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歷來重視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其中,中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由廣州中山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運營,中山大學南沙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由廣州中大南沙科技創新產業園有限公司運營,廣州中大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中山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工作。
一、廣州中山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工作情況中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科技園」)是科學技術部、教育部認定的國家大學科技園、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是科學技術部認定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園依託中山大學優勢學科,集聚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多元創新要素,構建創新創業生態,提供多元增值服務,開展精準孵化,已建成「中山大學眾創空間」「中山大學留學人員創業園」特色載體、「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和多層次創業孵化服務體系。
2016年以來,科技園培育掛牌上市企業2家,培育獨角獸企業1家,培育廣州「未來獨角獸」1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1家。連續三年(2016、2017、2018年度)獲科技部火炬中心組織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考核評價優秀(A類),廣東省科技廳組織的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運營評價優秀(A類),歷年獲廣州市科技局組織的廣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運營評價優秀(A類);獲中國技術創業協會頒發的2018年度科技創業孵化貢獻獎;2018年入選南方都市報聯合IDG發布的中國孵化器50強,入選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南都創客課題組發布的「中國高校孵化器十強」名單;2019年被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認定為首批「廣州市中小企業服務站」,獲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授予「嶺南酷園區」稱號;2020年7月,獲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認定為「廣東省創業孵化示範基地」。
(一)擴大就業空間、以創業帶動就就業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為響應《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強化科技創新服務支撐創業就業的若干措施》(粵科高字〔2020〕98號)文件的要求,中大科技園規劃50個面高校畢業生的免費創業工位,為高校畢業生提供「零成本」創業服務,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促創業、穩就業、增崗位的重要支撐作用。免費創業工位已於2020年6月1日投入使用,目前已吸引睿視醫療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銀獎項目)、禾午(廣州)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個創業項目入駐。
(二)優化營商環境和創業服務
科技園通過整合學校和社會優質創新資源,針對企業特點分級分類孵化,將自有團隊服務和第三方機構服務結合,線上線下聯動,開展精準化服務,現已形成基礎服務、特色服務、專業服務全方位、多層次科技創業服務體系,為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務。
1.為豐富企業文化內涵,提升企業軟實力,聘請一批在文學、哲學、藝術等方面有一定造詣的專家學者擔任人文導師,「以文化藝術之美,蓄創新開拓之能」,於2018年首創「日新講堂」,內容涵蓋攝影、繪畫、國學等方面。
2.科技園利用自有資金反哺企業,已建立起圍繞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扶持獎勵體系,協助入園企業開展企業發展規劃,支持企業創新,從初創企業申請智慧財產權到企業上市皆可獲得相關獎勵和資助。自2013年起,利用自有資金對園區企業獲得智慧財產權授權進行獎勵;於2017年設立企業資助並自2018年起實施,內容涵蓋創業資助、高成長性企業資助、引進人才資助、創業競賽資助等。
3.科技園致力於打造「平臺化、信息化、專業化」的智慧園區,於2012年起自主研發服務與管理信息化平臺,並根據企業使用需求和服務管理需要逐年對平臺進行迭代升級。2017年平臺延伸出微信服務號、訂閱號和企業號,實現手機端移動互聯、與企業點對點實時通訊,實現企業從入駐到畢業全周期的跟蹤、管理與服務,園區企業通過該平臺可以辦理入退園、實時更新企業信息、提交服務需求、申請資助獎勵、查詢服務進度、報名參加創新創業活動等。2019年完成科技園孵化服務微信小程序開發,集成了活動報名、園區企業招聘信息發布、政策推送、問卷調查、項目入駐申請提交、企業資助和獎勵申請提交等功能,未來將上線更多服務功能,實現孵化服務個性化、精準化和「一站式」「指尖」辦理。
圖1:中山大學科技園孵化服務微信小程序界面截圖
4.為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科技園特邀園區企業「等一朵花開」創始人林帝浣老師(「小林」微信公眾號創始人,知名漫畫家,中山大學教師,二十四節氣申遺水墨畫、央視《中國詩詞大會》舞臺背景畫創作者,漫畫作品登上高考卷,多篇原創推文閱讀量位居公眾號排名榜首)以創新創業為題材進行漫畫創作,讓創新創業理念深入民心,激勵創業者發奮圖強,鼓勵潛在創業者勇於嘗試。漫畫以十二生肖為背景,將中國傳統文化、康樂園(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的特色紅樓與創新創業完美結合,為創業者傳遞正能量。
圖2:中山大學科技園創新創業漫畫
(三)疫情期間雙創新亮點
疫情期間,科技園推出一系列支撐企業復工復產措施:
1.科學防疫,基於現有的服務與信息化系統,啟用「中山大學科技園」微信小程序,發放電子準入證提高入園效率。啟動遠程服務,優化各類業務辦理流程,發布線上服務流程,一如既往地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保障園區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2.為緩解園區企業資金壓力,增強創業者信心,科技園第一時間推出延期收取相關費用措施。開展減免企業租金暖企行動,紓解中小微企業困難,提振創業者信心,共計減免租金509.8萬元。
3.及時打造「i雙創直播」線上平臺開展服務,組織線上政策宣講、推出線上「雙創」培訓等,持續輸出優質孵化服務。從疫情發生至9月16日,共計開展各類線上線下創新創業活動17場次。
4.聯合學校學工部(校團委)主辦「2020年廣州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暨『中大科技園杯』第十三屆贏在中大創新創業大賽」,共吸引了12所高校226個項目報名參賽,決賽通過直播形式開展,吸引了2.95萬人次觀看,通過「以賽促創」的形式,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
