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雙一流」高校成醫學科技成果轉化領跑者

2021-01-19 健康報醫生頻道

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段麗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政治、經濟、大眾健康等方面帶來巨大影響。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尤為重要。


在國家科技創新驅動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重要時期,醫學創新是醫學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強衛生健康領域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也是國內醫學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的共同使命。


就「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而言,科技創新及服務社會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是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北大醫學不僅在醫學研究方面不斷有理論創新和突破,也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碩果纍纍。我們希望通過搭建醫學科研及成果轉化的交流平臺,加快高校、醫院的科技成果孵育轉化,共同推動健康中國和科技強國戰略的實現,最終惠及百姓健康。



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肖淵:一直以來,北大醫學成果轉化工作緊緊圍繞「四個面向」開展,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視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面向經濟主戰場,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創新引領醫學發展。


近兩年,北京大學醫學部連續出臺技術轉讓、技術入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科技成果評估備案等多個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覆蓋成果轉化的洽談、評價、評估、公示、審批、合同、分配、保護等全流程。


優秀的團隊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北大醫學不僅擁有專業化人才的主力部隊,各學院、臨床醫院的成果轉化支持部隊,還擁有北大醫學科創中心的市場化運作團隊,以及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提供的政策指導與專業支持。目前,北京大學醫學部共有29人持技術經紀人證書。


團隊建設中,人員激勵機制是重要一環。北大醫學採用醫學部佔15%、科技成果發明人所屬學院(系、所、中心)佔15%,科技成果發明人團隊佔70%的模式進行分配,同時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科技人員一定比例的免稅激勵。此外,技術完成人員還將獲得70%技術股權。


醫學院校要肩負起科技創新和建設健康中國的使命。北大醫學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為核心的開源體系構建思路,打通國內外多元化轉化渠道,打破學部、學科間壁壘,協同創新,全力做大、做強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成果轉化部項目主管宋馳: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技成果作價近10億元,投資成立8家科技公司。年籤訂橫向課題科技合同1500餘份,年合同金額約5.5億元,年申請專利400餘項,授權專利300餘項,轉讓許可約50項。


其中,橫向合作的醫學人工智慧領域,消化內鏡影像實時輔助診斷系統於2017年3月籤訂橫向合作開發協議,2020年4月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認證,並上市銷售。


在3D列印領域,2015年10月,華西成功實施全球首例「3D列印金屬生物脛骨假體置換保肢手術」,2020年8月,成功完成全球首例3D列印定製化次全骶骨支撐體植入手術。目前已經申請專利15項,研發5種3D列印修復體用於臨床。


此外,在專利許可和專利權轉讓、作價投資入股等方面,華西醫院近些年也碩果纍纍。


上述成績的背後是華西在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以「政、醫、產、學、研、資、用」協同創新,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圈,從而有效推動了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目前,華西已經逐步完成了技術轉化機構、轉化平臺、科技公司、成果轉化基金、專業孵化器、創新聯盟、品牌會議培訓等的搭建與創辦。同時,藉助政策制度保障和專業化團隊,形成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圈。



中山大學科研院橫向處處長、中山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範瑞泉:2016年~2019年,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與成果轉化相關的政策達69項,涉及健全成果轉化隊伍建設、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規範成果轉化程序規則、落實成果轉化權責、保障成果轉化人權益、免除成果轉化決策責任等六大領域。


科技成果轉化需要政策制度保障,也需要加強風險防控。有數據顯示,校園95%以上的成果轉化與專利相關。在進行專利申請過程中,務必要注意以下幾個風險點:


一是職務發明是否署名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因此,職務專利發明人或設計人只享有獲得獎勵、報酬的權利和署名權利,卻沒有獨自使用、佔有、處分專利的權利。


二是關聯關係是否主動披露  有關聯關係需公開披露,否則屬於弄虛作假。確有關聯關係者,為確保轉讓公開、公允,不能採用協議定價,要進行掛牌交易或拍賣。


三是關於共同申請專利是否合理  需要強調的是「發明人」是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協助做實驗、測序等僅是技術服務,不能作為發明人共同署名。


