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共南山區委組織部主辦,廣東生命科學健康研究院協辦的「慢病防控之中國策略」院士論壇1月11日在深圳人才公園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院士實驗室主任侯雲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王隴德等大咖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關於如何防控慢病的專題講座。王隴德院士圍繞「健康中國2030」從醫療宏觀政策、技術創新、管理策略等方面分享防控和逆轉慢性病相關行業知識,探討慢性病幹預技術的實際落地和規範化應用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病毒學專家、2018年最高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現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院士實驗室主任侯雲德向大會做了題為《像阻擊「流行病」一樣構建中國慢病防控體系》的主題演講。
「我是從事病毒學研究的, 親身經歷了我國傳染病防控體系建立的過程。這些年來,古今中來的自然災害以及戰爭給人來帶來的損害,都遠不如病毒和傳染病的流行帶給人來的危害大。」侯雲德深有感慨地說。在我國,從禽流感到非典,每當遇到這種疫病流行時,我們黨和國家都會舉全國之力,解群眾之憂。黨的十九大也提出了「健康中國」國家策略,當前慢病的防控,尤其是像糖尿病這樣的慢病的防控已經成為我們實現「健康中國」工作目標的重點,需要用舉國之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從事慢病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對於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就應該像狙擊流行病一樣構建中國慢病防控體系,從國家的策略、資金的策略、人才的培養、防控模式等各方面進行大力投入。
侯雲德主導建立了覆蓋我國全部省份的「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綜合防控網絡技術體系」,強化了72小時內鑑定152種已知病毒、147種已知細菌以及新病原篩查發現等多種技術體系。對傳染病防控工作起到決定性作用,推動我國傳染病防控事業進入了新時代。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侯雲德表示,截止到目前,我國的傳染病防控水平跟十多年前的非典那個時候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不論是疫病的防控技術,還是各種制度的建立還是信息披露制度等,都有了規範化的機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肖歡歡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肖歡歡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肖歡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