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齡段保持健康有妙方:50歲每天走上一萬步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年紀多大,健康永遠是所有人都必須關心的一個問題。工作壓力大、家中事務繁多,我們總是找出很多理由去逃避運動和鍛鍊,而往往健康問題一出現,我們就會直接被擊倒。

  想隨時了解你的身體健康狀態嗎?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健康?日前英國《每日郵報》列出了幾個簡單易行的測試方法,能讓你在家裡輕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從20歲到70歲,不同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測試方式,讀者朋友們可以對號入座,測一測你自己的身體狀況到底如何!

  20歲年齡段

  每周至少運動5次

  測試方式:加速折返跑

  可以藉助手機上下載加速折返跑的App「Bleep Test」來完成這項測試。

  選擇距離20米的兩個點,在按下手機上的開始鍵後開跑。剛開始的速度可以慢一點,只要在手機的提示音響起前跑到20米遠的折返點即可。不過隨著時間推進,提示音的間隔會越來越短,你跑步的速度也需要加快。當你無法趕在提示音響前跑到目標地點,測試就結束。如果你能完成10~11個來回,說明你的健康狀況非常不錯;如果能達到12~13次,那說明你的身體非常好;但是如果連5次都達不到,那你真的需要好好鍛鍊了。

  鍛鍊建議:20歲是你鍛鍊自己身體的黃金年齡,專家建議處於這個階段的朋友每周需要至少5次,每次40分鐘的鍛鍊時間。可以將耐力和力量訓練交叉進行。每3個月可以重複一次上面的測試,看看自己進步了多少。

  30歲年齡段

  擠出時間去鍛鍊

  測試方式:一英裡跑

  歡樂跑其實很簡單,你只要跑上一英裡(約1600米)就好了。如果能在8分鐘(女子的標準是9分鐘)內跑完全程,那你就可以非常驕傲地說,你比50%同年齡段的人都要厲害了!達拉斯一家科研機構的科學研究表明,長跑一英裡是一項非常好的測試健康狀況的方法。如果你在40歲時需要超過10分鐘(女子為12分鐘)跑完一英裡的話,你在接下來30年得心臟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30%。

  鍛鍊建議:進入這個年齡段說明你必須比你20歲的時候更加努力去擠出時間來鍛鍊。能站的時候千萬別坐,能走樓梯的時候千萬別搭電梯,儘可能地找機會讓自己的身體動起來。每周至少鍛鍊兩個半小時,可以找一些自己感興趣又符合自己生活規律的運動。

  40歲年齡段

  注意增加骨密度

  測試方式:臺階測試

  選擇一個30釐米高的臺階,在熱身10分鐘之後,有節奏地在臺階上走上走下,每次都是單腳上臺階,然後左右交換。堅持3分鐘後,來測測自己的心率。該年齡段的正常範圍為:男子每分鐘90~95次以下,女子每分鐘95~100次以下。

  鍛鍊建議:在這個年齡段,你將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兩難問題,而在這個階段,鍛鍊也是必不可少的。英國某體育雜誌的調查表明:男子在40歲的階段如果還能堅持每天鍛鍊30分鐘,每周6天,無論你的鍛鍊強度如何,都將使你在70歲以前的死亡率降低四成。在這個階段建議進行一些力量訓練來增加骨密度。

  50歲年齡段

  每天走上一萬步

  測試方式:起坐測試

  你可以在家裡的鏡子前赤腳完成這項測試。測試時,你只需從站姿轉變成盤腿坐姿並且站起便可。當然,在整個過程中,不能藉助雙手、手臂或者膝蓋進行支撐,使用了一次就減一分,滿分10分。如果你能在保有8分的情況下完成這一系列動作,根據實驗表明,在接下來的6年內你的死亡概率會比不能完成的人減小一半。當然,如果你的膝蓋之前就有問題,我們不建議你去進行這項測試。

  鍛鍊建議:儘量能夠做到每周鍛鍊2個半小時,如果換算成計步器的話,你每天必須走上1萬步。你不需要加入什麼健身房的訓練班,哪怕只是飯後走走都對於降低你的血糖有不小的好處。

  60歲年齡段

  練練腿腳少吃苦頭

  測試方式:椅子測試

  在客廳放上一把凳子,舒服地坐在上面。然後在不藉助你的雙手以及任何外力的情況下站起,再坐下。看看你在30秒的時間裡能夠完成多少次。正常情況下女子能達到12次,男子能達到14次,就說明你很健康。

  鍛鍊建議:儘量將之前的跑步距離縮短,轉而做一些簡單的慢跑、騎行或者短途的遊泳。每天做一次上面的測試,看看你是否有進步。平時也可以練習一下下蹲,因為如果長期不鍛鍊你的腿部,以後可是會吃大苦頭的。

