要引起重視。
尿酸
尿酸從腎臟排出,當因為某些疾病(腎臟病變、淋巴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藥物造成腎臟不能多排,或者吃進去產尿酸的食物過多時,就會發生血尿酸升高。
管理尿酸要禁酒,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品,更要遠離動物內臟、海鮮、蘑菇、豆子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尿酸特別高的要配合藥物治療。
腫瘤標記物
很多人在體檢報告上看到腫瘤標記物異常時,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感覺自己已經得了癌症。
醫生表示,一般輕度升高可能提示的不是癌症而是其他疾病,如果升高比較明顯,比如3倍以上的升高,就要及時通知體檢患者。
肥胖、熬夜、抽菸、酗酒
暴飲暴食、缺乏鍛鍊……
你中了幾槍?
對此,你又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在下方留言區一起討論
來源:東方網
部分文字作者:孫衍康
編輯:shirley、安通
審稿:周姍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