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生吃的玉米,掛在空中的西瓜,五顏六色的辣椒……走進杭州綠禾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基地,你會驚嘆於這裡種植的瓜果、蔬菜與眾不同。
綠禾源生態農業基地佔地面積280畝,其中大棚80隻、面積50畝,種植的基本上是農科院培育出來的新優品種。
「『三江兩岸』整治,我的碼頭拆除了。現在的人追求綠色健康,我覺得搞生態農業大有奔頭。」去年9月,朱偉鋒流轉位於富陽王洲島上的場口鎮聯群村集體土地,辦起了集「生態農場+生態餐廳+網際網路+三國文化+合作社」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公司。
王洲島生態環境優美,鬆軟的沙土非常適合種植作物。當然,朱偉鋒更看重這裡深厚的農耕文化與三國文化。
王洲島,古稱孫洲、洋漲,「四望皆水,平沙數十裡,千家星布,萬峰拱列,煙樹迷離,桑麻稠密」。後因出了三國孫吳帝王,遂改稱為王洲。
南朝宋·劉義慶《幽冥錄》載:「孫鍾,吳郡富春人,堅之祖也。與母居,至孝,篤信,種瓜為業。忽有三年少詣乞瓜,鍾為設食。臨去,曰:『我司命也,感君不知,何以相報?此山下善,可作冢。』復言:『欲連世封侯而數代天子耶?』鍾跪曰:『數代天子,故當所樂。』便為定墓,曰:『君可山下百步後顧見我去處,便是墳所也。』下山行百步,便顧見悉化成白鶴也。」
如今,這裡依然保留著傳說中的瓜橋埠「雄瓜地」,以及上沙的清代吳大帝廟、《富春瓜邱孫氏宗譜》。
「我的農產品要打響『雄瓜地』品牌,品質必須要綠色有機。」朱偉鋒在硬體設施上捨得投入,在品種引進上肯花血本,而且在招聘員工時注重招攬種植高手。
今年68歲的場口鎮場口村老農滕雁鳴,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滕雁鳴種出富陽有史以來最重的冬瓜,這根重390.8斤的大冬瓜送到寧波參加「冬瓜大王賽」,獲得第一名,並申報浙江農業之最紀錄。滕雁鳴有著30多年的種菜經驗,種出巨型蔬果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08年,他種出了324斤的大番薯、197斤的大南瓜,2010年,他又種出了190斤的冬瓜。現在,他在綠禾源生態農業基地就負責培育巨型蔬果。
環山鄉陸墓村的老農裘志銀擅長栽培「上架西瓜」,不僅品相好,而且吃起來又甜又脆。他曾獲「首屆富陽十佳青年農民」「富陽十大農業開發大戶」等稱號,2002年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範。儘管裘志銀已被雲尚農莊捷足先登聘用了,但朱偉鋒不時請他來指導。
朱偉鋒做了一個「綠禾源」微信小程序,綠色有機農產品網上下單、配送到家,雖然時間不長,但已經積累了數千個客戶,每天少則四五千元、多則上萬元營業額。
今年大暑節氣,場口鎮要在王洲舉辦孫鍾瓜果節,形成王洲瓜果品牌和規模效應。對此,朱偉鋒信心滿滿,計劃進一步豐富種植品種,完善休閒配套設施,打造成為「十裡屏風、詩畫場口」精品線路上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