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家之外的李四光

2020-11-26 中國政協網

在外孫女鄒宗平的記憶中,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是個更為具體生動、有血有肉的人。他既是有著堅定信仰的科學家,也是尊重女性的謙謙君子。
                         圖為1954年底李四光夫婦與外孫女鄒宗平一起享受冬日的陽光

我的外公是李四光,他曾對年幼的我講過許多自己的事情。現在我從中選出幾件往事講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地質學家之外的「李四光」,一個不被大家熟知的「李四光」。

孫中山:湖北李四光16歲就嚮往革命,非常的好

外公早年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認識了宋教仁和馬君武,後經這兩位先生又認識了孫中山。本來他留學是想要學習造船技術,以此實現強國夢想的,但到了日本接觸了這些革命者以後,發現中國的問題不僅是工業的極度落後,更主要的是社會的極度腐敗。要想讓中國變成一個強國,不僅要學工業、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推翻清政府的腐敗統治,所以他更加積極地靠近在日本的進步學生。1905年8月20日,宋教仁帶他到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會場。成立當天,全體與會人員來到旁邊的一間小屋子裡面宣誓,外公是由孫中山帶領的。待宣誓完畢,孫中山見他長得比較小,於是問:「你今年多大了?」他說:「我今年16了。」孫中山非常高興地說:「湖北李四光16歲就嚮往革命,非常的好。」還送給他八個大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而後,外公用他這一生來實踐了這八個字。

自此,外公成為同盟會第一批會員中最年輕的成員,因此後來周總理評價說他是「辛亥革命的老同志」。

1910年,外公在大阪高等工業學校畢業以後回到了湖北,在一個中學做老師。清政府一貫不承認國外的學位,所有留洋學生都要到北京去參加一個考試。於是次年6月,外公接到清政府通知,到北京參加考試。考試成績公布以後,他被授予了工科進士的稱號,此時是10月左右,因此他大概是宣統皇帝統治期間最後一批進士之一了。

不久,外公在北京聽到了武昌起義爆發的消息,立刻趕回武漢,組織人力車夫、碼頭工人為起義軍搬運彈藥,運送傷員。起義成功之後,外公被推選為湖北省實業司司長。

                                  1927年,李四光與夫人許淑彬在北京

蔣介石請客:李四光怎麼沒有來?

外公這一輩子特別討厭蔣介石,所以他老躲著蔣介石,一輩子都不願意跟他照面。

抗戰時期有一次外公到重慶去開會,蔣介石宴請參會人員。外公開完會就回了廣西,沒去參加宴請。誰知他的桌籤被放在了蔣介石的右邊,宴請開始的時候一看外公沒來,蔣介石就有點不高興,說:「李四光怎麼沒來?」翁文灝打圓場說:「他病了,重感冒。」蔣介石這才作罷。解放後外公見到翁文灝還說:「你救了我一命。」

1937年,外公和他創立的地質研究所本來在廬山,結果日本人很快打來了,要趕快撤退。當時國民政府命令所有中央機關、研究機構一起搬到重慶去,但外公想,重慶比較小,去了恐怕要與蔣介石抬頭不見低頭見,所以他請時任廣西大學校長的馬君武聯繫了廣西軍閥李宗仁,希望能將研究所搬到廣西。李宗仁特別歡迎,於是外公就聯合物理所打了一個報告說,大家不要一股腦兒都搬到重慶去,也搬幾個研究所到廣西去,廣西也很落後。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快便獲得了批准。所以他和地質研究所就搬到了廣西桂林,一直到1944年。

周總理:如果你們發現了李四光,請協助他回國

1948年,外公代表中國地質學會到英國去參加第18屆國際地質大會,會後便留在英國做地質考察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郭沫若給他寫了一封信,歡迎他回國來。1949年9月,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外公的名字就出現在《人民日報》刊登的政協委員名單之中。國民黨當局看到了這一消息,就叫駐英大使鄭天錫去找外公,想讓他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的稱號,而且不要回國。此時,陳西瀅找到外公說:「你要想離開就趕緊走,要不然你就走不了了。」當天晚上外公就提著小箱子去了法國。其時,外婆還留在英國。後來外公到了瑞士,給她寫了一張明信片,外婆便也輾轉到了瑞士。會面後兩人買了從義大利到香港的船票。然而那時候不像現在有固定的航班,船票都是沒有日期的,他們在歐洲足足等了三個月,其間與所有人都失聯了。上船後又行駛了差不多一個月才到香港。

