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築「雙巢」 引院士鄧子新回歸當院長(圖)

2020-12-06 網易教育
武漢大學藥學院、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搭就事業新平臺
武漢築「雙巢」 引院士鄧子新回歸
鄧子新低調到漢就職。記者楊佳峰 攝

  本報訊 (記者 楊佳峰)武漢大學首次引進院士——從上海交通大學挖來了中科院院士鄧子新,擔任武大藥學院院長,同時兼任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近日,在武漢光谷擔任一項人才招聘考官的鄧子新院士首次向記者證實,已接受上述兩項職位,任期4年。

  鄧子新,著名微生物學家,之前任上海交大生命科學院院長。半年前,鄧子新的去向便在業界備受關注,武大校園BBS上有消息說他會來武大,也有其他消息說他去重慶大學任校長。

  6月3日,鄧子新從上海直飛武漢,下午便入主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室會客,本報記者聞訊前往。當日15時,53歲的鄧子新握住記者的手,婉言謝絕了採訪,「此刻不便接受採訪,有些事情尚未最終定下來,BBS上的一些傳言有些未經核實」。

  但記者發現,早在今年5月,武漢大學出版的2010年報考指南上,赫然將鄧子新列為武大13名院士之一,還配上了鄧院士的照片。武大藥學院的簡介中也稱,「現有教職工59人,其中正副教授37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

  6月2日,在武大的一項新聞發布會上,該校教務部部長吳平對此解釋,鄧已擔任武大藥學院院長,還未下正式聘書,目前鄧的聘書只是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去年8月動工興建的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位於光谷,由武漢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組建,市委書記楊松曾表示,該研究院將最大限度地整合生物技術領域的人才、資源,實現規模資源共享。

  此後,武大向外界迴避了關於鄧子新動向的任何信息。

  7月28日,武大藥學院在官網上悄悄掛出消息:藥學院成立了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鄧子新院士擔任院長。武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稱,為引進鄧院士,武大作了一年多努力,請了很多領導出面,才有今天這個結果。

  「自己也沒想到來這裡。」昨日,在光谷忙碌的鄧子新院士滿臉笑容地回憶了來武漢的來龍去脈。他說,去年底來武漢開會,恰逢武漢獲批自主創新實驗區,考察九峰生物產業基地給了他很大信心。

  鄧子新說,目前我國生物產業水平較低,沒有做大,影響人才的安置和流動。過去一些高校生物專業的分數線很高,現在分數線逐年降低,也是這個原因。

  鄧子新表示,武漢地區教育發達,生物方面人才較多,但缺乏整合,他將利用現在的政府平臺——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對各高校生物技術方面的優勢進行整合,將各種生物力量向社會輻射、向產業輻射,並與上海方面進行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進行良性互動,促進武漢和上海的生物技術發展。  

10位頂尖生物人才 追隨鄧子新來漢

  「現在回武大,也是從科研出發。」6月2日下午,鄧子新的得意弟子——剛從英國劍橋大學來到武大藥學院就職的孫宇輝教授告訴記者,鄧院士回武漢,和湖北省、武漢市政府大力倡導生物醫藥產業有關,他也是作為種子選手,被鄧老師邀請來的。

  1997年至2000年,孫宇輝在華中農業大學攻讀鄧子新的碩士。2000年,鄧子新離開華農,赴上海交通大學任教,為了追隨恩師,碩博連讀的孫宇輝選擇退學重新報考,再次成為鄧子新的博士生。

  孫宇輝透露,今年春節時,鄧院士和他聊了很久,希望他回國,但沒想到是來武大,最終,孫宇輝接受了老師的邀請,還放棄了今年就可以拿到的英國綠卡。

  關於薪酬,鄧子新和孫宇輝都未提及,但孫宇輝稱:「最佩服老師非常強的事業心,老師來武大,絕不是因為物質,上海交大生科院是鄧老師白手起家幹起來的,還給了一套三層樓的房子,一切都步入正軌了。」

  據悉,不久後,鄧子新的另兩位學生——就讀於哈佛大學的博士後陳實、就讀於史丹福大學的博士後劉天罡,也將追尋老師一起來漢,分別從事生物原料、神經藥物方面的研究。

  而到今年年底,共將有10位頂尖生物人才在鄧院士的邀請下,從世界各地匯聚武大。

  對於追隨而來的「粉絲」,鄧子新坦言,當中有些曾是自己的博士生,主要是私下做了些工作。

  著名微生物學家,1957年出生於湖北房縣,1982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微生物專業,1987年獲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分子微生物學博士學位,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在微生物代謝途徑與代謝工程研究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

  createPageHTML(1, 0, t20100803_379801, html);

  );

  (來源:長江日報)

