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2021-01-15 金融界

來源:創商網

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知識創新也逐步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高校科研院所作為高精尖技術代表,無疑是一座創新「富礦」,然而如何搭建院校與產業對接平臺、找到社會資本進行技術成果孵化的有效模式一直是近些年學界、業界探討的熱門話題。

科研資源高地 校城融合先試先行

事實上,昌平區在20年前已開始遵循「高校+城」理念,著手建設沙河高教園區。當2018年北京市正式提出「校城融合」概念時,沙河高教園區已匯集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央財經大學、外交學院6所高校的數十個學院。其中,儀器科學與技術、教育、安全科學與工程等一流學科及航空發動機氣動熱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雷射增材製造等七十餘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也逐步開始在園區布局發展。

基於沙河高教園區良好的科研、人才及創新資源,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調研中指出:「要打造以奇點中心為中心的校城融合示範基地,加快沙河高教園校城融合建設,推動高校成果儘快實現資本化、產業化。同時,支持引入具備一定規模,發展潛力大的優質企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幫助企業引入產品經理,市場開發人才和產業投資基金,提升創業企業市場化水平。」

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據了解,奇點中心是昌平區國有企業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昌發展)貫徹落實北京市「校城融合」發展戰略,重拳打造的科研資源共享集聚地、成果產業化前沿陣地。奇點中心圍繞高教園北航等入駐高校一流學科和重點學科,聚焦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生物醫療產業領域,通過服務平臺建設、公共設施開放共享,與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和專業技術經理人隊伍打造等方式,加強高校之間、高校與周邊的互動發展,強化高教園區與創新基地的融合聯動。

截至目前,奇點中心已正式落位兩個孵化平臺。其中,北師大科創園已正式掛牌,引入化學院院士工作站,對鋰空電池、G20創新藥、汙泥處理等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與心海集團、鞍山市政府、中關村軟體園酷合作打造孵化中心。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精準醫學創新中心也已引入來自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及北京大學等國際前沿科學家團隊,瞄準基因編輯、細胞治療等未來醫學領域精準發力。同時,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已達成戰略合作,加快推進北航智能研究院、中財成果孵化平臺落位,為高校成果轉化提供金融、保險、績效管理、評估等服務。

據了解,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昌平區利用昌平中小微企業雙創發展基金、昌平區中小企業成長投資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和30餘支合作子基金資源,為相關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供孵化、資本等資源,起到「助推器」作用。其中,奇點中心入駐的門羅生物、可瑞生物團隊已獲數千萬投資。

科技成果轉化系列主題活動 釋放科技創新原動力

在科技轉化的鏈條上,高校、科研院所、平臺、企業、投資機構每個創新主體的角色都不可或缺。如何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驅動作用?又該怎樣加速產業資本賦能,補齊科技成果轉化的要素短板?

為加強高校、投資機構、企業與產業園區的深度交流,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實現快速資本化、產業化,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在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管理委員會及沙河高教園區管理委員會指導下,昌發展聯合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擬於5月圍繞昌平區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和沙河高教園重點學科,舉辦 「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主題活動。

通過線上直播及路演形式,深入挖掘昌平區科創潛力,篩選一批優質轉化項目進行重點加速,包括定製化研發平臺空間、頭部資本機構專項投融資、人財法稅等精準化產業服務及技術經理專項支持等多種免費權益。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領域項目可將商業計劃書或項目資料發至project@bc-tid.com進行報名。

只有不斷縮短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才能實現高質量的科研供給,將創新力轉化為推動科技、產業變革的生產力。希望通過系列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可以不斷豐富昌平區人才、科技、產業、資本創新要素,搭建高效對接、深度合作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空間、資本、人才、技術融合發展的創新生態。

