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1步自測、3步判斷、7步遠離!50歲後一定收好照做!

2021-01-21 齊魯壹點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中風病人約250萬,死於中風(卒中)的人數超過150萬。

腦梗是各類卒中的最主要的一種。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在嚴重腦梗發生之前,往往早已出現一些小型血栓或者斑塊引發的輕度隱性腦梗。

美國心臟病協會近些年出版的《卒中》雜誌的文章稱,大約有10%表面健康、且沒有中風症狀的中年患者,都曾發生過隱性腦梗塞。

那麼,如果說我們能夠儘早發現這類隱形的輕微腦梗,就可以避免重度腦梗的出現!那麼有方法嗎?

其實關於此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只不過這個具體的方法,很多人不知道!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自測的方法!

一步自測

有沒有腦梗,畫個圈就知道

方法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隱性的腦梗呢?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自測。

方法:在紙上以5毫米的間隔來畫螺旋線4到5圈(如圖)。然後用另一種顏色的筆在5毫米間隔中間畫一條線。這條線在10秒內畫完。

判斷:如果這條線有兩處以上的地方,能和螺旋線碰觸在一起,就要高度懷疑隱性腦梗死了。

如果嫌這個方法麻煩,還有兩個更簡單的方法:

交替夾豆粒和豆腐;

走直線,測小腦和腦幹。

方法二

交替夾豆粒和豆腐

方法:將30粒大豆和2釐米大小見方的的豆腐塊一起放入盤子中。用筷子交替夾豆腐塊或者豆粒,反覆5次。

判斷:需要30秒以上的,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方法三

走直線,測小腦和腦幹

方法:在地板上畫一條5到10米長的直線。左右腳交替踩在直線上向前走。

判斷:如果不能準確踩線或者身體搖晃,表明小腦或者腦幹出現問題。

以上三個方法,主要是測量有無隱形的腦梗存在,是屬於更前期的監測,各位長壽健康之家的朋友們,擔心出現腦梗的,自己平時可以每隔幾個月在家測一側。

三步判斷

謹記「120」,一看一個準

而對於更加急迫的腦梗情況,就是嚴重的腦梗發生之前有沒有什麼徵兆或者判斷依據呢?

其實是有的,目前,國際上將「fast」口訣,即面Face、臂Arm、語言Speech、時間Time,作為判斷腦中風的預警信號。

但由於這個口訣是由英文單詞組成,對國人,特別是沒有英文基礎的人來說,來說不容易理解,也不好記。

但好消息是,適合中國人的識別中風的「120口訣」已經公布!

近期,《柳葉刀——神經病學》上刊登了一個適合中國人迅速識別中風的120口訣,該口訣由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趙靜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劉仁玉教授合作首創。即:

看1張臉:不對稱,口角歪斜;

查2隻胳膊:平行舉起,單側無力;

0(聆)聽語言,言語不清,表達困難。

發現這些問題,要第一時間懷疑是中風,並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南京仙林鼓樓醫院神內科主任醫師耿同超具體解讀道:

1:看1張臉

由於腦神經控制臉部肌肉,中風剛開始時,神經受損,影響肌肉功能,90%以上的病人會有口角歪斜、臉不對稱的表現。

2:查2隻胳膊

中風一般只累及兩個腦半球中的一個,因此,患者會突然出現一側的肢體力弱、麻木,當平行舉起兩隻胳膊時,其中一側會下垂。

0:0(聆)聽語言

腦供血不足時,支配舌頭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症狀之一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甚至不會說話。

7步防腦梗

不知道就危險了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這些意外的發生呢?

有,而且不難,一共七步,大家按照下面的來做,就可以大大降低腦跟的危險!

第一步:每周一次木耳

黑木耳6克,水泡發,蒸食。可以降血脂,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

第二步:每周一次芹菜紅棗湯

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吃棗飲湯,能降低血膽固醇。

第三步:飯後一杯山楂水

山楂泡水,加蜂蜜適量調味,冷後代茶飲。有糖尿病者不宜加蜂蜜。有降低血脂、活血化瘀、益心健胃促消化的作用。

第四步:炒菜加蒜和洋蔥

每頓飯保證菜中有一定量稍微加熱過的大蒜和洋蔥,可以擴張血管、降低血脂。

第五步:每天三杯茶

研究表明,每天堅持和綠茶的人,腦梗風險大大降低。注意要是綠茶,目前還沒有發現紅茶等其他發酵茶有明顯的防中風效果。

第六步:每天6克鹽

高鹽飲食是增加血壓的直接而且重要的因素,血壓升高,腦梗風險會成倍增加。特別的冬天,各家都喜歡做湯喝,做湯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加鹽的量,別超標了。

第七步:飯後走一走

很多人天氣一涼就不想運動了。然而這只會讓你的腦梗風險變得更好!我們可以選擇室內運動,比如球類或者遊泳。天氣好的時候,出門散散步也絕佳的選擇!

