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醫藥產業創新與成果轉化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召開 |
期待科技成果更快轉化生產力 |
鄒穎(左一)、陳新河(左二)、陳顯揚(左三)、安竹林共同為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揭牌。
11月19日,第二屆醫藥產業創新與成果轉化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在北京召開。作為此次活動的主持人、北京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主任鄒穎表示,活動旨在支持博士後專業人才培養、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北京科研人才集聚的優勢,助力科創中心建設。
北京市順義區人力社保局四級調研員林進良表示,立足全民抗疫時代大背景下,醫療健康行業更應該思考如何迎接5G時代,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從而為全民健康做出貢獻。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都陽希望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積極地打造產學研聯合創新、科研課題研究和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服務平臺,全力支持臨床機構、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在5G醫療領域加速科研創新和轉化。
隨後,與會專家分別為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寶楓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建的神經遺傳代謝病轉化研究博士後培養基地、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揭牌。
在學術報告環節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教授王朝東從博士後工作站未來工作計劃入手,談到了未來園區的博士後培養,將以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社區為示範點,利用5G技術,將腦白質的篩查、診斷、幹預進行技術集成落地,未來進行複製和推廣。同時,他在題為《數據驅動的神經疾病分子會診》的學術報告中指出,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寶楓生物聯合開發的神經酸系列試劑盒和幹預產品,初步解決了目前針對腦白質病臨床無血檢篩查手段以及無法幹預的問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授林松以《運動區膠質瘤手術與功能保護》為題進行了學術分享。他特別提到了5G智慧醫療在未來腦膠質瘤手術中的前景,同時指出了神經酸能修復腦手術後或放化療後患者的腦白質,恢復患者術後的行為、語言及認知障礙,進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新河、寶楓生物CTO陳顯揚博士共同分享了《大數據產業生態以及醫學大數據的價值實現》,並對新成立的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定位,職能,發展進行了闡述。醫翼雲(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心臟康復技術合伙人魏昊在題為《5G時代的醫療大數據採集和應用》的報告中,介紹了國內第一個全流程智能心血管疾病康復管理平臺以及服務國內多家三甲醫院的模式。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陳韻岱分享了《基於5G+網際網路技術的冠心病合併高血壓智慧管理進展》,她詳細介紹了冠心病合併高血壓在智慧管理方面取得的諸多進展。
此外,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程師安竹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蔣海輝博士、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主任丁春光以及陳顯揚還分別以《深度學習及其在醫學圖像領域的應用》《大數據時代下腦膠質瘤精準診療體系》《代謝組學平臺展示》《基於代謝組學平臺的神經酸開發與應用》為題進行了學術報告。
據悉,此次活動由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主辦、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承辦。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博士後流動站代表,擬進站博士後、科研團隊成員,以及基地相關創新企業代表等八十餘人參加了會議。會前,與會專家參觀了園區的5G智慧醫療示範展區。鄒穎詳細介紹了示範展區的不同場景應用,包括針對社區醫療的心腦血管重大疾病防控項目以及針對二級以上醫院的遺傳代謝遠程診療項目等。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