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可院士做客「院·望」系列講座 講述《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

2020-12-08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11月25日下午,海洋學院第二屆「院·望」系列講座第三場在線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作題為《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的學術講座,吸引了來自校內外的300位師生積極參加。

海洋學院院長周朦首先簡要介紹了陳大可豐富多彩的學習和科研經歷。他表示,陳大可長期從事海洋學基礎研究, 在近海、大洋和氣候研究領域都有重要建樹。他對海洋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中國是世界上受颱風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沿海經濟和人口不斷增長,颱風災害風險越來越大。目前颱風強度預報和季節性預測能力遠不能滿足國家防災減災的迫切需求,其中的一個重要瓶頸是對海洋的響應和反饋過程認識不足。海洋與颱風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是最為強烈的海氣相互作用,研究這一相互作用是當前國際海洋與大氣科學的焦點和前沿問題之一。

在本次講座中,陳大可首先講述了相關研究背景,他通過2008年發生於孟加拉灣的NARGIS氣旋和2013年發生在西太平洋的超強颱風海燕等例子說明了海洋對颱風的重要影響。隨後引出了研究海洋與颱風相互作用的重要科學問題,一個是上層海洋的多尺度環流系統對颱風的響應機制,另一個則是上層海洋的動力和熱力結果對颱風的調製作用。接著,他回顧了近年來在海洋與颱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進展和創新成果,並舉例介紹這一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最後,他簡要介紹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挑戰及應對措施。

陳大可表示,海洋與颱風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是當前國際海洋與大氣科學研究的前沿問題之一,近年來取得的一系列重要進展為颱風預報和氣候預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但是,新的綜合觀測技術、新的耦合預報系統以及新的海氣相互作用理論仍然亟需發展。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為此做出突出的貢獻。

隨後,陳大可與線上的師生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一一回答了大家提出的問題。本次報告吸引了海洋科學領域的眾多學者和學生,在提升同學們的專業素養培養和專業興趣的同時,也為研究人員指出了國際前沿的科學問題和對接國家需求的科研方向。

2019年10月-11月,在成立周年之際,海洋學院依託學院優厚師資力量,推出 「院·望」院士系列講座活動,面向全校師生開放。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5位院士從物理海洋、海洋地質、海洋戰略與管理等多個學科方向,聚焦海洋強國建設,帶來了高層次的學術報告。

2020年,海洋學院迎來成立2周年,「院·望」系列講座也將再次和大家相見。本次系列講座將邀請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古氣候問題、海洋化學等學科方向的5位國際著名專家,包括來自美國科學院的院士。歡迎老師同學們來共同探討學術前沿,縱論海洋科學發展。

