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王一先 本網記者 賈過之)2019年,貴州科學院緊緊圍繞貴州省委、省政府「三大戰略」,不斷開拓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開展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為決勝脫貧攻堅、決戰同步小康提供了強大助力。讓我們一起來盤點2019年貴州科學院交出的「成績單」。
1.AI人工智慧+食品安全營養健康專業委員會成立
2019年8月,貴州科學院組織成立AI人工智慧+食品安全營養健康專業委員會,專委會成立後將重點建立柔性的、可進化的智能分類與編碼系統,開展聯通食品安全業務信息孤島的關鍵技術攻關;構建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知識圖譜,實現跨領域數據自動關聯分析,進行邏輯推理,輔助決策支持;構建環境、食品安全、營養健康全鏈條指標體系,實現「全鏈條、全周期、全方位」食品安全風險預警、關口前移、智慧監管;開展重大科研專項聯合申報工作。引領中國數據驅動的健康產業發展模式。
2.與貴州中醫藥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助力「健康貴州」建設
2019年9月,貴州科學院與貴州中醫藥大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強強聯合,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醫療服務、大健康產業、大扶貧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積極探索院校合作新模式,通過雙方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助力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深入實施以及推進「健康貴州」建設。
3.著力開展科研創新組織申報科研項目237項
2019年,貴州科學院全年組織申報科研項目237項,獲新立項科研項目120項,資助經費9819.90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及課題9項,貴州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及課題6項。組織發表研究論文193篇,核心期刊及以上佔41%。
此外,織申報科技成果獎14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1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1項、國家發明創業獎等11項。周少奇教授團隊研究成果獲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1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1項和國家發明創業獎項目金獎2項,謝元貴研究員團隊研究成果獲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4.聚焦科技成果轉化 多產業實現提質增效
在國際形勢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2019全年貴州科學院預計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產值5億元。如測試院積極開展涉及食品、農產品、環境、藥品等產品的檢驗檢測等方面業務;新材料基地迎難而上,年產陽極板23000餘塊;山地所立足全省農村產業革命契機,百香果團隊服務全省百香果產業總面積的70%以上,達11萬畝,獼猴桃團隊負責省級兩個獼猴桃「萬畝片」之一的水城縣米籮鎮獼猴桃產業的提質增效工作;新技術所智慧旅遊行遊貴州旅遊預警提示系統已接入全省4A級以上景區119家……
5.組織申報專利131項
2019年,貴州科學院組織申報專利131項,其中發明專利55項,實用新型29項,外觀設計47項;獲得授權90項,其中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21項,外觀設計47項;制定國家標準1項、地方標準17項、企業標準9項、團體標準4項。
6.抓好對外合作交流完成各類國際培訓項目6批(次)
2019年,貴州科學院完成各類國際培訓項目6批(次),來自甘比亞、緬甸、斯裡蘭卡、古巴、約旦、巴勒斯坦、多米尼加、南非等28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157名學員參加培訓。
7.高級職稱佔全院專業技術人員30%以上
2019年,貴州科學院多種渠道引才引智。組織參加第七屆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引進高層次人才11人,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8人;配合做好1名中國工程院院院士推薦工作,推薦1名優秀人才申報「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自主職稱評審穩步推進,創新團隊能力穩步提升,目前,全院現有事業單位在崗在編和轉制型科研院(所)在崗985人,其中科研人員778人,高級職稱人員244人,佔全院科研人員的31.4%。
8.建成各級各類創新平臺50個
貴州科學院院現有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研發平臺、研究(示範)基地、試驗站等各級各類創新平臺50個,創新平臺集聚融合創新資源、匯聚培養人才團隊、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的作用不斷凸顯。測試院立足大健康發展背景,搭建省內首個單分子免疫陣列分析平臺;山地所獼猴桃產學研基地建設完成驗收,百香果種苗繁育中心建設完成;化工院新型綠色專用肥應用示範基地建設初見成效;建材院貴州建材產業雲項目完成目標建設並提交科技報告待驗收;新技術所完成貴州省軟體及系統工程測評實驗室建設……
9.聚焦農村產業革命 深入開展脫貧攻堅
2019年,貴州科學院積極主動融入全省產業革命,推動脫貧攻堅深入開展。扶貧工作隊伍由烏當區輪戰至水城縣,負責1街道1鄉鎮6個村的脫貧攻堅工作,輪戰水城縣以來,貴州科學院出思路、籌資金、抓落實,落實幫扶項目13個,項目經費59.3萬元。
幫扶過程中,科學院聚焦全省12個重點發展產業,組建了由首席專家及團隊領軍人負責的食用菌、藍莓、獼猴桃、百香果等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引領脫貧攻堅。同時,積極開展「三服務」,在農村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經營、能管理的新型知識農民,解決了「卡脖子」的科技問題。每年依託「三服務」開展科學技術諮詢和服務,足跡遍布全省九個地州市,服務1000餘人次。
記者:賈過之
編輯:邵夢洋
編審:李柏杉
審籤:王幸韜
相關熱詞搜索:貴州 科學院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