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世界範圍內我國腫瘤總體發病率比較低

2020-11-30 搜狐網

  4月11日一大早,位於北京市潘家園的中國科學院腫瘤醫院門診樓前就排起了長隊,擠滿了需要諮詢看病的群眾。百名腫瘤專家現場共接受了3000多人的諮詢。

  以「科學認識癌症 倡導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15年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拉開序幕。記者獲悉,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2011年監測數據的統計,我國當年新增癌症病例337萬,相當於每分鐘就有6.4人患癌。全國腫瘤防治辦公室陳萬青教授同時分析,在世界範圍內,我國腫瘤總體發病率比較低,並且上升不明顯。

  六成以上患者中晚期才入院

  據統計,全國2011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372175例,死亡病例2113048例。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50.28/10萬。其中男性為277.77/10萬,女性為221.37/10萬。累積發病率(0—74歲)為21.20%。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56.83/10萬,其中男性為194.88/10萬,女性為116.81/10萬。累積死亡率(0—74歲)為12.69%。

  陳萬青說,2011年全國新增癌症病例比2010年增加28萬,每分鐘患癌人數由6人增加到6.4人,考慮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因素,總體發病率實際上變化不是太大。腫瘤的一個危險因素是年齡。年齡越大,腫瘤發病率越高。統計表明,惡性腫瘤發病率在0—39歲年齡段處於較低水平,4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80歲年齡組時達到高峰。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表示,癌症病人中有60%至80%剛到醫院時就已經進入中晚期。一些患者對癌症的知識不了解,沒有及時發現;一些患者有症狀或者早期表現,但是沒有在意。實際上,目前我國腫瘤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還是比較低的,但是治癒率比較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發現晚。但我國的腫瘤治療水平並不比世界先進水平差,外科手術、治療技術反而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防癌篩查最好先評估

  「癌症有1/3可預防,1/3可治癒,1/3可緩解,民眾不必談癌色變,但也要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赫捷說,大多數惡性腫瘤都有10至15年的潛伏時間來糾正,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腫瘤的早防早治容易走入歧途,陷入過度檢查和治療的誤區。陳萬青以韓國為例,從上世紀90年代,頸部彩超開始普及,甲狀腺腫瘤在韓國女性中從罕見病上升為發病率第一位的腫瘤疾病。在美國,由於前列腺抗原技術的普及,前列腺癌成為男性發病率第一位的腫瘤。有統計表明,癌前可能會逆轉,不去幹擾也不會發展,但如果查出來不去治療,就會有倫理上的問題。

  篩查腫瘤的一個危險因素是年齡。全國惡性腫瘤年齡別死亡率在45歲以前處於較低水平,45歲以上年齡組開始快速升高,全國來看,85歲以上年齡組達到最高,而農村地區80歲以上年齡組死亡率最高。男性年齡別死亡率在45歲以上年齡組開始有較大幅度升高,女性由50歲以上年齡組開始有較大幅度升高,城鄉趨勢基本相似。因此年紀大的人做防癌篩查的必要性相對更高。

  陳萬青認為,如果沒有致癌危險因素的話,就沒有必要進行防癌檢查。在臨床腫瘤治療上,提倡精準治療,個體化治療。腫瘤篩查不是從頭到腳都查一遍,而是先進行問卷調查,詢問是否吸菸、吃鹽等多方面內容,找出危險因素並有針對性地篩查。要不要做防癌篩查,最好先做個衛生經濟學的評估。

  癌症是生活方式病

  2011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的是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65萬,其次為女性乳腺癌、胃癌、肝癌和結直腸癌;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為肺癌,其次為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為乳腺癌,其次為肺癌、結直腸癌、胃癌和肝癌。

  「癌症是生活方式病,從這些年癌種的變化就能看出來。」陳萬青說,以前生活水平低,患上消化道癌、食道癌的患者特別多,這些癌被稱為「窮癌」;而現在吃的精細,患結腸癌的患者明顯增多,這些癌症被稱為「富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王綠化說,在30年前的一些北方農村地區,紅薯是主食,因為是糖類,胃酸產生多,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相當多。當然,膳食結構中有一定的紅薯、雜糧比例,可能對健康是有好處的。健康生活方式、膳食平衡,不能單說吃什麼好,不吃什麼。

  對於癌症地圖,陳萬青分析,一是與當地的經濟水平相關;二是與人口結構有關;三是與地理位置相關。如兩廣地區鼻咽癌高發,沿海地區肝癌高發,大別山地區食道癌多發,東北地區肺癌高發,這些都與當地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相關。而癌症村是以村為單位,村的人口基數不大,多出幾例,發病率就會翻番,引起人們的恐慌。

