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
2010年03月16日 16:35:56來源:洞頭網
核心提示:
【閱讀提示】
多吉,西藏土生土長的著名地質學家,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中國工程院藏族院士。30多年來,他從藏北無人區到藏南高山峽谷,幾乎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在西藏地熱資源勘查與開發、礦山地質等領域取得卓著成就,2001年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黨的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現任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
民族團結結碩果
「我從大學生到工程院院士,離不開漢族老師、戰友和同事手把手的培養」
「我就是在民族團結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談起去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全國民族團結模範個人」稱號,低調的多吉略顯羞澀,停頓片刻,說起了自己的成長曆程。
1953年秋天,多吉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區加查縣一個偏僻的山村。1974年,多吉考入原成都地質學院,4年後分配到西藏地熱地質大隊,從事地質勘查和科研工作。
「從小學到大學,全靠政府的資助,我才順利完成學業。」多吉說,讀大學時,學校無論在專業知識還是生活上,都為西藏的學生開「小灶」,教礦物學的老師經常放棄節假日進行補課;來自西藏的學生與內地的同學團結互助,親如兄弟。「我從大學生到工程院院士,離不開漢族老師、戰友和同事手把手的培養。」多吉說。
「放眼全球,我國的民族政策是最有效、最好的。黨中央制定的『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進步』的民族政策,使西藏從農奴制跨越到社會主義制度,各族人民過上了民主、幸福、和諧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多吉說。
痴迷地質事業
攻克重重技術難題,結束了我國沒有單井產量萬千瓦級地熱井的歷史
多吉從小就對水有特殊的興趣,剛到學校時很想轉到水文地質專業,後來沒轉成。多吉說,既然要學地質調查和礦產普查,那就學好。就這樣,多吉對所學專業從最初的不感興趣,到逐漸鑽進去,最後到了興致勃勃甚至痴迷的程度。
「地質學的魅力在於,每天早上出門,心底都會湧起發現秘密的動力,再苦再累,也覺得希望還在。」多吉說。
在野外進行地質勘查,多吉經歷了很多困境和危險。無人區一個人的孤寂,雪原上得了雪盲的痛苦,從山上滾落下來的傷痛,山體塌方的驚恐……科學總會回報熱愛她的人。上世紀90年代,國內外專家開始對拉薩市當雄縣境內的羊八井地熱儲量進行論證。多吉力排眾議,果斷地提出羊八井可以打深井。
1996年他臨危受命,擔任羊八井Zk4001高溫深井的設計、勘探重任。多吉攻克了施工中特大井噴、深層熱儲溫度高、地層極為破碎、深部特大井漏等技術難題,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目前,羊八井高溫深井已成為國內溫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採地熱井,結束了我國沒有單井產量萬千瓦級地熱井的歷史。 [Page]
發現「5100」礦泉水
多吉還在尋找其他水源,要把西藏的優勢水資源開發形成系列
2006年7月,隨著青藏鐵路的全線貫通,來自念青唐古拉山脈的一款礦泉水迅速崛起,打進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高端市場,這就是「5100冰川礦泉水」,而它的發現者就是多吉。
1986年,多吉在青藏鐵路沿線做地質調查時,發現了位於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的「5100」礦泉水點。2001年,多吉提交了勘查報告並立項。
多吉說,「5100」是小分子水,水中的鋰、鍶、偏矽酸三項指標正好符合人體健康標準。「5100」礦泉水是西藏高原區域性活動斷裂帶的產物,泉水在地下深度範圍內遷流時間達8年以上,是我國罕有的珍稀礦泉水資源。多吉還在尋找其他水源,要把西藏的優勢水資源開發形成系列,為西藏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倡導「綠色礦業」之路
「到2020年,西藏的資源優勢將全面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發展是解決西藏一切問題的基礎。」多吉說,在西藏建設戰略資源儲備基地,既是西藏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國在國際資源市場話語權的需要。
2009年,多吉到智利考察,發現好多中小城市都是依託當地的礦業發展起來的,礦業帶動了電力、交通、物流、服務等相關領域,也解決了當地居民的就業。而目前西藏的礦產業對GDP的貢獻只有3%左右。
「西藏是沒有被汙染的一塊淨土,作為江河之源,特殊的生態環境決定了西藏的礦產開發只能走『綠色礦業』之路。」多吉說,這就需要嚴格的環評制度和環境監管制度,確保西藏的生態環境。在資源開發中,要充分考慮當地老百姓的利益,讓他們在經濟收入、勞動技能和思想觀念上有所轉變和提高。
西藏礦產資源豐富,在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中,有12種居全國前5位、18種居全國前10位,鉻、銅的保有儲量列全國第一。
「到2020年,當礦產業對西藏GDP的貢獻率超過30%時,西藏的資源優勢將全面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減輕傳統農牧業對環境的巨大壓力。」多吉說。
關鍵詞: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
編輯:陳志華
①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帖或以其它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繫電話: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