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的「獨生女」,是新中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她出生於1923年,生長於國家最動蕩的時期。後來留學英倫,陰差陽錯搞起了物理冶金方面的研究工作。
受到父親李四光的影響,李林自五十年代取得劍橋博士學位歸國後,為了替國家造原子彈,不惜與丈夫、女兒分居十二載,忘我地投入到危險的熱核實驗研究中。每天與核反應堆打交道,寧可失去再度生育的能力。
李四光本是一名清朝的工科進士,從封建王朝走向共和,一直走到了新中國誕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李四光奉獻了一生,只留下了李林一個獨生女。而李林作為李四光的掌上明珠,同樣也為了祖國的科學進步,放棄了再度生育的機會,只留下了一個獨生女兒鄒宗平。
一、「陰差陽錯」學對了專業
李林原來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李熙之。她很小的時候就和父親李四光一樣,喜歡地質學。可是因為自小體弱多病,她的母親建議她學鋼琴。學了一陣鋼琴後,她的左手食指上長了一個疙瘩。治療好了,食指似乎短了一截,不能彈琴了。
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李四光的工作很忙,沒時間管女兒的學習。李熙之想上高中,年齡不夠,於是她就悄悄替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李林,從此這個名字就用了一生。
後來,她想去貴陽學醫,可是當時正在打仗,學醫可能要去前線救傷員,母親堅決不同意16歲的她出遠門。於是只好報考了廣西一所大學,進了機械系,成了該系唯一的一名女生。
李林從大學畢業後,準備赴英國伯明罕留學。她寫信問父親自己應該考哪個專業,結果李四光只顧著工作,讓秘書回李林的信。秘書回信的時候寫錯了一個字,本來他打算讓李林學彈性力學,結果寫成塑性力學,最後陰差陽錯去搞了物理冶金方面的研究。
1944年,抗日戰爭還沒有結束,21歲的李林就回國了。她先是在成都航空研究院工作,想發揮自己的在物理冶金方面的長才,幫助抗戰中的祖國。但是機會不夠成熟,只有赴英國攻讀博士。這一次讀博的過程中,她認識了後來的丈夫鄒承魯。
五十年代初,她和鄒承魯先後博士畢業回到了祖國,那時他們27歲。剛回來就為了工作與父母分居,很久都不能見面。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才生了女兒鄒宗平。
李林生性十分孝順,從小到大都非常聽父母親的話。父親李四光以自己作榜樣,要求李林選擇職業也要和自己一樣,做對祖國有用的人。
於是在女兒五歲以後,李林為了替中國造原子彈,毅然加入了熱核實驗室的研究工作。而她的丈夫鄒承魯,同時也奮鬥在祖國生化研究的戰線上,發起人工合成胰島素。
二、一門三院士,為國家奉獻了一生
李林的父親李四光是中科院的院士,後來李林和鄒承魯也都成了中科院的院士。李四光工作的時候勤奮忘我,有時候呆在辦公室寫論文,半夜不回家。有一回妻子讓女兒去叫他回來吃飯,他愣是沒有認出自己的親女兒!
不過他的女兒李林在這一點上,比起父親也不遜色。李林在外讀留學五六年,回國之後夫妻倆為了繼續研究事業就跑去了上海,很多年都不在李四光夫婦的身邊。但是老人似乎並不在乎這一點,只會在收到女兒、女婿的信件,看到他們在科研上取得新進展時,李四光就會很開心。
1957年的時候,李四光身患重病。上級把李林叫過去,對她說:交給你一個重要的任務,以後就要靠你照顧父親的身體了。可惜她卻沒有辦到,因為就在第二年,她就決定進入熱核實驗室,從此與家人分開了十二年。
1971年4月的下旬,李四光感冒發燒時還在醫院裡堅持工作。李林當時正在改造,她必須早上6點出發去工作單位。於是就和父親打了一個招呼,就出發了。臨行前,李四光還在問她早飯在哪裡吃。李林說:在什麼地方吃不是一樣嗎?
可是誰能想到,那一句話就是父親李四光和她講的最後的一句。兩小時後,當她再接到電話時,父親已經不行了。中午十二點,當醫生推開手術室的門,對李林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對不起,我們現在的科技還不行,沒能把他救回來。
李林聽到這句話,眼淚一下就飆出來了。是的,當時中國的科技還不太行,正在發展之中。自她從1950年後與父母親分開居住開始,到她女兒出世後,她又在實驗室裡待了十幾年。她真正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掰著手指頭都數得出來。
而她的丈夫鄒承魯則想起了嶽父上衣口袋裡的那個小本本,那裡面記著嶽父很多想說的話。本來陪伴嶽父的時間不多,每個人都認為工作忙完了,有很多閒聊時間。他心裡有很多問題,想向嶽父李四光請教。現在是真的有空了,終於可以聽老人家說一說,可是老人家卻走了。
李四光走後,李林和丈夫熬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繼續在科研事業上發光發熱。為國家從事高溫超導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八十年代以後又發表了百餘篇論文。直至2002年,李林因病於北京逝世;2006年,鄒承魯因病於北京逝世。
結語
五十年代以前,李林求學、工作都以父親為榜樣。五十年代歸國以後,李林服從安排,先是核物理研究,後來又放棄原來的強項,轉去搞超導研究工作。
李四光本來是一個清代的進士,舊時候的中國人最講究傳承接代,血脈延續。可是為了搞科研,李四光顧不了家庭,他只有一個獨女。
李林生下第一個女兒後,她本來也可以不去參加熱核實驗,再替鄒家生一個兒子。但是和李四光一樣,為了科技強國,李林和丈夫完全捨棄了家庭與自身的利益。他們廢寢忘食,任勞任怨地工作。
後來,因為父親的去世,讓她覺得中國的科技還不行。她和丈夫分別在不同的領域裡努力拼搏,最後為國家做出了成績。再後來,李林和鄒承魯去世後,他們的女兒,也是李四光唯一的直系後人鄒宗平也繼承了外祖父的遺志,也成為了一名地質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