圖3:科技園主辦的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現場
5.積極組織園區企業參加廣州市「春風行動2020」3月網絡招聘會、廣州市人社局開展的2020年上半年「陽光就業」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中山大學2020屆畢業生空中雙選會之「校友企業」專場等線上招聘活動,通過招用應屆畢業生資助等形式鼓勵企業吸納應屆畢業生就業。
(四)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設
2019年,科技園新上線中山大學科技園培訓與孵化平臺(https://iee.sysusp.com/),該平臺是「網際網路+」應用於雙創領域的實踐,集創業培訓、創業課堂於一體,已開發上線創新創業培訓課程51門,其中與學校高等繼續教育中心聯合錄製30門,翻譯國外優秀公開課11門,邀請園區成功創業企業負責人錄製科技園優秀創業者訪談10門,成為構建雙創人才培養的立體式、一站化平臺。該平臺運行至今,註冊用戶數9796人,培訓創新創業學生約5萬人次。
圖4:中山大學科技園培訓與孵化平臺(https://iee.sysusp.com/)
二、廣州中大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工作情況
近年來,國家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制度及方案體系,高校作為最主要的科研力量,其科技成果轉化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有著重大意義。在「十三五」期間契合國家及高校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背景下,為加快和改善中山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2017年由學校中大資產經營公司全資成立了廣州中大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產公司」),充分利用中山大學完備優質的學科體系和科研成果,結合活躍的資本市場和社會資源,以市場化運作模式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發明創造的活力和潛力,促進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發揮高校在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地方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學校自2017年成立公司以來,通過制度明確學校與公司的關係,依賴於完整服務體系的搭建、成果轉化渠道的拓寬,真正的做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充分發揮科技「紅娘」的作用。知產公司通過承辦或協辦各類對接會、展會、路演等50多場活動,將中大科技成果進行有效推廣嫁接市場企業資源,同時與生產力促進中心、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廣東智慧財產權保護協會等行業協會和部門建立了良好了溝通機制,獲取企業資源關注企業技術瓶頸。中山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從2018年4478萬元32項專利,到2019年1.17億元48項專利,2020年上半年完成了14億元的金額及91項專利的轉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其中化學院石墨烯技術轉讓金額2000萬元,生命科學院轉讓金額1億元,中山大學眼科中心一項專利轉讓價格高達13.8億元,其餘百萬元項目17項。專利轉讓涵蓋多個領域,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一定貢獻,同時也證明了中山大學多學科發展取得突破。中山大學因此於2019年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首批高校國家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教育部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榮譽稱號;2020年獲批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
三、廣州中大南沙科技創新產業園有限公司工作情況
廣州中大南沙科技創新產業園有限公司是根據廣州市政府和中山大學建立市校戰略合作籤署的「共建中山大學南沙科技創新產業基地」框架協議,由廣州市政府、中山大學和南沙區三方共建,依託中山大學雄厚的科技創新資源,圍繞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建設以中山大學藥學院為核心人才技術等創新支撐的,融合「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業化應用—企業孵化」於一體的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和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專業從事創新藥物、大健康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新產品研發,成果轉化、公共技術服務和創業孵化。
中大南沙產業園已建成生物醫藥領域各專業研發中心14個,研發實驗室面積10000平方米,中試或產業化示範生產線面積約5000平方米,各類大型科研實驗設備設施200多臺/套;圍繞生物醫藥領域關鍵技術創新,引進陳新滋院士創新創業團隊1個、吳傳斌教授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創業團隊1個,入選2016年、2018年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和本土創新科研團隊,高級職稱人員達80人,科研人員比例佔90%以上;承擔或參與國家、省、市、區各級科技計劃40多項,2015年獲批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中山大學南沙研究院),聯合申請獲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1個、廣東省工程研究中心3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1個;開展技術服務與成果轉讓200多項;申請各類智慧財產權160件,其中發明專利120件;孵化生物醫藥高科技企業20多家,其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家。
中大南沙產業園已基本搭建生物醫藥臨床前全鏈條研發實驗平臺,平臺在高端人才團隊引進、關鍵技術創新、成果熟化轉化、項目孵化等創新創業方面建立了高效優質的服務體系,能為創新創業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園區在研I類創新藥物2個;取得中藥複方製劑新藥臨床批件1個,正在進行II期新藥臨床試驗;開展國家第一批發布的中藥經典名方目錄中的29個製劑處方研究,經典名方製劑研發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展望未來,中山大學雙創示範基地將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發展機遇,堅持「創新協同,開放共享」的高質量發展理念,著重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科技企業培育孵化、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為發力點,建設國內高校一流的雙創示範基地。(廣州中山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