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賦能生態宜居高地建設川渝16地4產品成功申創國家級氣候品牌

2021-01-08 氣象小秘書

12月8日,2020年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在成都召開。

12月8日在成都召開的2020年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傳出消息:截至2020年,川渝兩地共有16個縣和風景區成功申創「中國天然氧吧」、4個農產品獲評「中國氣候好產品」。

近年來,氣象力量積極主動融入四川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2019年至今,省氣象局與文化和旅遊廳深入合作,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氣象工作者用腳步丈量、用圖文和視頻記錄,共查明天象與氣候景觀旅遊資源245626個。

為幫助各級政府落實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要求,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聯合地方政府推出了「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好產品」「中國氣候康養地」「避寒避暑旅遊目的地」等創建活動,促進全域旅遊,助推地方經濟綠色發展。

四川省氣象局與重慶市氣象局堅定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深耕氣象與文旅融合範式,立足生態氣候資源開發和利用,廣泛開展旅遊氣候資源評估,積極引導各縣(市、區)申創國家級氣候生態品牌,傾力打造「四川生態氣候標誌」「重慶氣候宜居宜遊鄉村」巴蜀氣候標誌,大力推動氣象力量深度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設。

「中國天然氧吧」品牌,為氧吧創建地區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項由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開展的面向全國193個「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的評價項目中,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在包括上述指標的綜合效益排名中列第4位。

當天,川渝16個創建地區發出「共建共享天然氧吧」倡議:共同挖掘靈活運用兩地氣候資源,釋放川渝發展更強動力;共創共建國省兩級氣候生態品牌,構築川渝氣象協作共興新格局;共同深耕氣象與文旅融合範式,打造川渝全域旅遊發展升級版;共推多元融合生態產業體系建設,增添川渝經濟發展新引擎;共同開展氣候認證技術攻關,攜手共育川渝氣象英才團隊。

蒙頂山茶是四川第一個「中國氣候好產品」斬獲者。在剛剛舉行的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暨第二屆「中國天然氧吧」文化旅遊節上,蒙頂山茶贏得了很高的關注度和認可度。來自蒙頂山茶產地的雅安市名山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氣候好產品』稱號將進一步提升蒙頂山茶葉品牌的價值,促進名山區將茶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結合起來,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值。」

「四川省氣象部門將繼續依託國家級品牌優勢資源和巴蜀標誌性氣候生態品牌,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積極推動氣候賦能生態宜居高地建設,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四川省氣象局局長楊衛東說。

對話

用「氣象+」為人民謀幸福

今年,四川、重慶兩地氣象部門攜手,首次召開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開展這個活動意義何在?下一步發展方向是什麼?四川省氣象局局長楊衛東對此做出了解讀。

問:為什麼要發展川渝地區生態氣候資源品牌?

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四川、重慶兩地氣象部門合力推動川渝地區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打造「氣象+旅遊」「氣象+農產品」等生態氣候資源品牌,正是順應時代發展主題,發揮川渝氣候資源豐富的優勢,為兩地宜居、宜遊、宜養的高品質生活提供更加有力氣象服務的具體行動。

問:發展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一要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價值追求,讓優質氣候資源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二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使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三要加強合作形成合力,努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新格局。

問:對於發展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有何打算?

答:目前我們有「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好產品」「中國氣候康養地」等國家級氣候生態品牌,也推出了「四川生態氣候標誌」「重慶氣候宜居宜遊鄉村」「氣候優質農產品」等巴蜀氣候標誌品牌創建活動。接下來,四川、重慶兩地氣象部門還將深入挖掘巴山蜀水的獨特氣候稟賦,打造更多的川渝氣候靚麗品牌。

品「中國氣候好產品」味道「這邊獨好」

★蒙頂山茶

地理坐標:雅安市名山區生長氣候條件:茶種植區多雲多霧,具有氣候溫和、氣溫年較差小、降雨充沛、以散射光源為主的農業氣候特點,利於茶葉品質提高。

產品特點:蒙頂山茶「形美、色潤、香鬱、味甘」,富含胺基酸。

★巫山脆李

地理坐標:重慶市巫山縣生長氣候條件:巫山是重慶市日照時數最多的區(縣),整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溫度適宜,能充分滿足巫山脆李各項生長發育要求。

產品特點:巫山脆李果實青、脆、離核,汁多葉香,富含多種胺基酸。

★趕水草蔸蘿蔔

地理坐標:重慶市綦江區生長氣候條件:綦江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作物凍害,滿足蘿蔔喜光、喜溫、半耐寒、不耐熱所需氣候條件。