四是是否按制度和流程執行  尤其是某些激勵措施是否「依法進行」。

相關焦點

  • 北航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宣布成立!醫學成各高校爭搶的硬核學科!
    據悉,後期該學院將探索醫工交叉融合發展醫學學科的新模式,以北航的工科優勢來拓展醫學前沿領域,建立北航特色的一流醫學。誠如,出任此次北航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樊瑜波所言,醫學的源起和發展從來離不開工程科學和技術,當今每一個醫學前沿的背後都能發現工程科技前沿的關鍵性支撐。此消息一出,即刻引起眾人關注。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Cell論文?
    而中國科學院大學增幅最為明顯,從「雙一流」建設前的4篇增至「雙一流」建設後發表35篇。2012-2015年,僅有28所高校作為作者單位在Cell上發文。其中,有1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表論文88篇,3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發表論文9篇,6所非「雙一流」高校發文10篇。而在2016-2019年的四年時間內,有72所高校在Cell上發文。
  • 通大培養出6位 雙一流高校醫學掌門人
    晚報訊 5月23日,華東師範大學醫學與健康研究院正式揭牌。南通大學校友、國際知名腎臟、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研究專家、大連醫科大學副校長管又飛任華東師範大學醫學與健康研究院名譽院長。
  • 盤點首批設有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6所高校,均為雙一流大學
    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是高校組織和整合科技資源的機構,是進一步推動產學研工作進行的重要平臺,主要擔負開發和推廣共性技術、參與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及技術轉移、加強國際技術創新合作為企業提供創新綜合服務等五大任務。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論文?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延續強勢增長的同時,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非雙一流高校也成長為內地高校頂尖論文產出的重要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南開大學3所在2012-2015年沒有N&S發文的高校,在首輪「雙一流」建設期內,完成了從「0」到「10」的突破。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奇點中心圍繞高教園北航等入駐高校一流學科和重點學科,聚焦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生物醫療產業領域,通過服務平臺建設、公共設施開放共享,與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和專業技術經理人隊伍打造等方式,加強高校之間、高校與周邊的互動發展,強化高教園區與創新基地的融合聯動。截至目前,奇點中心已正式落位兩個孵化平臺。
  • 「雙一流」高校發力醫學:西北大學成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
    本文圖均為 西部網 圖近一年來,「雙一流」高校通過成立醫學院等教研機構方式發力醫學的態勢引人關注。據《中國科學報》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已有32所建立或籌建醫學院,比例高達76%。「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也不甘落後,最新一例便是位於陝西西安的西北大學。
  • 衝刺「雙一流」!這兩所高校分別建立重磅實驗室
    近日獲悉,深圳大學與龍華區人民醫院成立醫學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同時昆明理工大學將迎來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頻頻動作,實為「雙一流」而衝刺。昆明理工大學2、兩所雙非高校建設成果據網友們的預測,深圳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均有很大的機會進入下一輪
  •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管理實踐探索
    摘要: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有力破除了束縛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體制障礙,為高校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清華大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法律精神,不斷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管理機制,一方面,暢通渠道、完善流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高效運行;另一方面,加強規範管理,保障學校權益和教學科研環境,堅持兩手抓,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 電子科技大學,985工程、雙一流大學,信息高校的首選
    2017年進入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行列,被譽為「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國家級傑出人才總量(不重複計算)達267人,其中兩院院士(含雙聘)11人,IEEE Fellow 22人,「萬人計劃」入選者17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計劃」9人),「長江學者」40人。
  • 標誌性成果突出 西北大學召開「雙一流」建設總結評估專家論證會
    9月12日,西北大學在太白校區召開「雙一流」建設總結評估專家論證會。專家組對西北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考察和評估,對該校「雙一流」整體建設、地質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和考古學一流學科培育進展及成效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首輪周期的各項主要任務均已完成,成效顯著,標誌性成果突出,並對該校「十三五」時期改革發展舉措經驗給予了高度評價。
  • 又一位通大校友任雙一流高校醫學「掌門人」
    我國渤海發現的墾利6-1油田確認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提煉成汽柴油後,可供100萬輛汽車行駛20餘年。江蘇發布23條意見做好利用外資工作,明確加強招商引資激勵,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分配機制。看南通27日,市委書記徐惠民赴蘇錫通園區調研。
  • 中南大學和吉林大學加入「雙一流」醫學聯盟,名校抱團成為趨勢
    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結束的第二屆「雙一流」醫學建設論壇上,全國各地的醫學教育單位齊聚一堂各抒己見為醫學「雙一流」建設建言獻策,在此次論壇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在原有的九個聯盟理事單位基礎上增加了中南大學和吉林大學。
  • (科技)科技加持,提升「逆商」——黑龍江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新觀察
    新華社哈爾濱1月14日電題:科技加持,提升「逆商」——黑龍江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2020年研發投入4000多萬元,北鬥導航產品銷售量比去年翻了兩番,無人農場試點在黑龍江4個農場推進,即將推出新一代北鬥智能終端產品……新年伊始,黑龍江惠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曬出一張亮眼成績單
  • 「雙一流」高校之寧波大學!
    寧波大學校園標誌  【引言】  東海之濱,甬江之畔,坐落著我國最年輕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它就是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寧波大學」。  作為寧波市的「高教窗口」,寧波大學正在朝著綜合性研究型高校的目標奮勇前進,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上一個文章,小編詳細地講述了新晉「雙一流」南京林業大學的發展和實力,今天,小編詳細地敘說一下新晉「雙一流」寧波大學。  【正文】
  • 雙一流:2017年雙一流大學名單公布(網測完整版)
    對此,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今天(12日)的發布會上表示,遴選"雙一流",部屬高校與地方高校平等。目前教育部正在組建遴選專家委員會,今年上半年將公布第一批建設學校和學科的名單。"雙一流" 不是211、985升級版什麼是"雙一流"?陳寶生解釋為八個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標準是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機融合。"
  • 毛主席親題校名,創造多個世界第一,此雙一流高校坐擁頂尖實力
    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協同創新計劃"重點建設並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就坐落於此。西南交通大學1896年建校,前身為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學府,是中國土木工程、礦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同時也是"交通大學"最早兩大源頭之一。
  • 謝建輝:從嚴治黨 立德樹人 爭創「雙一流」
    謝建輝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調研時強調 從嚴治黨 立德樹人 爭創「雙一流」 華聲在線10月3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鄧晶璡)根據省委領導聯繫高校制度有關要求,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謝建輝於29日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調研。
  • 深圳:爭取南科大等高校進入「雙一流」
    01 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方案: 爭取深大、南科大等高校 進入國家「雙一流」名單
  • 瞭望| 地方高校如何逆襲世界一流大學——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
    搶佔科技創新話語權    《瞭望》:放眼世界一流大學,都有一個重要標誌,那就是擁有一流的學科和研究成果,上大要攀登世界一流大學,在促進原創性科研成果產出方面有何思路和實踐?同時,學校明確卓越導向,對高產出實行強激勵;突出包括代表性成果等在內的貢獻度評價,讓有貢獻、有成就的人真正有榮譽感、獲得感,破除高校評價人才的唯論文、唯帽子問題。    通過這些改革,上海大學近年湧現出一批亮眼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