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管理實踐探索

2021-01-21 中國教育新聞網

摘要: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有力破除了束縛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體制障礙,為高校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清華大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法律精神,不斷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管理機制,一方面,暢通渠道、完善流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高效運行;另一方面,加強規範管理,保障學校權益和教學科研環境,堅持兩手抓,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成果轉化;智慧財產權;關聯交易;風險控制

隨著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及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等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針對束縛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精準發力、簡政放權。這些政策措施極大地解放了思想,為高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充分激發了高校和科研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以清華大學為例,在改革政策的指導下,學校積極探索,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效,同時針對成果轉化中的利益衝突等風險點加強管理,保障學校權益和正常教學科研秩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完善制度、暢通流程,推動成果轉化機制高效運轉

2015年,學校制定了《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評估處置和利益分配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並於2016年修訂後正式施行,同時還制定或修訂了《清華大學智慧財產權管理規定》《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處置盡職調查規範》等文件。上述文件全面確立了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機制和流程,為推動學校成果轉化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

1.明確決策機制。學校設立了智慧財產權管理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涉及領導幹部的成果轉化項目,應向幹部工作領導小組報批報備。800萬以上項目,根據「三重一大」要求,還應報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

2.組建管理機構。借鑑國外技術轉移辦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OTL)模式[1][2][3],學校設立了成果與智慧財產權管理辦公室,作為智慧財產權管理領導小組的執行機構,專門負責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其運行機制、人員構成更加強調專業化和市場化。

3.暢通運作流程。學校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流程包括:組織成果推廣、確定技術受讓方、開展盡職調查、擬訂交易方案、提請學校審批、公示交易方案、出具處置決定、資產評估備案、籤署許可轉讓入股協議、後期項目管理等環節。經過兩年多來的實踐檢驗,上述流程中的校內部分運轉效率較高。2018年,相關國資管理程序簡化後,科技成果處置流程會更加便利,時效性會進一步提高。

4.加強隊伍建設。高水平的技術轉移管理和服務隊伍是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基本保障之一。學校通過外部招聘、內部選派等形式組建了一支技術轉移隊伍,包含技術、智慧財產權、商務、法務等各方面專業人才,為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供全流程服務。同時,學校十分重視技術轉移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在保持隊伍規模適度擴張和動態調整的同時,通過培訓交流等形式不斷提高從業人員工作水平。

5.豐富轉化模式。在科技成果轉化實踐中,針對不同的項目特點,設計出了多種多樣的技術轉移模式,一方面,滿足投資方的具體訴求;另一方面,保障學校和教師的正當權益。在技術轉讓、技術許可、技術作價入股等基本交易模式的基礎上,針對項目特點和投資方需求量身打造個性化的交易模式,如「技術入股+轉讓」模式、專利使用權入股模式、技術許可換股權模式等。

6.建立轉化臺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相關規定,學校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制度。對每項科技成果處置項目建立檔案,編制項目進度表,密切跟蹤項目進展,協助解決項目運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監督落實成果轉化收益的支付履行等事宜。在單個項目管理的基礎上,按年度編制科技成果轉化統計表,匯總處置金額、智慧財產權數量、技術流向、回款金額、獎勵金額等關鍵數據,為全面便捷地了解學校科技成果轉化情況提供數據基礎。

規範管理,控制風險,保障學校權益和教學科研環境

1.高校科研與成果轉化中的關聯交易和利益衝突。關聯交易發源於商業活動,也主要存在於企業特別是股份公司、上市公司之中。但在我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政府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同時又大力促進高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時代條件下,高校、科研院所等非企業機構同樣進行著大量市場活動,而各種正當或不正當的關聯交易也隱身其中。高校科研領域的關聯交易與企業從事的關聯交易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一種基於關聯關係而發生的交易活動,本身隱含著不公正的傾向。但由於高校科研工作以及科研管理模式自身的特點,其關聯交易的主體、關聯交易的模式、關聯交易的內容及危害性等又具有不同於企業的特點。