  70歲年齡段

  運動忌用力過猛

  測試方式:起立行走測試

  在客廳放上一張椅子,離凳子3米遠的地方讓你的一個朋友拿著秒表站在那裡。坐在凳子上,等朋友的口令,當他喊開始後,你從凳子上站起,走到他所在位置後返回,當你的屁股碰到凳子的一剎那,摁下秒表。如果你完成整個過程在12秒內,說明你的身體狀況非常好;如果所花的時間在13~20秒,說明你的身體還不錯;如果超過20秒,說明你的運動能力出了問題。

  鍛鍊方法:對於7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做運動不能太猛。你可以在看電視的時候,每逢時間就站起來走一走,坐下的時候儘量慢一點,讓肌肉得到一定的鍛鍊。你也可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提早一站下車回家,增加運動的機會。為了保護你的膝蓋,你也可以在坐著的時候,將腿伸直,保持5秒的時間後再放下,持續12~15次,這樣有助於鍛鍊你的大腿肌肉,進而保護好你的膝蓋。

  林然

相關焦點

  • 20至50歲各年齡段癌症篩查應該查啥項目
    瀋陽市健康教育中心發布了癌症早期篩查攻略,明確了從20~50歲之間各年齡段人群的腫瘤篩查建議。  各地區0~30歲組惡性腫瘤發病率均較低,3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快速增高,80歲以上組達到高峰,之後有所下降。各地區20~50歲組女性發病率均略高於男性,50歲以上人群男性發病率顯著高於女性。30歲以上年齡組發病人數快速增高,60~64歲組的發病人數最多,其後發病人數有所下降。總體而言,各地區男性、女性年齡別發病率變化趨勢相似。
  • 《美國醫學會雜誌》:每天12000步,全因死亡率降低65%!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體保持健康體魄十分重要。 運動,一個有關健康的永恆話題。 數據顯示:與每天行走4000步相比,每天行走8000步全因死亡率降低51%,包括心臟病和癌症導致的死亡。
  • 每天走路1萬步等於健康?大錯特錯!
    運動手環之類的流行有個好處是:一些平時不怎麼運動健身的長輩,也在這種風潮下開始走路運動曬健身。這確實是很好的一個現象,運動健身,本來就不只是年輕人的事情。母親節也快到了,也希望大家能更多關注自己父母的健康。手環和微信運動的聯動,可以很好地呈現出日常走路的步數,對於很多抽不出時間來做有氧的朋友來說,每天達到一定的步行量,似乎也能一定程度上實現自己的有氧訓練。
  • 終結每天一萬步的謠言!協和醫學博士教你如何既鍛鍊身體又不傷膝關節
    ①日本人是「每天一萬步」的始作俑者相信下面的這個截圖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一方面,我們的微信朋友圈被「每天一萬步」信息佔據著;另一方面問題在於,「每天一萬步」本身就是一個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謠言。這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籌備期間,日本的一家運動商品公司為了營銷他們的計步器產品而提出來的商業廣告。
  • 微信運動一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普通人每天需要走多少路?
    根據換算以及減去一定的誤差,微信運動一萬步一般相當於走了5.6公裡左右的距離。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數據,有什麼依據嗎?下面就詳細給大家講解一下。但是,除非有一些計步比賽,正常人一般不會故意去作弊,故意來刷數據。只不過上面提到的一些無可避免的動作造成的假記錄是不可避免的,這也能解釋很多人其實一直坐著工作,但微信運動依然有很多計數的原因。有數據統計,這部分大概佔比在20左右,因此,當你的微信運動顯示為10000步時,其實比較準確的走路步數為8000步。
  • 平均壽命較長的人,每天都走了多少步?
    每天堅持一定的步數,對保持我們身體的活力和健康是有好處的,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走路步數越多,一個人就越能活得更健康和長壽呢?就在去年,全球著名的醫學雜誌《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就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在分析了1.8萬名老年女性每日的行走行為之後,得出了這樣一些的結論: 1、走路確確實實能夠提高她們的身體健康程度,每天的行走每增加1000步,全因死亡率就會降低15%。
  • 每天到底睡多長時間才合適?其實,各年齡段睡眠時間會有所不同
    導語:現在有不少人都會對睡眠,應該睡多長時間有著不同的理解,還有一部分人表示自己每天都睡不夠,那麼我們應該睡多長時間才最為合適呢?其實我們每個年齡段所對應的睡眠時間各不相同。不管我們處於哪個年齡段,每天都需要睡覺,這是必然的,那麼我們究竟睡多長時間才夠呢?
  • 不用10000步!每天這樣走,即不傷身又能「走掉」3大慢性病!
    在行走時,血壓會稍有上升,開始時一定要慢走,用30~45分鐘的時間走2~3公裡的路程比較合適。行走的強度以達到汗液似出非出為標準。026000步可以降脂「走路」是維護人體內血脂代謝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吃藥還管用!每天6000步對降血脂有很大幫助!一個病人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全佔全了。
  • BBC:中國人迷信的每天1萬步,原來竟如此
    03 一天一萬步原來是子虛烏有 而現在,很多人的生活工作都十分繁忙,很少有人每天都可以騰出90分鐘的時間去散步,於是,又有人提出了每天行走一萬步,也可以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
