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國人迷信的每天1萬步,原來竟如此

2021-01-09 騰訊網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健身。

有些人是因為有肥胖的困擾,有些人是因為想改變自己亞健康的生活狀態,而有些人或許僅僅是因為喜歡運動。

可是在平常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卻很少能有固定的時間去健身房請私教做運動,甚至會有人認為在健身房裡一次性做大量的運動會傷害身體。

於是怎樣才能用最少的時間,在平常的生活中來達到最大的健身效果,就成了很多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但是在健身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早餐吃的再多都不會長胖;

為什麼我每天都在跑步,體重卻沒有什麼變化;

瘦子一定會比胖子更加健康麼;

鍛鍊的越多,對身體就真的會越好麼…

而對於這些問題,英國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給出了我們正確答案。

01

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效果如何

很多人在健身前都會有這樣一個顧慮,害怕自己從來沒有進行過高強度的運動,如果一下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怕自己的身體吃不消,於是會更偏向於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

可是,這樣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和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的效果究竟怎樣呢,主持人Mike親身參與了試驗,並用真實的實驗結果告訴人們最終的答案。

開始實驗後,Mike頭戴阻氧面罩,開始了長達一小時的慢跑。他的時速保持在了10km/h,這個速度雖然不快,但堅持一小時的長跑足以讓他精疲力竭。

在旁邊觀察的體育科學家在分析了Mike的跑步姿勢,跑步裡程以及跑步時間和他的出汗量等等因素,分析出Mike在這一小時中所消耗的熱量僅僅為16大卡/分鐘,也就是說他拼死拼活跑了一小時,總共也就消耗了960大卡,這些差不多相當於一杯咖啡+一塊鬆餅+一根香蕉的熱量…

而人們在長時間運動過後,很難能控制住自己不去吃這些美味的食物。

更多的是傾向於在長時間運動後好好吃一頓好吃的,來犒勞自己。而美味的食物往往都是高熱量的食物,這樣慢跑一小時最多能保證你吃了不胖,根本達不到減肥的效果。

可見,慢跑,快走這樣人們熟知的低強度有氧運動其實對於人們減肥沒有多大幫助,更多的僅僅是心靈上的安慰。

但雖然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於減肥沒有多大的幫助,卻對於我們的健康有著意義非凡的影響。為了印證這個事實,Mike開始了第二個實驗。

02

每天走90min原來這麼神奇

很多人在傳統觀念裡都會認為,晚飯吃多了對身體十分有害,可是早飯吃多少都沒有關係。並且也同時要驗證低強度有氧運動對於人們健康的影響,Mike決定以英式早餐配合低強度有氧運動來進行試驗。

Mike在早晨起來享用了一頓傳統的英式早餐:

這頓早餐雖然看上去分量不是非常大,可是它的熱量含量卻是大的驚人,據測量,這頓早餐的脂肪含量相當於普通人一天的脂肪攝入量。

在吃完早餐4小時以後,Mike來到了格拉斯哥大學運動醫學實驗室進行抽血化驗,而這個化驗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吃完這頓早餐後的Mike,血液中脂肪含量比他之前測量的數值整整增加了一倍!

而更讓人害怕的是,專家稱這種脂肪與普通的肥胖脂肪不同,這種脂肪內臟脂肪的主要來源,很容易導致血管脂肪壁,進而導致各種心血管疾病。

隨後隨後研究人員還對Mile進行了磁共振掃描,看到他體內含有大量的內臟脂肪。看著不胖的Mike,其實是個外瘦內胖的「泡芙人」。

由此可見,外表瘦的人其內臟說不定已經是脂肪型內臟了。

不過為了探究低強度運動與血脂的關係,Mike在進行了90分鐘的「散步」之後,又吃了一次同款英式早餐。

Mike再次來到實驗室,同樣進行血液化驗,結果卻讓她大為吃驚。這次檢出的結果其血液的脂肪含量相比上次整整減少了三分之一!

對此,研究人員解釋:人在散步時會製造一種名叫「脂蛋白脂肪酶」的酶,而這種酶正好可以溶解人體血液中的脂肪。

由此可見,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雖然對減肥的幫助微乎其微,可是它卻能減少我們血液內的脂肪含量,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

03

一天一萬步原來是子虛烏有

而現在,很多人的生活工作都十分繁忙,很少有人每天都可以騰出90分鐘的時間去散步,於是,又有人提出了每天行走一萬步,也可以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

這種說法不僅在國內十分盛行,在國外也是由很多人推崇,可是它真的有效果麼,BBC也對此進行了實驗:

BBC的工作人員找到了一群身體素質相當的工人們,並將他們隨即分為兩組,讓其中一組每天行走1萬步,而另一組則每天進行「活躍10分鐘」的運動法,也就是每天進行3次每次十分鐘的快走。