2.國外高校關於利益衝突的管理經驗。如前所述,關聯交易的本質是一種利益衝突交易。為保證科研的中立性,防止各種利益關係對科研工作的幹擾,西方著名高校往往都建立了十分完備的利益衝突管理制度,首要就是對關聯交易的規制。例如:史丹福大學認為,根據《拜杜法案》的要求大學有義務將利用聯邦資金形成的科研成果向社會轉化,而史丹福大學一直致力於尋找「最合適」的轉化方來承接自身的技術成果。史丹福大學承認技術開發者在促進技術轉移和評估合適的技術承接方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一些教師也會認為自己創辦公司或者挑選自己認為合適的公司會最有利於技術的轉化實施。但是,在被許可方的選擇上,市場化的方式能夠降低對非競標協議(No Bid Contracts)的質疑,在一個公平和公開的程序中,最合適的被許可方才能被挑選出來。史丹福大學整體上支持教師的創業活動,但是教師關聯公司(Faculty-Associated Start-up Companies)對史丹福大學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教師初創企業問題上應盡力避免潛在的或現實的利益衝突,大學應當對所有的商業活動都保持適度的距離(An Arms-length)。為此,學校和教師都應承擔一系列義務。

一是學校的義務。技術許可決定應基於技術許可辦公室(OTL)的專業判斷,以最大化地造福公眾為目的,而不應受來自內部或外部的不正常影響。確定技術轉移最有效的途徑應當通過:以市場化的方式推進技術許可,向所有對其技術成果感興趣的公司提供公平(Fair)、公開(Open)的接觸機會,技術開發者及其關聯的初創公司並不享有優先地位(Preferential Treatment);史丹福大學的教職員工不能代表潛在的被許可方,不能直接與技術許可辦公室談判;如果技術許可辦公室經過市場調查,認為教師關聯公司是合適的被許可方,應提交書面理由,交由教師所在院系主管和學校科研主管對潛在的利益衝突進行審查。教師應向審查者充分說明其與關聯公司的利益關係,並承諾其對關聯公司的義務不得影響其對史丹福大學的職責;如果利益衝突審查機構認為上述衝突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則技術許可辦公室可以繼續推進許可工作;技術許可辦公室根據最適合該項技術轉移的情況頒發獨佔或非獨佔的許可。

二是教師的義務。將在公司的經濟利益和在學校的教學、科研職責分離開來。具體包括:將正在學校開展的科研活動與公司的活動明確地區分;對該公司的諮詢每季度不得超過13天;在公司只能擔任顧問職務,而非管理職務或暗含管理職責的職務,如果擔任公司管理職務則應當從學校離職。不得代表公司與學校談判;不得接受公司的捐贈和項目支持;不得安排學校科研助理或其他助理人員參與公司業務,不得安排公司人員參與學校科研;不得安排在校學生參與公司業務,如果學生要求休學加入公司的,應向所在院系主管報告;不得安排受其管理的低級研究人員參與公司業務;不得為公司業務使用學校設備;不得以項目負責人身份在學校從事涉及人體實驗的研究。

三是防止管道化(Pipelining)。許多時候教師繼續在學校從事與關聯公司利益相關的研究,此時學校要特別注意學校資源是否被用於關聯公司利益,尤其是對缺乏充足設備和科研人員的初創公司。為了避免學校淪為關聯公司的研發部門,對初創企業一般不給予獨佔許可,且該核心技術的後續改進技術仍可自由許可給潛在的需求方。

可見,史丹福大學對包括關聯交易在內的各種利益衝突關係和行為的態度,不是簡單的肯定或否定,既沒有全盤禁止,又沒有漠視放任,而是實事求是地承認利益衝突的客觀存在,進而圍繞大學教學科研的基本職能,秉承對自由、公正的價值追求,對利益衝突和關聯交易進行審慎的審查,預防並剔除其中不公正的因素,保留其中誠實無欺並有利於科研開展和技術轉移的因素,同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機制,使行為人與審核者均有明確指引,保障了整個制度的推行。

3.清華大學在規範關聯交易方面的探索。第一,明文禁止不公正的關聯交易。《辦法》中明確規定,成果完成人與審批人員在科技成果處置過程中不能進行不公正的關聯交易,不能進行利益輸送,不能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幹擾科技成果處置的公平、公開和公正性。第二,建立關聯關係披露、迴避等制度。成果完成人在申請科技成果處置時應當如實披露與技術需求方是否存在關聯關係,如果存在關聯關係的,在商務談判、擬定方案等處置程序中應當迴避。第三,採取交易模式限制措施。對成果完成人現金出資設立企業與學校開展技術合作的,一般不進行轉讓入股等涉及智慧財產權所有權變動的合作,僅給予普通許可。第四,開展培訓,提高合規和風險意識。以各種形式組織開展宣傳培訓活動,宣講國家和學校政策,鼓勵和引導成果完成人熟悉規則,提高風險意識。

