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Cell論文?

2020-09-24 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


Cell雜誌作為當前生命科學領域最為知名的雜誌之一,自1974年創刊以來,已經發表了諸多諾獎級別的重要發現:1983年,保羅納斯發現細胞周期的關鍵調節因子,並因此斬獲20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85年,伊莉莎白·布萊克本等學者發表了端粒酶的相關研究,並因此斬獲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06年,山中伸彌發表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研究的研究成果,並因此斬獲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些卓越的研究成果使Cell在短短數十年內與Nature、Science齊名,成為世界自然科學研究領域又一舉足輕重的期刊,而Cell期刊的發文數也被視為評價科研機構生命科學領域頂尖學術產出的重要指標。


今年正值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國內高校發表Cell論文(只包含類型為Aritcle的論文)最多呢?軟科整理了2012-2019年中國內地各大高校作為作者單位(包含第一完成單位和其他完成單位)在Cell上發表的研究論文信息,對各大高校在雙一流建設前後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



第一輪「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內地高校發展勢頭迅猛,Cell發文總數從2012-2015年107篇增長至2016-2019年275篇增幅達到157%。而中國科學院大學增幅最為明顯,從「雙一流」建設前的4篇增至「雙一流」建設後發表35篇。


2012-2015年,僅有28所高校作為作者單位在Cell上發文。其中,有1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表論文88篇,3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發表論文9篇,6所非「雙一流」高校發文10篇。而在2016-2019年的四年時間內,有72所高校在Cell上發文。其中27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文154篇,14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發文56篇,31所非「雙一流」高校發表論文65篇。


兩相對比,不僅發表的論文數量呈井噴式增長,覆蓋的學校也明顯增多。除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強勢增長,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非「雙一流」高校也持續發力,各高校在頂尖論文產出方面均有亮眼成績。


四所上海高校表現優異


在2016-2019年發文數TOP10中,有4所上海高校上榜:上海科技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在「雙一流」建設前後發文總榜上,他們也同時榜上有名,體現了上海高校在生命科學領域卓越的學術地位。


作為一所小規模、高水平的研究型、創新型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在2016-2019年的發文數與北大並列全國第三,僅次於中國科學院大學和清華大學,遙遙領先於其它非「雙一流」高校。


復旦大學在2016-2019年的發文數位居全國第5,「雙一流」建設前後在Cell發文都超過了10篇,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延續強勁勢頭。在2019年10月3日,Cell在線發表了樊嘉院士課題組參與合作的中國科學家團隊的研究成果:繪製出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全景式肝癌隊列的基因蛋白組學圖譜,多維度地揭示從基因突變到轉錄以及蛋白質翻譯的整個過程,為肝癌精準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2020年9月21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院士獲得第三屆「世界傑出華人醫師霍英東獎」,這是世界華人醫師唯一最高獎項。


Cell網站截圖


「雙一流」建設開展以來,上海交通大學在Cell新增了9篇發表論文,無論是2016-2019發文數還是Cell發文總數,都排名全國第6。頂尖雜誌論文發表漸成常態。


2017年12月29日,雷鳴課題組在《Cell》雜誌上發文,首次揭示了端粒酶被招募到端粒上這一過程的分子機制及其結構基礎,為研製端粒酶作用通路上的抑制劑從而用於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奠定了基礎。


2018年10月26日,雷鳴課題組又在《Cell》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人源關鍵核酶RNase P催化tRNA前體加工成熟的分子機制。這是第一個高解析度的人源RNase P 結構——這一原創性的工作大大推動了核酶催化這一領域的發展,解決了困擾該領域科學家近幾十年來的難題。雷鳴也因該項目獲得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雷鳴,圖源: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在生命科學領域,上海交通大學設立了四大院系: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農業與生物學院、醫學院、藥學院,充分發揮學科齊全、研究力量雄厚的優勢,在多個研究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走出了一條具有「交大」特色的生命學科跨越式發展之路。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圖源:學校官網)


一向以工科見長的同濟大學近4年也在Cell上發表論文8篇,躋身前十。近5年,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獲批科研經費超一億元,學科建設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已在生命科學多個方面做出了有特色的工作。2019年10月10日,同濟團隊與麻薩諸塞州大學醫學院在《Cell》上聯合發表論文,首次發現並證實了生殖細胞應對病毒入侵的免疫應答機制。該論文的第一共同作者之一是來自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90後」直博生餘天雄,科研「後浪」實力不容小覷。


2017年,上海推動建設生命科學創新中心;2018年,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政府共建張江藥物實驗室、G60腦智科創基地、傳染病免疫診療技術協同創新平臺3個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平臺,進一步充實上海生命科學高端創新力量;在上海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越來越多的導師鼓勵年輕學子放下對前途的顧慮,挑戰世界級難題,在原始創新上發力。上海作為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重鎮,始終站在世界前沿,有望未來「領跑」國際相關生命科學研究。


多所醫科大學完成突破


既然是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醫學類高校的成績自然是最為突出的,內地有16所醫藥類大學成功在Cell上發文,其中11所是在「雙一流」建設以來完成的。