2020年12月2日,美國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講席教授Edward Boyle將帶來精彩講座。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海洋學院第二屆「院·望」系列講座第二場 講述《地球氣候的...
    11月18日中午,海洋學院第二屆「院·望」系列講座第二場在線舉行。海洋學院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Michael Bender教授作題為《The History of Earth’s Climate》的學術講座。來自校內外的200餘位師生參加,本次講座由海洋學院博士生蒙澤主持。
  •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述「合成生物學驅動天然產物藥物創新的發展方向」清華新聞網4月14日電 4月7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40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B323舉行。
  •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12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張希教授做客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為該所科研人員及研究生作了題為「分子自組裝與解組裝張希院士,高分子化學家,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1992年在吉林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2004年受聘為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超分子組裝與聚合物薄膜研究工作。
  • 陳大可院士:加強海洋空間規劃和前沿技術運用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
    陳大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在17日的大氣科學廣東論壇上,陳大可院士接受了我臺記者的採訪,圍繞陽江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陳大可院士表示,陽江地處粵西,面臨南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近年來,陽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快完善深水網箱養殖產業鏈,海洋經濟已成為陽江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
  • 陳大可院士:要在那片海域找到「萊茵堡號」!
    陳大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他長期從事物理海洋學基礎研究,在近海、大洋和氣候研究領域都有著深厚造詣和重要建樹。在17日的大氣科學廣東論壇上,陳大可院士接受了陽江廣播電視臺記者的採訪,圍繞陽江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農生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講座第一講
    3月13日,現任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的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信息樓8樓做客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 歷盡千帆 興海強國——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二所研究員陳大可
    在儀式上為新船命名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二所研究員陳大可。他滿懷激情地念出命名詞:「願你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夢想,面向南北兩極,劈波斬浪,破冰前行……」留美20年,歸國十二載,這位物理海洋學家滿懷興海強國的使命感,在海洋和氣候研究領域破浪前行,為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不斷拓展新疆域。
  • 聽「大家」之聲,探神奇地球 地科院舉辦「走進地球科學」系列講座
    本站訊(地球系統科學學院供稿)2020年11月17日至2021年1月8日,天津大學地科院首門本科專業課《地球概論》暨「走進地球科學」系列講座在衛津路校區成功舉辦。來自天津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地質與地理研究所等八所知名院校/所的6位中科院院士及7位國家「傑青」獲得者講述了多姿多彩的神奇地球。
  • 楊鳳田院士做客一飛院「科技大講堂」
    沒錯,這位就是——楊鳳田院士5月11日,一飛院「科技大講堂」有幸邀請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殲八飛機型號總師楊鳳田院士。楊院士告訴我們,創建我國的通用航空產業,實現通用航空在航空領域的「跟跑、並跑、領跑」,是他青年時期的夢想。在講堂上,他懷揣青年時期的夢想,為大家講述了「通用航空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楊院士分別從四個方面講授了通用航空產業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包括通用航空的基本概念、國外通用航空產業現狀、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業現狀及思考以及新能源電動飛機。
  • 薛其坤院士做客星火論壇講述奇妙的量子世界-清華大學新聞網
    薛其坤:敢於想像,勤於想像,善於想像薛其坤院士做客「星火論壇」清華新聞網11月28日電 (通訊員 王凌志)11月24日下午,清華大學學生科協星火論壇「聚焦諾獎」系列講座第三講——「奇妙的量子世界」舉辦。
  • 魏於全院士做客水木清華講座講解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
    魏於全院士做客水木清華講座講解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3月31日電 3月2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在清華大學生物新館報告廳,為廣大師生作了題為「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的精彩報告。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做客「華夏講壇」,與大學生講述他的科研故事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即將迎來15周年校慶,近日,該校舉行了校慶系列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做客該校「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與600名師生講述他科研背後的故事。
  • 中科院院士魏輔文做客西北高原所「夏武平講座」
    中科院院士魏輔文做客西北高原所「夏武平講座」 2020-10-27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字體10月19日,在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成立暨《獸類學報》創刊40周年之際,邀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作第一講。講座由西北高原所所長陳世龍主持。
  • 臺灣中研院王惠鈞院士做客天津生物技術所
    8月27日下午,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所學術報告廳裡座無虛席,臺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惠鈞院士應邀做客該所,為全體科研人員帶來了一場題為Applications of structural biology in drug discovery的學術報告。該所所長劉新厚主持了報告會,所有關領導、各項目負責人、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等百餘人聆聽了報告。
  • 謝曉亮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述單分子水平上的生命
    謝曉亮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述單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清華新聞網12月22日電 12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35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在清華大學舉行。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謝曉亮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題為「單分子水平上的生命:從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到單分子基因組學」的學術報告,他回顧並展望了他在單分子基因組學上的基礎研究和生物醫學應用的探索之路。報告會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主持。
  • 曹曉風教授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曹曉風教授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述高等植物的表觀遺傳調控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14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28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舉行。研究發現轉座子中DNA甲基化和組蛋白H3K9的甲基化存在自身增強的正反饋調節,DNA甲基化酶CMT3可通過識別並結合H3K9上的甲基進而給DNA加上甲基化,增強轉座子沉默效應。有趣的是在基因區域同樣存在組蛋白甲基化酶KYP介導的H3K9甲基化,但去甲基化酶IBM1/JMJ25可及時去除基因上的H3K9甲基化修飾從而維持基因的正常表達。
  • 【科學講座】莊國強:微生物相互作用及氮循環調控
    2018年11月8日晚7點,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前沿進展名家系列講座Ⅲ第170講在玉泉路校區階一4教室如期舉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莊國強研究員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介紹了環境生物技術以及氮循環功能微生物的調控。
  • ...廳舉辦科技創新學習講座——朱健康院士講述「基因編輯研究進展」
    12月8日下午,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在三樓會議室舉辦科技創新學習講座,會議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國章成主持,邀請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院士講述以「基因編輯研究進展」為主題的學習講座。(講座現場)朱健康院士首先講述了他的科研方向,植物基因組編輯是其研究團隊的重點研究領域,並成功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在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上創製新種質,近幾年來獲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進展。朱健康院士表示,海南是作物育種繁種的天堂,又恰逢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大好時機,希望南繁與海南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打造國家熱帶科學中心。
  • 袁鈞瑛院士做客清華揭開細胞死亡的秘密-清華大學新聞網
    袁鈞瑛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揭開細胞死亡的秘密  清華新聞網4月9日電 4月2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26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舉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終生教授,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袁鈞瑛教授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名為「揭開細胞死亡的秘密」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主持。
  • 地質測繪院舉辦2020 年測繪前沿技術院士專題講座
    9月25-28日,地質測繪院舉辦2020 年測繪前沿技術院士專題講座暨新技術應用線上高級培訓研討會,會議採取線上培訓方式,院相關技術人員參加了講座。此次培訓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武漢大學、廣州大學的知名教授進行講座,系統地講解自然資源、測繪地理信息、遙感信息工程、三維信息提取與建模等前沿技術,並對傾斜實景三維新型攝影測量技術及其行業應用與實踐案例、三維地籍的關鍵技術與應用實踐等方面進行新技術新應用的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