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我國胃癌診治呈「三高一低」狀況

2020-12-05 經濟日報

北京孫桂芝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王遜在近日舉辦的胃病患者交流分享會上指出,胃癌在我國的當前診治狀況是「三高一低」:發病率高、復發轉移率高、死亡率高、化療敏感性低。臨床發現化療配伍用中藥治則不同,其療效有差異。

據介紹,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每年新發胃癌有40%以上發生在中國。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胃癌患者達40萬人,死亡人數達30萬人。都市的快節奏生活使得胃癌在我國居消化道腫瘤之首,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重視的健康問題。許多胃病患者到處求醫,服用各種治療胃病的西藥和中藥,花費了時間、精力,但是胃病一直沒有得到根治,反反覆覆發作。調研資料顯示,食慾差、體重下降,同時還有抑鬱情緒,這是胃病患者的三大常見症狀。甚至在消化內科有六成功能消化不良患者集這三個症狀於一身。因為長期被疾病折磨,又導致患者心情也一直處於抑鬱中。

胃癌患者楊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得病的歲月裡,給家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作為一名「智慧患者」現場分享治療經驗以及他在對抗胃癌過程中的點滴故事。他認為,跟他一樣的癌症家庭在中國還有許多,他們或許深陷胃癌的病痛中,或者正看著自己的癌症親人在死亡邊緣上掙扎,箇中滋味總結起來就是很難!很苦!很辛酸!如果有人一起分享,一起學習可能會好很多,同時有了正確的治療方法和一些適合於自己的康復知識也能讓自己更加理性的對待自己的病情。北京孫桂芝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胡宏捷表示,舉辦交流分享會的目的在於讓更多患者得到準確、安全、有效的胃病防治知識,希望今後能更多地搭建分享交流平臺,喚起社會廣大愛心人士繼續支持公益事業,喚起社會廣大愛心人士繼續支持公益事業,也讓得到幫助的人也會懷著感恩之情讓愛延續下去。

(責編:劉辛未)

