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近年來在高等教育領域的頻頻布局,已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顯現成效。
6月14日,中山大學公布了2017年本科招生計劃,今年計劃招生約8000名,包括內地計劃7730名。其中,深圳校區面向全國各省市招生1500人,對比去年首次招生的200人,名額大幅增長。
據了解,錄取考生首先在廣州校區培養2年,2019年遷移至深圳校區就讀。
深圳校區位於深圳光明新區,面積約5000畝,將是中山大學的主體校園之一,預計於2018年9月開始投入使用。深圳校區重點布局「新工科」(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及傳統工科專業升級改造)和醫科學院及專業,服務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今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將招收8大類專業本科生500名,對比去年的375人,增長了33%。其中擬招收廣東生源110人,新校區將於2018年全面落成。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籌建辦黨委書記唐傑日前介紹,今年將招生的專業類別包括機械類、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土木類、經濟學、環境工程以及自動化。
此外,深圳技術大學於今年首次啟動招生,擬招收物聯網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和光源與照明三個專業方向的300名學生,皆為廣東省二本招生,首批學生畢業時將拿到深圳大學學位。
中外合作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也於今年首度招生,共招收130人,其中國內新生115人,開設專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外國語言文學(俄語)、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深圳2016年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年普通高等學校12所,在校學生9.19萬人,增長1.5%。而根據深圳去年印發的《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在校生達到20萬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5萬人。
伴隨著幾所新增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以及未來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深圳校區的招生啟動,深圳將有望迎來在校學生數量較快速增長。
另一方面,從各新增高校的招生專業來看,都與深圳的特色產業有重疊之處。有分析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這或許是深圳高等教育發揮後發優勢的一個有效路徑。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plb