產品特點:趕水草蔸蘿蔔皮薄肉嫩,入口化渣,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

★江津花椒

地理坐標:重慶市江津區生長氣候條件:產區多雨多霧,具有熱量豐富、氣候溫和、冬季霧霜凍、雨量充沛、溼度適宜等氣候特點,非常適合花椒生長。

產品特點:江津花椒果實清香、麻味純正,富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

來2020「中國天然氧吧」體驗自然深呼吸

★攀枝花市米易縣年平均氣溫20.5℃,空氣負氧離子年均濃度3310個/立方釐米,負氧離子濃度「極有利」人體健康,全年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99%。

★涼山州德昌縣年平均氣溫17.9℃,空氣中負氧離子月均濃度4286個/立方釐米,無霜期300天以上。

★雅安市蘆山縣年平均氣溫15.7℃,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4182個/立方釐米,全年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96.7%。

★雅安市名山區年平均氣溫15.9℃,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3043.4個/立方釐米,空氣優良率91%。

★阿壩州九寨溝縣年平均氣溫13.1℃,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3576個/立方釐米,達「非常清新」級別,近兩年空氣品質優良率100%。

★雅安市寶興縣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3995個/立方釐米,超保健濃度臨界值,全年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為97%。

★成都市大邑縣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為3289.5個/立方釐米,年平均空氣優良率87.9%。

