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這個縣礦產資源貯量很大,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亞洲的烏拉爾

2021-01-16 跟子衛趣旅行

勉縣位於陝西省南部,漢中盆地西端,地形複雜多樣,最高點海拔長溝河鄉廟坪村蔥灘梁2621米,最低處海拔長林鎮漢江河灘513米。

境內資源貯量大、品位高,已探明的礦產有23種,開發利用的有18種,50多處,其中金屬礦產7種,非金屬礦產11種。位於「勉略寧」金三角,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亞洲的「烏拉爾」。

勉縣是一個兩漢三國歷史文化積澱非常深厚的地方,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新石器文化遺址在距縣城6.2公裡的溫泉鄉牟營村,遺址面積較大,內涵豐富,是漢中地區少見的文化遺址。

勉縣還有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葬地武侯墓,以及中國最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詔修建的武侯祠,還有巧奪天工的褒河棧道等。當然,還有一個去處,那便是瞻仰三國文化,品遊諸葛古鎮啦。

運營人員/子衛

相關焦點

  •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地質學家都是坐著轎子出發去工作的
    丁是那個時代最輝煌的人物之一,被譽為「中國的赫胥黎」、「20世紀的徐霞客」。也許他與這座只修建了唯一科學家墓的山,與湖南的關係最終將變得引人注目起來。 李四光也是抗戰期間來到黔城的湖南地質調查所,並在雪峰山地區發現了第四紀冰川遺蹟,開創了湖南境內發現第四紀冰川的歷史。
  • 歷史上的今天1889年10月26日地質學家李四光誕辰
    歷史上的今天1889年10月26日地質學家李四光誕辰 2013-09-05 15:1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西藏現最大銅礦床 盤點全球礦產資源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西藏礦產勘查評價創新團隊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引領中鋁資源公司和西藏地勘局,在西藏阿里地區改則縣勘查評價了我國首個千萬噸級斑巖—淺成低溫熱液型礦床——鐵格隆南銅(金銀)礦床,預測銅遠景資源量超過1500萬噸。
  • 南京古生物所舉行紀念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2009年10月26日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教育家,新中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奠基人——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為了繼承和發揚李四光的科學創新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26日上午,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等單位的
  • 「一帶一路」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及產能概況
    1-環太平洋成礦域;2-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3-烏拉爾-蒙古成礦區;4-西伯利亞成礦區;5-印度成礦區;6-阿拉伯成礦區;7-歐洲成礦區;8-塔裡木-中朝成礦區其中,環太平洋成礦域是全球第三大成礦域,環繞太平洋周緣展布,地跨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其西南段位於亞洲境內,盛產銅、鉬、金、銀、鎳、鎢、錫、鉛鋅等資源;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位於歐亞大陸與岡瓦納大陸的交接部位
  • 李四光:大地之子 光耀四方
    前排左起李夫人許淑彬、李四光,後排左起,女婿鄒承魯、女兒李林、外孫女鄒宗平。(鄒宗平供圖)  人物簡介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地質力學的奠基者。提出的關於古生物化石的分類標準與鑑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建立的中國第四紀冰川學,為第四紀地質研究,特別是地層劃分、氣候演變、環境治理和資源勘查等開拓了新思路。  1956年4月,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的李四光到北京地質學院(現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作報告,主題是《地殼運動問題》。
  • 李四光,從貧困孩子到愛國的地質學家
    稍微懂一些地理的人都知道的一位地質學家——李四光。對於李四光,之前一直流傳一句話:他早就預測到了中國有四個地方會發生地震,唐山、汶川、玉樹都應驗了。李四光當然這都是一種謠言,李四光的預測只是四個地震帶,而地震帶的範圍十分廣泛。所以李四光並沒有精確預測到四大地震的精確位置。但是李四光對於國家,對地理學的貢獻是依然是不可磨滅的。
  • 湖南有個縣,礦產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鋇都」,三面被貴州包圍
    這個新晃侗族自治縣還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北面與貴州的萬山區和玉屏縣接壤,西面與貴州的鎮遠縣和三穗縣相連,南面還和貴州的天柱縣相連,整個縣嵌入了貴州的包圍之中,除了東面,新晃侗族自治縣三面都處於貴州的包圍之中。新晃侗族自治縣下轄9個鎮、2個民族鄉,總面積大概1508平方公裡。因為新晃侗族自治縣多為山地,所以這裡的森林覆蓋率高,達到67.5%。
  • 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李四光
