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頂級」看院士助力高質量發展

2020-09-21 微阿壩

9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落下帷幕。

4天裡,5場專題對接會和20多場市州行、單位行子活動結下豐碩成果:25個成長型新興產業項目與兩院院士籤約合作,合作總金額達97.361億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四川研究院和四川省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揭牌,四川與中國工程院合作邁入新階段……

頂級盛會,頂尖智慧,頂端合作……這場目前為止全國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動,助力四川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活動雖然落幕,但兩院院士在科研成果轉化、重點課題攻關、人才技術指導諮詢和人才交流培養等方面,與四川更加緊密深入的交流合作才剛剛開始。

頂級盛會 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院士地方行」

金秋時節,目前為止全國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動舉行。在省委省政府誠摯邀請下,130餘名川籍、在川或與四川有合作項目、合作意願的兩院院士,齊聚蓉城行走市州,為四川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獻計出力。

求賢首在誠意。開幕式上,四川發布《關於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十條措施》,將為在川創新創業和來川發展的院士構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平臺建設、人才項目、服務保障等集成政策支持體系。

「『十條措施』充分體現了四川禮敬院士、尊重人才的誠意,以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心。」中國工程院院士、瀋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陳溫福說,他發現「十條措施」有一些與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相關,非常期待能通過這些平臺為四川發展做些實事。

誠意,還體現在省委省政府為院士們準備的「見面禮」——「天府英才卡·院士卡」。這是為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定製的專屬服務卡,我省將為持有卡片的院士提供10個方面20項福利。

四川禮遇院士尊重人才的誠意獲得回報。活動中,院士們發出支持四川高質量發展倡議書,倡議兩院院士全面加強與四川的交流合作,積極投身四川經濟社會建設。

「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引智引才。我相信通過這一次與院士相互交流,特別是與院士團隊的交流和合作項目的引進,無論是對四川相關技術的幫帶還是人才的培養等,未來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說。

頂尖智慧「最強大腦」為產業發展支實招

活動中,堪稱「最強大腦」的院士們從發展前景、市場應用等方面,頻頻為四川產業發展支招。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看來,四川很重視生物醫藥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釩鈦的高端應用等新材料,但在新材料高端應用場景方面還有待提升。比如四川的釩90%是用在煉鋼上,「我們可以開展釩的高端應用,如全釩液流電池等高端設備。」

「面向2035年,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將逐步過渡到新能源智能化電動汽車,預計產業總體規模達十萬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在一場新經濟產業發展峰會上分享自己的預測,同時為四川新能源汽車產業打氣。他說,目前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宜賓)已經建立,在成都也有燃料電池產業布局,未來發展前景非常明朗。

市州行子活動中,院士們紛紛為地方發展建言獻策。

「像自貢這樣的城市,不一定要追求發展高端產業、創新項目,引進效益良好的項目,做大做強產業,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9月19日,在兩院院士自貢行推介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侯朝煥建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和馮小明來到廣安,為廣安玄武巖新材料產業和嶽池生物醫藥產業把脈問診。活動結束時,劉嘉麒和馮小明被聘為廣安市重大先導產業發展顧問。

頂端合作 開啟更加緊密交流合作

僅在開幕式上,兩院院士們就和四川籤下25個合作項目,這些項目涵蓋多個我省著力布局的重要產業領域。

籤完涉及近25億元的協議,劉嘉麒院士表示,他的目標是要讓廣安玄武巖纖維生產和研發基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生產、研發、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基地。

在省委組織部(省人才辦)有關負責人看來,項目合作只是一部分,還需要更緊密的聯繫,持續碰撞出創新驅動的火花。

活動中,樊代明等11名院士被成都中醫藥大學聘為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為成都中醫藥大學長期發展戰略及重點發展方向等把脈支招,同時還將共建成都中醫藥大學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促進更多高端人才匯聚。

「四川建設清潔能源示範省,需要大量清潔能源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能源頁巖氣研發(實驗)中心主任鄒才能與西南石油大學、四川能投集團籤約合作,被聘任為天府新能源研究院名譽院長。他還建議在四川創辦「西南能源大學」,培養清潔能源相關的專業人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漢中走進攀枝花,代表中國農科院與攀枝花市政府籤署院地全面深化合作協議,雙方將努力打造院地合作典範,為攀枝花現代農業插上「騰飛之翼」。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院士表示,中國工程院將針對四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創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家實驗室等重大任務獻計獻策,助力四川成為西南地區的重要科技創新策源地。