                                   1952年,周總理與李四光交談中 

周總理始終非常關心外公的去向。他很擔心外公會從東歐回國,因為那時東歐都是共產主義國家,而外公拿的是國民政府時期的護照,這樣會產生籤證問題。於是周總理就發電報給當時駐布拉格的新華社社長吳文燾說,如果你們發現了李四光,請協助他回國。吳文燾給周總理髮電報說,現在沒有李四光的消息,他肯定會從西歐回來的。所以周總理就委託葉劍英找了一位黎先生到香港去,黎先生會說英文,到香港也比較好偽裝。這時發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外公的護照上寫的是他的英文名字J.S. Lee,J 意思是仲揆(外公原名,後用作字),S是四光,L是李。但黎先生沒弄清楚,隱約記得叫Jes Li,就拿這個名字到處打聽外公的下落。這時,我外公也託好友陳厚甫打聽怎麼回國。很巧的是,陳厚甫遇到了黎先生,問他:「你說的是不是叫J. S. Lee啊?」黎先生說:「我也搞不清楚,有點像。反正是英國來的老紳士,學地質的。」陳厚甫說:「我正好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也在打聽怎麼回國。」這樣陰差陽錯居然就接上頭了。

外公到了香港後,他的老朋友到碼頭來接他並安排了住所。兩天以後,黎先生來拜訪外公,先給他講了一下內地的形勢,然後說:「我奉總理的指示安排你回國,你在這兒安心休息等待。」過了一天黎先生又跟他說:「明天早上,你們夫妻倆到海灘上去散步,其他的就不要管了。」第二天早上,外公、外婆就依照囑咐去散步,沒一會兒就來了一輛車,司機說他是黎先生派來的。兩人上車後就過了羅湖橋,最後到了南京火車站。其他東西,大大小小箱子好幾個,後來在黎先生安排下拿了回來。回國前外公已經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所以當他回到北京,《人民日報》的報導標題就是《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四光昨日抵京》。

其實,外公回到南京的時候,滿腦子還是想著回南京地質所做研究。但因為是周總理安排他回國的,所以他還是先到了北京。周總理來看他,兩個人關上門在房間裡談了三個多鐘頭。外公說:「我的興趣主要在做研究,我想再回南京去。」周總理就跟他說:你這種想法不完全正確。其實你回來之前,就要開地質工作者的代表大會。這件事已經籌備了很久了。當時你與國內失聯,很多人都不知道你到哪兒去了,有人說李四光是不會回來的,還是開吧。我相信你一定會回來的。現在還沒有回來,一定是碰到了什麼困難。我就等你回來開這個會,因為我認為你是組織地質工作最合適的人選。你當初去做研究是孫中山跟你說「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現在國家需要你來做組織工作,你也應該把這個重擔給承擔起來。這也是為了振興中華。最後外公接受了周總理的意見,答應來做組織工作。

                   1969年,毛主席接見科技界群眾代表時,與李四光(左)交談 

毛主席:你能不能給我找點書?

1969年,毛主席在接見科技界群眾代表時,在隊伍中看見了外公,就一把拉住他說:「我正好找你有事。」兩人從天體的起源聊到人類的起源,最後主席說:「我現在對科學挺有興趣,你能不能給我找點書?」外公問:「主席想看哪方面的書?」毛主席說,就你研究的那些。外公回去後找了一些書,發現都太專業晦澀了,不太適合主席看,就給主席寫了張便條說:「給您找了一些,但是不太適合您看。我給您寫一本吧。」後來外公就寫了那本著名的科普讀本《天文•地質•古生物》。


周總理:我可以做你的入黨介紹人

解放前,外公除了參加過同盟會之外,沒有參加過任何政治組織;1950年回國以後,他也沒有提出要入黨。這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思想上還有很多需要改造的地方。此前他出國的時候,國民黨打內戰,中國是一塌糊塗的,等到1950年回國,他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新中國。他認為自己年輕時參加辛亥革命想要得到的結果,現在看到了,所以他非常熱愛新中國,對共產黨非常地崇敬。他認為,大家在為新中國成立而努力的時候,他還是一個生活相對優裕的舊知識分子。因此他沒有資格參加共產黨,只有為國家建設而繼續努力。