在實驗過程中,第一組進行每天一萬步的工人們顯然情緒不是很好。

他們為了湊夠步數,在家中漫無目的的亂轉,在每天忙碌的工作中要增加一萬步的固定步數讓他們的心情變得有些煩躁。

而另一組工人的情緒明顯比這一組要好得多。

他們在忙碌工作中短暫在的休息時間中快走,對於第一組的固定步數,他們只需要儘快提高自己的步頻,並且一次只需達到十分鐘就可以結束。

他們在快走的過程中聽歌,聊天,讓自己的精神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放鬆了下來。

幾天過去了,BBC的工作人員來驗收成果。

先不說實驗的結果如何,首先在第一組的實驗人員中只有三位成員勉強完成了每天行走一萬步的任務。

那些沒有完成任務的成員坦言道「這個任務太難了,並且根本沒法保證每天都有時間去走完一萬步」。

更有人坦言,完成這個任務所佔用的時間比自己想像的要多得多。

與之相反,第二組的成員們卻輕鬆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並且表示沒有任何壓力了。

而在經過運動科學家認真的測量分析後表示,第二組的成員實際運動強度比1萬步組高出30%!

相關焦點

  • 史丹福大學:中國人平均每天走路6189步 居全球首位
    最近,美國史丹福大學在Nature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走路6189步,成為全球走路步數最多的國家。這張「全球走路地圖」分析了111個國家約72萬名居民的智慧型手機的計步信息(通過安裝一款名為Azumio Argus的APP),研究精確到分鐘,總時長相當於6800天的數據。
  • 每天走路1萬步等於健康?大錯特錯!
    實際上,早在微信運動之前,就有很多機構提出了以步數為唯一參照的運動建議,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有「每日一萬步」的口號。包括ASCM(美國運動醫學會)和CDC(美國疾控中心),早期也都提出過相似的建議,很多有糖尿病的人也被建議要日行萬步。不過,雖然每天一萬步,看起來很美,但是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關鍵點。
  • 每天走路萬步和走路六千步,哪個對身體好?最合適的步數是多少?
    人們對於每天走路一萬步和走路六千步,一直存在爭議。沒想到隨著網絡的普及,走了幾十年路的人,竟然不會「走路」了,十分令人尷尬。專家說,「日行萬步會傷膝蓋」,是真的嗎?專家的說法肯定沒錯,至少不會害人,錯的其實是人們對「日行萬步」的理解。
  • 腦梗:1步自測、3步判斷、7步遠離!50歲後一定收好照做!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中風病人約250萬,死於中風(卒中)的人數超過150萬。腦梗是各類卒中的最主要的一種。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在嚴重腦梗發生之前,往往早已出現一些小型血栓或者斑塊引發的輕度隱性腦梗。美國心臟病協會近些年出版的《卒中》雜誌的文章稱,大約有10%表面健康、且沒有中風症狀的中年患者,都曾發生過隱性腦梗塞。
  • 長時間慢步行,每天堅持15000步左右,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好處?
    現在有一種運動的模式,叫做每天都怎樣,肯定就會怎樣,那麼每天一百個伏地挺身,堅持一年之後到底會怎麼樣,每天5公裡、10公裡,到底會怎麼樣,每天1萬步,每天2萬步,到底會有什麼好處哪?這些定額定量的東西真的不見得可以定性。
  • 16萬中國人在非洲定居不願回國,原來他們在這裡是這樣生活的!
    雖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何況世界不止一沙一花,世界有非常多奇妙的現象是累積起來的,多看多聽,我們的閱歷就豐富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一直在路上,旅行有時不是一種休閒的享受,但卻讓我們享受在其中。在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就會遇見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人文從而認識不一樣的自己。16萬中國人在非洲定居不願回國,原來他們在這裡是這樣生活的!
  • 背景資料:每天一斤奶 強壯中國人
    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  緣起:溫總理的夢想  翻開世界公眾營養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牛奶」是一個民族健康水平提升的「關鍵詞」,推動公眾飲奶量的增加,是世界各國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奶業和全民飲奶問題的關注也由來已久。
  • 每天走1萬步是養生還是走壞膝蓋?醫生:身體情況不同步數不一樣
    原先不怎麼運動的他,開始進行大量運動,幾乎每天都會走一萬步甚至更多。 可還沒走幾天之後就發現膝蓋處疼痛難忍,還有明顯的下沉感覺,這到底是怎麼了?去醫院才知道,軟骨出現了少幅度的磨損,平時要注意讓膝蓋少承重。
  • 烈日烘烤下,他們每天走4萬步搬10噸行李貨物
    新華社重慶8月31日電題:烈日烘烤下,他們每天走4萬步搬10噸行李貨物新華社記者柯高陽中午時分,烈日烘烤著機坪,熱浪在空氣中翻湧,一架由石家莊飛來的航班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平穩降落。為了讓機上旅客能儘早拿到託運的行李,石玉全早在5分鐘前就頂著烈日在機位上等候,準備即將到來的裝卸工作。