相關焦點

  • 從胃癌分型、臨床診斷及治療出發,看胃癌綜合診治的重要性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增胃癌病例數約40萬,死亡病例數約35萬,其發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位,死亡率排名第三位。由於早期胃癌症狀不典型,確診時多數已是進展期胃癌,預後差。隨著胃鏡檢查的普及以及環境衛生、飲食習慣的改善,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 出現「三高一低」,趕快查查尿常規--中國數字科技館
    ,如何診治;什麼情況下必須就醫,如何在家中配合醫生治療。 出現「三高一低」,趕快查查尿常規2020-11-03 21:18:00
  • 大腸癌盯上青年白領 「三高一低」飲食增加患癌風險
    大腸癌盯上青年白領 「三高一低」飲食增加患癌風險 原標題:   大腸癌盯上了年輕人,不良生活方式或成為致癌的罪魁禍首。「2019年天津市結直腸腫瘤防治宣傳周」前夕,天津市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科主任孔大陸介紹,近30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呈增長趨勢,近年來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臨床上30歲以下的青年白領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逐漸升高。  國家癌症中心2015年公布的結直腸癌發病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5位,我國每年新發病例37萬。
  • 胃癌篩查的中國經驗
    因此,降低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健康問題。 胃癌篩查工作的重要性 胃癌的預後與診治時機密切相關,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Ⅲ、Ⅳ期胃癌低於20%,因此,早期發現胃癌對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 防治併發症,糖友必須掌握「三高一低」原則
    然而其根源是「三高一低」,這才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而且其出現的早晚及程度,決定著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進程。根源在「三高一低」糖尿病是百病之源,說的就是糖尿病和各種疾病都有聯繫,而且大多還是引發這些疾病的根源。
  • 山東大學醫學團隊為胃癌診治提供新思路,獲國際關注!
    探尋胃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尋找有效的分子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對於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是極為重要的。研究人員發現hsa_circ_0004872在胃癌組織中表達下調,與相應的線性RNA相比具有更高的穩定性,過表達hsa_circ_0004872能顯著抑制胃癌細胞增殖、侵襲和轉移。機制上,hsa_circ_0004872作為miR-224-5p的"分子海綿"發揮調控作用,而miR-225-5p能夠顯著促進胃癌細胞增殖、侵襲和轉移並調控靶蛋白Smad4和p21的表達。
  • 平均每1-2分鐘就有1名中國人因胃癌失去生命
    12月1日,西安交大一附院第二屆胃癌關愛日「胃愛喝彩」公眾宣教義診活動在門診廣場舉行,多名專家共同為現場群眾提供義診諮詢等服務胃癌的發生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其中最常見的病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癌前病變、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  多數患者就診時已晚期 呼籲重視胃癌早期篩查  我國目前的胃癌現狀是發病率高,早期診斷率低,死亡率高,很多國人對早期胃癌篩查意識薄弱。多數患者就診時已經發展為進展期胃癌或晚期胃癌,錯失了最佳診治時機。
  • 取決於你的「三高一低」
    糖尿病人都知道的「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體重下降,只是糖尿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症狀表現,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而危害更大的是那此身體裡悄然發生的變化,稱之為「三高一低」,這才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
  • 總結呈現中國肺癌防診治特色及成就,我國專家論文登上國際期刊
    文章對我國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的全國登記數據進行展示,並對我國肺癌篩查防控現狀、規範化診斷流程策略,以及手術治療、全身系統性治療、放射治療等治療方式進行詳盡描述,對標國際水平,分享中國經驗。從而使中國肺癌工作者的創新、改革和相關成就展現於世界舞臺,促進肺癌防診治領域國際合作的廣泛開展。
  • 預防胃癌,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首選,最佳檢測方法是……
    2020年10月30-31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CGC)在珠海市召開,會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主任房靜遠教授以「幽門螺桿菌的診治與胃癌的預防及其他」為主題總結了三個方面,一起來學習吧~國內外指南推薦:根除Hp是防癌首選,發現必須治療房靜遠教授介紹道,對於幽門螺桿菌(Hp)的認識,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主要是因為當代「後生仔女」的生活狀況、工作習慣,讓他們頻頻「踩雷」 —— 1. 在我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9%,也就說是,每5個人中就有3人中招。更可怕的是還具有傳染性。
  • 專家:在世界範圍內我國腫瘤總體發病率比較低
    百名腫瘤專家現場共接受了3000多人的諮詢。  以「科學認識癌症 倡導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15年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拉開序幕。記者獲悉,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2011年監測數據的統計,我國當年新增癌症病例337萬,相當於每分鐘就有6.4人患癌。全國腫瘤防治辦公室陳萬青教授同時分析,在世界範圍內,我國腫瘤總體發病率比較低,並且上升不明顯。
  • 這幾年,中國人的健康狀況有何變化?最新數據
    50% 6-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 ◆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 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88.5%,其中心腦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比例為80.7%,防控工作仍面臨巨大的挑戰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主要是因為當代「後生仔女」的生活狀況、工作習慣,讓他們頻頻「踩雷」 —— 1. 在我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9%,也就說是,每5個人中就有3人中招。更可怕的是還具有傳染性。 6. 家裡人曾得過胃癌 醫學證明,癌症有遺傳因素。
  • 確診胃癌後,他的半個胃被切除!這些症狀,都是胃癌的「腳步聲...
    跟遺傳風險低而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相比,高遺傳風險而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高5.14倍。 同時,與健康生活的人相比,生活方式一般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增加34%,而不良的生活方式更能增加到103%。
  • 北京腫瘤醫院院長:什麼樣的人要做胃癌篩查?
    來源:網絡 胃癌已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居消化系統腫瘤之首。相比歐美人,中國人的胃受傷機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但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可達90%。
  • 我國胃癌發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三,防治胃癌,癌前病變是關鍵
    我國胃癌發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三,防治胃癌,癌前病變是關鍵 2020-09-25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精準醫學是我國醫學佔領國際制高點的歷史機遇——第二屆生命組學...
    我國95%以上的西藥、95%以上的醫療器械,以及95%以上治療方法,來源於或依賴西方國家,精準醫學是我國在醫學發展中佔領國際制高點的歷史機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 季加孚教授「胃癌IMOONSHOT——精準醫療與胃癌精準防診治的中國力量」
  • 牙不好更易患胃癌
    在掃描電鏡下,幽門螺桿菌形如一群白胖胖似蠶非蠶的小東西,它的身體呈輕度S形彎曲,一端有數根帶鞘的鞭毛。它蟄伏在人胃上皮細胞表面,在鞭毛的驅動下,貪婪地蠕動「覓食」,穿透胃粘液層,使人患上各種胃部疾病,甚至發展成胃癌。  據我國惡性腫瘤死因調查報告稱,胃癌死亡率在總癌亡的死因順位中仍居首位。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幽門螺桿菌列為胃癌的第一類病因。
  • 4類人是胃癌「候選人」!3個警報要牢記
    資料顯示,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中,胃癌位列第二。並且,我國胃癌患者人數佔全世界的40%。近五年來,19-35歲的胃癌患者數量比三十年前翻了一番。胃應該得到全民的關注。   現代人由於生活方式改變,毫不誇張地說,十個成人裡面,有幾個胃多多少少有點汙問題。資料顯示,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中,胃癌位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