                 1957年6月,李四光在杭州飛來峰用放大鏡察看石灰巖中的有孔蟲化石 

到了1957年,外公左腎上長了一個特別大的結石導致尿血,當時以為是癌症,就在杭州休養。一天,周總理一個人來療養院看他,還特別高興地說:「我把他們(指秘書、警衛等)全部甩了!」兩個人到屋子裡關上門,又談了好幾個鐘頭。周總理先是講了講國內的形勢,然後說:「李老,問你一個問題,你為什麼不申請入黨呢?」外公非常驚訝地說:「怎麼可能呢?像你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做黨員,我還有很多舊思想需要改造,我怎能入黨呢?」周總理說:「李老,你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過去雖然你沒去打仗來建立新中國,但是你為這個國家做了很多工作。你應該申請入黨,這樣的話你才能更靠近黨組織,可以進步。」周總理還說:「如果你有意願的話,我可以做你的入黨介紹人。第二位入黨介紹人,我建議你找董老。」周總理說的「董老」指的是董必武。董老是湖北人,在辛亥革命時期就和外公相識。周總理這麼講,可謂為外公考慮得十分周到。

事後,外公認真地考慮了周總理的意見,回京後就跟時任地質部黨組書記何長工講:「我覺得我還是應該申請入黨,在入黨過程中和入黨以後繼續改造思想。」但他自己也說:「總理那麼忙,我怎麼能去找他做入黨介紹人呢?」何長工說:「我來做你的入黨介紹人吧。」由於外公時任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所以他的入黨介紹人一位是何長工,另一位是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勁夫。1958年,外公終於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964年夏,李四光周末帶外孫女到香山櫻桃溝散步

李四光:你想要一個每天卿卿我我的人,還是要一個比較有本事、努力工作的人呢?

外公與外婆的相識是很浪漫的。一次賑災義演上,外公看到一位年輕女士在臺上彈鋼琴,於是問旁邊一位物理系教授她是誰。剛巧這位物理系教授的夫人是那位女士在教會學校的同學,於是她特別熱心地介紹外公與後來的李夫人、我的外婆許淑彬相識。外公對外婆說:「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因為學習比較緊張,就買了個小提琴,找人教我拉。我拉得不怎麼好,回國以後沒人願意給我伴奏,你願不願意給我伴奏?」外婆說:「好,我給你伴奏啊。」那時外公32歲,外婆26歲。兩人一個拉小提琴,一個伴奏,一來二去便成就了一段姻緣。1923年1月,他們倆就結婚了,蔡元培主持了他們的婚禮。

外婆和外公的家庭背景完全不一樣。外婆是一個大小姐,父親在清政府中的職務相當於現在的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民國後又到北洋政府外交部供職,比較有錢也比較洋派。那時女性念書的機會不多,但外婆從小就被送到了上海的教會學校念書。她一直在家裡很受寵,脾氣非常大,生活也很奢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反觀外公,他的父親只是一個農村的私塾先生,家裡比較窮。外公從小在農村長大,還要做砍柴、放牛等農活。他自己的生活是很簡單的。由於小時常見農村男人喝醉酒打老婆,他因此而受到很大刺激,非常反對這一封建陋習,所以一生滴酒不沾。

去日本留學之前,大家想,家鄉可算是出了一個大知識分子,於是湊錢請他吃了一頓飯,又是甲魚又是雞的。外公從小吃葷的機會比較少,吃完這頓飯在去往日本的船上就開始生病,一直上吐下瀉。到了日本去看醫生,醫生對他說:「你這個人不太適合吃大葷,你的腸胃接受不了,以後不要吃葷了。」

自此以後,外公一輩子都不吃肉,即便是魚蝦也吃得很少,吃得最多的「葷腥」就是雞蛋。但外婆愛吃,且什麼好吃吃什麼,外公儘管自己生活簡單,但都儘量滿足她,而且外婆在家裡是管事的。因此兩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當然,兩人之間難免會產生一點小矛盾。有一次,外公搬了一塊石頭回家,他覺得那是一個特別好的冰川標本,於是帶回來想在空閒的時候拍照研究。不久他帶學生出野外,而外婆因為是江蘇無錫人,特別喜歡吃雪裡蕻,每年冬天都要醃一缸,正愁找不到適合壓雪裡蕻的石頭,一看這塊石頭不錯就給壓上了。鹹菜是醃成了,但這塊石頭就不知道弄到哪兒去了。等外公從野外回來,想再看看這塊石頭卻怎麼也找不到,就問她石頭跑哪兒去了,外婆這才知道「闖禍」了。外公非常不高興,但他一生都對女性非常尊重,尤其是對我外婆百般呵護,從不對她發脾氣,所以儘管如此也只是很耐心地對她講:「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地質標本。以後我的石頭你要動的話,最好先問我一下,別給我扔了。」

