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丁健
「要做百姓吃得起的好藥」——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丁健丁健院士(左)接受採訪 從上海抵達井岡山機場已是12月16日11時許,短暫休息後丁健決定前往位於井開區的普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看看,畢竟院士工作站就設在那裡。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訪問贛南醫學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訪問贛南醫學院 4月26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院長,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主任、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丁健蒞臨贛南醫學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奉賢區中心醫院院長艾開興,南昌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李葆明,贛州市衛生局局長廖偉陪同指導工作。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藥
新華社上海5月28日電 題: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藥——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新華社記者劉雪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些閃耀的光環和榮譽在丁健看來並不值得過多關注
-
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藥——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
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些閃耀的光環和榮譽在丁健看來並不值得過多關注。
-
上海藥物所丁健院士世博挪威館應邀報告
丁健院士世博挪威館應邀報告2010上海世博會召開已逾十日,除了遊覽世博園,觀看表演以外,各類精彩的學術報告、專題演講也逐漸成為世博會的又一亮點。會上,上海藥物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研究員應主辦方奧斯陸市、奧斯陸腫瘤研治中心、奧斯陸大學、奧斯陸大學醫院的邀請作了題為Anti-cancer Research in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SIMM)的報告。報告簡要介紹了藥物所的歷史、組織機構和主要研究領域。特別介紹了藥物所抗腫瘤藥物研究的歷史、發展戰略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上海科學家丁健、樊嘉等獲第九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丁健、樊嘉等第九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 榮獲第九屆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院長、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丁健;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 榮獲談家楨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獎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長樊嘉教授。
-
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
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2010年03月16日 16:35:56來源:洞頭網核心提示: 【閱讀提示】 多吉,西藏土生土長的著名地質學家,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中國工程院藏族院士。
-
上海藥物所研究員丁健獲第九屆「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獎勵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饒子和主持典禮,上海藥物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獲第九屆「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丁健是我國新藥研究領域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人物之一,領導建立了符合國際規範的抗腫瘤藥物篩選和藥效學評價體系,為我國抗腫瘤創新藥物的自主研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能力保障,帶領團隊在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
丁健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新聞—科學網
——丁健 丁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院長。主要從事抗腫瘤新藥研發及相關應用的研究。 融會貫通 進入新時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日益凸顯,一些長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主要癥結橫亙在眼前,已經到了必須破解、打通的時候。
-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以智能設計引領智能製造
以智能設計引領智能製造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 東南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何祖謀)「製造業企業要從技術層面實現轉型升級,光靠政策和措施是不夠的。
-
健康報 丁健:把抗腫瘤藥物研究做到頂尖
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丁健坐落於上海浦東的張江「藥谷」是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研發機構最集中、創新實力最強、新藥創製成果最突出的基地之一,而位於此處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更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國的太空衣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神五』太空衣不簡單」──訪中國著名紡織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 「楊利偉所穿的太空衣是太空衣中要求比較簡單的一種,但其中所含的科技成份不簡單」。正在香港理工大學訪問講學的中國著名紡織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不無自豪。
-
佩戴口罩訪院士
佩戴口罩訪院士葉建華我作為全國婦聯主管的《信息早報》社原黨委書記、總編輯,曾經的媒體人,作過不計其數的採訪,也採訪過不少院士,2020年6月1日卻經歷了一次佩戴口罩的特殊採訪,採訪的對象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曹湘洪先生。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獲獎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我今年76歲,但我的大腦年齡才36歲」——訪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雖然我今年76歲,但我的大腦年齡才36歲」——訪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陳世卿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見習記者 劉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