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新當選國際工業微生物遺傳學國際委員會主席—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日前當選為國際工業微生物遺傳學國際委員會新一屆主席。據悉,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擔任該國際組織主席。

國際工業微生物遺傳學國際委員會(GIM-IC)是由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等17個國家28名該領域國際知名專家組成,中國從本世紀初才有委員入選。作為該組織國際影響力和凝聚力的核心品牌,自1970年開始,國際委員會每四年(後修改為每三年)主辦一次全球性的國際會議,現已成為國際微生物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品牌之一。該國際組織主席每屆任期6年。

據介紹,鄧子新院士於2006年起擔任GIM-IC專家委員。在他的努力和推動下,第十三屆國際工業微生物遺傳學大會(GIM2016)於2016年10月在武漢舉辦,這也是GIM會議舉辦四十多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辦,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33個國家或地區的千餘名專家學者齊聚國內探討微生物研究前沿和發展方向,對於展示我國微生物遺傳學科技工作者的最新成就,推動微生物科學的基礎研究與產業化協同發展,提升我國微生物科學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GIM國際委員會對於鄧子新院士在微生物領域的傑出貢獻,特別為推動GIM的國際影響力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貢獻給予了最高評價,並推選鄧子新院士為主席。這將為GIM促進全球範圍內的微生物遺傳學領域的交流合作創造更多機會。同時,GIM與中國的聯繫將會變得更加緊密,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微生物領域科學家與國際同行更加頻繁和深入的交流。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鄧子新當選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首屆主席—新聞—科學網
    4月12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當選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首屆主席。
  • 祝賀:武漢大學鄧子新院士當選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首屆主席!
    近日,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當選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首屆主席。國際工業微生物學科發展十分迅猛,學科交叉日新月異,滲透到工農醫藥等各行各業,不斷顛覆或更新著人們對生命科學基本原理及其未來生物產業巨大潛力的認識。
  • 我國天文學家當選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主席—新聞—科學網
    10月11日,從荷蘭格羅寧根市傳來消息,正在此舉行的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IVOA)秋季年會上,中國虛擬天文臺計劃負責人、國家天文臺崔辰州博士當選為聯盟主席
  • 鄧子新院士話高考:我們是那個時代的受益者—新聞—科學網
    ■鄧子新 鄧子新 1977年參加高考,1978年進入華中農學院(今華中農業大學)微生物專業學習,1987年獲英國東英格蘭大學分子微生物學博士學位。
  • 袁亞湘院士當選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0日訊 記者佘惠敏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當地時間5月20日,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召開的一年一度的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理事會會議(ICIAM Board Meeting)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袁亞湘研究員當選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President-Elect,2017-2019;President,2019-2023),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國際應用數學組織中擔任重要職位,反映了我國應用數學方面國際學術地位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
  • 中國學者當選國際樹木年輪學會副主席—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劉禹以全票當選國際樹木年輪學會(Tree Ring Society, TRS)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國際樹木年輪學會創建於1939年,會員遍及全球。該學會是一個致力於樹木年輪年代學研究和教育的非營利性國際科學協會,旨在促進全球樹木年輪學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其通過支持定期組織國際會議等,為全球樹輪學研究人員提供交流平臺,並向公眾傳播有關樹木年代學的知識。 據了解,劉禹也是該學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任此職務的亞洲學者。
  • 湘籍科學家當選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
    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召開的一年一度的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理事會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當選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
  • 羅國士、鄧子新被評為「房縣楷模」
    鄧子新  他是我國微生物學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學術帶頭人之一,他長期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主攻放線菌遺傳學及抗生素生物合成化學生物學,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300餘篇研究論文,為我國微生物藥物研發提供了源頭支撐和模型系統,促進了微生物農(醫)藥等新產業的形成及高新技術創新,在國際微生物學及其相關的化學生物學領域享有崇高聲譽(有著重大影響)。
  • 鄧子新:生物科技的開拓者
    人物名片:鄧子新,1957年出生於湖北房縣,著名微生物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0年當選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現任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
  • 水利系副教授徐夢珍當選國際水利學會IAHR生態水力學委員會亞太...
    清華新聞網6月18日電 6月16日,國際水利學會IAHR生態水力學委員會(IAHR Technical Committee on Ecohydraulics)兩年一次的領導成員選舉落下帷幕,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徐夢珍副教授當選亞太地區領導成員(Leadership team member for Asia Pacific Region
  • 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е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教授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受聘甘肅省重點實驗室 助推微生物科技研究
    7月27日,甘肅省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在甘肅省科學院召開。會上,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傅小鋒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鄧子新頒發聘書,聘請鄧子新院士為甘肅省微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這標誌著甘肅引智院士...
  • 國際環境和健康微生物學會議舉辦
    本次會議主題是「微生物前沿基礎與技術創新,應對全球環境與健康領域的挑戰」。會議由海外華人微生物學會、中科院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大會主席由微生物所研究員劉雙江、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奚傳武擔任,組委會主席、學術委員會主席分別由微生物所研究員向華、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湯一葦擔任。
  •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述「合成生物學驅動天然產物藥物創新的發展方向」清華新聞網4月14日電 4月7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40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B323舉行。
  • 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專家介紹石墨烯晶圓研發成果 10月16日至18日,「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全國石墨烯領域專家、企業家等近500人現場參加了活動,來自國內外的3000多名石墨烯材料專家、企業家、展商單位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齊聚一堂, 大會邀請到石墨烯諾貝爾獎獲得者、歐盟旗艦計劃戰略委員會主任Andre Geim(線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幹勇,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歐洲科學院院士、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項目負責人Xinliang Feng,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科技官兼管理部主席
  • 清華大學符松教授當選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主席
    會上,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符松當選為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主席。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於1980年由中國北京大學周培源教授、日本東京大學Hiroshi Sato教授和印度加瓦拉爾尼赫魯先進科學研究中心的Roddam Narasimha教授共同創立。本屆大會共有來自10個國家與地區的160餘位代表出席,其中來自中國的代表有15人。委員會決定下一屆亞洲流體力學大會將於2022年在中國召開。
  • 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揭牌 致力普洱茶微生物研究
    &nbsp&nbsp&nbsp&nbsp「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15日在雲南大益茶葉集團有限公司大益微生物研發中心揭牌,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鄧子新和大益集團將在普洱茶微生物研究開展合作。
  • 我國科學家當選南極地理信息常設委員會聯合主席
    據湖北省南北極科學考察學會消息,近日,武漢大學副校長、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主任李斐教授當選新一屆南極地理信息常設委員會聯合主席。 據悉,2020年南極地理信息常設委員會(SCAGI)年度會議於7月29日和31日在線召開,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
  • 國際奧委會選舉新主席,巴赫成唯一候選人
    新京報訊(記者 徐邦印)瑞士當地時間12月1日,國際奧委會官網宣布,國際奧委會委員從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收到通報,託馬斯·巴赫將成為國際奧委會新主席選舉唯一候選人。國際奧委會第137次全會將於2021年3月在希臘雅典舉行,屆時將選舉產生新的主席。
  • 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論壇主席、瀋陽自動化所所長、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於海斌指出,近年來,機器人技術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帶動下,逐步向智能化、網絡化、協作化發展。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機器人學及機構學理論將面臨新的發展環境,具有新的發展趨勢,期待各國專家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在未來開展更深入的國際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