  赫捷說,現在沒有明確研究證明什麼食品會致癌。根據現有的統計結果,他建議,一些化學物質和癌是有關係的,比如一些醃製的鹹菜、酸菜、肉類中提取的亞硝胺化合物,與癌症有直接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品,我們就認為和癌有關,應該儘量遠離。

news.sohu.com false 人民網-人民日報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5-04/13/nw.D110000renmrb_20150413_1-09.htm report 2317 4月11日一大早,位於北京市潘家園的中國科學院腫瘤醫院門診樓前就排起了長隊,擠滿了需要諮詢看病的群眾。百名腫瘤專家現場共接受了3000多人的諮詢。以「科學認識癌

相關焦點

  • 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仍有上升趨勢 早癌篩查推廣面臨三大痛點
    據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根據近十年來我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趨勢。專家表示,早癌篩查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國內早癌篩查市場潛力巨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早癌篩查推廣仍面臨三大痛點,需各方共同努力,倡導健康生活,普及預防篩查、早診早治等知識,加大早癌篩查的標準化規範化體系建設,多管齊下,推動癌症的早期發現和早期規範化診療,降低癌症的發病和死亡率。
  • 【Cancer Letters】國家癌症中心:我國最新癌症現狀統計,總體患癌率為5.5%
    結果顯示,我國5年內診斷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數約為749萬(其中男性患者368萬人,女性患者381萬人),總體5年癌症患病率為556/10萬。與發病率相比,5年患病率更能從整體上反映疾病負擔。2011年,我國5年內患癌且存活人數及患癌率詳見下表。這749萬癌症患者都分別罹患什麼癌症?主要分布在哪個年齡段呢?
  • 這種罕見癌症 我國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4.1例
    這種罕見癌症,30年發病率增長5倍!) 我國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4.1例,這種罕見的癌症叫神經內分泌腫瘤(NEN)。近30年來,它的全球發病率已增長了5倍。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高增長態勢正引起腫瘤專家的憂慮。專家呼籲應加快基於醫院的全國病例診斷數據搜集,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準確開展防治。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趙宏介紹,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可以發生於全身多組織和器官的、生長緩慢的腫瘤。它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疑難雜症」。
  • 最新流調結果: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年均增加12.4%!性別差異明顯
    導讀:最新流調結果顯示,我國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2005-2015年間,總體甲狀腺癌發病率年均增加12.4%,甲狀腺癌症死亡率年均增加2.9%。
  • 中國兒童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 9大徵兆家長要警惕
    其實,腫瘤低齡化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而是被越來越多的病例證明的殘酷事實。近年來,我國兒童腫瘤患者數量逐年上升,從上世紀60年代到現在,我國兒童腫瘤發病率增加了25%。雖然兒童腫瘤猶如洪水猛獸吞噬著兒童的健康,但是發病前的徵兆卻是有跡可尋的。建議家長了解一下兒童腫瘤的9種前期症狀,仔細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定期為孩子做體檢,發現孩子身體異常要及時檢查。
  • 膽管癌是一種膽道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低,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發病率低。是肝膽系統長期慢性炎症狀態引發的癌變。患者早期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尿色加深等狀態。而且治療方法首選的是手術,放化療為輔助。01什麼是肝門部膽管癌?其病因和症狀有哪些?及時發現及時治療1、疾病定義肝門部膽管癌是指肝總管、左右一級肝管匯合部的肝外膽管上段的惡性上皮性腫瘤病變所引起的一種疾病。該疾病需要區分,部分起源於肝內膽管主幹分支的肝膽管癌。和起源於膽囊管膽囊頸部的膽囊癌。人們的生活逐漸變得優異疾病也開始逐漸發展。這兩者在生物學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能歸屬於同一類範疇。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準確的數據統計出來發病率。
  • 警惕癌症中的罕見病: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病率呈增長趨勢
    今天(11月7日),首屆全國神經內分泌腫瘤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近百位業界大咖線上線下共同探討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的規範化治療。   小病灶可能發生大轉移,多發生在胃腸胰   據SEER資料庫最新發布,神經內分泌腫瘤全球發病率為每年6.98/10萬,其中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約為
  •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如何?
    大腸癌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大腸癌發病率不盡相同。據世界腫瘤流行病學調查統計,大腸癌在北美、西歐、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病率最高,可達36/10萬~61/10萬,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二位;中美洲、東歐、東南亞、非洲等地大腸癌的發病率則較低;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約為16/10萬(圖5-1)。
