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哈工大和中山大學助陣,深圳「雙一流」建設高校新增至兩所!

2021-01-09 騰訊網

在人們的記憶中,深圳似乎沒有「985」工程院校,也就是現在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只有一所深圳大學還算不錯,但事實上,深圳已經不聲不響中擁有了兩所「雙一流高校」,那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和中山大學.深圳,還擁有南方科技大學這樣的「後起之秀」,雖無「雙一流」之名,部分領域實力已經不遜於那些所謂的「雙一流」高校。

1、哈工大深圳校區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是哈工大的一個校區,是廣東省深圳市的一所大學。

該校區以全日制本科生與研究生教育為主、非全日制教育為輔,是最早進駐深圳招收本科生的中國九校聯盟(C9)成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哈工大(深圳)近年來的錄取分數線已經凌駕於校本部之上,說明了深圳這座城市對莘莘學子的強大吸引力。

2、中山大學深圳校區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是繼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和中山大學珠海校區之後的第3個校區,成立於2015年,坐落於深圳市光明區。深圳校區啟用後,中大將擁有三校區五校園,其中,廣州校園有3個校園,珠海校區1個校園,深圳校區1個校園。

2018年6月12日,深圳校區正式動工 ,一期建設預計於2020年9月投入使用,之前,深圳校區的學生在廣州校區培養,也就是說深圳校區啟用之前,早已開始招生了。

2020年將是中大深圳校區開啟在深圳辦學的元年,從此,告別了「借宿」廣州校區的尷尬歷史,也是第二所在深圳舉辦本科教育的「雙一流高校」。

中大深圳校區全部建成後,規模很大,深圳在該校區建設上投入的資金將高達300億元。

據悉,整個深圳校區佔地3.333平方公裡,約合4999.5畝,近5000畝的規模絕對是大手筆,也體現了深圳和中大高度重視深圳校區,雙方合作的誠意滿滿。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廣東「飛來」2所985|哈工大深圳校區、北師大珠海校區
    現在,「雙一流」高校建設已取代「985、211」工程,但「雙一流」被社會完全認可還需要一段時間,且「雙一流」高校名單與「985、211」高校名單基本相同。所以,「985、211」仍是當前用人單位錄用應屆大學生考慮的主要依據之一。
  • 中山大學(深圳)和哈工大(深圳),哪個更好?網友:看你學啥
    北京有著名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航,人大等一大群著名高校,這些高校的發展主要得益於位置好,所以人才就多,生源就好,上海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名校,這也是因為上海地理位置好,有錢。那麼問題來了:深圳的名校呢?
  • 深圳的兩所「其他高校」,世界排名卻超大部分雙一流
    在2021三大世界大學排名中,共有約40所內地高校進入全球500強榜單。其中,僅有兩所「其他高校」上榜,剩下的都是雙一流大學。這兩所威武霸氣的「其他高校」被稱為「深圳雙子星」,一所是深圳大學,另一所是南方科技大學。
  • 衝刺「雙一流」!這兩所高校分別建立重磅實驗室
    近日獲悉,深圳大學與龍華區人民醫院成立醫學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同時昆明理工大學將迎來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頻頻動作,實為「雙一流」而衝刺。1、雙非高校新建重磅實驗室據了解,龍華區人民醫院與深圳大學合作成立醫學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將對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信息化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使用進行實踐和探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能加快探索人工智慧在醫療場景的創新應用。
  • 想去深圳讀大學?小編先給你推薦深圳最值得關注的高校
    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大學以創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己任,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
  • 老牌名校河南大學最全介紹,躋身「雙一流」建設高校實力再現!
    河南作為一個人口大省,高校眾多。以河南命名的高校有14所大學,8所高校所在地均為鄭州,剩下的6所分布在河南的5個城市:新鄉市、洛陽市、開封市、焦作市、平頂山市。新鄉市佔了兩所,為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科技學院。鄭州大學作為唯一的211, 深受考生的青睞。老牌名校河南大學雖不是211,但是生物學也入選了一流學科建設。
  • 專家組:哈工大高質量、圓滿完成「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
    9月15日,「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專家評議會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博物館禮堂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微信公眾號 圖近期多所高校發布「雙一流」建設專家評議結果,有專家在評議中提到,一些學校已經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地處東北的學術重鎮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也於近期公布了評議結果。
  • 42所雙一流高校實力分檔分析,這所高分985分到了第三檔引爭議
    作為繼985、211工程後的又一個建設計劃,世界一流建設大學也是寄予了國家很大的期望,也是被國家傾注了大量的資源支持進行建設,對標的也是那些已經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國外著名大學。而如今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由39所985和3所211高校組成,那麼這42所一流大學實力該如何分檔呢?