首都醫科大學作為非「雙一流」高校是其中的佼佼者。2016-2019年,首醫大發文6篇,不僅實現了零的突破,位列全國第10,還是榜單中僅次於上海科技大學的非「雙一流」高校。在2020軟科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中,首都醫科大學高居第二;學科排名方面,該校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和護理學都在中國醫藥類大學中名列前茅。

首都醫科大學(圖源:學校官網)


在「雙一流」建設以來發文數前20的高校中,非」雙一流」高校上榜的的還有廣州醫科大學,該校在「雙一流」建設期內完成了發文數從0到4的跨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廣州醫科大學的展現出了強有力的科研水平。


疫情早期,雖然我國毒株已分離,但由於國際和國內hACE2轉基因小鼠保有量有限,繁育耗時長,臨床症狀不典型,診療方案、藥物、疫苗和致病機制體內驗證嚴重滯後。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探索利用腺病毒載體,在小鼠肺臟轉導表達hACE2,建立國際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動物模型,可應用於新冠肺炎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致病機制等多方面研究——這一研究成果已經於2020年6月10日在Cell雜誌在線發表。目前,該模型已共享給我國多家單位。

Cell網站截圖


「雙一流」建設以來,醫學類高校在Cell的發文數從5所學校9篇增長為16所32篇,不管是高校還是學科都進步明顯。


9月20日,溫州醫科大學發起成立了海西醫學聯盟,攜手廈門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等8所高等院校,將從加強學科建設、提升區域特色,強化人才培養、促進交叉發展,促進隊伍建設、加強合作交流,增強科研合作、彰顯國際影響等方面,推進醫學領域的合作交流。


中國有著龐大的醫療需求市場,如果能一手抓臨床、一手抓科研,通過更多高質量學術成果的發聲,促進中國醫學學科的發展,提升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醫學類高校將邁上新的臺階。


施一公領航西湖大學


2018年,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短短兩年時間內,西湖大學已經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Cell論文3篇,在非「雙一流」高校中的發文數與南通大學並列第4。值得注意的是,以西湖大學名義發表的三篇通訊作者都是校長施一公。


其中,施一公團隊在2019年3月15日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發表了《催化激活狀態的酵母剪接體結構揭示RNA剪接分支反應的機理》一文,成為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成功捕獲並解析了RNA剪接過程中所有完全組裝剪接體高解析度三維結構系列成果的團隊。

Cell網站截圖


而這三篇論文的作者中,施一公的兩大女弟子也都榜上有名:萬蕊雪,2016年入選了中國科協評選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全國5人名單;2018年因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當選年度青年科學家獎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2019年,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白蕊,2018年入選 「未來女科學家計劃」,;2020年3月1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獲得「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這兩人都是從清華大學畢業以後,放棄了其它機會,赴西湖大學跟隨施一公導師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20年疫情之下,西湖大學實力依舊「在線」。5月28日,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組大數據實驗室同合作團隊的新冠肺炎研究論文,揭示了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種獨特的分子變化,並找出了重症患者一系列特徵性的重要生物標誌物,將有望為預測輕症患者向重症發展提供導向。

圖源:西湖大學官網


西湖大學立足於「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有科研精神,更有家國情懷。相信未來西湖大學在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原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能繼續作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貢獻,為中國高等教育,尤其是科研方面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


生命科學已被實踐證明是諸多疑難疾病的有效切入點。近年來,生命科學學科發展迅猛,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也不斷取得進步,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各項新理論、新技術、新應用成果不斷湧現。在「雙一流」建設中,高校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科研成果,不僅可以支持學術長足發展,還或將成為未來醫學發展的重要一環。