當前,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面臨著大好形勢,科技成果市場需求旺盛,成果轉化渠道通暢,相關部門和規則友好,科研人員熱情高漲。高校應當進一步練好內功,立足於教書育人和學術研究的本職,不斷加強原始創新,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實現更高水平、更大成效的轉化應用,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多貢獻。(作者:王玉柱 張友生 王燕,單位:清華大學成果與智慧財產權管理辦公室)

參考文獻:

[1]王謀勇.美國大學技術許可辦公室高效運行的關鍵因素分析及對我國的政策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12):35-40.

[2]張友生,梅元紅.國外高校專利技術轉移工作分析及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24):24-26.

[3]王緯超,周輝.以智慧財產權為核心的高校科研管理新模式[J].北京教育(高教),2017(12):73-76.

[4]王玉柱,梅元紅.我國高校科研領域關聯交易制度建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2):105-109.

《北京教育》雜誌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獲批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
    科技開發部在科學研究部、圖書館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積極籌備申報工作,從工作基礎、具體措施、突出成效和下一步建設內容等方面形成了詳實的申報材料,並參加了現場答辯,獲得評審專家們的高度評價。北京大學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工作,學校於2018年9月成立「北京大學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掛靠圖書館,並聯合兄弟高校發起成立「全國高校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中心聯盟」,推進高校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與發展。
  • 王陽元:科技成果轉化需要體制和觀念的更新
    技術轉化也是機制的轉化    一個技術轉化的過程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技術或者是人的問題,任何一個小的問題都可能使這個技術在轉化的過程中夭折,隨之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小企業也就跟著消亡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的科研院所和高校。    在王陽元看來技術的轉化裡面最難的可能就是機制問題。
  • 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科技成果轉化...
    會議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八月瓜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聯合主辦。會議於11月20日進行了「走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高級研修班「課程,組織了「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及實踐、科研項目智慧財產權全過程管理、中科院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專題研修,並參觀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21日舉辦的「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內容更加豐富,分為9個主題演講和成果對接交流。
  • 信陽師範學院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中心揭牌
    尹安偉 攝  4月26日正值第20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當日上午,信陽師範學院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信陽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孫雲宏、副局長陳長傑,信陽師範學院副校長餘本海、科技處副處長宋力等出席揭牌儀式,孫雲宏同餘本海為該中心成立揭牌。  餘本海表示,信陽師範學院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已連續三年被評為河南省高校智慧財產權綜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十快高校」。
  • 「遠非最後一公裡」:從科技成果轉化總被放在報告最後一頁說起
    在2020年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家學術生態與創新文化主題沙龍上,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副主任陳耀軍這一發問,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是全國唯一經省級政府批准設立的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其重要使命是幫企業轉型、幫老師創富。
  • 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舉辦「創新轉化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
    陳志軍介紹了市北區近幾年在打造區域創新中心、助推新舊動能轉化方面的眾多舉措,認為英國劍橋大學和山東大學在創新轉化領域做出了有益探索並取得成功實踐經驗,期待此次論壇的舉辦推動市北區科技創新轉化服務、優化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工作邁上新臺階,做好一體化服務。
  • 新模式助力我市科技創新 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即將建成運營
    此外,該中心還將承接三大公共服務平臺:蘭州技術交易市場平臺、技術市場管理及稅收減免服務平臺和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並將搭建蘭州市科技成果技術交易平臺,發布技術需求,發布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舉辦技術轉移轉化洽談等活動,營造技術交易氛圍,提供技術交易平臺;進行認定登記技術合同,認定可享受減免稅的技術性收入和提升技術合同交易額,加快促進高校與企業、企業與企業、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宣傳貫徹和組織實施有關技術市場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服務平臺),提升科研院所的科研儀器設備對外服務率
  • 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轉換
    對於高校來說,一是擴大了自主權,這將加快成果轉化的速度和效率,同時也對成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明晰了產權和利益分配,為辦好學科性公司提供了政策依據,也對優化成果轉化投融資模式、健全市場導向機制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對領導人員轉化科技成果進行分類管理,堅持了按勞分配原則和從嚴管理要求。