這篇包括早期自測、急性期判斷,還有預防腦梗的方法,建議50歲以上的朋友都收好,每天照著做,偶爾測一測,就是對腦跟最好的預防!

一定要告訴更多人!

相關焦點

  • 一公裡大概有多少步? 1公裡步行大約為多少時間?
    一公裡大概有多少步 一公裡有多少步 RT.正常來說,一公裡等於人走路的幾步 經測量,10米大約走16步,一公裡1000米,也就是差不多1600步。(大人,1.7米) 按照身高1.7米來算,一步是75公分,那麼就要邁1333步! 步   原標題:一公裡大概有多少步? 1公裡步行大約為多少時間?
  • 單片機控制步進電機1步10步100步正反轉
    2) 分析設計使用單片機以軟體方式驅動步進電機通過編輯方法,對步進電機的轉速,往返轉動的角度以及轉動次數等進行控制使其在一定的範圍下進行,還可以方便靈活的控制步進電機的運行狀態:3)原理圖:P2.2KM3P1.23BDC4P2.3KM4P1.34B
  • 每天走路1萬步等於健康?大錯特錯!
    手環和微信運動的聯動,可以很好地呈現出日常走路的步數,對於很多抽不出時間來做有氧的朋友來說,每天達到一定的步行量,似乎也能一定程度上實現自己的有氧訓練。不過,只看步數的運動就夠了嗎?就可以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嗎?現在知乎日報對此作出了解答。其實不一定。目前認為,只看步數去走路,對健康的促進效果是很有限的。
  • 一公裡大約等於多少步? 每天早晨兩小時, 快走是多少步?
    以1公裡(1000米)除以你自己的步幅,得到的是你已經走了多少步。步數的測量方法:劃出十米的距離,來回走幾步。記得每次走了幾步,用10米的距離除以你的步數。計算出它的步幅。把幾步走10米的距離相加,再求得平均值。了解一下更精確的步幅。
  • 每天走路萬步和走路六千步,哪個對身體好?最合適的步數是多少?
    一個人毫不停歇地走路一萬步,大約在7.5公裡左右。每天堅持這樣走路鍛鍊,就屬於超負荷運動,膝蓋的承受力是有限的,難免會受到損傷。美國人做過一項研究,專門測試人在走路和跑步時,膝蓋分別承受的壓力,結果顯示走路時承受力的壓力要更大。從這個角度來講,走路本身就是在壓迫膝蓋,而膝蓋也需要適當地壓迫來促進血液的供給,超過了限度那就不行了。
  • 《睡眠革命》:專家教你「7步」改造床鋪,遠離「偽科學」床墊!
    三、床墊測評下面我們來做床墊測評: 第一步:如果你在家中,可以先觀察一下自己站立時的胎兒姿勢。具體方法是:筆直站好,雙手輕輕交疊,彎曲膝蓋,稍稍蹲下,形成一個舒適、平衡的姿勢。
  • 穿越火線太空步教學 全面解析兩代太空步跳法
    CF太空步怎麼跳?  CF遊戲中太空步的兩種走法:  第一種  1、準心保持向下45度左右,往前跑,起跳,鬆開前按住左鍵,同時滑鼠向左勻速平移;  2、空中鬆開左鍵的同時按住右鍵不松;  3、按住右鍵,落地的時候跳,同時滑鼠向右勻速平移;  4、空中鬆開右鍵的同時按住左鍵不松
  • 犯罪形態判斷,三步就夠了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犯罪形態的判斷方法。故意犯罪形態包括犯罪完成形態和未完成形態。犯罪的的完成形態也就是犯罪既遂,犯罪未完成形態包含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如果一個行為已經既遂,具備某個罪名的全部構成要件,已經既遂的情況下就不用再去考慮犯罪未完成。
  • 被百步蛇咬後真的只能走百步嗎?建議少走動或者不走動
    了解了百步蛇後,我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還好我沒有去玩這些蛇,不然就真的能體驗一些前所未有的感受或者甚至飛身上仙了。 百步蛇生物學真名其實不叫百步蛇,它叫尖吻蝮,百步蛇只是民間的叫法。
  • 各年齡段保持健康有妙方:50歲每天走上一萬步
    鍛鍊建議:20歲是你鍛鍊自己身體的黃金年齡,專家建議處於這個階段的朋友每周需要至少5次,每次40分鐘的鍛鍊時間。可以將耐力和力量訓練交叉進行。每3個月可以重複一次上面的測試,看看自己進步了多少。  40歲年齡段  注意增加骨密度  測試方式:臺階測試  選擇一個30釐米高的臺階,在熱身10分鐘之後,有節奏地在臺階上走上走下,每次都是單腳上臺階,然後左右交換。堅持3分鐘後,來測測自己的心率。
  • 終極指南:每天應該走多少步?
    感知運動量表(PRE1-10)1級:我正在看電視和吃糖果等級2:我很舒服,可以整天保持這種速度等級3:我仍然很舒服,但呼吸有點困難等級4:我汗流浹背,但感覺很好,可以毫不費力地進行對話等級5:我剛好舒適,出汗更多,仍然可以輕鬆說話等級6:我仍然可以說話,但是稍微氣喘籲籲等級7:我仍然可以說話
  • 每天走1萬步是養生還是走壞膝蓋?醫生:身體情況不同步數不一樣
