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出良方 經典世代傳——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

2021-01-08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金慧

每一次大疫的發生,都是一次大戰,也是一場大考。

11月15日召開的第三屆世界中醫藥服務貿易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應邀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大疫出良方」,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世界醫學史上,從未像今天這般重視中醫。

大疫出良方,是指大的疫病以後通常會出一批好藥。劉昌孝介紹,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界同仁通過臨床實踐,篩選出一批有效的方劑。其中,臨床救治組在前期臨床觀察基礎上,總結推出了以清肺排毒湯為代表的「三藥三方」,即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顆粒和膠囊、血必淨注射液,以及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在臨床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健康中國離不開中醫藥,是時候喚醒沉睡的中藥經典名方了。」劉昌孝表示,經典名方是中國醫學傳承的精華,也是現代中醫藥守正創新的源泉。他指出,要將服務民生的目標牢記心中,積極推動經典名方的開發,並以此為契機,突破中藥質量瓶頸,推進高臨床價值中藥製劑研發,保障古代經典名方科學、有序、高質量發展。

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劉昌孝認為,「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西醫結合傳染病防治體系,是我國疫情防控中的亮點,也是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重要保證。

隨著「疫情後時代」到來,我國衛生防疫和醫療體系也將發生變化,醫藥經營、行業改革、醫藥研發等方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對此,劉昌孝提出,要關注創新要素,提高創新研發能力,建設中國特色的醫藥產業體系,以古代經典名方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

對於中醫藥未來發展趨勢,劉昌孝指出,在世界醫學領域,中醫藥是唯一能與西醫並存的醫學,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未來世界醫學發展中,中醫是重要貢獻者,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丁健
    「要做百姓吃得起的好藥」——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丁健丁健院士(左)接受採訪    從上海抵達井岡山機場已是12月16日11時許,短暫休息後丁健決定前往位於井開區的普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看看,畢竟院士工作站就設在那裡。
  •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
    丁健 男,1953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腫瘤藥理學專家。1978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醫學專業;1983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日本國立九州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78年至1986年在江西醫學院任教;1992年起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至今;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課題組組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主任、研究員。
  • 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
    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2010年03月16日 16:35:56來源:洞頭網核心提示: 【閱讀提示】  多吉,西藏土生土長的著名地質學家,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中國工程院藏族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以智能設計引領智能製造
    以智能設計引領智能製造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 東南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何祖謀)「製造業企業要從技術層面實現轉型升級,光靠政策和措施是不夠的。
  •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樊代明來濰講學
    12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樊代明應濰坊市醫學會邀請來濰講學。上午,樊院士與市衛健委主任、書記、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張曉乙進行了座談。市衛健委四級調研員張洪才及部分市直醫院院長、副院長參加了座談會。樊院士對大家提出的專科發展、專業劃分、科研評審等疑惑,結合自己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深刻思考一一進行了解答。
  • 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國的太空衣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神五』太空衣不簡單」──訪中國著名紡織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 「楊利偉所穿的太空衣是太空衣中要求比較簡單的一種,但其中所含的科技成份不簡單」。正在香港理工大學訪問講學的中國著名紡織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不無自豪。
  • 魏復盛:地下水監測領域儀器發展潛力大——訪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
    近年來,頻繁出現的大範圍霧霾汙染、鎘大米暴露出的土壤汙染等眾多環境事件,使我國環境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實施中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與將要出臺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顯示了國家在政策層面上對環境問題的重視。
  • 大咖面對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要實現衛星一體化落地為民用
    在第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要實現通信、導航、遙感衛星一體化,把數據能夠傳到手機終端,落地為民用。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李德仁表示,如果把遙感衛星獲取的數據,實時通過通信衛星傳下來,處理完了以後再傳回去。或者在天上就把數據處理好,傳下來傳到用戶手上。那麼如果發生了災害、水災、地震,老百姓能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住災害在哪兒、有多少損傷、倒了多少房子等信息。
  • 劉昌孝院士:新冠肺炎治療藥物,發揮老藥新用與中藥優勢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中國抗生素雜誌》主編劉昌孝院士發表主編專論《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關注疫情防控藥物研發》,基於當前疫情的發展,劉昌孝院士團隊在專論中對冠狀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發生發展的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性、疫苗預防、治療藥物應用和治療藥物研發等方面進行了綜述評價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 獲獎之後,他們繼續請戰——記鍾南山、張伯禮、陳薇院士在中國工程院座談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題:獲獎之後,他們繼續請戰——記鍾南山、張伯禮、陳薇院士在中國工程院座談新華社記者溫競華人民英雄「回家」了!8日下午,中國工程院的大院裡人聲鼎沸,青年科研人員們舉著「人民英雄」「逆行勇士」「女神」的手牌,用鮮花和歡呼聲迎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陳薇、張伯禮,他們即將在現場聆聽和學習英雄們的科學家精神。就在幾個小時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張伯禮和陳薇在人民大會堂獲頒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獎章。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佩戴口罩訪院士
    佩戴口罩訪院士葉建華我作為全國婦聯主管的《信息早報》社原黨委書記、總編輯,曾經的媒體人,作過不計其數的採訪,也採訪過不少院士,2020年6月1日卻經歷了一次佩戴口罩的特殊採訪,採訪的對象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曹湘洪先生。
  • 「我今年76歲,但我的大腦年齡才36歲」——訪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雖然我今年76歲,但我的大腦年齡才36歲」——訪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陳世卿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見習記者 劉奕楠
  • 江南錢氏家族揭秘:出了多位院士,世代傳承利國利民精神骨氣
    江南錢氏家族揭秘:出了多位院士,世代傳承利國利民精神骨氣 2018-10-31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創新與發展——訪我國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
    記者從2020年中國測繪學會年會上獲悉,我國地圖的起源與5000年中華文明史可謂一脈相承,「地圖文化」既不全等於「地圖」,又不全等於「文化」。用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的話說,「地圖是表達複雜地理世界的人類最偉大的創新思維」。地圖起源於上古時代,至今已有4500多年歷史,且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社會的地圖特點是不一樣的。那麼,什麼是地圖文化?
  • 「我今年76歲,但我的大腦年齡才36歲」——訪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
    「雖然我今年76歲,但我的大腦年齡才36歲」——訪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陳世卿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見習記者 劉奕楠 11月3日,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創新創造與生態構建」專題論壇在長沙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陳世卿,發表了題為「5G+工業網際網路+腦科學+大數據+AI+網格邊緣超算的應用場景」的演講。
  • 院士畫傳|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建立中國網際網路安全之殼
    在廣州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學生既練習防禦,又訓練攻擊,錘鍊密織網際網路安全之網的能力。 「網絡安全」是方濱興人生的關鍵詞。黑客攻擊、數據安全、網絡主權……在各種場合,他都竭力向公眾普及這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