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商網
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知識創新也逐步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高校科研院所作為高精尖技術代表,無疑是一座創新「富礦」,然而如何搭建院校與產業對接平臺、找到社會資本進行技術成果孵化的有效模式一直是近些年學界、業界探討的熱門話題。
科研資源高地 校城融合先試先行
事實上,昌平區在20年前已開始遵循「高校+城」理念,著手建設沙河高教園區。當2018年北京市正式提出「校城融合」概念時,沙河高教園區已匯集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央財經大學、外交學院6所高校的數十個學院。其中,儀器科學與技術、教育、安全科學與工程等一流學科及航空發動機氣動熱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雷射增材製造等七十餘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也逐步開始在園區布局發展。
基於沙河高教園區良好的科研、人才及創新資源,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調研中指出:「要打造以奇點中心為中心的校城融合示範基地,加快沙河高教園校城融合建設,推動高校成果儘快實現資本化、產業化。同時,支持引入具備一定規模,發展潛力大的優質企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幫助企業引入產品經理,市場開發人才和產業投資基金,提升創業企業市場化水平。」
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據了解,奇點中心是昌平區國有企業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昌發展)貫徹落實北京市「校城融合」發展戰略,重拳打造的科研資源共享集聚地、成果產業化前沿陣地。奇點中心圍繞高教園北航等入駐高校一流學科和重點學科,聚焦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生物醫療產業領域,通過服務平臺建設、公共設施開放共享,與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和專業技術經理人隊伍打造等方式,加強高校之間、高校與周邊的互動發展,強化高教園區與創新基地的融合聯動。
截至目前,奇點中心已正式落位兩個孵化平臺。其中,北師大科創園已正式掛牌,引入化學院院士工作站,對鋰空電池、G20創新藥、汙泥處理等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與心海集團、鞍山市政府、中關村軟體園酷合作打造孵化中心。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精準醫學創新中心也已引入來自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及北京大學等國際前沿科學家團隊,瞄準基因編輯、細胞治療等未來醫學領域精準發力。同時,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已達成戰略合作,加快推進北航智能研究院、中財成果孵化平臺落位,為高校成果轉化提供金融、保險、績效管理、評估等服務。
據了解,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昌平區利用昌平中小微企業雙創發展基金、昌平區中小企業成長投資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和30餘支合作子基金資源,為相關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供孵化、資本等資源,起到「助推器」作用。其中,奇點中心入駐的門羅生物、可瑞生物團隊已獲數千萬投資。
科技成果轉化系列主題活動 釋放科技創新原動力
在科技轉化的鏈條上,高校、科研院所、平臺、企業、投資機構每個創新主體的角色都不可或缺。如何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驅動作用?又該怎樣加速產業資本賦能,補齊科技成果轉化的要素短板?
為加強高校、投資機構、企業與產業園區的深度交流,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實現快速資本化、產業化,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在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管理委員會及沙河高教園區管理委員會指導下,昌發展聯合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擬於5月圍繞昌平區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和沙河高教園重點學科,舉辦 「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主題活動。
通過線上直播及路演形式,深入挖掘昌平區科創潛力,篩選一批優質轉化項目進行重點加速,包括定製化研發平臺空間、頭部資本機構專項投融資、人財法稅等精準化產業服務及技術經理專項支持等多種免費權益。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領域項目可將商業計劃書或項目資料發至project@bc-tid.com進行報名。
只有不斷縮短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才能實現高質量的科研供給,將創新力轉化為推動科技、產業變革的生產力。希望通過系列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可以不斷豐富昌平區人才、科技、產業、資本創新要素,搭建高效對接、深度合作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空間、資本、人才、技術融合發展的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