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科技總體上與發達國家比有差距,要採取「非對稱」趕超戰略,發揮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到二○五○年都不可能趕上的核心技術領域,要研究「非對稱」性趕超措施,在國際上,沒有核心技術的優勢就沒有政治上的強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軍事上也是如此。
——《聽取科技部匯報時的講話》(2013年8月21日),《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第41頁
學習札記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科技水平有了顯著的進步,科技人員的數量和研究體量均有了大幅提升。然而仍應該看到,我國發展中所急需的一些核心技術仍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一些關鍵部件和儀器仍需要從國外引進。這些「卡脖子」領域,不僅對我國科學研究的發展形成桎梏,更影響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甚至國家安全的方方面面。
對核心技術不應抱著從國外引進的幻想,而應當從自身發展中尋找根本性的解決辦法。「非對稱」趕超戰略思想的提出,為我們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為我國科技實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指明了方向和突破口。
以醫藥產業為例,它既是高技術產業,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進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醫藥工業體系,醫藥工業也一直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一個醫藥大國,但還不是醫藥強國。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醫藥產業仍存在原始積累不足等問題。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背景下,我國新藥研究需要從跟蹤仿製發展到模仿創新,並向原始創新階段邁進。作為醫藥研發人員,應該主動迎接挑戰,承擔實現「新藥夢」的歷史使命,奮發圖強、堅持創新,為「出新藥,出好藥,出老百姓吃得起的創新藥」而努力,更好地回應國家戰略需求和人民健康需要。——丁健
丁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院長。主要從事抗腫瘤新藥研發及相關應用的研究。
融會貫通
進入新時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日益凸顯,一些長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主要癥結橫亙在眼前,已經到了必須破解、打通的時候。這些也成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的目標和重點。要突破國外在相關領域對核心技術的把控,中國科學家只能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另闢蹊徑,尋找解決問題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手段。唯有如此,我國才有望從科學技術的跟跑者成為先進技術的並跑者乃至領跑者,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才有望徹底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從而真正獲得自主發展的自由。
科學研究的突破無法討巧,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艱苦卓絕的鑽研,但科技發展的頂層設計和關鍵領域的布局,卻可以通過理性科學的思考、細緻的梳理分析予以明晰,以防止被國際局勢中人云亦云的煙幕彈所蒙蔽、在追趕比拼的道路上迷失方向。除了理清發展脈絡,在核心領域整合科研資源也十分關鍵。只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凝聚力量、加快布局、聯合攻關,才能彌補我國在一些領域軟硬體不足的劣勢,同時為贏得這場「趕超」競賽提供有力的法寶。
(記者王佳雯整理)
《中國科學報》 (2018-01-11 第1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