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講述科研背後的「冷」和「熱」

2020-12-05 湖北新聞網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講述科研背後的「冷」和「熱」

發布時間:2019年05月17日 11:44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5月17日電 (通訊員 張利 段鈺沁)「焐熱冷門的研究過程往往很漫長,很艱苦,但當我們發現自己研究的是全新的科研項目時,會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5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參加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十五周年校慶系列活動——做客「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作題為「我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該校近600名師生共聚一堂聆聽了這場報告。

  鄧子新分別以他曾經研究的「冷門」和「熱門」兩個科研項目,即「DNA硫修飾的科學發現」和「重要抗生素的化學生物學」為案例,講述了科研項目背後的探索與人文啟示。

  他以倒敘的形式回顧了「DNA硫修飾的科學發現」的艱辛之旅,他指出,這是他20年鍥而不捨的求索,中間經歷了無數的坎坷和挫折。科學發展需要關注「冷門」,發現學科生長點,催生科學新領域,要從科學未知數到「冷門」新領域進行轉變。他認為科學家就是一個要多碰釘子的「苦差事」。

  「科學是座沒有頂的山,所以永遠無法達到頂峰,沒有任何東西是無懈可擊的,要睜大眼睛去尋找沒有研究到位的東西,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鄧子新表示,做科研一定要有靜得下心,憋得住氣,坐得住冷板凳的毅力。

  他還闡述了自己在南昌菌素研究中心的經歷,展開多個熱門科學案例的講解,提出了「『熱門』裡求『延伸』,『熱門』裡找『盲點』,『熱門』裡挖『瑕疵』的心得。

  鄧子新反覆強調,在實驗室裡充滿了「冷」和「熱」,對「冷」「熱」的把握,考驗科學家的創新能力,科學管理者也要把握兼顧對「冷」和「熱」的導向激勵機制,創新能力的培養重在過程,踏實勤奮合作溝通是成才的核心要素。他同時指出,高校在培養學生時,也要以此出發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觀察力,要從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芝麻小事中觀察出區別。

