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雙一流」高校建設已取代「985、211」工程,但「雙一流」被社會完全認可還需要一段時間,且「雙一流」高校名單與「985、211」高校名單基本相同。所以,「985、211」仍是當前用人單位錄用應屆大學生考慮的主要依據之一。
我們知道,廣東本土只有2所「985工程」高校(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跟湖北一樣多,湖北也是2所「985工程」高校(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廣東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有1.15億常住人口,2020年參加高考人數達到78.8萬;
而湖北常住人口只有5927萬,2020年參加高考人數是39.5萬。對比之下,就可以知道廣東是多麼的缺「985工程」高校!
由於「剛需」的存在,省外名校紛紛到廣東來辦分校或新校區。例如,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等等。
在眾多分校或新校區中,有2個比較特別,那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
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
1.哈工大深圳校區辦學歷史
2001年 ,深圳市政府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籤訂市校合作辦學協議,合作創辦「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2002年,教育部批准設立「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2009年,市校籤署合作備忘錄,首次提出開展本科教育。
2014年,教育部批准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籌備舉辦本科教育。深圳市政府與哈工大籤署新的合作辦學協議,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基礎上,合作共建本碩博教育體系完備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2016年,哈工大(深圳)依託校本部(哈爾濱)招收第一屆本科生(共376人)。
2017年,教育部批准哈工大(深圳)正式開展本科教育。
2018年,哈工大(深圳)首次以單獨招生代碼面向全國18個省(市、區)招收第二屆本科生(共760人,其中廣東157人)。
2019年,哈工大(深圳)繼續以單獨招生代碼面向全國20個省(市、區)招收第三屆本科生(共1000人)。
2.哈工大深圳校區師資力量
據哈工大(深圳)官網介紹,哈工大(深圳)由劉永坦、杜善義、周玉、歐進萍、方濱興、魏奉思、任南琪、韓傑才等20餘位兩院院士領銜,形成了以院士為引領、長江學者等為骨幹、「四青」為主體的「大師+團隊」的人才格局。全職教師中有93人次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近80%教師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
3.哈工大深圳校區生源質量
入學成績:2016年、2018年、2019年,哈工大(深圳)在廣東的理科投檔線均居省內高校之首,實現省內高校理科投檔線的「三連冠」。
4.哈工大深圳校區畢業生去向
2020年,哈工大(深圳)首屆本科畢業生中,國內升學128人,其中進入雙一流高校繼續深造的畢業生佔比83.6%,主要升入清華、北大、哈工大、南大、上交大、浙大等知名院校。國外升學的63人共收到了128個海外院校錄取通知,其中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有43個。已籤約就業的畢業生,去向為華為、騰訊、恆大、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銀行、中建八局南方公司等知名單位。
由上可知,哈工大(深圳)不是一般的分校或二級學院,它是哈工大的一個校區,其生源質量比校本部(哈爾濱)還要好,是穩妥妥的「985」高校(校區)。
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
1.北師大珠海校區辦學歷史
2000年,北京師範大學(簡稱北師大)與珠海市政府籤署了合作建設北師大珠海教育園區的協議。
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北師大在珠海設立珠海教育園區。
2004年,學校由教育部批示正式更名為北師大珠海分校,同時開始以北師大珠海分校的名義面向全國單獨招生,在第二批本科B類以上批次招生。
2014年,北師大珠海分校所有專業在廣東省的招生錄取批次調整為二批本科A類。
2019年,教育部正式批覆同意北師大珠海校區建設。北師大珠海分校將從2019年起逐年調減招生計劃,於2021年停止招生,2024年終止辦學。北師大將在廣東省政府、珠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北師大珠海分校以及已協議收回的北師大—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用地、校舍建設北師大珠海校區。
2.北師大珠海校區師資力量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珠海校區將與北師大校本部同水平、同標準辦學定位。這意味著北師大珠海校區與校本部的師資是同個水平、同個標準的。
3.北師大珠海校區生源質量
作為民辦性質的北師大珠海分校,2015年起,所有專業在廣東省的招生錄取批次都調整為二批本科A類;2018年,北師大珠海分校在廣東省外一本線上學生比例達到60%。
升格為「北師大珠海校區」之後,成為北師大的一個校區,與北師大校本部同水平、同標準辦學定位,相信高考錄取分數會提高很多。
由上可知,北師大珠海校區也不是一般的分校或二級學院,它是北師大的一個校區,其師資和生源雖然不一定有校本部(北京)的好,但超過全國不少的「985」高校應該是沒問題的。
結束語
2012年開始,「211工程」和「985工程」就不再新增學校了。廣東採用這種合作辦學方式,引進省外的「985」高校來辦學(校區),不失是一個彌補本身「985」高校緊缺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