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時代,無形的壓力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在人們身上,很多的人其實都有大或者小的心理問題,所以心理學已經從之前僅有少數人得知的一門科學研究到了現在被眾人為知的一門學科,而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一名叫做梅蘭妮·克萊因的著名心理學家,她為了心理學把自己的兒子當做了「研究對象」,導致了自己的兒子在27歲就選擇了自殺,而她的女兒也對她始終都非常不滿,連葬禮都沒有出席。下面,就隨小編來看一下這位心理學家遭到兒子女兒集體反抗的原因吧。
梅蘭妮·克萊因的前半生也非常艱難,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自己身邊的親人缺一一的離自己而去,導致了她天生悲觀的性格。然而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她爸爸的離世,當時的梅蘭妮·克萊因完全接受不了現實,導致了抑鬱。這時候的家人就請來了心理醫生為梅蘭妮·克萊因醫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接觸到了心理學,並且深深地被心理學所吸引。在走向專業的心理學家是不容易的,但是梅蘭妮·克萊因缺絲毫沒有退縮,並且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心理學中,而她的一雙兒女自然是受到了忽視。而在教育自己的兒女生活中,因為梅蘭妮·克萊因職業的特殊性,所以不免會在自己的兒子身上用到心理學的技巧去剖析他的想法。
但是如果有個人整日剖析你的想法,並且做出對解措施,當著你的面說出你內心的想法,並且否定你,而且這個人還是你最親近的人,相信所有人都會受不了。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就接受不了,最終選擇了跳崖自殺。而她的女兒也因為哥哥去世的消息對她有深深的怨恨,覺得都是因為她的原因,哥哥才會受不了最後選擇自殺。她的女兒其實也是一名心理學家,但是她完全沒有梅蘭妮·克萊因的那種近乎病態的狂熱之情,她也在心理學領悟獲得獲得過自己的榮耀。一對母女的隔閡就此產生了,後來梅蘭妮·克萊因去世的時候,她的女兒依舊沒有原諒她,到最後梅蘭妮·克萊因的葬禮她的女兒也沒有出席。
所以說,當你熱愛一個事業的時候,也要學會平衡事業和家庭之間的關係,不要因為自己的偏執造成了種種殘忍的事實,導致了一件又一件的慘案,更不要像梅蘭妮·克萊因一樣,把自己的親兒子當做「研究對象」,導致兒子在27歲就自殺,女兒也和她有間隙,到她去世的時候沒有出席她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