相關焦點

  • 130位院士為四川高質量發展獻智
    9月17日~9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以下簡稱「院士四川行」)活動成功舉行。130餘位川籍、在川或與四川有合作項目、合作意願的兩院院士,齊聚蓉城行走市州,為四川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獻計出力。
  • 張改平委員:三個「統籌」推進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朱一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水更綠、山更青、民更富美好目標的必由之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認為,要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關鍵是做到環保與吃飯、治理與發展之間的平衡。「歐美發達國家工業化大多經過先汙染後治理的過程。我國是一個十多億人口需要吃飯穿衣的發展中國家,汙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 創新助力佛山高質量發展 10個科技創新類項目有序推進
    佛山日報訊 記者高慧超報導:4月22日,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召開2020年佛山市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項目推進會,建設單位匯報了涵蓋生物醫藥、氫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10個科技創新類項目最新進展,多數項目有序推進、進展順利。
  • 檢驗檢測認證助力高質量發展 行業聯盟成立集中優勢資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長沙6月10日訊(記者 佟明彪)6月9日,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區聯盟在2018年世界認可日分場活動上成立,業內人士稱,檢驗檢測認證是世界公認的國家質量技術基礎,是國家綜合實力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此次聯盟的成立將有力推動我國集中檢驗檢測認證的優勢資源,將行業做大做強,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
  • 陳大可院士:加強海洋空間規劃和前沿技術運用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
    陳大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在17日的大氣科學廣東論壇上,陳大可院士接受了我臺記者的採訪,圍繞陽江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陳大可院士表示,陽江地處粵西,面臨南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近年來,陽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快完善深水網箱養殖產業鏈,海洋經濟已成為陽江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
  • 逐夢科技創新 助力高質量發展
    科技工作者立地,創新發展頂天。從實驗室、工廠企業到三尺講臺到科普現場,科技工作者們積極投入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勇做創新驅動發展的領航者和推動者,投身科技創業第一線,潛心鑽研、攻堅克難,組建科技創新人才梯隊,為南海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 【院士專家山西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增勢
    【院士專家山西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增勢 2020-12-04 0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兩院院士為廣安發展「把脈問診」
    人民網成都9月17日電 9月17日,藉助「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的東風,廣安舉行兩院院士廣安行座談會,並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和馮小明,為廣安玄武巖纖維產業和嶽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助力廣安高質量發展。馮小明是廣安武勝人,有機化學家,四川大學教授,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濱州醫學院:深耕「五個融合」開啟高質量發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閻慶民副主席在2020年...
    藉此機會,我圍繞「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談一談學習五中全會精神的思考和體會,供大家參考。  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 科技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貴州科學院2019工作亮點掃描
    科技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貴州科學院2019工作亮點掃描 發布時間:2020-01-14 15:01:03      來源:多彩貴州網   多彩貴州網訊(王一先 本網記者 賈過之)2019
  •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實踐證明,智庫建設不僅可以成為媒體轉型融合的「發動機」、提升新聞輿論水平的「推進器」,而且可以為助力「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匯聚真招實策的「智慧庫」、加強科學決策的「監督臺」。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其中的科學規劃和指導意見,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提出新要求、拓展新路徑、樹立新標杆,也為智庫化媒體建設指明了方向。 《建議》提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 頂級智庫!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成立!首批36名院士加入
    頂級智庫!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成立!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科技的驅動,希望院士助力三亞科技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與三亞共同譜寫新時代發展新篇章,為海南自貿港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 院士專家「婺城行」助力婺城首屆發展大會
    院士專家「婺城行」助力婺城首屆發展大會 2019-11-19 09:06:02  來源:  婺城新聞網  作者: 傅曉婧 通訊員 程蕾
  • 「科企聯姻」,賦能海陵高質量發展
    作為泰州主城區,如何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引擎?海陵區將目光瞄準科技、人才與創新,繼2019年推出「人才丈母娘」留才工程、「科技紅娘」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工程以來,最近幾個月更是大動作不斷。去年8月,區委書記孫群帶隊專程赴省科協登門求教。「海陵區委區政府主動作為、靠前服務,讓我們看到了滿滿誠意與一腔真情,這也讓我們選擇海陵作為『科創江蘇』的試點地區。」
  • 河北省巨鹿縣市場監管局進企業送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河北省巨鹿縣市場監管局進企業送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提高
  • 科技創新助力中國鋼捲尺邁向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科技創新助力中國鋼捲尺邁向高質量發展   激發創新活力,鼓勵創新思維,在「創新」中「推新」,是劉國會一直孜孜以求的。
  • 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 2020智能建造與智慧城市高端論壇即將啟幕
    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智能建造與智慧城市產業生態新一代人工智慧將成為建造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本屆活動以「人工智慧、智能建造、智慧城市」為主題,邀請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元元出席活動,同時智能計算機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國爆破行業協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先啟,阿里雲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數字建造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等四位院士專家,也將圍繞人工智慧、城市大腦、城市更新、智能建築等多個主題進行分享與解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等多位高校學科帶頭人
  • 說生物醫藥話玄武巖纖維,兩院院士為四川廣安發展「把脈問診」
    黃輝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9月17日,藉助「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的東風,廣安舉行兩院院士廣安行座談會,並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和馮小明,為廣安玄武巖纖維產業和嶽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助力廣安高質量發展
  • 建成三代核電項目 煙臺聚力核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核電按下「重啟鍵」,自主三代核電迎來批量化建設,核電產業發展步入全新階段。省能源局副局長鄧召軍介紹,近年來,我省圍繞新舊動能轉換任務,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提出「四增兩減一提升」新思路,明確了煤電、可再生能源與核電、外電入魯三個「三分之一」的電力結構調整目標,將核電作為提升能源發展質量的主攻方向。「作為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工業大省、能源大省,山東既有安全高效開發利用核能的現實需要,也具備培育壯大核電裝備製造業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