  • 中國專家制定腫瘤世界標準!鼻咽癌聯合國際指南發布
    從國際指南的使用者,到證據提供者,再成為其制定者,中國鼻咽癌專家們用三十年的時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21年1月6日,由我國學者牽頭,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和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國際指南,於腫瘤學領域頂級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以特別論著形式在線發表。
  • 長沙好的腫瘤醫生,長沙腫瘤醫生專家
    長沙好的腫瘤醫生,長沙腫瘤醫生專家 時間:2021-01-13 11:06:47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其實現在的醫生都說差不多的。那麼長沙好的腫瘤醫生專家是誰呢,排名如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可以在不同年齡的患者人群中看到腫瘤。
  • 總結呈現中國肺癌防診治特色及成就,我國專家論文登上國際期刊
    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供圖文章報導,肺癌居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而大多數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可歸因於吸菸。原衛生部於2008年啟動了國家癌症登記和跟蹤計劃,癌症登記數量從2008年的95個增加到2019年的574個。
  • 專家:我國胃癌診治呈「三高一低」狀況
    北京孫桂芝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王遜在近日舉辦的胃病患者交流分享會上指出,胃癌在我國的當前診治狀況是「三高一低」:發病率高、復發轉移率高、死亡率高、化療敏感性低。臨床發現化療配伍用中藥治則不同,其療效有差異。
  • 腫瘤專家「肺腑之言」: 肺癌防治注意三大誤區
    肺癌是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於惡性腫瘤之首。在今年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新華網「健康大講堂」邀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一區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毛友生教授,與大家談談如何科學防治腫瘤,少走就醫「彎路」。
  • 2018年全球腫瘤權威統計報告發布
    中國肺癌患者診斷時多為晚期,年齡矯正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6.1%,肺癌仍是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威脅。美國通過戒菸運動和應用低劑量CT平掃篩查(LDCT)顯著降低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乳腺癌居我國女性腫瘤發病率首位,由於該疾病預後良好,其死亡率居女性第五位。但是最近十年乳腺癌負擔在迅速增長,其中城市地區更為明顯。
  • 我們國家癌症發病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嗎?排名第一?
    我國癌症發病率世界第一?這是一個概念性錯誤!這種說法也常常出現在媒體上,包括一些很「大」的媒體。細細想一下,不對吧?發病率是指一定的人群、一定的時間內有多人患癌,是不是?癌症發病率常用每10萬人、每年罹患癌症的人數來表示。
  • 腫瘤免疫治療持續創新 肺癌慢病化可期
    活動現場,醫學專家、演員和部分患者代表合影留念。 11月正值「世界肺癌宣傳月」。日前,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召開之際,在廣州上演。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的官方指定節目,《愛是免疫力》為來自全國各康復會的會長代表、腫瘤領域內的專家、醫生以及來自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的癌症會員、媒體等共計350人進行了公演。
  • 我國甲乙類傳染病平均年報告發病率較上一個五年下降11%
    報告指出,近年來,全國傳染病疫情總體形勢穩中有降。我國甲乙類傳染病平均年報告發病率較上一個五年下降11%。「檢查組認為,傳染病防治法自頒布實施以來,對我國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報告指出,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認真貫徹實施傳染病防治法,在健全體系、提升能力、完善機制、強化保障等方面,積極採取措施,不斷加大力度,傳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肺癌成我國發病率最高惡性腫瘤 你關注肺部健康了嗎
    抽菸和越來越常見的霧霾天氣是否會誘發肺癌,對於高危人群來說,專家建議,最好能每年定時做一次CT,在日常生活中防範於未然。  據統計,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菸包括被動吸菸引起的,男性吸菸者肺癌死亡率是不吸菸者的8到20倍。  肺癌成「頭號殺手」  東莞是廣東省城市癌症早診早治的5個項目城市之一。
  • 廣東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速最快
    在湖南,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高於乳腺癌,成為危害湖南人身體健康的「二號殺手」。廣東也未能倖免,據了解,甲狀腺癌已經成為廣東發病率增速最快的癌症。  清遠市北江醫院一位血管甲狀腺乳腺外科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甲狀腺癌其實「不勤快」,病程長、發展慢,被醫生形象地稱為「懶癌」,雖然患者短期內無生命危險,但忽視也會帶來無法彌補的後果。
  • 大腦長腫瘤 中青年發病率最高
    最近,作家李敖的去世,讓「腦幹腫瘤」這個詞出現在熱搜榜上。一聽腦子裡長腫瘤,相信很多人都已嚇傻。臨床上,神經外科醫生或腫瘤科醫生也遇到過不少一聽說顱腦腫瘤就被恐懼擊垮、放棄治療的患者。實際上顱腦腫瘤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性疾病一樣,也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不是所有的腦腫瘤都是惡性,所以顱腦腫瘤並非絕症,作為患者及家屬要學會正確面對,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