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他長期從事物理海洋學基礎研究,在近海、大洋和氣候研究領域都有著深厚造詣和重要建樹。在17日的大氣科學廣東論壇上,陳大可院士接受了我臺記者的採訪,圍繞陽江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陳大可院士表示,陽江地處粵西,面臨南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近年來,陽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快完善深水網箱養殖產業鏈,海洋經濟已成為陽江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未來,陽江應該做好海洋空間規劃,充分利用海洋與大氣密不可分的關係,開發更多的新能源,推動陽江加快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大可:第一步可能就是要做海洋空間規劃,就是我們陽江的海域到底怎麼樣合理使用,包括網箱養殖、風電場、潮汐能等等,有個規劃可能做得更好。
據了解,目前,陳大可院士所在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正在打造智能快速機動海洋立體觀測系統。該系統可以進行極端海洋氣候現象、海洋測繪、海洋工程集群調查等工作。他表示,希望接下來能夠與陽江進行深度合作。通過前沿技術的運用,降低海上風電場的維護成本和施工成本,解決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卡脖子」難題,助力陽江高質量建設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此外,利用他們當前整合與研發的古沉船勘測技術,提高我市海洋考古的科研水平,擦亮世界級海絲文化名片,推動陽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大可:「南海Ⅰ號」本來就是陽江的一張名片,我們現在團隊就是要在「南海Ⅰ號」的那片海域找到另外一艘船——「萊茵堡號」,是東印度公司的一艘很有價值的商船,我們還想繼續到那片海域打撈那艘船。現在我們很有信心,當然得和地方政府深度合作,也就是讓陽江的海洋考古的這張名片更加靚麗。
文字:曾鍾銳
攝像:黃國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