  在報告中,鄧子新還提出自己對科學研究的態度,認為科學研究要有批判式的態度;要有執著的毅力,敢於下海撈針;要有直面挑戰的勇氣,藐視挫折,尷尬和失敗;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完)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做客「華夏講壇」,與大學生講述他的科研故事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做客該校「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與600名師生講述他科研背後的故事。「華夏講壇·院士大學堂」鄧子新院士的報告題為「我本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他分別以曾經研究的「冷門」和「熱門」兩個科研項目,即「DNA硫修飾的科學發現」和「重要抗生素的化學生物學」為案例,向大家講述了科研項目背後的探索與人文啟示。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教授做客院士大學堂
    為進一步推進學校通識教育教學改革,同時迎接學校15周年校慶,5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在學術報告廳作題為「我本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受聘甘肅省重點實驗室 助推微生物科技研究
    會上,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傅小鋒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鄧子新頒發聘書,聘請鄧子新院士為甘肅省微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這標誌著甘肅引智院士...會上,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傅小鋒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鄧子新頒發聘書,聘請鄧子新院士為甘肅省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這標誌著甘肅引智院士團隊,加快微生物科技研發,服務地方經濟邁出新步伐。
  • 武漢大學築「雙巢」 引院士鄧子新回歸當院長(圖)
    記者楊佳峰 攝  本報訊 (記者 楊佳峰)武漢大學首次引進院士——從上海交通大學挖來了中科院院士鄧子新,擔任武大藥學院院長,同時兼任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近日,在武漢光谷擔任一項人才招聘考官的鄧子新院士首次向記者證實,已接受上述兩項職位,任期4年。  鄧子新,著名微生物學家,之前任上海交大生命科學院院長。
  • 一顆感恩心——訪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教授鄧子新
    荊楚網(湖北日報)記者張培鐵 通訊員吳社全春節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子新,回到房縣看望鄉親。6日,記者採訪了路過十堰的鄧子新。鄧子新從貧困山區走出去,以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非凡成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分子生物學家。「我的事業在祖國。」這是鄧子新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他的話語裡,流露著對父母、親人、師長、家鄉和祖國的感恩之情。鄧子新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家,兄弟姐妹5個,他是最小的。
  • 中科院鄧子新院士一行到安琪參觀考察
    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鄧子新院士、中國工程院徐建國院士帶領中國微生物學領域專家、學者一行到安琪公司參觀考察。 鄧子新院士一行參觀了安琪總部酵母廣場、生物產業園及展廳、酵母生產線、中試放大平臺,聽取了公司俞學鋒董事長關於企業經營發展情況的介紹,並饒有興致地了解了公司多款健康產品和電商業務。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今天的宜賓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子新做客宜賓學院臨港校區,開展專題報告。報告會後鄧子新就對宜賓的印象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鄧子新院士評價宜賓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採訪過程中,鄧子新介紹,他研究的內容對當今生物專業的覆蓋面很廣,願意通過宜賓學院的合作、聯繫,推動宜賓的教育發展。當談及宜賓的產業時,鄧子新表示宜賓作為釀酒之都,以五糧液為代表的酒產業與他的微生物研究密切相關,因此他願意為宜賓的產業發展助力。鄧子新院士評價宜賓到處都是繁榮的景象。
  • 房縣籍鄧子新院士被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 e 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房縣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院士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
  • 武大成功引進鄧子新院士——系著名微生物學家(圖)
    7月6日,在湖北省生物產業發展暨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暨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理事會會議上,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理事會理事長李健介紹,成功引進鄧子新院士擔任院長,落實了首批入駐團隊18個,隨著院長到位和團隊陸續入駐,意味著研究院從籌備階段正式進入運作階段。  在武漢大學2010年報考指南上,鄧子新進入武大的1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列。
  • 鄧子新:生物科技的開拓者
    人物名片:鄧子新,1957年出生於湖北房縣,著名微生物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0年當選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現任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
  • 第十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在京頒獎 上海科學家鄧子新院士等獲殊榮
    原標題:第十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在京頒獎上海科學家鄧子新院士等獲殊榮    圖片說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十周年慶典暨頒獎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出席頒獎並講話。  本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各獎項得主已經產生,獲獎者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和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北京同仁醫院院長王寧利,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張學軍獲談家楨臨床醫學獎;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獲談家楨生命科學產業化獎。
  • 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揭牌
    原標題: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揭牌 本報訊(記者 李莎) 近日,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在大益集團微生物研發中心揭牌。這是貫徹落實省政府與武漢大學籤訂的《省校合作協議》的具體舉措,雙方攜手將「微生物與茶」這個命題由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產業化研究,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無縫對接。
  •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述「合成生物學驅動天然產物藥物創新的發展方向」清華新聞網4月14日電 4月7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40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B323舉行。
  • 鄧子新院士、武維華院士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桑國衛院士與陳竺院士為鄧子新院士與武維華院士頒獎。
  • 鄧子新院士:合成生物學已向各領域滲透,革新和顛覆傳統產業
    鄧子新院士:合成生物學已向各領域滲透,革新和顛覆傳統產業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2-20 17:36 來源:澎湃新聞
  • 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揭牌 致力普洱茶微生物研究
    &nbsp&nbsp&nbsp&nbsp「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15日在雲南大益茶葉集團有限公司大益微生物研發中心揭牌,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鄧子新和大益集團將在普洱茶微生物研究開展合作。
  • 鄧子新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人民日報》2014年6月10日 學習札記 跨入新時代、推進新常態,經濟轉型和發展都要依靠創新力量。與科技轉化息息相關的科技服務業、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也欠發達,使得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之間難以形成互通有無、合作共享的良性通路。同時,技術服務市場也不夠完善,成果交易管理缺乏法制化和規範化。這些現狀都制約了創新活力的釋放和創新成果的轉化。 技術要成熟並順利轉化成產業,需要有利於創新的制度和環境,以最大限度驅動創新的潛力和效率,同時降低創新的成本和風險。
  • 鄧子新院士:合成生物學已向各領域滲透,革新和顛覆傳統產業
    在12月19日的「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在其主旨演講中表示,今天生命科學已經進入了一個重大質變的關口,而合成生物學它也被稱為繼DNA雙螺旋發現所催生的分子生物學革命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所催生的基因組學革命之後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鄧子新長期從事微生物代謝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主攻放線菌遺傳學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學生物學。
  • 祝賀:武漢大學鄧子新院士當選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首屆主席!
    近日,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當選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首屆主席。,其中包括來自我國微生物學界的趙國屏院士、鄧子新院士、張立新教授和孫宇輝教授,鄧子新任本屆主席,孫宇輝任秘書長。(鄧子新院士資料圖)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的前身是國際工業微生物遺傳學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Genetics of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s,GIM-IC),是由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的工業微生物基礎和應用領域
  • 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е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教授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