    張北是一名35歲上班族,因在體檢中得知尿酸高、血壓高,私下開始了運動計劃。原先不怎麼運動的他,開始進行大量運動,幾乎每天都會走一萬步甚至更多。 可還沒走幾天之後就發現膝蓋處疼痛難忍,還有明顯的下沉感覺,這到底是怎麼了?去醫院才知道,軟骨出現了少幅度的磨損,平時要注意讓膝蓋少承重。
  • 我國探月工程分「三步走」,探火也將分三步,載人登火只是第二步
    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講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表示我國未來載人火星探測也將分成「三步走」。7,質量是地球的1/11,它是一顆巖質行星,也是太陽系中表面環境和地球最為相似的星球,雖然其平均溫度在零下幾十攝氏度,但火星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在其赤道位置每天的中午氣溫可達30℃,光照條件相對較好,雖然火星大氣,十分稀薄,二氧化碳很多,也比較寒冷,但是火星自轉時間幾乎和地球相同,如果在火星上建立透明的封閉式基地
  • 26歲小夥突發腦梗,危急時刻,同事一個動作挽救了生命
    在很多年輕人看來,腦梗這種病就像是老年人的專利,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不然!近日,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收治了一名年僅26歲的腦梗患者。這一天,小張剛從會議室出來就直奔樓梯拐角,和往常一樣,點上一支煙,和同事聚在一起「吞雲吐霧」。可是,一支煙還沒抽完,便突然感覺頭痛劇烈,眼前一黑,不過很快就好了。
  • 通用分析步與線性攝動分析的區別
    通用分析步線性攝動分析步適用範圍ABAQUS/Standard與ABAQUS/Explicit僅適用於ABAQUS/Standard線性/非線性響應可以使線性或非線性的響應只能是線性的分析步狀態(1)與歷程相關,所定義的是一個接一個的順序分析流程(
  • 你走了多少步,手機是怎麼知道的?
    你走了多少步,手機是怎麼知道的?>手機計步的原理其實十分簡單,主要靠智慧型手機中的3樣東西——陀螺儀、重力感應器和計步智能模塊。陀螺儀:當我們步行時,手機會隨著我們運動來回擺動,進而形成一定的空間移動以及震動。陀螺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判斷手機的移動以及振動,將震動和移動的次數記錄下來,傳給智能計步模塊。重力感應器:如果說陀螺儀是在平地移動時的步數記錄器,那麼重力感應器就可以精確記錄在非平地移動的步數。
  • 研究證實:日行八千步,死亡風險降低50%
    支付寶、微信等軟體都記錄每日運動步數,你想知道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能夠延長壽命嗎?研究人員針對 4800 名美國 40 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了長達 10 年的追蹤,發現每日步行8000步,全因死亡風險降一半!而每日步行 12000 步的參與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 65%。
  • 優步副總裁布萊恩·麥克蘭離職 欲棄商從政
    在離開優步公司後,他將出任企業諮詢顧問一職。 據外媒報導,布萊恩·麥克蘭登(Brian McClendon)於昨日(2017年3月20日)發表聲明,表示他將要棄商從政,為家鄉做貢獻。在離開優步公司後,他將出任企業諮詢顧問一職。
  • 7步掌握畢業論文設計全流程
    第一步:選題閱讀相關文獻,了解每篇文獻的核心,確定寫作主題。一般先看摘要,大概只要花幾分鐘,如果覺得有點參考價值,先閱讀第五章的研究結論,再看第三章的假設模型。自己選題的時候需要注意下面兩點:(1)若選題太偏,參考資料和數據都非常難找,將增加論文的寫作難度。(2)選題也不能選得太寬泛,應選擇一個較小的切入點。舉個例子,比如選擇論文題目為「跨國企業的文化管理」,這就屬於寬泛的題目,因為跨過企業涉及的範圍較大,需要收集大量數據,而且論文篇幅有限,論文寫作的難度大大增加。
  • 不要速度,只要步數!JAMA:每天走得多,可以降低死亡率
    分析顯示,6355名年齡在40歲以上的成年參與者中,4840人有有效的加速度計數據,其中,2435人(54%)為女性。佩戴加速計的人群中,BMI大於30或目前飲酒的人群比例較高,患有心臟病、心力衰竭、行動不便、健康狀況較差或中風的人群比例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