還有一段時間,外婆嫌外公一天到晚忙工作,沒空陪她,很生氣。有一次,她把石頭堆了一床就到她哥哥家去了。外公見了,知道外婆生氣了,就趕快去把她接了回來。外婆生了女兒之後,外公每天下課以後趕到醫院去看她,問完「你今天好不好、昨晚睡得好不好」,就掏出一塊小木板,擱在膝蓋上開始寫文章。外婆很生氣地說:「你這人怎麼一點情趣也沒有!」外公說:「你自己選擇一下,你想要一個每天卿卿我我的人,還是要一個比較有本事、努力工作的人呢?」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外婆也很支持他的工作。

                       1935年李四光去英國講學前與夫人許淑彬、女兒李林在上海

外公只有我母親一個獨生女兒。外公是地質學院士,我母親李林是物理學院士,我父親鄒承魯則是生物化學院士。「用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是外公一生的真實寫照,也一直在激勵我不斷博學慎思而篤行。

本文根據北京市西城區第一圖書館「名人之後話名人」系列講座錄音整理,選自《縱橫》2018年第4期,責任編輯于洋。

 

                                    中國文史出版社〡親歷 親見 親聞

 

相關焦點

  • 李四光,從貧困孩子到愛國的地質學家
    稍微懂一些地理的人都知道的一位地質學家——李四光。對於李四光,之前一直流傳一句話:他早就預測到了中國有四個地方會發生地震,唐山、汶川、玉樹都應驗了。李四光當然這都是一種謠言,李四光的預測只是四個地震帶,而地震帶的範圍十分廣泛。所以李四光並沒有精確預測到四大地震的精確位置。但是李四光對於國家,對地理學的貢獻是依然是不可磨滅的。
  • 22名地質學家獲「李四光學者」稱號
    原標題:22名地質學家獲「李四光學者」稱號  本報訊25日至27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承辦的李四光學術思想討論會在北京舉行。22名地質專家獲得首批「李四光學者」稱號。會上,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做了「大力弘揚李四光精神,推進地質科技創新發展」發言。
  • 李四光後人做客江蘇講述地質學家平凡故事
    李四光後人做客江蘇 講述地質學家平凡故事  【解說】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對中國地質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 歷史上的今天1889年10月26日地質學家李四光誕辰
    歷史上的今天1889年10月26日地質學家李四光誕辰 2013-09-05 15:1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先找到石油後找到鈾礦,中國有今天,離不開地質學家李四光
    這些都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李四光。在很多人心中,李四光的人設是「地質學家」,那他又是怎麼影響新中國軍工發展的呢?我之所以說李四光是新中國現代軍工奠基人,是因為他的兩項地址成就,一個是石油另一個是鈾礦。然而李四光回國不久就對毛主席說:」新中國幅員遼闊,不可能沒有石油。」在李四光的建議下,1955年開始全國開始大面積尋找石油區。如今我國幾大產油區,都是依據李四光的推斷找到的。如果沒有李四光,新中國的石油工業恐怕不會有今天這番景象。
  • 李四光和他的「不相信」
    他,就是李四光。這位一生熱愛地質工作的老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一絲不苟。他經常對學生說,搞地質要到野外考察,腳步就是測量土地、計算巖石的尺子。所以,「每一步的長度都要相等」。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生於湖北黃岡。14歲那年,李四光獨自到武昌高等小學堂求學,求知若渴的他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學習未滿兩年便被送到日本學造船機械。
  • 《為了新中國》丨地質學家·李四光
    本期節目,由李四光孫輩和學生帶我們探尋李四光的足跡。記者與講解員王智麟(左)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在湖北黃岡縣城。1902年,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李四光紀念館講解員王智麟告訴記者,八九歲的李四光,因為迷戀村口的這塊大石頭,最終走上了地質科學的道路。
  • 李四光:炎黃子孫理當奉獻祖國
    在大阪高等工業學校,李四光學習刻苦,生活清貧。他常去留學生會館,聽演講,聽報告,結識了許多民主革命家。1905年7月,李四光在東京見到了他敬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並參加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孫中山親切地摸著李四光的頭說,你小小年紀就參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當時,李四光年僅16歲。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歸國,到武昌縣花林湖北中等工業學堂任教。
  • 李四光 「中國貧油論」的顛覆者
    他就是愛國科學家、新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李四光。學成回國效力的愛國者1904年,15歲的李四光被破格選派去日本官費留學。在大阪高等工業學校,李四光學習刻苦,生活清貧。他常去留學生會館,聽演講,聽報告,結識了許多民主革命家。1905年7月,李四光在東京見到了他敬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並參加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
  • 陝西這個縣礦產資源貯量很大,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亞洲的烏拉爾
