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海洋學院第二屆「院·望」系列講座第三場在線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作題為《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的學術講座,吸引了來自校內外的300位師生積極參加。
海洋學院院長周朦首先簡要介紹了陳大可豐富多彩的學習和科研經歷。他表示,陳大可長期從事海洋學基礎研究, 在近海、大洋和氣候研究領域都有重要建樹。他對海洋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中國是世界上受颱風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沿海經濟和人口不斷增長,颱風災害風險越來越大。目前颱風強度預報和季節性預測能力遠不能滿足國家防災減災的迫切需求,其中的一個重要瓶頸是對海洋的響應和反饋過程認識不足。海洋與颱風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是最為強烈的海氣相互作用,研究這一相互作用是當前國際海洋與大氣科學的焦點和前沿問題之一。
在本次講座中,陳大可首先講述了相關研究背景,他通過2008年發生於孟加拉灣的NARGIS氣旋和2013年發生在西太平洋的超強颱風海燕等例子說明了海洋對颱風的重要影響。隨後引出了研究海洋與颱風相互作用的重要科學問題,一個是上層海洋的多尺度環流系統對颱風的響應機制,另一個則是上層海洋的動力和熱力結果對颱風的調製作用。接著,他回顧了近年來在海洋與颱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進展和創新成果,並舉例介紹這一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最後,他簡要介紹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挑戰及應對措施。
陳大可表示,海洋與颱風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是當前國際海洋與大氣科學研究的前沿問題之一,近年來取得的一系列重要進展為颱風預報和氣候預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但是,新的綜合觀測技術、新的耦合預報系統以及新的海氣相互作用理論仍然亟需發展。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為此做出突出的貢獻。
隨後,陳大可與線上的師生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一一回答了大家提出的問題。本次報告吸引了海洋科學領域的眾多學者和學生,在提升同學們的專業素養培養和專業興趣的同時,也為研究人員指出了國際前沿的科學問題和對接國家需求的科研方向。
2019年10月-11月,在成立周年之際,海洋學院依託學院優厚師資力量,推出 「院·望」院士系列講座活動,面向全校師生開放。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5位院士從物理海洋、海洋地質、海洋戰略與管理等多個學科方向,聚焦海洋強國建設,帶來了高層次的學術報告。
2020年,海洋學院迎來成立2周年,「院·望」系列講座也將再次和大家相見。本次系列講座將邀請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古氣候問題、海洋化學等學科方向的5位國際著名專家,包括來自美國科學院的院士。歡迎老師同學們來共同探討學術前沿,縱論海洋科學發展。
2020年12月2日,美國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講席教授Edward Boyle將帶來精彩講座。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