相關焦點

  • 昌發展「未來奇點」首場線上路演引七萬人圍觀
    雖然總體態勢較往年向好發展,但科技成果轉化成功概率僅在10%左右。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成功轉化離不開多元主體高效協同,為幫助科技成果拓展外部流通路徑,提高區域性、行業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和轉化效率,在中關村管理委員會、昌平園管理委員會及沙河高教園區管理委員會指導下,由昌發展與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發起、聯合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共同舉辦「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主題活動,為高校、投資機構、產業園區搭建合作交流平臺。
  • 這才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正確打開方式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堅持技術創新是歷屆中央政府一直堅持實現的目標,在「十三五」即將結束、「十四五」即將開篇的轉折點,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上,「新」這個詞語總共出現66次,在這66次提及中,既包括了在203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遠景目標,又分別從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等角度,為如何以「十四五」規劃為抓手,進一步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新模式助力我市科技創新 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即將建成運營
    新模式助力我市科技創新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即將建成運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數量,提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提升科技成果交易額,繼續提升科學技術對蘭州市經濟的貢獻率,我市積極籌建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並即將投入運營。
  • 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在廣東科學中心啟幕
    展覽、講座、論壇、競賽、科普遊……各式主題科普活動讓公眾從中獲取科普知識,探尋科學奧秘,極大地開闊了視野,提高了科學素養。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牽頭主辦的廣州科技活動周,已成為廣州地區內容豐富、公眾參與度高、社會影響力大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品牌。8月23日,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開幕式暨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交流系列活動在廣東科學中心隆重舉行。
  • 2020 GBAS科技大會即將開啟!共探科技創新發展新風向!
    今年11月,《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正式實施,有效地讓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引擎,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本屆大會圍繞「共融全球智慧 驅動灣區發展」主題,集合國際平臺、前沿技術、商業落地、科技潮流等特色,以「新科技、新前沿、新趨勢、新體驗」為變革內生動力,通過前瞻灣區對話、產業高峰對話、院士主題報告、行業垂直專題論壇、大灣區科技創新交流之夜、頒獎盛典等科技創新系列活動,全面深化推動與世界各國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帶來不同視角下探知突破界限創造的無限可能。
  • 報名丨中關村火花系列活動——中科院自動化所成果項目路演
    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火花」系列活動將在中科院自動化所跟大家見面現在可以報名參加啦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火花」活動是在中關村管委會指導下,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高校院所、大企業、醫院、技術轉移機構、投資機構、中關村各分園等聯合舉辦的系列活動,旨在推動科技成果找到應用場景,實現技術供需對接,促進投融資、產業鏈、創業服務、空間載體、落地政策等資源要素融合支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速項目落地發展。
  • 2020年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光電專場籤約4990萬元
    7月31日下午,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武漢技術市場協會、武漢融智技術成果轉移有限公司承辦的「科技之光·閃動未來」——光電專場(線上)籤約活動在武漢未來科技城舉行,8個合作項目完成線上簽約,籤約金額4990萬元,6個具有較好產業化前景的項目進行了路演。
  • 昌發展與賽默飛世爾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助力昌平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近日,昌發展與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默飛世爾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設集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研發、中試、生產於一體的一站式產業化平臺,打造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生態,助力區域醫藥健康產業快速發展。
  • 期待科技成果更快轉化生產力—新聞—科學網
  • 人工智慧奇點與人類未來
    「奇點」是描述人工智慧(AI)及其社會影響未來前景的重要概念。推動AI進一步發展而趨近奇點,將AI奇點可能帶來的危機轉化為機遇,開啟人類美好未來,這一切都亟待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葆有現實感、歷史感的基礎上相向而行。
  • 奇點大課:科技驅動未來創業
    中信·奇點學院近期走訪了多個成功的科技雙創項目負責人,他們都給出了堅定的回答:「未來創業必然是科技與商業共舞」。     由中信出版集團奇點學院主辦的奇點大課——「科技決定未來」日前成功開課。來自世界500強企業高層、大型國企高管、科研專家學者、科技公司創始人及關注科技創新創業者等百餘人成為中信奇點學院首批學員。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2020-2026年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當包括各類成果的應用,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技能的加強,效率的增加等等。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生產力包括人、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
  • 走好科技成果轉化「先手棋」
    【落實「六穩」「六保」一線見聞】初冬時節,在河北石家莊,中煤集團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石煤機公司」)大型綜合產品試驗場一派繁忙景象:多種新型純電動環衛車正在加緊調試,國產新型大功率單軌吊車在實驗場上往返試驗,20層樓高的新型深層石油鑽機鑽塔高高聳立……這些即將交付的新產品,正是石煤機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啟幕,全球「最強大腦」從此在上海有「家」了
    論壇當天,還舉行了包括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啟幕、世界頂尖科學家國際聯合實驗室雲進駐、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揭牌等多項活動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與新片區戰略同頻共振,充分依託上海優勢,面向「國際協同創新區」重大期待,集聚全球頂尖國際組織總部、頂尖科學家創新實驗室基地,形成具有強大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核心區;面向國家重特大需求,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慧、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學等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將「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的發展動能,將頂尖科學資源與醫院
  •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管理實踐探索
    清華大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法律精神,不斷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管理機制,一方面,暢通渠道、完善流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高效運行;另一方面,加強規範管理,保障學校權益和教學科研環境,堅持兩手抓,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 (科技)科技加持,提升「逆商」——黑龍江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新觀察
    新華社哈爾濱1月14日電題:科技加持,提升「逆商」——黑龍江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2020年研發投入4000多萬元,北鬥導航產品銷售量比去年翻了兩番,無人農場試點在黑龍江4個農場推進,即將推出新一代北鬥智能終端產品……新年伊始,黑龍江惠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曬出一張亮眼成績單
  • 奇點時代:未來會屬於超人類嗎?
    這一領域的發展觸動了許許多多人關於自身存在的擔憂。 與傳統的危險研究課題(比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同的是,人工智慧的研究人員甚至還沒法完全弄清楚自己研究的東西究竟是什麼。科技向善是美好期望(事實上科研人員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強人工智慧將會在50年內出現,人類的未來將會無可避免因此而發生劇烈演化。
  • 浙報關注丨大膽探索科技成果轉化路徑 寧波這樣讓科創「落地開花」
    圖片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提供2016年秋天,寧波是唯一一個以城市的身份,被科技部選為全國首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怎麼打通?如何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先進產業培育?怎樣實現科創平臺建設與地方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
  • 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實現規模產業化
    雖然我們系統接受了現代知識體系與教育體系,接受了科技研究的思想、方法與組織管理模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發展,但是,是否某些不符合唯物史觀的歷史文化積澱仍影響著我們的思維與行為方式?是否我們本質地認為從事實驗室研發是第一等的活動,與企業緊密結合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規模產業化則是次一等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