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可院士:加強海洋空間規劃和前沿技術運用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

2020-11-22 網易新聞

2020-11-21 07:01:10 來源: 曉路聊歷史

舉報

  

  陳大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他長期從事物理海洋學基礎研究,在近海、大洋和氣候研究領域都有著深厚造詣和重要建樹。在17日的大氣科學廣東論壇上,陳大可院士接受了我臺記者的採訪,圍繞陽江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陳大可院士表示,陽江地處粵西,面臨南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近年來,陽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快完善深水網箱養殖產業鏈,海洋經濟已成為陽江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未來,陽江應該做好海洋空間規劃,充分利用海洋與大氣密不可分的關係,開發更多的新能源,推動陽江加快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大可:第一步可能就是要做海洋空間規劃,就是我們陽江的海域到底怎麼樣合理使用,包括網箱養殖、風電場、潮汐能等等,有個規劃可能做得更好。

  據了解,目前,陳大可院士所在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正在打造智能快速機動海洋立體觀測系統。該系統可以進行極端海洋氣候現象、海洋測繪、海洋工程集群調查等工作。他表示,希望接下來能夠與陽江進行深度合作。通過前沿技術的運用,降低海上風電場的維護成本和施工成本,解決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卡脖子」難題,助力陽江高質量建設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此外,利用他們當前整合與研發的古沉船勘測技術,提高我市海洋考古的科研水平,擦亮世界級海絲文化名片,推動陽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大可:「南海Ⅰ號」本來就是陽江的一張名片,我們現在團隊就是要在「南海Ⅰ號」的那片海域找到另外一艘船——「萊茵堡號」,是東印度公司的一艘很有價值的商船,我們還想繼續到那片海域打撈那艘船。現在我們很有信心,當然得和地方政府深度合作,也就是讓陽江的海洋考古的這張名片更加靚麗。

  文字:曾鍾銳

  攝像:黃國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陳大可院士:要在那片海域找到「萊茵堡號」!
    陳大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他長期從事物理海洋學基礎研究,在近海、大洋和氣候研究領域都有著深厚造詣和重要建樹。在17日的大氣科學廣東論壇上,陳大可院士接受了陽江廣播電視臺記者的採訪,圍繞陽江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山東將乘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東風,認真學習、吸收、運用本次大會成果,立足山東實際,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不斷發揮優勢,積聚壯大海洋新動能,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促進全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山東智慧、山東力量。
  • 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並達成...
    來自中國、澳大利亞、丹麥等20個國家的近百名海洋科技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國際組織、高校和科研機構、企業代表等700餘人,圍繞海洋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開展「頭腦風暴」,共享藍色機遇,共創美好未來。大會發布了「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同時,與會代表達成廣泛一致,共同發表《世界海洋科技大會青島共識》。
  • 三大「藍色產業」助力海洋經濟遠航
    佔據高端海洋裝備製造前沿、拉長水產品加工產業鏈、開發新型旅遊產業……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眼下,遼寧沿海經濟帶三大「藍色產業」正在助力海洋經濟揚帆遠航。 裝備製造:佔據行業高端 時下,全球海洋工業產業形勢錯綜複雜,競爭態勢白熱化。
  • 一圖讀懂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
    ,加強對話交流合作,把握海洋經濟發展趨勢。中外政府官員、沿海省區市代表、業內專家、企業代表、媒體代表等近千人齊聚深圳集思廣益,共同為構建開放包容、務實合作、互利共贏的藍色夥伴關係,推動全球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10月15日下午,另一場宏觀論壇——粵港澳海洋合作發展論壇也將開啟。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強粵港澳合作,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共同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基地。
  • 李曉江:國土空間規劃與高質量發展
    ;發展理念的變化,從追求經濟快速發展、追求人口用地規模轉向高品質生活與高質量發展。在此前提下,高質量發展是前提,高品質生活是目標,高水平治理是保障。李曉江表示,一是要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性底線思維。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性底線思維是要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把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特點、體現本地優勢和特色。
  • 創新為槳逐夢藍海 普陀奮力打造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10月剛剛舉行中國海洋科技產業體系建設高峰論壇的普陀,11月28日又舉辦了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300餘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普陀,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深入探討了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和新願景,把脈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2020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順利舉行
    12月18日,由廣東海絲研究院、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廣東海洋協會共同主辦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南沙順利舉行
  • 為海洋可持續發展貢獻智庫力量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表示,本次論壇是響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十四五」規劃要求,為更好地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的一次重要會議,可以從更高層次助推海岸帶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支撐海洋強國建設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陳大可院士做客「院·望」系列講座 講述《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
    11月25日下午,海洋學院第二屆「院·望」系列講座第三場在線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作題為《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的學術講座,吸引了來自校內外的300位師生積極參加。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01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形成條件和受控機制,釐清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因子和演變規律,建立「海—陸—天—空」四基綜合觀測網絡,發展新一代海洋觀測與監測技術,為國家海洋管理、開發
  • 王東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
    他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舉措,統籌推進復工達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科學編制秦皇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切實優化生態和旅遊環境,努力打造一流國際旅遊城市。陽春四月,海濱城市秦皇島海風輕柔,鮮花盛放,一派迷人風光。王東峰首先來到中國華錄北戴河數據湖項目現場,詳細察看秦皇島市大數據建設有關情況。
  • 【央廣網】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材料發展院士專家座談會在廣州舉行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韓恩厚研究員以「發展海洋材料,助力海洋強國」為主題針對國家和廣東省海洋發展戰略做了全面匯報。與會院士專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建設性建議。
  • 重慶用好基礎測繪數據,助力城鄉高質量發展
    突出實用數據成果服務社會需求用好基礎測繪數據資源,不斷推出與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相適應的新應用,是全體測繪人的時代擔當與責任。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立足服務政府、服務社會,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採取「邊生產邊應用」策略,推出100餘項利於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百姓民生的應用。
  • 走進深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共商發展大計、探討發展之路,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鳳友在論壇上表示,海洋漁業發展要更加注重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同共治,推動海洋漁業生產方式、結構、布局綠色化,建設綠色漁業示範園區,打造綠色高質量漁業技術體系,充分把握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漁業經濟高速發展之間的協調性。
  • 從「三個頂級」看院士助力高質量發展
    4天裡,5場專題對接會和20多場市州行、單位行子活動結下豐碩成果:25個成長型新興產業項目與兩院院士籤約合作,合作總金額達97.361億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四川研究院和四川省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揭牌,四川與中國工程院合作邁入新階段……頂級盛會,頂尖智慧,頂端合作……這場目前為止全國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動,助力四川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12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一批院士專家、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主持。
  • 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為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有關精神,編制《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作為「十二五」時期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
  •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
  •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