    李四光以科學家、地質學家而享譽全球,而作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的創始會員之一,他是現代進步愛國知識分子的典範。李四光原名李仲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中國地質學會創始人之一。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生於湖北省黃岡縣,1904年留學日本,1905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成為創始會員之一。
  • 地質學家之外的李四光
    在外孫女鄒宗平的記憶中,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是個更為具體生動、有血有肉的人。他既是有著堅定信仰的科學家,也是尊重女性的謙謙君子。現在我從中選出幾件往事講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地質學家之外的「李四光」,一個不被大家熟知的「李四光」。孫中山:湖北李四光16歲就嚮往革命,非常的好外公早年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認識了宋教仁和馬君武,後經這兩位先生又認識了孫中山。
  • 李四光:大地之子 光耀四方—新聞—科學網
    其間,李四光將一個金屬球套在自行車車輪的輻條上,當車輪旋轉加速時,金屬球從中心向邊緣滑動,當轉速變慢,金屬球則從邊緣滑向中心。用這個例子,李四光想說明一個道理:地殼垂直運動也受地球自轉速度變化影響。 「那時整個屋子都是學生、老師,前排還有些蘇聯專家。」
  • 共和國的脊梁——中國地質力學之父李四光
    《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這是李四光地質力學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吸收了當時國際先進地質學家的思想。40年代初,李四光率先將力學引入地質構造的分析,發表了《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正式提出地質力學這個名詞。        地質力學是我國科學家創立的有重要影響的大地構造理論,是李四光一生心血的結晶。這一理論為尋找我國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和解決國家重大工程地質問題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不少地質學家對中國石油資源的遠景抱有悲觀看法。
  • 著名科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黃岡人,我國傑出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和新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讓我國丟掉了「貧油」的帽子,對我國的礦產資源開拓有重大的貢獻。武漢東南長江北岸的黃岡,古稱黃州。
  • 李四光 「中國貧油論」的顛覆者
    [導讀]按照李四光的理論,我國發現了大慶油田,並相繼發現了勝利、大港和江漢等油田。這些油田的發現和開採,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當時石油資源匱乏的問題。地質力學理論的創立者地質力學是我國科學家創立的有重要影響的大地構造理論,是李四光一生心血的結晶。這一理論為尋找我國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和解決國家重大工程地質問題發揮了關鍵作用。李四光提出地質力學理論的核心是構造體系。
  • 「地震預言帝」李四光?外孫女闢謠:科學家不是預言家
    本期《隱秘而偉大》邀請到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外孫女鄒宗平以及中國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拴宏,回憶李四光先生的一生。李四光,地質學家,一生致力於地質科學研究,是中國現代地質科學奠基人之一,為石油、鈾礦等礦產的發現和開發作出了重要貢獻,提出了中國第四紀冰川的存在,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協主席。
  • 22名地質學家獲「李四光學者」稱號
    原標題:22名地質學家獲「李四光學者」稱號  本報訊25日至27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承辦的李四光學術思想討論會在北京舉行。22名地質專家獲得首批「李四光學者」稱號。會上,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做了「大力弘揚李四光精神,推進地質科技創新發展」發言。
  • 李四光後人做客江蘇講述地質學家平凡故事
    李四光後人做客江蘇 講述地質學家平凡故事  【解說】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對中國地質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 湖湘群星譜丨地質學家陳國達:與李四光齊名的「地窪之父」
    廣東省新會縣人,地質學家,活化構造學說和遞進成礦理論的創立者。國際地質界稱他為"地窪學說之父"。 1934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質系;1946升任中山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8年起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 李四光:炎黃子孫理當奉獻祖國
    周總理鼓勵李四光協助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做好自然科學方面的工作,同時發揮專業特長與優勢,把組織全國地質工作者為國家建設服務的主要責任擔負起來。 地質力學理論的創立者 地質力學是我國科學家創立的有重要影響的大地構造理論,是李四光一生心血的結晶。這一理論為尋找我國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和解決國家重大工程地質問題發揮了關鍵作用。
  • 礦產、礦產資源基礎知識
    在實際工作中,礦產儲量的表示方式有礦石儲量(簡稱礦石量)、金屬儲量(簡稱金屬量)或有用組分儲量、有用礦物儲量等,多數以重量(噸、公斤、克拉)計,少數以體積(立方米)計。礦產儲量是礦產地質工作的一項主要成果,是礦山企業投資建礦的重要依據。 什麼是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