  • 深圳:爭取南科大等高校進入「雙一流」
    01 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方案: 爭取深大、南科大等高校 進入國家「雙一流」名單
  • 中南大學和吉林大學加入「雙一流」醫學聯盟,名校抱團成為趨勢
    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結束的第二屆「雙一流」醫學建設論壇上,全國各地的醫學教育單位齊聚一堂各抒己見為醫學「雙一流」建設建言獻策,在此次論壇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在原有的九個聯盟理事單位基礎上增加了中南大學和吉林大學。
  • 河南鄭州市最好的5所大學,2所是雙一流,1所水利名校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鄭州市最好的5所大學,雖然在國內排名可能不高,但在河南省內也是名震一方的知名大學:1.鄭州大學-211工程、雙一流大學-軟科排名83位鄭州大學,簡稱「鄭大」,位於鄭州市,是河南省唯一的211工程大學,也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B類高校。在國內大學軟科排名83位。
  • 雙一流的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哪個更好
    這四所大學都是教育部直屬大學、雙一流大學、985大學,在我國大學中都有著很高的地位,是除了清華、北大、浙大、復旦等大學之外的第二梯隊大學。 如果非要排出個名次,那應該是南京大學排第一。
  • 兩所簡稱「撞車」的醫學名校,非985、211,盼入下一輪「雙一流」
    大學的簡稱,就像人的小名,已經形成了高校圈的一種文化,尤其是名校間,對此更加重視和在乎。比如說「南大」,從字面上看至少可以理解為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和南昌大學三所高校。當然,在天津和南昌,仍有人習慣稱南開大學和南昌大學為「南大」,這是避免不了的。其實,高校圈類似的簡稱「撞車」現象並不少見,甚至還引發了很多調侃的段子:寧夏大學叫「寧大」,寧波大學為了迴避,就只能喊「波大」了;如果叫「夏大」,廈門大學總不能叫「門大」吧。不僅在名校間,普通高校簡稱相同的現象也十分常見。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論文?
    自十九世紀創刊以來,兩大期刊已經發表了摩爾根的「果蠅實驗」、引力透鏡效應、DNA雙螺旋結構、南極臭氧空洞等諸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研成果。由於競爭激烈,所有投稿至這兩大期刊的原創文章中僅有不足8%被接收和發表。
  • 這三所211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升格,與985高校並列
    在2017年第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其中所有的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絕大部分「211工程」高校都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分為A類和B類,A類全都是「985工程」高校,B類包括三所「211工程「院校以及三所」985工程「院校。下面將為大家介紹下這三所升格為B類的」211工程「院校。
  • 是時候仔細端詳一下深圳大學了,這所年輕大學能成為中國名校嗎?
    深圳高校群體,如果深圳這座城市一樣,兼容並包,高校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發展,各有特色,充滿創新意識。公辦大學(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中外合作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中國一流大學深圳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等)。
  • 不出所料,2019年哈工大(深圳)在粵理科提檔線再甩本部幾條街
    部分985大學地處中西部受限地域而發展滯後,需通過異地辦學尋求改變,如蘭州大學南通基地(貌似有點涼啦)、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二是國內各城市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勻。「雙一流」高校更多的集中的東部發達身份,更甚者是集中在省會城市,如小西定居的湖南省,僅有的3所985大學、1所211大學都集中在省會長沙。
  • 廣東省67所本科高校點評
    廣東省位於我國華南地區,下轄21個地級市,其中省會廣州和深圳是副省級市。目前全省擁有本科高校67所,其中有5所世界雙一流建設高校。21個地級市中,有15個地級市開設了本科高校(分校區不計入),其他6個地級市暫時沒有本科高校。廣東省本科高校主要集中在省會廣州市達37所,深圳、珠海、肇慶、東莞等各有3-5所,其他城市零星分布有1-2所。
  • 中國最牛的大學科技園,擁有幾十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院
    許多知名高校會選擇信息化和科技程度比較高的城市建立自己的研究院,以更好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自身的科研實力,而深圳虛擬大學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裡聚集了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幾十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院。01.園區的建立和定位
  • 試點將日語俄語納入中考外語科目 2020年深圳教育要這麼做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官網發布了《深圳教育局 2020 年工作思路》。記者了解到,今年將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 30 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 4 萬個以上;新改擴建普通公辦高中學校 2 所,新增普通公辦高中學位 6150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