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之鄉,一村兩院士,一鎮四院士,一縣十院士

2021-01-09 驚鴻2019

眾所周知,樂亭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李大釗先生的誕生地,這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商周的時候,這裡是古孤竹國。《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伯夷叔齊是賢良的典範,司馬遷將其典故載入列傳之首,流傳至今。我一直就以為《詩經·採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座海濱縣城。

鮮為人知的是,新中國以來,有10位兩院院士祖籍於此。這十位院士是:電子學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孟昭英;鐵路機械專家中科院院士石志仁;微生物生理學專家中科院院士李季倫;無線電電子學專家中科院院士吳德馨(女);海洋生物學和甲殼動物學家中科院院士劉瑞玉;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專家孫燕;骨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葛寶豐;構造地質和地震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馬杏垣;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海洋地貌與沉積學家中科院院士王穎(女)。

一村兩院士

樂亭鎮葛莊村,出了兩個院士。

葛寶豐,樂亭縣樂亭鎮葛莊村人。新中國骨科奠基人之一,全國全軍著名骨科專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衛生部)

葛墨林,樂亭縣樂亭鎮後葛莊,(即是葛莊村),中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物理學部)。

一鎮四院士

同在樂亭鎮,其他兩個地方也出了兩個院士。

吳德馨,樂亭鎮人。中國著名半導體器材和集成電路專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部委員(院士)

劉瑞玉,樂亭縣樂亭鎮四街人。著名海洋生物學家、甲殼動物學家,中國海洋底棲生物生態學奠基人和甲殼動物學開拓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部)

全國共有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1460人,平均77萬人口產生1名院士。其中河北籍院士有42人,人均97萬人產生1名院士;而僅有49.52萬人口的樂亭縣就產生了10名院士,平均4.95萬人就產生1名院士。其密度比全國、比河北都大15倍以上,可與全國最高密度的蘇、杭地區相媲美。

從全國行政區域佔有量上看,全國現有2862個縣(市)區,全國有兩院院士1460人,平均每個縣(市)區僅佔有0.5人,而樂亭籍就佔10人,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甚至還高過高於文化、教育、科技發達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樂亭——可稱得上名副其實的中國北方院士之鄉。

樂亭縣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只是近些年發展速度漸緩。隨著唐山港的深入開發,相信這座濱海小城一定能煥發出最美的榮光!

