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2020-12-06 清華大學新聞網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講述「合成生物學驅動天然產物藥物創新的發展方向」


清華新聞網4月14日電 4月7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40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B323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鄧子新教授以「合成生物學驅動天然產物藥物創新的發展方向」為題介紹了天然產物的研發歷程以及合成生物學對天然產物研發的推動作用。

鄧教授做學術報告。

鄧教授首先介紹了微生物天然藥物的研發歷程。早期的藥物篩選依靠自然篩選,新發現的疾病越來越多,而新藥的發現卻越來越難,從微生物中自然篩選獲得一種抗生素新藥平均需要大於10年的時間。隨後,鄧教授介紹了如何利用化學合成和修飾的方法開發新藥,利用代謝工程結合途徑內和途徑間工程產生新藥、優化產物的主要活性組分以及簡化藥物的合成工藝。鄧教授列舉了聚酮化合物、多氧黴素與尼可黴素等多個例子介紹代謝途徑的優化過程。

鄧教授指出天然產物深層次的發展有賴於與更多新興學科的無縫交融。發掘更多的資源,如深海、極地、動植物共生等資源與系統學的延伸,結合合成生物學,人工設計構建新的生物途徑和系統,使之具有非天然或優於天然系統的功能。利用合成生物學理念對藥物合成基因的分解,使基因元件化、標準化,從而更好的利用代謝途徑中每個基因的功能。

 講座現場。

講座最後,鄧教授從國家層面和實施層面簡要地提出了一些對代謝科學發展的建議。互動環節,鄧教授細心解答了現場師生的提問,加強了同學們對整個天然藥物研發領域的理解。

報告由生命聯合中心戚益軍教授主持,來自生命學院、醫學院、藥學院、化學系及其他相關院系的眾多師生現場聆聽了報告。

人物簡介:

鄧子新博士1957年出生於湖北房縣,1982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武漢),1987年獲英國East Anglia大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Member, CAS,2005),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Fellow, TWAS,2006),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 (Fellow, AAM,2010)。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教授,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 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工業微生物遺傳學組織專家委員會(GIM-IC)委員。美國化學會《ACS Chemical Biology》雜誌副主編,Cell系列《Cell Chemical Biology》,美國微生物學會《Applied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國內外刊物編委。長期從事微生物代謝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主攻放線菌遺傳學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學生物學,打開DNA硫化修飾新領域,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200餘篇學術論文。蟬聯2005、2006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先後獲得首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5),瑞典國王Baudouin獎(1996),上海市勞動模範(2007),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8),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8),全國先進工作者(2010),何梁何利獎(2012)等。

供稿:生命學院 編輯:田心

 

