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講述:李四光一門三院士「無悔的選擇」

2020-11-26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趙竹青)根據院直屬機關黨委、北京分院分黨組有關工作要求和物理所黨委部署,中科院物理所超導黨支部14日上午開展了「誦讀科學經典、弘揚科學精神」主題黨日活動。通過科學家故事,讓參與者深刻體會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執著創新、協同育人的寶貴精神。

活動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林院士的女兒鄒宗平,講述了其外祖父李四光、母親李林、父親鄒承魯一門三院士「無悔的選擇」。

鄒宗平講述了李四光為國求學、為國科研的輝煌一生:兒時遭遇中日甲午海戰爆發,為了國家的強大,五歲的李四光心中埋下了學造船的夢想。於是,15歲就日本留學,學習船舶製造專業。二十多歲的時候,發現造船需要用到鋼鐵,中國缺乏鐵礦,於是又申請獎學金去英國學習採礦。然而學習一年後,發現中國也採不出礦,於是又改學地質。學了地質就可以找礦,找到礦就可以採,所以從最基本的開始學。當他發現當時的地質學只是一個「描述性的學科」後,又選學了高等數學和物理學。最後綜合這些所學,李四光創建了地質力學理論,成為他在科學上為世人所知的最大貢獻。

憑藉獨創的理論,李四光改變了「中國是一個貧油的國家」的主流觀念,帶領我國找到了油田,為我國的石油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後來,李四光還找到了中國第一塊鈾礦石,為新中國製造原子彈貢獻了必備的放射性原材料。晚年的李四光,又將精力投入到地震預報和地熱能的利用上。總而言之,李四光的一生,就是為國奉獻的一生。

李四光曾說,「一個科學技術工作者,如果他抱定了為社會主義祖國的富強、為人類幸福前途服務的崇高目的,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攻破自然秘密,發現新世界,創造新東西,去開闢人類浩蕩無際、光明燦爛的前景,那麼他的生活就會是多麼幸福、愉快、生動、活潑!」他一生的科研事業,都是以國家需要,來作為自己創新和努力的方向。

隨後,鄒宗平又講述了母親物理學家李林和父親生物化學家鄒承魯「急國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的科研故事。「最大的幸福就是安心做學問。」她的母親李林院士曾這樣說。

超導支部副書記趙林副研究員表示,2005年到物理所實習的時候,見到實驗樓間的樹下經常擺放鮮花,那是他第一次知道了李林老師,後來又聽說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一直很好奇,「今天終於得嘗所願,對這個故事很是欽佩,也深受鼓舞。」

在互動環節,李林的學生邱祥岡研究員談到自己受到老師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影響,多位黨員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感想,實驗室全體黨員通過線下線上方式進行互動交流。

據介紹,超導黨支部的特色項目「科學家故事系列」,旨在通過現場互動學習讓青年超導人了解實驗室的光榮歷史,充分體會老一輩科學家精神,增強實驗室凝聚力,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據了解,上一期活動邀請理化所李來風研究員緬懷恩師洪朝生先生「清正剛直,愛國奉獻」的生平。

(責編:趙竹青、呂騫)