    位於「勉略寧」金三角,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亞洲的「烏拉爾」。勉縣是一個兩漢三國歷史文化積澱非常深厚的地方,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新石器文化遺址在距縣城6.2公裡的溫泉鄉牟營村,遺址面積較大,內涵豐富,是漢中地區少見的文化遺址。
  • 著名科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黃岡人,我國傑出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和新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讓我國丟掉了「貧油」的帽子,對我國的礦產資源開拓有重大的貢獻。武漢東南長江北岸的黃岡,古稱黃州。
  • 共和國的脊梁——中國地質力學之父李四光
    他就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李四光。《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這是李四光地質力學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吸收了當時國際先進地質學家的思想。40年代初,李四光率先將力學引入地質構造的分析,發表了《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正式提出地質力學這個名詞。        地質力學是我國科學家創立的有重要影響的大地構造理論,是李四光一生心血的結晶。這一理論為尋找我國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和解決國家重大工程地質問題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不少地質學家對中國石油資源的遠景抱有悲觀看法。
  • 那些不為人知的中國地質學家們!
    那些不為人知的中國地質學家們!中國的以前的發展有好有壞,有繁盛的時期,也有頹廢的時代,而在地質學上,更多的是默默奉獻的地質學家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地質學家們吧!章鴻釗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近代地質學奠基人之一。
  • 李四光:崎嶇五嶺路 石跡耿千秋
    李四光如是說。正是這份對待科學的嚴謹與執著,讓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資料圖  年少時的李四光就樹立了「科學救國」的理想。1906年,李四光留學日本,學習造船。後又遠赴英倫,改學地質專業,並終成一代地質學大家。
  • 李四光參與繪製《棲霞山地質圖》被發現
    而最近棲霞山風景名勝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棲霞山史料時,無意中發現了一份1932年李四光、朱森等人調查繪製的《棲霞山地質圖》。地質圖顯示,棲霞山當時也有一個「仙人洞」。專家指出,李四光等人繪製的《棲霞山地質圖》,也是棲霞山較早的地質調查圖,對研究棲霞山地質地貌具有重要意義。
  • 李四光的地震預言
    李四光是我國優秀的地質學家,民間謠傳李四光預言四大地震。
  • 李四光幫中國找鈾礦,女兒參加原子彈引爆材料實驗
    但地質學家李四光是院士,女兒物理學家李林是院士,女婿生物化學家鄒承魯也是院士。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怕是因為「龍生龍,鳳生鳳」,和「優秀的人總是互相吸引」。地質學家能做什麼?李四光出生於1889年,創建了地質力學,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工作雖然和腳下的土地有關,是腳踏實地,但也可以說是代人們仰望星空。李四光身為一個地質學家,能做什麼呢?能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 李四光幫中國找鈾礦,女兒參加原子彈引爆材料實驗
    但地質學家李四光是院士,女兒物理學家李林是院士,女婿生物化學家鄒承魯也是院士。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怕是因為「龍生龍,鳳生鳳」,和「優秀的人總是互相吸引」。李四光出生於1889年,創建了地質力學,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工作雖然和腳下的土地有關,是腳踏實地,但也可以說是代人們仰望星空。李四光身為一個地質學家,能做什麼呢?能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 李四光與許淑彬的愛情故事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李四光,中國著名地質學家,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回龍山香爐灣,蒙古族。 科學泰鬥李四光離世已經整整41年個年頭了。李四光不僅僅是一位科學巨匠,而且還是一位感情豐富細膩的佳夫、慈父。他憑自己的知識和毅力,不僅成就了自己的事業,而且還建立了一個溫馨美好的家庭。 好事多磨終成眷屬 李四光長得挺胸直背、高大英俊。他性格溫和,含蓄沉著,遇事冷靜。成年後,曾贏得國內外許多姑娘的青睞。
  • 「地震預言帝」李四光?外孫女闢謠:科學家不是預言家
    本期《隱秘而偉大》邀請到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外孫女鄒宗平以及中國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拴宏,回憶李四光先生的一生。李四光,地質學家,一生致力於地質科學研究,是中國現代地質科學奠基人之一,為石油、鈾礦等礦產的發現和開發作出了重要貢獻,提出了中國第四紀冰川的存在,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