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侯雲德院士⊙《科海追星》之三

2021-01-13 我們的太空

◎構建綜防體系,溯尋病理原根。首煉滅毒幹擾素,奠定基因藥物群。醫科建巨勳。

非典前沿鏖戰,新冠火線親臨。渾忘高齡超九旬,只把康寧奉萬民。中華赤子魂。

(《破陣子》--張飆)

◎今天是侯雲德院士91歲誕辰(1929年7月13日)。侯雲德是中國分子病毒學的先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基因工程藥物的開創者,中國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的引領者和奠基人,中國現代傳染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總設計師。2017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3年,他在國際上首先發現製成幹擾素α2b,為我國抗擊SARS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新冠疫情中,侯雲德參與研發的α—幹擾素噴霧劑被推薦為抗病毒治療的試用藥物,發揮了重要作用。

祝侯院士生日快樂,福壽康寧!

來源: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張 飆

編輯:王豔梅

相關焦點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侯雲德院士出任沐盟集團特別顧問
    2020年12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幹擾素之父侯雲德受聘為沐盟集團特別顧問,雙方將展開深度合作,共同促進中國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和升級,沐盟集團董事長吳家富、聯席合伙人程新出席了籤約儀式。
  • 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侯雲德:鑄就重大傳染病防控之「盾」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侯雲德院士大部分的科研年華都在這裡度過。因為身體的原因,89歲的老先生,逐漸來得少了。但路過樓道裡的學術海報欄,他還是習慣性地停了下來。「哦,是一個腫瘤學研究的報告。」無需藉助花鏡,幾分鐘速讀後,侯雲德就將滿是英文和術語的海報內容講給記者聽。四樓的辦公室陳設簡單,還是30年前的老樣子。
  • 侯雲德院士獲「影響世界華人」之「終身成就大獎」
    中新網3月16日電 他六十年孜孜不倦探索病毒世界之謎,編織傳染病防控巨網,因鑄就重大傳染病防控之「盾」而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他連續三屆擔任國家863計劃首席專家,為中國生物技術發展謀篇布局,在生命科學多個學科卓有建樹;他至今擔任「愛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技術總設計師,提出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的「集成」防控體系的思想並據此部署,使中國成功應對近10年來歷次重大疫情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名單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盤點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國務院設立,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劉永坦、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兩人獲得,本文為您盤點了歷屆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一起來看!
  • 「中國幹擾素之父」侯雲德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侯雲德是誰?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名單公布後,對這位鮮少在媒體上露面的科學家,不少人都發出了好奇的一問。
  • 「現代資訊」主編郭豔女士成功拜訪「中國幹擾素之父」侯雲德院士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LEARN MORE侯雲德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1月8日,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侯院士,是我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的主要奠基人,主導建立了舉國體制協同創新的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成功應對了近十年來國內和國際數次的重大傳染病疫情。
  • 致敬!劉永坦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
    【致敬!劉永坦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永瑞基金,旨在聚焦國防電子工程領域,助力學校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劉永坦: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點讚這位「我們該追的星」!
  • 寶安區人才工作局走訪慰問侯雲德院士
    侯雲德院士,1994年至1998年,任中國工程院醫學衛生工程學部主任;1998年至2004年,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1999年起,任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新甲型HIN1流感大流行聯防聯控機制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
    作者:邱晨輝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項目成功採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19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都怎麼花的?
    據新華社消息,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致敬兩院院士!最高科技獎獎金悉數捐出
    8月3日,劉永坦院士和馮秉瑞教授夫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劉永坦院士成功研製出中國唯一具備全天時、全天候、超視距、海空兼容對海探測能力的雷達裝備。劉永坦院士研製新體制對海探測,突破11項關鍵技術,解決了在強海雜波、電臺幹擾及大氣噪聲背景下信號處理和目標檢測問題,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
  • 病毒專家侯雲德院士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大獎
    3月16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89歲高齡的侯雲德院士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之「終身成就大獎」。侯雲德院士侯雲德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從事病毒學研究的科學家。上世紀70年代,基因工程技術在國際上剛剛嶄露頭角,侯雲德和同事們摸索起步,邊學邊幹,建設基於基因工程技術的中國現代醫藥生物技術。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本科很多出自於這所頂級高校
    提到我國的科技獎項,除了眾所周知的國家三大獎、國家科技創新爭先獎以及省部級的科技獎以外,還有一個最具含金量的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從獎項設置就可以看出,這裡含有一個最字,所以含金量不言而喻!國家最高科技獎是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一向是我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象徵著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最頂峰,同時也是對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具有重大貢獻的人。
  • 郝吉明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會長郝吉明院士通過在大氣汙染防治領域取得的傑出成果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中國工程院發起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可以看作中國工程領域的「諾貝爾獎」,每2年頒發一次,它成立的宗旨是獎勵為工程科技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團體和個人,迄今為止已有304人和1個團體獲得該獎,其中科技獎獎金為每人20萬,成就獎為100萬。
  • 中國核潛艇之父、天氣預報奠基人分別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最高科學技術獎提名15人,歷年人數最多。他們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恭喜黃旭華、曾慶存兩位院士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994年黃旭華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14年當選了中國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7年他獲得了中國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以及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類獎項。
  • 2021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工作全面啟動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人、院士、符合條件的國家獎獲獎人等具備專家提名資格,省市、部委、中央軍委科技委、學會、協會、社會力量設獎機構等另外要求:提名專家年齡不超過70歲,院士年齡不超過75歲,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人年齡不受限制。
  •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要像阻擊「流行病」一樣構建中國慢病防控體系
    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共南山區委組織部主辦,廣東生命科學健康研究院協辦的「慢病防控之中國策略」院士論壇1月11日在深圳人才公園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院士實驗室主任侯雲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王隴德等大咖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關於如何防控慢病的專題講座。王隴德院士圍繞「健康中國2030」從醫療宏觀政策、技術創新、管理策略等方面分享防控和逆轉慢性病相關行業知識,探討慢性病幹預技術的實際落地和規範化應用問題。
  • 未來的院士之星:他來自四流大學,卻在世界舞臺,獲得一流大獎
    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家的最高頭銜。也正因為如此,能夠成為兩院院士,必須是各方面都非常優秀,必然是某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成為兩院院士,除了過硬的科研實力外,還要有足夠的運氣。我國第一個諾貝爾科學家得主,屠呦呦先生,發現了青蒿素,獲得了「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技獎,但這輩子卻與院士無緣。
  • 百度王海峰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百度CTO、人工智慧專家王海峰等39位專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中國工程院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
  • 悼念|「巨星」隕落,國家之惋惜
    "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院士於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301醫院病逝。程開甲,1918年8月出生於江蘇吳江,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