相關焦點

  • 李四光女兒李林,27歲劍橋博士畢業,為國家核事業選擇不再要孩子
    李林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的「獨生女」,是新中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她出生於1923年,生長於國家最動蕩的時期。後來留學英倫,陰差陽錯搞起了物理冶金方面的研究工作。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李四光奉獻了一生,只留下了李林一個獨生女。而李林作為李四光的掌上明珠,同樣也為了祖國的科學進步,放棄了再度生育的機會,只留下了一個獨生女兒鄒宗平。一、「陰差陽錯」學對了專業李林原來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李熙之。
  • 中科院院士王恩哥一行到工程熱物理所訪問交流
    中科院院士王恩哥一行到工程熱物理所訪問交流 2019-03-16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3月1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一行到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訪問交流
  • 一門三院士!領域佳話
    一門三院士(左一丁穎院士、中間盧永根院士、右一劉耀光院士)「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通常是指梁啓超的九個子女(五男四女),各個事業有成,創造了的家教傳奇其中:長子梁思成,著名建築學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科院學部委員。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躍動的「生物大分子」—新聞—科學網
    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梁棟材,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愉都是生物物理所在蛋白質科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我國第一批建立的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也是生物物理所,30年來積累了良好的研究基礎。 「可以說,在這個領域,生物物理所是全國的排頭兵。」許瑞明介紹道,自建所開始,生物物理所就定位於基礎研究,瞄準世界前沿科學進行技術攻關。
  • 李四光後人做客江蘇講述地質學家平凡故事
    李四光後人做客江蘇 講述地質學家平凡故事  【解說】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對中國地質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 《為了新中國》丨地質學家·李四光
    本期人物:李四光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精彩預告)幾十載風雨滄桑,他們篳路藍縷追求夢想;七十年薪火相傳,他們的後代以父輩為旗幟傳遞紅色基因。終生無悔,他們在壯美的心聲中留下遠去背影;砥礪前行,他們的後代在奮鬥的腳步裡追尋著空谷足音。
  • 中科院物理所迎來80華誕 與臺灣"中研院"物理所籤署合作協議
    9日上午,中科院物理所會議廳內大家雲集,周光召、楊振寧、冼鼎昌、陳難先、李蔭遠等物理學界泰鬥與中科院物理所師生齊集一堂,共慶物理所成立80周年慶典。    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光召充分肯定了物理所80年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推動中國物理學研究不斷進步和促進中國科技事業發展中做出的貢獻。他勉勵物理所科研人員在既有成績的基礎上不斷進取,務實創新,多出廣為學界認同的、有生命力的成果。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說,一個世紀以來,各領域在中國都已萌芽、成長,達到「本土化」的階段了。
  • 一家3院士!李四光幫中國找鈾礦,女兒參加原子彈引爆材料實驗
    而中國合成人工結晶胰島素的消息被認為是繼「兩彈一星」後我國又一重大科研成果。鄒承魯作為發起人之一和參加者,其貢獻之大,足以和為核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妻子李林相提並論。1979年,鄒承魯還作出足以在Nature發表的成果,這一成果使他榮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也令其在次年與同樣貢獻突出的妻子李林雙雙成為院士。
  • 一家3院士!李四光幫中國找鈾礦,女兒參加原子彈引爆材料實驗
    而中國合成人工結晶胰島素的消息被認為是繼「兩彈一星」後我國又一重大科研成果。鄒承魯作為發起人之一和參加者,其貢獻之大,足以和為核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妻子李林相提並論。1979年,鄒承魯還作出足以在Nature發表的成果,這一成果使他榮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也令其在次年與同樣貢獻突出的妻子李林雙雙成為院士。
  • 李四光預測四大地震已有三處靈驗,剩下一處在臨沂?謠言別再相信
    時隔多年,李四光的預言再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之中。相傳李四光曾經預言過唐山、四川、邢臺、臨沂四個地方的大地震,如今,李四光預測的四大地震,已有三處靈驗,剩下一處真的在在臨沂嗎?臨沂人民因此也惴惴不安。該言論一出即刻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無數人紛紛加入了預測地震的行列。李四光先生預測的四大地震如同一個魔咒般籠罩在山東省臨沂市的上空。地面產生晃動、動物表現異常、火山噴發……一時之間,關於地震的謠言漫天。
  • 江蘇這位院士:創造出一門四院士、師生三代勇闖地球"三極"的輝煌傳奇!
    我國著名地貌學與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李吉均就是其中之一。在研究中國地理地貌的過程中,他曾摔斷肋骨、數次遇險、積勞成疾,卻始終不曾停下跋涉的腳步;他言傳身教、因材施教,先後培養出包括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百餘名高層次地學人才。
  • 中科院物理所2021年新年致辭
    2021-01-01 14:09:51 來源: 中科院物理所 舉報
  • 李四光:大地之子 光耀四方
    1931年獲英國伯明罕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8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歷任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主任、中國原子能委員會副主任、地質部地質力學研究所所長等職。1969年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澎湃新聞記者 石鳴 2019-09-23 09:50 來源:澎湃新聞
  • 李四光與地質學界的歷史糾結
    黃汲清:三十年來進步顯著1945年,中國科學社為紀念本社成立30周年,由《科學》雜誌向各學科名家約稿,專述各門領域30年來的發展情況。曾任地質調查所所長的黃汲清,應邀撰寫了《三十年來之中國地質學》(以下簡稱「黃文」),文章發表於在《科學》雜誌第28卷第6期,全文約3萬字。
  • 李四光:大地之子 光耀四方—新聞—科學網
    1931年獲英國伯明罕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8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歷任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主任、中國原子能委員會副主任、地質部地質力學研究所所長等職。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講述科研背後的「冷」和「熱」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講述科研背後的「冷」和「熱」發布時間:2019年05月17日 11:44 來源:中新網湖北 5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參加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十五周年校慶系列活動——做客「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作題為「我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該校近600名師生共聚一堂聆聽了這場報告。
  • 王恆升李四光丁文江:三位地質科學家的情懷—新聞—科學網
    周總理立刻找到剛回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李四光說,我有個學生叫王恆升,現在新疆,找到他就能解決問題。 王震接到電報後,立刻派人找到王恆升所在的單位新疆建設廳;一到單位說有此人,但被作為有問題的人,關進了「學習班」。好不容易,才找到他。王震將軍見到王恆升時,就說你能找煤,能幫我們找煤嗎?此時的王恆升作為一個海歸的地質學家卻被以所謂的反革命關進了「學習班」,他受了多大委屈,多大的打擊啊!
  • 南京古生物所舉行紀念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20餘位專家和領導參加了在南京古生物所舉行的「紀念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專家和領導主要有南京大學原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德滋,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志炎、戎嘉餘、陳旭,中科院南京分院黨組書記張興中,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胡復生,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副所長李君滸及南京古生物所楊群所長、朱懷誠書記、王海峰副所長等。座談會後,與會人員集體瞻仰了李四光新銅像並敬獻花籃。
  • 中科院物理所考研複試結果公布,網友:生源水平堪比華5!
    對於多數考研的同學來說,國內的大學都是報考的第一選擇。而其實各位考生除了可以報考各大高校之外,同學們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中科院下面的各個科研院所。當然,由於科研院所每年招生人數不多同時名額也不固定,再加上不同研究所的質量良莠不齊,同學們報考難度相對較大。不過,中科院下面有幾個研究所實力是非常強的,最出名的就是半導體所、物理所、自動化所和計算機所這4大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