本文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祝賀:武漢大學鄧子新院士當選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首屆主席!
    近日,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當選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首屆主席。(鄧子新院士資料圖)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的前身是國際工業微生物遺傳學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Genetics of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s,GIM-IC),是由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的工業微生物基礎和應用領域
  • 武大成功引進鄧子新院士——系著名微生物學家(圖)
    資料照片   本報訊 (記者 李佳)7月28日,武漢大學藥學院網站正式發布消息說,該學院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誕生,鄧子新院士擔任院長。  2009年11月20日,武漢大學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城市設計學院院長、藥學院院長;新上任院長任職期間在武漢大學全職工作(不少於9個月),聘任期為4年,年薪30萬—100萬元(具體條件雙方協商確定)。
  • 鄧子新:生物科技的開拓者
    人物名片:鄧子新,1957年出生於湖北房縣,著名微生物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0年當選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現任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
  • 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揭牌
    原標題: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揭牌 本報訊(記者 李莎) 近日,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在大益集團微生物研發中心揭牌。這是貫徹落實省政府與武漢大學籤訂的《省校合作協議》的具體舉措,雙方攜手將「微生物與茶」這個命題由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產業化研究,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無縫對接。
  • 鄧子新院士、武維華院士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桑國衛院士與陳竺院士為鄧子新院士與武維華院士頒獎。
  • 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揭牌 致力普洱茶微生物研究
    &nbsp&nbsp&nbsp&nbsp「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15日在雲南大益茶葉集團有限公司大益微生物研發中心揭牌,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鄧子新和大益集團將在普洱茶微生物研究開展合作。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受聘甘肅省重點實驗室 助推微生物科技研究
    會上,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傅小鋒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鄧子新頒發聘書,聘請鄧子新院士為甘肅省微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這標誌著甘肅引智院士...鄧子新院士(左一)受聘為甘肅省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甘肅網7月27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 文/圖)7月27日,甘肅省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在甘肅省科學院召開。
  • 鄧子新院士:合成生物學已向各領域滲透,革新和顛覆傳統產業
    鄧子新院士:合成生物學已向各領域滲透,革新和顛覆傳統產業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2-20 17:36 來源:澎湃新聞
  •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述「合成生物學驅動天然產物藥物創新的發展方向」清華新聞網4月14日電 4月7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40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B323舉行。
  • 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е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教授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
  • 武漢大學教授獲國家金質獎章
    近日獲悉,武漢大學藥學院鄧子新教授榮獲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其在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突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貢獻。截至2012年,共有1500餘名院士,外籍院士100多位,其中中國籍院士有10位,包含中國地質大學校長、北京科技大學院長、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前南昌大學校長、北京郵電大學校長、首都師範大學校長、長安大學院長等。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今天的宜賓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子新做客宜賓學院臨港校區,開展專題報告。報告會後鄧子新就對宜賓的印象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鄧子新院士評價宜賓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宜賓新聞網 陳憶 攝)「今天的宜賓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各方面的產業都非常重視,到處都是繁榮的景象,如宜賓學院所處的大學城,目標非常宏大,前景值得期待。」採訪過程中,鄧子新介紹,他研究的內容對當今生物專業的覆蓋面很廣,願意通過宜賓學院的合作、聯繫,推動宜賓的教育發展。
  • 羅國士、鄧子新被評為「房縣楷模」
    他就是出生於房縣城關鎮縣門街,年愈九旬的原西安陝西華聯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大師,中國「月季王」羅國士先生。  頒獎詞:從藝,藝精功深堪稱巨匠,「羅氏三絕」斐聲中外;尚德,德高望重堪稱楷模,億萬家財悉數捐獻。您是家鄉的驕傲,房縣以你為榮,不愧「德藝雙馨」這個稱號!
  • 鄧子新院士話高考:我們是那個時代的受益者—新聞—科學網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國際工業微生物遺傳學國際委員會主席。主要從事放線菌遺傳學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首次在眾多細菌的DNA上發現了硫修飾,這是在DNA骨架上發現的第一種生理性修飾,打開了DNA硫修飾這個全新的科學領域。先後主持50餘項國家級和國際合作項目,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300餘篇研究論文。
  • 鄧子新院士:合成生物學已向各領域滲透,革新和顛覆傳統產業
    在12月19日的「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在其主旨演講中表示,今天生命科學已經進入了一個重大質變的關口,而合成生物學鄧子新長期從事微生物代謝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主攻放線菌遺傳學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學生物學。
  • 房縣籍鄧子新院士被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 e 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房縣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院士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
  • 第十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在京頒獎 上海科學家鄧子新院士等獲殊榮
    原標題:第十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在京頒獎上海科學家鄧子新院士等獲殊榮    圖片說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十周年慶典暨頒獎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出席頒獎並講話。  本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各獎項得主已經產生,獲獎者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和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北京同仁醫院院長王寧利,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張學軍獲談家楨臨床醫學獎;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獲談家楨生命科學產業化獎。
  • 鄧子新當選國際工業微生物遺傳學國際委員會主席—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日前當選為國際工業微生物遺傳學國際委員會新一屆主席。據悉,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擔任該國際組織主席。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講述科研背後的「冷」和「熱」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講述科研背後的「冷」和「熱」發布時間:2019年05月17日 11:44 來源:中新網湖北 5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參加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十五周年校慶系列活動——做客「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作題為「我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該校近600名師生共聚一堂聆聽了這場報告。
  • 鄧子新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人民日報》2014年6月10日 學習札記 跨入新時代、推進新常態,經濟轉型和發展都要依靠創新力量。 ——鄧子新 鄧子新,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微生物代謝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融會貫通 打破科技創新桎梏,解除束縛創新的種種障礙,是進一步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進程的必由之路。要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就要看到是什麼堵住了泉眼,是什麼阻斷了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