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獲得兩院院士的稱號,就意味著摘下了科學技術金字塔尖那一顆熠熠閃光的耀眼明珠。在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北,有一個小村落,名叫官塘村。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大約有1300多年歷史的村莊並不十分起眼,但是一個世紀前,就是從這裡,走出了周廷儒、周廷衝和黃翠芬3位院士。
地理學家周廷儒
周廷儒(1909年02月15日—1989年07月18日)地貌學家、自然地理學家、古地理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周廷儒從青年時代就立志學好本領,報效國家。他於20世紀30年代初獨自冒險,到大理蒼山洱海及賓川雞足山一帶進行野外工作,後參加嘉陵江考察隊,沿江步行400千米,繪製了嘉陵江曲流分布圖。他與施雅風、陳述彭撰寫的《中國地形區劃草案》,首次提出中國地形三大區劃分思想,運用景觀分帶學說和專門方法研究了中新生代時期自然地帶分異的規律,重建了第三紀和第四紀的自然地帶和自然區。周廷儒主要的貢獻集中在地貌學、自然地理學和古地理學方面。
為紀念周廷儒院士對我國科學與教育事業和地理學科的巨大貢獻,繼承和發揚周廷儒先生積極從事科技和教育實踐,不斷開拓創新,勇於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激勵青年學子熱愛地理學與資源環境科學事業,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成為地理科學事業的優秀人才,由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環境學院、資源學院、水科學研究院、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以及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發起,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金名下設立「周廷儒院士獎學金」。
周廷衝和黃翠芬
周廷衝(1917年03月06日—1996年10月20日),出生於浙江省新登縣(現屬富陽區),生化藥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其夫人黃翠芬(1921年03月06日—2011年08月09日),微生物、免疫及遺傳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原名譽所長、一級研究員、全軍分子遺傳重點實驗室原主任。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翠芬先後4次(1959年、1984年、1999年、2009年)登上天安門觀禮臺觀看國慶大閱兵。他們相濡以沫40多年,是人民解放軍第一對「院士夫妻」。
1949年10月,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周廷衝和妻子黃翠芬無比興奮,他們又唱又跳,還組織許多留學生召開座談會,交流準備回國的種種設想。 然而,現實很快給這兩個年輕人潑了冷水,美方多次派人和他們談話,提出各種優厚待遇設法挽留。移民局更是百般刁難,使之籤證無望。種種阻撓動搖不了兩顆赤子之心。既然不能通過正規途徑回國,那就偷渡。當時已有7個月身孕的黃翠芬在丈夫的攙扶下,攜帶著國內急需的實驗器材,毫不猶豫地鑽進了陰冷潮溼的艙底。在海上顛簸漂泊了56天,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回國後兩人迅速展開了自己的工作,雖然條件簡陋卻攜手攻克了眾多科研難題,取得不凡成績的同時愛情也得到了升華。十年動亂期間,兩人分開多年,雖然重聚時都已經年逾花甲,卻依然奮鬥在強軍報國第一線。如今兩位院士雖已辭世,但他們作出的傑出貢獻和他們的愛情故事,卻永遠流傳。
(本文圖片來源:杭州市富陽區史志辦)
作者單位: 杭州市富陽區史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