  • 中山大學智慧財產權轉化基金成立,助力廣州打造創新創業中心
    大洋網訊 7月9日,中山大學藥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專場對接會暨廣州高校院所成果轉移轉化常態化精準對接會第十一期活動舉辦。本次活動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中山大學藥學院、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州市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承辦。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
    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三個痛點
    但國家尚無對科技成果轉化經理人的明確職稱系列,不過部分城市已展開自行探索——上海已有相關政策文件,並有待具體落實,成都已落實全國首個初、中級技術經理人職稱評定辦法,北京、天津、山東等地也已有相關政策。專家們也提醒,經理人晉升渠道的建設不能盲目進行。成曉建說:「人才分級固然重要,但目前尚未到分級的成熟時機,因為無論技術還是人,培訓必須與實踐相結合。
  • 八月瓜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 「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
    會議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八月瓜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聯合主辦。會議於11月20日進行了「走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高級研修班「課程,組織了「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及實踐、科研項目智慧財產權全過程管理、中科院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專題研修,並參觀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21日舉辦的「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內容更加豐富,分為9個主題演講和成果對接交流。
  • 讓「雙一流」高校成醫學科技成果轉化領跑者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尤為重要。在國家科技創新驅動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重要時期,醫學創新是醫學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強衛生健康領域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也是國內醫學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的共同使命。
  • 開放辦學市場主導激勵導向科技成果轉化的青科大經驗
    這是學校多年來始終堅持開放辦學、堅持市場主導、堅持激勵導向,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動寫實。2020年,青科大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獲批的3所非部屬高校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高校。在《2020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中,青科大實現轉化244件,居全國第57位、省屬高校第1位。
  • 中科院成果轉移轉化:十大典型模式—新聞—科學網
    ,走出了一條各具鮮明特色、成效顯著的成果轉移轉化和資產管理之路,形成了與所在地區產業相匹配的十大典型模式。蘇州納米所在資產管理上形成了特色做法:一是設立專門資產管理機構;二是對於地方投資建立的公共服務平臺實行獨立核算;三是對於院地雙方共同投資的資產實行共同管理。 2.西安光機所自創基金模式 西安光機所模式最大的特點是「自創基金」引領科技成果轉化。
  • 泉州打好「組合拳」 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作為民營經濟大市,這幾年來,泉州一直在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模式,這時企業科技創新的「短板」就顯得特別明顯;而與之相對的,泉州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成果卻經常「養在深閨人不識」,無法及時得到轉化。出臺政策 完善科研成果轉化體系今年1月份,《泉州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意見》出臺,這是泉州第一份專門為構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而出臺的政策文件。文件主要針對泉州高校、科研機構較少,民營企業眾多且研發實力不強的現狀,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和實施路徑。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發布:科技成果越來越值錢了
    2020年5月13日,《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在北京發布。此報告由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編寫,並在全國出版發行。這是該報告的第二次發布,去年曾發布2018年度報告。
  • 浙報關注丨大膽探索科技成果轉化路徑 寧波這樣讓科創「落地開花」
    3年多來,這座製造業之城從頂層設計入手,依託民營經濟活力強這個先天優勢,不斷破題,持續探索,形成了不少富有寧波特色的新經驗和新做法,為創新資源較為薄弱的城市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啟發和借鑑。作為衡量科技成果轉化實效的重要指標,今年1~4月,寧波全市達成技術交易781筆,總額83.2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逾3倍,技術交易總額佔全省的1/3強。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奇點中心圍繞高教園北航等入駐高校一流學科和重點學科,聚焦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生物醫療產業領域,通過服務平臺建設、公共設施開放共享,與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和專業技術經理人隊伍打造等方式,加強高校之間、高校與周邊的互動發展,強化高教園區與創新基地的融合聯動。截至目前,奇點中心已正式落位兩個孵化平臺。
  • 高校科研項目管理和科技查新協作關係
    這9大系統與上述4個動態管理過程一起形成了一個科研項目過程管理的系統過程。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主要職責是制定高校科技發展規劃、科技政策、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傳遞最新科技信息,負責各級各類科技項目的申報、立項、項目實施管理、科技成果管理與轉化等工作。  科研能力和科研組織管理水平反映了一所高校科學研究的實力,因此科研管理工作日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