來源:軟科

相關焦點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大學發表的Nature、Science和Cell論文最多?
    校友會2016-2020年中國大學CNS論文排名,清華大學雄居第一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哪些大學發表的Nature、Science和Cell論文數量最多?哪些高校躋身2016-2020中國大學CNS論文排名50強?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論文?
    時值首輪「雙一流」收官階段,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 2012-2015年,中國內地僅有32所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其中的1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文90篇,9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發文10篇,4所非雙一流高校發文8篇。
  • 2012-2019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發文變化,哪些高校發表最多?
    N&S,Nature和Science,國際上最為知名的兩大綜合性學術期刊,被譽為科研領域的皇冠,以成果質量高、發表難度大、影響力廣泛著稱。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
  •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農大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折合數全國最高!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農大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折合數全國最高!根據第三方機構分析,「雙一流」建設以來,我校在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方面列全國高校第一。眼下正值「雙一流」收官階段,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有哪些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方面表現優異?軟科整合了雙一流建設以來的兩批次獲獎數據,對各大高校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西南大學衝進全國第18位
    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分類排名、2020年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等系列榜單。在2020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中,西南大學表現亮眼,以5星成績位列全國第18位,進入中國一流大學行列。艾瑞深校友會網2020中國大學排名評價體系採用教育教學質量、高層次人才、優勢學科專業、高端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科研基地、辦學層次、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等9大核心指標,涵蓋了400多項評測指標,基本涵蓋國內外其他大學排名的高端質量指標,是目前中國大學評價體系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最為系統全面、評價指標與參評高校數量最多的大學排名。
  • 南京理工大學校長付夢印:學校已經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
    南京理工大學校長付夢印:學校已經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 南京理工大學官網 2017-08-29 14:59
  • 西安交大參加2020年C9高校「雙一流」建設研討會
    11月6日,2020年九校聯盟(C9)高校「雙一流」建設研討會在江蘇蘇州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處長德吉夫,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瞿振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王戰軍、丁雪梅、張淑林,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領導和「雙一流」建設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 深圳:爭取南科大等高校進入「雙一流」
    01 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方案: 爭取深大、南科大等高校 進入國家「雙一流」名單
  • 這三所211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升格,與985高校並列
    在2017年第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其中所有的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絕大部分「211工程」高校都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分為A類和B類,A類全都是「985工程」高校,B類包括三所「211工程「院校以及三所」985工程「院校。下面將為大家介紹下這三所升格為B類的」211工程「院校。
  • 有哪些非985、211高校,因擁有頂尖學科而進階為雙一流?答案來了!
    有哪些非985、211高校,因擁有頂尖學科而進階為雙一流?答案來了! 首都師範大學建於1954年,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師範,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北京市與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同時也是北京市屬高校中唯一一個教育部授予的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 「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氣象人才搖籃」   學校簡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享有「中國氣象人才搖籃」之美譽,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共建,是國家「雙一流
  • 師範類高校排名,這所新晉雙一流表現不俗,上海師範領銜非雙一流
    北京師範大學的雙一流學科有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語言學。華東師範大學有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3個學科入選了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 「雙一流」高校之寧波大學!
    寧波大學校園標誌  【引言】  東海之濱,甬江之畔,坐落著我國最年輕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它就是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寧波大學」。  作為寧波市的「高教窗口」,寧波大學正在朝著綜合性研究型高校的目標奮勇前進,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上一個文章,小編詳細地講述了新晉「雙一流」南京林業大學的發展和實力,今天,小編詳細地敘說一下新晉「雙一流」寧波大學。  【正文】
  • SCI論文不作為評價指標後,看看哪個大學發的論文比較多?
    2月18日,教育部聯合科技部發文《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指出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與創新貢獻的直接依據,並督促各「雙一流」建設高校檢查修改相關制度文件及「雙一流」建設方案。
  • 衝刺「雙一流」!這兩所高校分別建立重磅實驗室
    近日獲悉,深圳大學與龍華區人民醫院成立醫學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同時昆明理工大學將迎來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頻頻動作,實為「雙一流」而衝刺。昆明理工大學2、兩所雙非高校建設成果據網友們的預測,深圳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均有很大的機會進入下一輪
  • 經濟學最強十大高校,哪些有望衝擊世界一流?
    那麼,到底哪10所高校經濟學實力最強?國內還有哪些高校經濟學學科實力比較靠前?上海財經大學就2017年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來看,中國人民大學無疑是要擺在第一位,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雙雙入選一流學科北京大學要排在第二位,同人大一樣,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都入選雙一流學科建設。北大與經濟學相關的有三大非常牛氣的二級學院——光華管理學院、國發院和經濟學院,這幾大學院出身的本科畢業生大多進入央企,研究生則進入中央和國家經濟管理部門。
  • 中科大:「頂天立地」建設一流大學
    :在「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天(天文學)」「地(地球物理學)」齊全的高校全國獨一無二。中科院在「率先行動計劃」中大力支持中國科大「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把支持中國科大「雙一流」建設作為其重要目標之一。
  • 盤點首批設有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6所高校,均為雙一流大學
    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是高校組織和整合科技資源的機構,是進一步推動產學研工作進行的重要平臺,主要擔負開發和推廣共性技術、參與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及技術轉移、加強國際技術創新合作為企業提供創新綜合服務等五大任務。
  • 名校哈工大和中山大學助陣,深圳「雙一流」建設高校新增至兩所!
    在人們的記憶中,深圳似乎沒有「985」工程院校,也就是現在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只有一所深圳大學還算不錯,但事實上,深圳已經不聲不響中擁有了兩所「雙一流高校」,那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和中山大學.深圳,還擁有南方科技大學這樣的「後起之秀」,雖無「雙一流」之名,部分領域實力已經不遜於那些所謂的「雙一流」高校。
  • 老牌名校河南大學最全介紹,躋身「雙一流」建設高校實力再現!
    河南作為一個人口大省,高校眾多。以河南命名的高校有14所大學,8所高校所在地均為鄭州,剩下的6所分布在河南的5個城市:新鄉市、洛陽市、開封市、焦作市、平頂山市。新鄉市佔了兩所,為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科技學院。鄭州大學作為唯一的211, 深受考生的青睞。老牌名校河南大學雖不是211,但是生物學也入選了一流學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