相關焦點

  • 曹曉風教授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曹曉風教授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述高等植物的表觀遺傳調控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14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28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舉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曹曉風為清華師生做了一場名為「高等植物的表觀遺傳調控」的學術報告。報告中,曹曉風首先深入淺出地概述了高等植物表觀遺傳學的概念和研究現狀,然後簡要介紹了轉座子元件的類別及其在人類疾病與生物進化中的重要作用,並重點闡述了近幾年實驗室在表觀遺傳調控基因表達和轉座子沉默方面取得的進展。
  • 魏於全院士做客水木清華講座講解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
    魏於全院士做客水木清華講座講解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3月31日電 3月2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在清華大學生物新館報告廳,為廣大師生作了題為「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的精彩報告。
  • 謝曉亮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述單分子水平上的生命
    謝曉亮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述單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清華新聞網12月22日電 12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35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在清華大學舉行。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謝曉亮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題為「單分子水平上的生命:從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到單分子基因組學」的學術報告,他回顧並展望了他在單分子基因組學上的基礎研究和生物醫學應用的探索之路。報告會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主持。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教授做客院士大學堂
    為進一步推進學校通識教育教學改革,同時迎接學校15周年校慶,5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在學術報告廳作題為「我本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做客「華夏講壇」,與大學生講述他的科研故事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即將迎來15周年校慶,近日,該校舉行了校慶系列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做客該校「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與600名師生講述他科研背後的故事。
  • 袁鈞瑛院士做客清華揭開細胞死亡的秘密-清華大學新聞網
    袁鈞瑛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揭開細胞死亡的秘密  清華新聞網4月9日電 4月2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26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舉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終生教授,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袁鈞瑛教授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名為「揭開細胞死亡的秘密」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主持。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講述科研背後的「冷」和「熱」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講述科研背後的「冷」和「熱」發布時間:2019年05月17日 11:44 來源:中新網湖北 5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參加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十五周年校慶系列活動——做客「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作題為「我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該校近600名師生共聚一堂聆聽了這場報告。
  •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12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張希教授做客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為該所科研人員及研究生作了題為「分子自組裝與解組裝張希院士,高分子化學家,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1992年在吉林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2004年受聘為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超分子組裝與聚合物薄膜研究工作。
  • 鄧子新院士、武維華院士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桑國衛院士與陳竺院士為鄧子新院士與武維華院士頒獎。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今天的宜賓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子新做客宜賓學院臨港校區,開展專題報告。報告會後鄧子新就對宜賓的印象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鄧子新院士評價宜賓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採訪過程中,鄧子新介紹,他研究的內容對當今生物專業的覆蓋面很廣,願意通過宜賓學院的合作、聯繫,推動宜賓的教育發展。當談及宜賓的產業時,鄧子新表示宜賓作為釀酒之都,以五糧液為代表的酒產業與他的微生物研究密切相關,因此他願意為宜賓的產業發展助力。鄧子新院士評價宜賓到處都是繁榮的景象。
  • 第十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在京頒獎 上海科學家鄧子新院士等獲殊榮
    18日在清華大學隆重舉行 王寶龍 攝(下同)    圖片說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各項得主產生,鄧子新(右二)、武維華(左二)等人獲獎  東方網11月19日消息:我國生命科學行業主要科技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十周年慶典暨頒獎大會18日在北京清華大學隆重舉行。
  • 武大成功引進鄧子新院士——系著名微生物學家(圖)
    7月6日,在湖北省生物產業發展暨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暨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理事會會議上,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理事會理事長李健介紹,成功引進鄧子新院士擔任院長,落實了首批入駐團隊18個,隨著院長到位和團隊陸續入駐,意味著研究院從籌備階段正式進入運作階段。  在武漢大學2010年報考指南上,鄧子新進入武大的1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列。
  • 一顆感恩心——訪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教授鄧子新
    荊楚網(湖北日報)記者張培鐵 通訊員吳社全春節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子新,回到房縣看望鄉親。6日,記者採訪了路過十堰的鄧子新。進入世界現代科學最前沿,鄧子新如饑似渴地吸取知識和營養,用3年半時間完成了別人6年才能完成的學業,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戴上了英國皇家博士帽。留學期間,鄧子新廢寢忘食,眼睛充滿血絲還堅持在顯微鏡下觀察。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一個亮點,他找來教科書和資料對照,沒有這方面記載。他繼續追蹤研究,終於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鏈黴菌異源基因表達和調節的新內容。「我一定要回到祖國去!
  • 房縣籍鄧子新院士被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 e 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房縣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院士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毛河光清華演講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毛河光清華演講  清華新聞網1月12日電  1月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毛河光做客清華大學海外名師講堂,發表了題為「中國物質科學崛起之捷徑——高壓下的新世界」的主題演講。清華大學校長助理施一公在演講前與毛河光進行了會談。
  • 鄧子新院士:建議江北新區儘早布局合成生物學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盧河燕)糧食、肉類不需要土地種植和畜牧養殖,汽油原料等不再擔心能源枯竭和環境汙染,珍稀的藥物成分不需要再從植物和動物中提取……12月9日,2019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
  • 陳大可院士做客「院·望」系列講座 講述《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
    11月25日下午,海洋學院第二屆「院·望」系列講座第三場在線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作題為《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的學術講座,吸引了來自校內外的300位師生積極參加。
  • 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е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教授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
  • 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揭牌
    原標題: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揭牌 本報訊(記者 李莎) 近日,大益集團鄧子新院士工作站在大益集團微生物研發中心揭牌。這是貫徹落實省政府與武漢大學籤訂的《省校合作協議》的具體舉措,雙方攜手將「微生物與茶」這個命題由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產業化研究,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