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廣東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落成啟用現場
周成虎院士接受記者採訪
「智臻-G900」無人機智能基站產品 章震供圖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臻—G900」無人機智能基站產品在廣州上市。該產品突破性地實現了電池熱替換,為全球首款全天候熱替換無人機智能基站。此前,該團隊自主研發的「雲巢+5G網聯無人機」已分別在廣東、湖南等地的變電站完成帶電巡檢,極大地提升了巡檢效率和安全性。
依託 2017 年「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周成虎院士加盟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並於2017年6月創辦廣州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雲圖」);2019年9月引入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戰略投資,並在佛山開設工廠。「成果的快速投產,與廣東省科學院的推動密不可分。」周成虎對《中國科學報》表示。
「技術孵化也要利益捆綁、利益共享」
院士帶頭創業,背後的體制機制是什麼?
「技術孵化也要利益捆綁、利益共享。」廣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廖兵表示,廣東省科學院採用初創公司的模式育成孵化技術,通過建立利益捆綁、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將技術發明者、技術經理人、工程師、投資人、管理者等的利益以股權形式固化於初創技術公司,著力推動科技成果的育成孵化和產業化發展。
中科雲圖是一家致力於低空無人機遙感與地理空間智能產品研發與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周成虎作為創始人、董事長,主要精力仍集中在原創技術和基礎研究,技術經紀人負責成果育成孵化,公司運營則由專業管理團隊負責。「各方建立起利益共同體,形成推動創新發展的合力,才能讓科學家安心做科研。」廖兵說。
「研究機制和產業化機制的結合非常重要,必須有人懂得怎麼把科學的概念轉成產品的概念,再把產品的概念做成商品的概念。」周成虎表示,中科雲圖以「解決行業痛點、降低應用門檻」為目標,以無人機基站為載體,以人工智慧分析技術為核心,構建全空間GIS框架下的「空地一體、邊雲協同」系統解決方案。提及未來的目標,周成虎希望能實現全國低空無人機組網運營系統。
據了解,在2020年發現廣州「獨角獸」創新企業榜單上,中科雲圖成功入選「高精尖」類企業。2020年,中科雲圖預計實現營業收入6000萬元,利潤率達到30%;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將突破1億元。目前,中科雲圖已開展上市工作前期準備。
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顯示:廣東省科學院「四技」收入(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在全國1957家公立研發機構中排名第7位,全國3200家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中排名27位,居在粵研究機構第1位,在粵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第2位。
經科技部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等第三方評估表明:「省科學院已經成為國內一流的省級科學院,走在全國地方科學院的前列,是廣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一支重要戰略科技力量。」
推動技術與產業精準對接
2020年12月,廣東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梅州經濟開發區落成啟用。該研究院還與6個入孵項目、10個產學研合作項目、8家戰略合作單位籤訂合作協議,助力梅州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
據了解,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是廣東省科學院繼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後第2個與地方政府共建的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應用平臺。目前,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已成功孵化2家科技型企業。
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梁磊表示,研究院圍繞梅州市生態發展區建設與「5311」綠色產業體系建設需求,聚焦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先進位造、電子與信息、資源與環境、檢測與服務等五大領域,遵循「建機制、搭平臺、聚人才、融創新、強服務、興產業、促發展」的思路,邊建設、邊發展、邊貢獻。
技術與產業的精準對接,是困擾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大難題。廖兵希望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秉承「開放創新、互利共享」理念,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深度融合,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與模式路徑創新、打通科技成果與產業的「最後一公裡」轉化通道。
而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8年,肩負著省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探索的重任。該院圍繞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健康四大領域開展產業技術孵化育成,不到兩年已引入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克崧、吳清平、潘復生及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伊戈爾·克裡夫出等的科技成果落地佛山。
「佛山以工業立市,因產業而興。」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肖仁俊表示,該院全力加速推進高新科技成果在佛山轉移轉化,已累計引進各類高水平人才85名,成功孵化培育出22家技術初創公司。該院目前對外投資11個項目,包括與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以及省院7個所屬研究所形成項目合作,投資成立9個產業化公司。
近年來,廣東省科學院在粵東西北布局了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產業技術服務中心,全力推動各地通過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實現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目前,除了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外,該院還將在珠海等地市進行推廣,圍繞當地特色產業和戰略支柱產業,進行成果轉化布局。
在廖兵看來,廣東省科學院經過5年的發展,已形成對產業技術創新鏈的全方位支撐。目前該院直屬22個骨幹研究機構中已有21個研究機構完成了統一更名工作,進一步彰顯省科學院整體優勢和綜合競爭力,為院「十四五」規劃引領發展奠定基礎。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