  • 這屆年輕人也太迷信了吧
    一些耳熟能詳的科學家,一生成就無數,到了晚年竟也開始痴迷玄學。如「被一顆蘋果砸出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本是為基礎物理奠定了理論基礎的天才科學家,到了晚年卻研究起了神學。這是小組50萬工友心照不宣的默契,是工友超越網友關係的神奇紐帶。
  • 微積分是什麼神,竟如此奇妙?
    【01】微積分建築的「夢之屋」消息稱,多倫多的豪宅區玫瑰谷一幢造價3400萬的豪宅,被「神秘買家」拿下。(因為籤有保密協議,不得公開買家身份與賣價。不會說又是中國人吧?)先一飽眼福:原來,豪宅業主斯圖亞特(James Stewart,1941.3.29-2014.12.3)有兩個標籤:一是加拿大著名數學家,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老師。二是小提琴家。因有學生誇老師的微積分講得特別好,比教科書更易理解。這位數學教授決定自己開始編書。
  • 終極指南:每天應該走多少步?
    如果選走路:7500-10000步為宜如果你僅僅選擇正常走路(非快走)作為基本的運動鍛鍊,那麼有幾個數字需要值得注意——4400步/每天、7500步/每天、10000步/每天。來自哈佛醫學院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並且以≥40步/分鐘的速度走4400步足夠了。
  • 54歲開始每天走1萬步,18年後,他得到了什麼?50歲後的人都看看
    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就是走路的受益人之一,他曾經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自己的母親和弟弟也有三高問題,為了讓身體獲得健康,也為了給家人做榜樣,他開始每天步行1萬步,到現在已經堅持了18年,當走路給他帶來一系列好處後,現在他的家人也跟著一起走路。那麼,每天走一萬步,到底有什麼好處呢?50歲後的人不妨多看看。每天走1萬步,他得到了什麼好處?
  • 一公裡大約等於多少步? 每天早晨兩小時, 快走是多少步?
    以1公裡(1000米)除以你自己的步幅,得到的是你已經走了多少步。步數的測量方法:劃出十米的距離,來回走幾步。記得每次走了幾步,用10米的距離除以你的步數。計算出它的步幅。把幾步走10米的距離相加,再求得平均值。了解一下更精確的步幅。
  • 果然,能拯救地球的,只有中國人
    於是,中國人想出一辦法,把地球上安裝上上萬個發動機。把地球推走。人類建造了1萬個行星發動機,遍布世界各地。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來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說當這一萬個行星發動機全部啟動,地球就是如此壯觀的景象。
  • 高速交警1天走4萬步刷爆朋友圈 相當於走30公裡
    高速交警1天走4萬步刷爆朋友圈 相當於走30公裡 2016-10-,如果你不是運動達人,那麼你一天走多少步?
  • 平均壽命較長的人,每天都走了多少步?
    每天堅持一定的步數,對保持我們身體的活力和健康是有好處的,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走路步數越多,一個人就越能活得更健康和長壽呢?就在去年,全球著名的醫學雜誌《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就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在分析了1.8萬名老年女性每日的行走行為之後,得出了這樣一些的結論: 1、走路確確實實能夠提高她們的身體健康程度,每天的行走每增加1000步,全因死亡率就會降低15%。
  • 學會這13步,原來讀懂心電圖可以如此簡單
    常規體表心電圖導聯包括6個肢體導聯(I、II、III、aVR、aVL、aVF)和6個胸導聯(V1-V6),共12個導聯。標準12導聯中,I、II和III導聯為雙極肢體導聯,而aVR、aVL和aVF導聯為單極加壓肢體導聯,V1-V6導聯為單極胸前導聯。
  • 官員迷信並不代表缺少科學素養
    ,但像中國科協這樣的權威機構統計出官員迷信的權威數據,還是第一次見到。據《京華時報》近日報導,中國科協在成立5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2007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有2%的領導幹部心存迷信,相信求籤、祈求神靈保佑等。    雖然身邊有大把的迷信官員「現身說法」,雖然我對迷信的官員只佔2%心存疑慮,但大體上講,我是相信權威的,姑且就採信中國科協發布的這個數據吧。不過,我對中國科協將官員心存迷信與其科學素養掛鈎則持保留態度。
  • 原來白色和黑色竟有如此大的差別
    原來白色和黑色竟有如此大的差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而且經濟條件也越來越便利,所以很多人就會想到買車,大家在買車的時候也會有一些小的困擾,就是不知道買什麼顏色的好。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人開白色的車,或黑色的車,而且這兩種車在路上見到得是最多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兩種顏色的車,原來差別如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