相關焦點

  • 院士之鄉名不虛傳,宜興籍兩院院士達30人!
    原標題:院士之鄉名不虛傳,宜興籍兩院院士達30人! 宗師巨匠燦若群星 才子之鄉鍾靈毓秀 自然賦就文化之邦 錦繡江南古城宜興 宜興有著院士之鄉 教授之鄉、校長搖籃的美譽 「一門七博士」「父子雙院士」 「父子皆校長
  • 王振義院士:「一門四院士」,師徒接力攻克白血病
    、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一門四院士」被傳為佳話。如果把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比喻成已進入了死亡的黑暗地帶,那麼,王振義教授的這套治療方法就像在黑暗中划過的一道彩虹,他讓病人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太陽,將生命之光重新點燃。國際著名癌症研究權威Richard教授稱這一研究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國際著名癌症專家Warrell對此給予高度評價,稱「這一結果為基礎研究轉化為臨床應用樹立了典範」 。
  • 一門三院士!領域佳話
    (左一丁穎院士、中間盧永根院士、右一劉耀光院士)「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通常是指梁啓超的九個子女(五男四女),各個事業有成,創造了的家教傳奇如在醫學科學界,曾經獲得201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振義院士先後培養出陳竺院士(人大副委員長,原衛生部長)、陳賽娟院士(科協副主席)、陳國強院士(交大醫學院院長),「一門四院士」被傳為佳話。在上海血研所,師徒接力攻克白血病,讓中國聲音傳向了世界。
  • 「院士島」來了!「甌越院士之家」落戶七都
    「甌越院士之家」落戶七都 2019/10/24 11:08 來源:溫州都市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6163
  • 楊鳳田院士做客一飛院「科技大講堂」
    楊院士告訴我們,創建我國的通用航空產業,實現通用航空在航空領域的「跟跑、並跑、領跑」,是他青年時期的夢想。在講堂上,他懷揣青年時期的夢想,為大家講述了「通用航空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楊院士分別從四個方面講授了通用航空產業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包括通用航空的基本概念、國外通用航空產業現狀、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業現狀及思考以及新能源電動飛機。
  • 又一對華人神經科學「院士伉儷」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宣布增選100位院士,其中有90名常規院士和10名外籍院士。入選該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並表彰表現出傑出的專業成就和對服務的承諾的個人。如今,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外籍院士為175人。
  • 培養兩院院士最多的四所高中,群星璀璨,堪稱「院士的搖籃」
    兩院院士,即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研人員的至高榮譽。 今天筆者給大家聊一聊我國培養兩院院士最多的四所高中,群星璀璨,堪稱「院士的搖籃」,而培養的院士多,也證明了這些學校深厚的底蘊和超強的實力。
  • 中國「出產」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 是這個地級市
    據統計,蘇州共誕生了6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而籍貫為上海或北京的院士則分別只有45名、20名。 蘇州「出產」院士人數力壓京滬,這一說法是否屬實?對此,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分析各方面資料,進行了一輪詳細核實。
  • 兩院院士談院士制度: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他1995年當選院士,當時每月的「院士津貼」是200元,幾年後上調至每月1000元。迄今為止,1000元仍是全體兩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貼標準。80歲以後的兩院院士成為「資深院士」,不再擁有院士選舉的投票權,但另外領取「資深院士津貼」,每年1萬元。   王夢恕當選院士時,工作地點在河南省,按照省裡的文件規定,他每個月還能領到500元的技術津貼,直到他離開當地。
  • 江蘇這位院士:創造出一門四院士、師生三代勇闖地球"三極"的輝煌傳奇!
    我國著名地貌學與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李吉均就是其中之一。在研究中國地理地貌的過程中,他曾摔斷肋骨、數次遇險、積勞成疾,卻始終不曾停下跋涉的腳步;他言傳身教、因材施教,先後培養出包括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百餘名高層次地學人才。
  • 又一院士離去,2020年我國已痛失了15位院士!
    張乾二出生於192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後來一直在廈門大學任教,1978年被評為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乾二院士的離去是張乾二院士的辭世,是我國理論化學界、化學教育界和廈門大學的重大損失。
  • 又一院士辭世!這個數字讓人痛心……
    1月4位院士逝世: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2月5位院士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
  • 溫州成立「甌越院士之家」 請院士常回家看看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甌越院士之家」在位於鹿城區的2019世界青年科學家(溫州)峰會七都會場隆重揭幕,這是我市成立的首個「院士之家」。  「甌越院士之家」具體選址在七都金融科技文化中心1號館,場館門口處花團錦簇、綠植成蔭,沿著院路往裡走,一側牆壁上還懸掛有介紹溫籍院士的展板。新中國成立以來,溫州先後有27人當選「兩院」院士(學部委員)。目前活躍在科研戰線的有19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姜伯駒,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氣科學家伍榮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專家吳朝暉,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張超然等。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水稻確實是中國人的主要口糧,但說他憑一己之力養活了全中國人,確實有點誇大。中國人從90年代起能吃飽飯,有多方面的原因。 拋開成就貢獻不說,光他在科研路上的幹勁就十分令人敬佩。當袁隆平到了90歲的高齡時,他還率領他的科研團隊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試種高寒耐鹽鹼水稻(又稱海水稻)。
  • 我國李愛珍參選院士四次落榜,被評美國院士,依舊為國奉獻青春
    這個女院士參加四次國內院士評比都失敗了,卻最終評上了美國的院士。她就是李愛珍院士。這個消息一出,大家也是紛紛為李院士打抱不平,憑什麼她四次參加院士評比都沒有選上。外界也是出了很多的猜測,更有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說她將要離開中國另尋發展。不過李院士並沒有動搖,仍然選擇留在中國為人民服務。
  • 四次落選我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心繫祖國,無怨無悔
    對於我國科學家而言,最大的榮譽就是獲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要想獲得兩院院士,就必須要在某一個科研領域有卓越的貢獻。李愛珍,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本來是從事稀土金屬和金屬化學冶金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近期在相關能源行業論壇上,四位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圍繞我國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兩大目標,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來源:汽車百人會微信公眾號;ID:ChinaEV100;) 要實現碳中和,主要要在能源碳排放減少方面努力
  • 【紅色人物】富陽一門「三院士」
    院士,是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獲得兩院院士的稱號,就意味著摘下了科學技術金字塔尖那一顆熠熠閃光的耀眼明珠。在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北,有一個小村落,名叫官塘村。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大約有1300多年歷史的村莊並不十分起眼,但是一個世紀前,就是從這裡,走出了周廷儒、周廷衝和黃翠芬3位院士。
  • 「最年輕院士」,被撤銷院士稱號!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的李寧卻因侵吞科研經費,於2014年6月被吉林檢方逮捕。作為1949年建國後首位被逮捕的院士,李寧一案受到司法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此案一度被媒體稱為「中國院士第一案」。
  • 追蹤「院士除名」事件--被除名的是哪兩位院士?
    據了解,中科院歷史上還從未有過院士除名的記錄。被除名的兩名院士到底是誰?作為社會中最有智慧,最富聲望的群體中的成員,他們到底做了什麼違背科學道德的行為?一時間,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傳聞和猜測,網上更有人將近來爭議頗多的一些院士對號入座。    本報進行了追蹤調查,發現事實並非完全如消息所說,背後尚有不少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