★重慶市奉節縣負氧離子濃度年平均值3005個/立方釐米,年平均空氣優良天數穩定在340天以上。

★重慶市沙坪垻區年平均空氣負氧離子濃度3004個/立方釐米,一年中空氣優良率達83%。

★重慶市黑山旅遊度假區空氣負氧離子年平均濃度3285個/立方釐米,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利,全年空氣品質為「優良」。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川渝16地4產品成功申創國家級氣候品牌
    12月8日在成都召開的2020年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傳出消息:截至2020年,川渝兩地共有16個縣和風景區成功申創「中國天然氧吧」、4個農產品獲評「中國氣候好產品」。四川省氣象局與重慶市氣象局堅定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深耕氣象與文旅融合範式,立足生態氣候資源開發和利用,廣泛開展旅遊氣候資源評估,積極引導各縣(市、區)申創國家級氣候生態品牌,傾力打造「四川生態氣候標誌」「重慶氣候宜居宜遊鄉村」巴蜀氣候標誌,大力推動氣象力量深度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設。
  • 廣東再增4地榮獲「中國天然氧吧」國家級生態品牌
    (供圖:中國氣象服務協會)  本次發布會上廣東又有四地成功上榜雲浮新興:六祖慧能故裡 禪意生態名城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毗鄰珠江三角洲,全域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環抱」中,是禪宗六祖惠能的故鄉,禪宗文化的發祥地。新興山水資源得天獨厚,生態屏障區位突出,有著「百城煙水無雙地,六代風幡自一天」和「任憑天下亂,此地永無憂;任憑天下旱,此地一半收」的美譽。
  • 秦嶺氣候生態災害風險新特徵與應對策略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秦嶺氣候生態新特徵如何,如何充分發揮氣象在生態保護和修復中的支撐保障作用,既要開發利用好秦嶺氣候資源,又要科學防範氣候生態風險和極端天氣氣候災害,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秦嶺氣候生態災害風險新特徵及其影響廣義的大秦嶺,跨豫、陝、甘、青、川、渝、鄂,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4%,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 川渝兩大新區 兩月三度攜手 同造輻射內陸戰略引擎
    聚焦戰略 凝聚共識巴蜀千載情,川渝一家親。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川渝兩大新區 兩月三度攜手 共同打造輻射內陸地區的戰略引擎
    聚焦戰略 凝聚共識  巴蜀千載情,川渝一家親。  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四川生態氣候標誌!有時間就來川南這三個小鎮走走
    想去無人打擾般地享受康養生活?沒問題來川南,統統滿足你昨日(12月8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年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上22個鄉鎮獲得了「四川生態氣候標誌」授牌其中川南就有3個▼▼▼瀘州市敘永縣摩尼鎮
  • 神州信創集團牽手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共建國家信創產業人才高地
    共同培養信創產業急需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打造國家信創產業人才高地並舉行揭牌儀式。,建立神州鯤泰廈門生產基地,建設廈門鯤鵬超算中心,成立廈門信創研究院。未來將圍繞神州鯤泰系列產品,神州信創集團還將不斷整合產業鏈上下遊生態合作夥伴資源,進行軟硬體適配及解決方案開發,加強渠道體系建設,與生態夥伴共同成長,為各行各業提供基於國產算力的IT基礎設施及行業應用方案,大力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推進廈門「新基建」的發展進程,賦能廈門「新基建」高效能高質量發展。
  • 開平市大沙鎮獲得「嶺南生態氣候標誌?城市天然氧吧」稱號
    極具含金量的「綠色名片」  「創建城市天然氧吧是氣象與旅遊融合發展的典型,是新時代服務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滿足人民康養休閒需要、培育宜居宜業宜遊品牌的重要活動」,廣東省氣象局總師杜堯東在發布會上表示。
  • 圓桌訪談(一):唱好「雙城記」 重慶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新城
    今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並明確成渝地區目標定位——「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成渝地區在全國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不斷上升,重慶主城都市區將如何發揮作用、展現新作為?
  • 廣東頒發嶺南生態氣候標誌 江門開平獲評城市天然氧吧
    12月17日,「城市天然氧吧•開平大沙」發布會暨開平生態旅遊宣傳推介會在廣州舉行。現場,廣東省氣象學會宣布,開平市大沙鎮今年獲得「嶺南生態氣候標誌•城市天然氧吧」稱號,大沙鎮也成為廣東省2020年度唯一一個獲得該稱號的鎮區。
  • 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企業日在西班牙順利舉辦
    12月12日是「中國企業日」,上午由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阿拉善SEE基金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共同主辦的「企業氣候行動:賦能與創新」主題邊會在中國角召開,匯集能源、電力、房地產、紡織、零售、IT各方代表熱議氣候行動賦能與創新。
  • 薊州區全面啟動「三地一城」建設
    「十四五」開局之年,薊州區全面啟動「三地一城」建設,積極構築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優勢。  據介紹,薊州區加快建設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特色承接地,加快推進薊州開發區產城融合創新示範園建設,實施京津人工智慧產業園等特色園中園建設,依託高鐵站片區,加快推動薊州新城一期、二期、三期聯動規劃建設。
  • 陽光城川渝品質賦新大SHOW璀璨落幕,RISE UP!
    川渝品質賦新大SHOW以光的七原色為精神靈感,揭開陽光城川渝區域全新城市戰略夢想與未來生活創想,從品牌戰略到產品、再到全新城市戰略的發布,以集萃前沿智慧科技深入城市,開啟關於未來的華麗想像。七月流火,萬物賦新。
  • 甘肅黃土高原氣候植被類型與生態建設
    上述列舉的部分史書方志的記載說明,甘肅黃土高原歷史時期,由於植被遭受人為破壞較輕,形成自然封育,植被普遍比現在好,一些山地和東南部河谷川區,還曾是森林茂密和草類繁生之地。有人據此就認為,甘肅黃土高原歷史時期是森林廣布、水草豐美的森林草原帶。這種看法有些偏頗。要形成森林草原帶,必須在較溼潤的氣候條件下才有可能。
  • 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關於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
    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關於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實施方案》等一批重大事項 2018年09月07日 23:04
  • 黑龍江省八地入選「中國天然氧吧」,創歷史新高!
    繼2016年饒河縣、2019年鐵力市入選之後,黑龍江目前共有十地入選「中國天然氧吧」。 我省生態優良,擁有森林面積2140萬公頃,居全國第二位;國家級森林公園數量及面積均居全國第一位。全省天然溼地總面積佔全國的1/8,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居全國第一。這些都是黑龍江地區申報天然氧吧的先天優勢。
  • 中國氣象局部署推進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 強化頂層設計 制定管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 通訊員楊曉武報導3月13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獲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決策部署,今年氣象部門將通過切實有效的業務改革和觀測系統建設,基本建立「國家級指導、省級管理、屬地保障、團隊運行」的國家氣候觀象臺運行管理模式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施工圖」
    二是要統籌推動協同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共同培育一批賦能製造業的公共服務平臺。三是要凝心聚力攜手同進,共同建設一批產業合作示範園區。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力爭成渝地區能夠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布局時代風口,陽光城川渝區域開啟新紀元
    時至2021年1月,距離成渝經濟圈啟動建設正好一周年,回顧這一年,川渝兩地以成都、重慶兩個城市為龍頭,以前所未有合作力度,在政策、交通、產業等各方面實現了川渝「一盤棋」協同發展,迸發出了驚人的速度和能量,將川渝兩地帶入全新發展階段,也為更多的企業和商家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業,比如陽光城,就敏銳地站到了時代風口,在2020年深耕川渝兩地,助力城市高品質發展,並以令人嘆服的成長速度和業績
  • 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綜述
    強化科技支撐 助力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綜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了前進方向和發展路徑。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氣候是最活躍的因素,是自然生態系統狀況的綜合反映,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