  • 看這些部位識別腦梗,還有4個妙方教你預防!
    >廣東省中醫院腦科中心 林 浩 副主任腦卒中被稱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無論腦梗or腦出血,都有發病快、搶救時間短的特性,但是都有辦法避免,就是提前讀懂大腦的求救信號!但是懂得預防比學會識別更重要,健康君帶來4種預防妙方,讓大家都擁有一副健康身體。01姬松茸:防治心腦血管姬松茸(亦稱巴西菇)是老少皆宜、功效齊全、價格親民的真菌之首:具有增強免疫系統功能,降血糖、調節血壓、抗過敏反應等多種生物功能,亦有一定的抑腫瘤作用。
  • 長時間慢步行,每天堅持15000步左右,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好處?
    現在有一種運動的模式,叫做每天都怎樣,肯定就會怎樣,那麼每天一百個伏地挺身,堅持一年之後到底會怎麼樣,每天5公裡、10公裡,到底會怎麼樣,每天1萬步,每天2萬步,到底會有什麼好處哪?這些定額定量的東西真的不見得可以定性。
  • 研究證實:日行八千步,死亡風險降低50%
    支付寶、微信等軟體都記錄每日運動步數,你想知道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能夠延長壽命嗎?研究人員針對 4800 名美國 40 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了長達 10 年的追蹤,發現每日步行8000步,全因死亡風險降一半!而每日步行 12000 步的參與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 65%。
  • 微信運動一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讓醫生為您詳細分析下!
    微信運動一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看到這個朋友的提問,問的問題也很簡單,一萬步多少公裡,這個因人而異,與身高、步伐有關,不同的人結果會有一定的誤差,身高高一點的朋友,步伐跨的遠,那麼1萬步就比較遠了,這裡說下平均值吧,普通成年人步距約為70釐米,那麼6000步相當於4~5公裡,經過我們計算下,就可以得出10000步就相當於6.6~8.3公裡,當然這個是平均值來的。
  • 每天走1萬步是養生還是走壞膝蓋?醫生:身體情況不同步數不一樣
    現代的人越來越重視養生,尤其是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健康逐漸下滑。但多數人都是到患了疾病才知道挽救,尤其是運動給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對病情恢復至關重要。
  • 體重跟身體健康有關?對於50歲之後的女性,體重多少才算正常?
    下面就來和大家談談,對於50歲之後的女性,體重應該是多最好?  首先要知道的是,體重是和身高有一定關係的。而對於女性來說,身高的高度不一樣,其實也會影響到你健康體重的標準,像是一個五十歲的女性,如果身高只有一米六,那麼它如果在110斤左右,那就屬於正常的,但如果身高達到了一米七,可你的體重卻只有110斤。
  • 腦梗:1步自測、3步判斷、7步遠離!50歲後一定收好照做!
    美國心臟病協會近些年出版的《卒中》雜誌的文章稱,大約有10%表面健康、且沒有中風症狀的中年患者,都曾發生過隱性腦梗塞。那麼,如果說我們能夠儘早發現這類隱形的輕微腦梗,就可以避免重度腦梗的出現!那麼有方法嗎?其實關於此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只不過這個具體的方法,很多人不知道!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自測的方法!
  • 各年齡段血壓、血糖、血脂、尿酸對照表,轉給家人,人人一份
    不能忽視身體的這些指標,各個年齡段都有,快看什麼樣的人才算真健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健康長壽,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求身體指標與生活方式都符合標準。這幾組標準數據,值得每個人都看看!會導致身體各部分的血液、氧氣供應不足,產生眩暈、無力、眼前一黑,甚至暈厥,同時也會增加卒中風險。所以,適中才是最好的。通過下表,對照一下各個年齡段的理想血壓。
  • 終極指南:每天應該走多少步?
    如果選走路:7500-10000步為宜如果你僅僅選擇正常走路(非快走)作為基本的運動鍛鍊,那麼有幾個數字需要值得注意——4400步/每天、7500步/每天、10000步/每天。來自哈佛醫學院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並且以≥40步/分鐘的速度走4400步足夠了。
  • 步多多一天一萬步能賺多少錢 步數金幣兌換比例多少是一元
    步多多是一個可以輕鬆走路賺錢的app,而且還可以通過領紅包、做任務來換取步數,身邊不少人都在玩。而步多多一萬步能賺多少錢呢?大家可以看看文中介紹。  步數金幣兌換比例多少是一元  目前步數金幣兌換比例為,每10步能獲得1個金幣。所以10步數=1金幣。
  • 娃一天睡多久最合適,成年人是8小時,各年齡段小孩時間不一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寶媽最為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問題。現在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按理說孩子們的健康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是現在孩子身邊仍然有很多危險因素,影響著孩子身體健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