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7月9日,中山大學藥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專場對接會暨廣州高校院所成果轉移轉化常態化精準對接會第十一期活動舉辦。本次活動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中山大學藥學院、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州市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承辦。並得到廣州中大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黃花崗科技園管委會、廣東省創業投資協會、廣州創投學院、廣州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越秀區分中心、廣州中科粵創孵化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為大會致辭,他表示,經歷改革開放40年,我國的通用技術問題得到解決,但關鍵核心技術如晶片等尚未得到很好的發展。要推動核心技術前進,需通過「科學發現、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和生態優化」四個步驟實現。廣州目前圍繞這四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去年廣州的高企數量超過10000家;《自然》雜誌發布的2018年全球科研城市50強中排名的25名。此外,王桂林還指出,下一步市科技局將會探索更多科技連結資本的模式,將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和政策鏈有機結合,營造我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良好氛圍,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
中山大學產業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廣州中大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瑞表示,中大智慧財產權公司作為中山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為學校科研人員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同時,中大智慧財產權公司也建立了以成果轉化為依託的醫療產業服務平臺,推動健康醫療領域的發展。
中山大學科研院產學研處處長範瑞泉表示,中山大學科研院有義務推動成果轉化工作在廣州落地,助力廣州創新發展。在7月,將會有3場成果轉化精準對接會在廣州舉辦,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成果轉化的最大效益。
陳新滋院士做專題講座
隨後,中山大學智慧財產權轉化基金合作籤約儀式隨即展開。據了解,中山大學智慧財產權轉化基金是由廣州中大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與廣州中科粵創孵化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發起設立,旨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掘好的投資標的,完善股權投資發展環境,助力廣州打造創新創業中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陳新滋以「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發展創新的思考」為題發表演講,他談到目前廣東和香港的醫藥行業發展現狀,其表示,粵港澳地區的醫藥行業基礎不錯,但仍然存在研發水平低、運營效率差、研發周期長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粵港澳各地市應發揮自身豐厚教育資源、眾多科技園區等優勢,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制度優勢,充分進行跨境交流溝通。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也應加強產學研的合作,推動研發及技術轉移,促進科技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最後,在科研成果路演環節,中山大學藥學院的8項科研成果進行了路演。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龍錕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楊耀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